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濮城油田沙三上 5 - 1 0油藏是一套非均质性严重的低渗油藏 ,在开发过程中进行人工压裂是该储层进行油藏改造的主要方法之一。微震监测技术能有效检测出储层的裂缝方向、长度和裂缝高度 ,对压裂措施效果分析 ,避免处在注水井水线方向的油井暴行水淹、确定注入水推进方向及剩余油分布规律具有较强的理论依据 ,是油藏压裂改造中不可缺少的一项监测资料。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人们对断层附近的油井是否适合压裂存在争议。原因是压裂过程中裂缝容易穿透断层,引出断层水,造成水窜,认为断层是制约油井压裂的主要因素。通过对位于断层附近MAO15-13-S3井压裂效果分析,认为断层制约油井压裂的说法不可一概而论。本文从油井区块油藏特点入手,通过对该区块油井的断层特点、储层物性、生产情况、油水井注水情况分析,对断层附近油井的压裂缝长、加砂量优化,分析该井压裂效果,认为压裂缝长对避免对断层起着主导作用同时,周围水井的注水强度是油层保持足够压力的关键,也是油井能够保持后期压裂压裂效果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振宇  张伟  陈洪亮  李翠花 《当代化工》2014,(10):2162-2165
应用有限单元法在求解几何形状复杂的问题斱面的优势,对人工压裂后产生的任意分布的支裂缝采用线单元进行描述,将油藏和裂缝看作一个渗流系统建立统一的有限元模型。本文以5点法井网为例,对边界封闭压裂井进行模拟。针对油井产能,模拟研究了支裂缝的数量、支裂缝长度以及裂缝的导流能力对其的影响规律。分析模拟结果得出:支裂缝数量的变化不能够较大的影响油井的产能;增加支裂缝长度不能够较大幅度的提高油井的产能;裂缝的导流能力的提高能够对油井的产能和见水时间起到较大幅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超低渗透储层在鄂尔多斯盆地广泛发育,但注水开发效果差,要么不见效、单井产能低,要么快速水淹、水窜。本文通过对裂缝性超低渗透砂岩水淹主控因素及裂缝性超低渗透储层水窜控制与治理措施的分析,认为注水不见效是因为储层基质的超低渗透率、非达西渗流特征及微相边界障碍共同造成的;早期水淹水窜是因为天然裂缝的高渗透性、人工裂缝延伸方向的不确定性及缝长设计不尽合理造成的。对于超低渗透油藏,本文建议淘汰常规注水开发方式,采用大排量/暂堵缝网压裂或者水平井网/多段压裂,在衰竭式开发后期,进行润湿反转+注水吞吐等非常规手段来实现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5.
王胜新  曹新平  佟国章  李建萍  褚军 《广东化工》2011,38(6):295-296,298
微地震裂缝监测技术使用现代声发射技术中平面任意三角形阵列的源定位方法,结合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和相关的油田地质参数,可在屏幕上实时显示数千米深岩层人工裂缝的变化形态和方位状况,开创性地应用高新技术手段指导油田开采,达到了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原油产量的目的。文章以微地震裂缝监测技术对火烧山油田压裂井监测及彩南油田注水井组监测结果,评价了注水井组的水窜方向和压裂井裂缝的形态、方向及长度,对油田压裂效果评价和油田后期注采井网调整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转向压裂技术就是在压开地层,通过向原裂缝内挤注裂缝延伸控制剂暂堵老裂缝,压裂时在纵向和平面上开启新的裂缝。垂直裂缝井,由于初次人工裂缝产生的诱导应力和油井生产过程中孔隙压力降低引起储层应力下降,导致井眼处及近井眼处应力方向发生了转向,在垂直最小主应力方向产生新裂缝,从而沟通新的未被动用泄油区,而老裂缝中的控制剂在一定的时间内自动解堵,对油层不产生污染,达到沟通油流通道,提高剩余油产出程度。  相似文献   

7.
压裂施工设计是压裂施工的指导性文件,一口井压裂施工的成功并不能说明这口井压裂措施的成功,尽管施工达到了设计参数,并不一定说明就能保证压裂效果,压裂效果是油井改造的最终目标,它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选井选层,施工的效果,另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压裂施工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压裂施工设计是根据油井所在区块,从油藏工程的角度出发,如考虑油井的开发开采现状,井网井距分布等,优化确定合理的裂缝半长,再根据油井储层地质参数、岩石力学参数等,选取适当的裂缝扩展模型,利用计算机优化计算一定裂缝几何维度所需的砂量、液量以及所需设备功率等等,从而指导压裂施工,在储层中形成所设计的裂缝几何尺寸。  相似文献   

8.
低渗透或深层低渗砂岩油藏自然产能低,一般需要压裂投产,压裂后形成的人工裂缝有利于油气的生产,但对注水井来说,人工裂缝也是水流的主要通道,注入水容易沿人工裂缝快速突进。长期以来,缺乏砂岩人工裂缝对水淹层解释的影响的研究,本文以文东油田沙三中层段为例,试做探讨。  相似文献   

9.
近两年,塔A区块采用缝网压裂8口井44段,压裂施工期间发现4口油井6段施工后临近油井出现压力上升现象,影响措施针对性,也给生产管理带来安全隐患。为此,通过砂岩储层压力传导理论研究,结合区块地应力方向、砂体展布、固井状况、施工规模等因素综合评价窜通原因,指导区块缝网压裂设计与施工。  相似文献   

10.
根据低渗透油藏五点井网的注水开发特点,基于流管模型,从理论上推导了在考虑启动压力梯度与压裂油井条件下的五点井网面积波及效率和油井见水时间计算公式。分析了不同注采压差下人工裂缝长度对井网面积波及效率与油井见水时间的影响。从理论上说明了压裂油井不仅是一种增产措施,同时也增大了井网的面积波及效率,提高了动用程度。本文作者建立的计算方法可用于定量描述低渗透五点井网考虑人工裂缝的动用程度,为低渗透五点井网压裂油井的开发设计与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