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破裂和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1-3],而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损伤在急性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4-6].炎症是部分心血管疾病及其并发症诊断与治疗的核心,寻求相关特异性炎症因子进行检测,以诊断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是目前心血管领域研究的热点.研究结果显示,炎症标志物如白细胞介素(IL)-10、转化生长因子(TGF-β)、超敏C反应蛋白(CRP)、血  相似文献   

2.
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1受体家族成员ST2是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疾病中的孤儿受体。2005年鉴定出一个新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33(IL-33),它是ST2的功能配体。IL-33/ST2信号途径参与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最近又发现其在心血管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IL-33/ST2信号途径不仅是很有前途的心血管生物标记物,而且是心肌内成纤维细胞-心肌细胞信息交流的新型机制,可能成为预防心力衰竭的治疗靶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炎症反应尤其是炎症小体及炎症细胞因子的过度表达,是影响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包括脑梗死的起始、梗死后损伤的进展和恢复.本研究主要探讨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bsent in melanoma 2,AIM2)、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8(interle...  相似文献   

4.
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IL-1)是在感染和炎症状态下,由多种细胞产生、有多方面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因子,其生物学作用十分广泛,主要包括参与介导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及机体代谢。研究表明,IL-1在应激反应的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应激状态时出现中枢IL-1活性增强以及下丘脑IL-1 mRNA的表达,中枢注射IL-1与应激反应也很相似,都  相似文献   

5.
脓毒症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过程,与免疫反应密切相关.炎症小体被认为是脓毒症固有免疫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以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s family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NLRP3)炎症小体研究最广泛,它能与接头蛋白ASC、Caspase-1结合后形成炎症小体复合体,通过调控Caspase-1活化,促进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及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等炎症因子成熟、释放.本文就近年来NLRP3炎症小体在脓毒症及其相关器官功能障碍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密切交织,参与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众多,其中尤以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4(IL-4)等与炎症的病理过程关系最为密切。因此通过降低或控制上述炎症细胞因子活性可以达到治疗炎症、肿瘤、心血管等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血小板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发展中的炎症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炎症介质在动脉粥样硬化及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及白细胞介素-8(IL-8)可能通过激活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降解连接性组织基质蛋白并诱导动脉粥样硬化损伤时的细胞凋亡,导致斑块脆性破裂。  相似文献   

8.
白细胞介素与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  任久林  魏继东 《医学综述》2002,8(12):699-701
白细胞介素 (interleukin ,IL)是一组由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和其他非免疫细胞产生的介导白细胞与其他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其重要作用是调节细胞生长、分化、促进免疫应答和介导炎症反应。从 1979年第二届淋巴因子国际会议正式命名IL到现在 ,已经报道有 18种 ,近年研究表明 ,IL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现将研究较清楚的部分IL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综述如下。1 IL与缺血性心血管疾病1.1 IL与动脉粥样硬化 在动脉粥样硬化 (arteriosclerosis,A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 ,有大量的炎症介质表达 …  相似文献   

9.
细胞因子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症反应是造成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原因。局部炎症因子、趋化因子及粘附分子的表达上调构成了缺血损伤向炎症性损伤转变的基础,随后白细胞向缺血区的聚集和浸润导致了继发性神经元损伤和梗死面积的扩大。 白细胞进入缺血性脑组织是一个链锁过程。链锁过程的起始是在前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的作用下,血管内皮细胞首先释  相似文献   

10.
白细胞介素37(interleukin37,IL-37)是近期发现的具有抑制炎症反应作用的细胞因子,属于IL~(-1)家族中的一员。IL-37可抑制适应性免疫应答和固有免疫应答引起的炎症反应,并被证实参与了多种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其在多种肿瘤中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时间存在相关性。本文主要对IL-37的蛋白质结构、表达、作用机制、生物学效应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相关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白细胞介素 (IL)是目前研究较多的细胞因子 ,70年代以来 ,许多学者在研究丝裂原刺激的细胞培养上清时 ,发现了许多参与免疫反应及调节的因子 ,白细胞介素是机体内外非常重要的细胞因子家族 ,它们在免疫活性细胞的成熟、活化、增殖和分化等过程中均发挥重要的作用。下面介绍两种目前研究比较多的白细胞介素作一简述。1 白细胞介素 2 (IL -2 )T细胞受抗原或丝裂原刺激后可合成IL -2。IL -2的分子量为 15KD ,具有一定的种属特异性 ,人类细胞只对灵长类来源的IL -2起反应 ,而几乎所有的种属动物的细胞可与人IL -2相互作用 ,IL…  相似文献   

