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为了研究表面太阳辐射估算模型在超短期光伏功率预测中的应用,并减少多云天气对预测的干扰,利用电荷耦合器件/红外光谱(CCD/IRS)数据对表面太阳辐射估计模型进行了优化,构建了一种有效的超短期光伏功率预测模型,并通过实验证明了它的可靠性。首先介绍了CCD/IRS数据的原理,接着在考虑云量影响的情况下改进了太阳表面辐射估算模型。分别选择了多云和无云2种不同的天气类型来验证估算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算法相比,所提出的地表太阳辐射估算模型在多云天气和复杂地形条件下具有更大的优势,可用于光伏功率预测;基于地表太阳辐射估算模型构建的超短期光伏功率估算模型可用于在无云天气下获得准确有效的预测结果,提出的预测模型在多云天气中的偏差也得到了显着的改进。表面太阳辐射估算模型对于超短期光伏发电量的准确预测和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神经网络学习算法复杂且稳定性差的问题,本文基于回声状态神经网络,提出了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模型。回声状态神经网络的隐含层是一种动态储备池结构,具有回声状态属性,不仅增强了网络预测的稳定性,而且只需采用线性算法即可求得网络输出权值,简化了训练过程,同时克服了传统神经网络收敛速度慢和易陷入局部极小的问题。并利用实际光伏发电站的历史数据和气象数据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ESN预测模型的平均预测误差和最大预测误差分别比BP-NN预测模型提高了13.52%和102.26%,表明ESN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明显高于BP-NN预测模型;而且无论从预测精度还是稳定性,ESN预测模型都好于BP-NN预测模型,从而验证了ESN预测模型的可行性。该研究为光伏发电功率模型的实用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光伏发电的波动性和随机性导致光伏功率预测精度难以达到理想状态,而提高光伏发电功率的预测精度是抑制光伏并网不利影响的有效途径。为了提高BP神经网络的预测精度,运用麻雀算法对 BP神经网络的权阈值进行寻优,提出了一种基于麻雀算法(SSA)-BP神经网络的光伏短期功率预测 方法。首先,在 Matlab中建立SSA优化BP神经网络模型;然后,以某光伏电站的气象数据为输入,在 晴天、阴天和突变天气3种工况下对光伏电站的功率进行预测;最后,将SSA 优化BP神经网络模型 预测结果分别与BP神经网络预测结果、PSO优化BP神经网络预测结果和光伏电站的实际出力数据进 行对比。结果表明:麻雀算法能够提高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精度,实现对光伏短期功率的有效预测。  相似文献   