12.
炎性细胞因子与类风湿关节炎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尽管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研究证实IRA滑膜细胞及滑膜组织中浸润的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产生大量的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通过作用于多种细胞并相互调节,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促进了RA的发生和发展。而其中一些炎性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15、白细胞介素-18、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2和白细胞介素-17等在RA滑膜病变中起核心作用。研究这些炎性细胞因子的生物学功能、在RA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将有助于进一步明确RA的发病机制,并为研制治疗RA新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慢性胃肠道炎症机制及其防治 ,本文对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 (白介素 ) 1β诱导的胃上皮细胞白介素 8分泌作用使用地塞米松及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进行了体外实验研究。方法 :胃上皮细胞经体外培养后由肿瘤坏死因子和白介素 1β刺激 ,由酶联免疫法检验其白细胞介素 8的分泌 ,并与地塞米松和蛋白激酶抑制剂组相比较。结果 :地塞米松在 10 -8,10 -7,10 -6,10 -5mol/L可抑制肿瘤坏死因子和白介素 1β诱导的胃上皮细胞白介素 8分泌。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金雀异黄素和核比霉素A具有类似效应 ,但蛋白激酶C和A抑制剂却无抑制效应。结论 :本文结果提示细胞介素诱导的胃上皮细胞白细胞介素 8的分泌可能是促进胃部炎症性疾病的原因之一 ,抑制白细胞介素 8的产生可为胃肠道炎症的防治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于柏峰  谷海瀛  赵振东  翟英超 《重庆医学》2011,40(2):129-130,132
目的 观测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及核基质蛋白-2(MMP-2)浓度在铜绿假单胞菌小鼠肺炎模型肺部炎症及肺纤维化进程中的变化.方法 建立铜绿假单胞菌慢性感染的动物模型,用ELISA方法 检测其肺泡灌注液中IL-1β、IL-8及血清MMP-2浓度,对其引起的相关炎性反应进...  相似文献   

15.
髓系抑制性细胞(MDSC)是一群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调节性细胞。MDSC与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Th17细胞属于CD4+ T细胞亚群,主要通过分泌白细胞介素(IL)-17、IL-22等细胞因子在炎症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MDSC可通过表达精氨酸酶-1、IL-1β及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等调控Th17活化,进而影响炎症性疾病的过程。本文综述MDSC调控Th17细胞的作用方式及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及哮喘等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慢性炎症性疾病如炎症性肠病( IBDs)等,影响患者骨质代谢并与患者骨质疏松及骨折风险的增加相关联。骨质疏松症在IBD患者中有很高的发病率。骨质丢失是一种早期的系统过程,甚至在临床疾病出现之前就已发生。虽然造成骨骼异常的机制可能有数种,如维生素D缺乏、类固醇激素应用或系统性炎症,但其中炎症及炎症因子机制如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IL-1)及白细胞介素-6(IL-6)可能最为关键。本研究讨论了由炎症细胞因子和其他介质介导的骨质丢失中的分子通路,从而有助于阐明IBD患者中炎症介导骨质丢失的机制,并指导新型的有效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7.
炎症和免疫反应在脑缺血损伤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缺血性脑损伤的关系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的关注。现已证实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了这一复杂的病理过程并与缺血后神经组织的损伤和修复的关系十分密切。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是一种具有多向性生物功能的炎症介质,对炎症和免疫  相似文献   

18.
白介素家族和肿瘤坏死因子在颅脑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aethmann等强调影响严重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对继发性颅脑损伤的防治。多种细胞因子作为启动因素引起颅脑损伤后继发性炎症反应,参与炎症反应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引发二次脑损伤。本文就白细胞介素家族(interleukins)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在颅脑损伤后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IL-1)是在感染和炎症状态下,由多种细胞产生、有多方面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因子,其生物学作用十分广泛,主要包括参与介导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及机体代谢.研究表明,IL-1在应激反应的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应激状态时出现中枢IL-1活性增强以及下丘脑IL-1 mRNA的表达[1],中枢注射IL-1与应激反应也很相似,都表现为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激活、并可能出现行为异常[2].本文就IL-1在应激反应中的作用及其激活HPA轴的机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其发病与遗传、代谢、内分泌和环境异常等因素相关,现已被证实还与慢性低度炎症有关。PCOS患者体内的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等各种炎性标志物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妇女,而这些炎性因子的升高不仅与PCOS的发病机制有关,还与肥胖、胰岛素抵抗、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早期监测上述炎性标志物及改善炎症状态在PCOS的诊疗过程中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