4.
针对大规模光伏并网给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带来的严峻挑战,考虑传统单一光伏场站功率预测的局限性,以区域性光伏集群功率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光伏集群功率的区间预测方法。通过互信息方法对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提取关键解释变量作为输入变量,利用主成分分析进行数据降维,解决了光伏集群功率预测大数据处理的问题。利用神经网络在数据挖掘和非线性关系拟合方面的优越性,将神经网络和非参数概率预测相结合,量化光伏集群功率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实验算例采用中国某地区10个光伏场站,利用未降维的原始数据与本研究所提出的数据降维方法进行对比,分别计算80%和90%预测区间,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提出的预测方法预测区间带更窄,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利用本研究所提模型预测了某天超前72 h的80%和90%置信区间,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大规模光伏并网给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带来的严峻挑战,考虑传统单一光伏场站功率预测的局限性,以区域性光伏集群功率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光伏集群功率的区间预测方法。通过互信息方法对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提取关键解释变量作为输入变量,利用主成分分析进行数据降维,解决了光伏集群功率预测大数据处理的问题。利用神经网络在数据挖掘和非线性关系拟合方面的优越性,将神经网络和非参数概率预测相结合,量化光伏集群功率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实验算例采用中国某地区10个光伏场站,利用未降维的原始数据与本研究所提出的数据降维方法进行对比,分别计算80%和90%预测区间,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提出的预测方法预测区间带更窄,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利用本研究所提模型预测了某天超前72 h的80%和90%置信区间,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单一光伏出力预测方法的局限性,建立了一种基于最优加权组合方法的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模型。基于气象信息数据,采用模糊聚类的方法将历史光伏发电功率样本分为几类,然后将预测日归类为相似度较高的历史样本集。将此类历史样本与预测日的气象数据作为输入样本分别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支持向量机模型。利用最优加权组合算法进行多模型的加权组合,得到组合预测模型。某光伏电站的实测功率数据与模型预测结果对比表明,提出的模型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提高光伏发电功率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相似日和交叉熵理论的光伏发电短期功率组合预测方法.首先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对历史样本数据分类,并提出一种基于隶属度的指标来选取相似日.然后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时间序列法和BP神经网络法分别预测光伏发电功率,通过交叉熵算法动态设置各预测时刻下单一方法的权重值,建立光伏发电功率的组合预测模型.算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动态识别单一预测方法包含的信息量,能确定更加合理的权重值,从而提高光伏发电功率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8.
针对光伏发电功率受气象因素影响而具有波动性与随机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最优相似度与IMEARBFNN的短期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方法。利用相关性分析与平均影响值(Mean Impact Value,MIV)算法选取出温度、湿度、辐照度3个气象因素作为输入指标,通过最优相似度理论计算得到预测日的相似日。将相似日数据与预测日气象数据作为输入,采用改进思维进化算法(Improved Mind Evolutionary Algorithm,IMEA)优化径向基神经网络(Radic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RBFNN)模型对预测日光伏发电功率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改进思维进化算法优化径向基神经网络可以提高模型预测精度,为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提供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光伏电源在电网中的渗透率正在不断提高,准确的短期光伏发电预测有利于保障高比率光伏电源接入的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为解决传统预测算法在学习周期波动规律上的不足,提出了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光伏发电预测模型。首先对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结构和特征进行了介绍和总结。其次,利用相关性分析从天气状态数据中筛选出光伏发电量的影响因素,由此作为模型的输入。接着,以小批梯度下降算法优化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最后采用光伏电站的典型日发电预测实验来验证提出的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能够较好的预测光伏电站不同季节的日前光伏发电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的爬坡预测的准确性,提出基于主成分分析、时序分解与修正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预测误差的爬坡预测模型. 为了充分考虑功率的时序特性,采用时序分解方法将功率分解为周期、趋势和余项,结合多个特征因素的主成分建立基于LSTM的趋势和余项预测模型,实现功率的时间特征与影响因素主成分的映射关系刻画. 在采用LSTM对趋势和余项进行初步预测的基础上,引入误差修正算法计算拟合预测模型的动态误差并构建新的非平稳时间序列,获得准度性更佳的趋势和余项预测值. 通过加法模型融合趋势、余项以及利用朴素法获得的周期,得到最终预测功率. 结合风电和光伏爬坡事件定义,运用所提模型分别进行风电和光伏爬坡预测. 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预测方法相比,所提模型在功率直接预测和爬坡事件间接预测上均具有更优的精度,能够为电网调度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网络流量预测是网络管理的重要内容,高效的流量预测方法可提高网络管理效率。针对网络流量的时变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优化的分布式网络流量预测方法。该方法采用果蝇算法优化3次指数平滑预测模型中的平滑因子,对时间窗口内收集到的网络流量进行预测,从而有效地提高3次指数平滑模型下网络流量预测的准确度与效率。仿真实验表明:相比传统3次指数平滑预测模型,此方法可解决平滑因子的不确定性所导致的预测结果误差问题,有效提高了网络流量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2.
针对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引起的电压越限和电能质量下降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具备自适应特性的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方法. 建立了光伏、风电两种典型分布式电源的数学模型,分析其功率输出特性. 构建了同时考虑发电成本、环境成本、有功网损折算成本三项指标的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模型. 针对多目标函数和多约束条件的优化配置模型,应用自适应粒子群算法求解,实现学习因子和惯性权重自适应调整以提高算法的寻优性能,由此得到分布式电源的最佳接入位置和容量. 最后,以IEEE33节点配电系统为例进行仿真验证. 结果表明,自适应粒子群算法与传统粒子群算法和混沌粒子群算法相比,求解得到的优化配置方案可达到更好的供电可靠性和经济性要求.  相似文献   

13.
The development of power system informatization, the massive access of distributed power supply and electric vehicles have increased the complexity of power consumption in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which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accuracy and stability of load forecasting. In this paper, an integrated network architecture which consists of the self-organized mapping, chaotic time series, intelligent optimization algorithm and long short-term memory (LSTM) is proposed to extend the load forecasting length, decrease artificial debugging, and improve the prediction precision for the short-term power load forecasting. Compared with LSTM prediction, the algorithm in this paper improves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by 61.87% in terms of 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 and reduces the prediction error by 50% in the 40-fold forecast window under some circumstances.  相似文献   

14.
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和支持向量机(SVM)是预测光伏出力的两种常用算法。分析了光伏发电出力的影响因素,介绍了GBDT算法和SVM算法的原理,以及基于两种算法的光伏出力预测模型的流程,并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基于GBDT算法的光伏出力预测模型的平均绝对相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都较小,预测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基于PSO-RNN的光伏发电功率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光伏发电功率预测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粒子群算法优化脊波神经网络的光伏功率预测模型。采用脊波函数作为隐含层激励函数的神经网络,即脊波神经网络,同时采用粒子群算法优化脊波神经网络的权值,并以实际光伏发电站的历史光伏发电数据和气象数据作为仿真算例,对预测模型进行仿真和测试。仿真结果表明,与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相比,基于粒子群算法优化脊波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日平均绝对误差和日最大绝对误差均有所降低,证明粒子群算法优化脊波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具有较高预测精度,不仅加快了脊波神经网络收敛速度,而且避免了陷入局部最优解,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及可行性。该研究为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GM(1,1)算法求解发展系数和灰色作用量时受背景值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回避背景值的辨识参数求解方法,避开背景值试算选取的步骤或选取不当造成预测精度低的问题;针对GM(1,1)模型预测时初始条件为固定值影响预测精度的问题,提出一种构建变权初始值的方法,避免预测精度受固定初始值的影响;针对传统灰色神经网络样本类型单一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组合预测模型结构,突破了传统模型只依靠单一浸润线历史数据预测的局限,建立了基于改进灰色神经网络的浸润线预测模型.通过工程验证,该模型短期内对浸润线高度的变化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