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针对中原油田各采油厂所用抽油井综合诊断仪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开发出一种准确、可靠、便携式新型抽油井综合诊断仪——CSG—I型综合诊断仪。改进后的示功仪位移部分的光电增量编码器,用5KΩ高灵敏度可调电位器代替,电位器的活动端随拉线盒的转动而旋转成不同角度,对应不同的电阻值,在电位器的两端供给 5V电压,随着电位器的阻值变化,自由端便可输出0~5V的电压,电压的变化量与光杆的位移变化成正比。该仪器投入使用后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测试功能齐全、性能稳定、计算准确,深受广大测试人员的喜爱.  相似文献   

2.
针对抽油井出现的异常状况采取多种诊断措施,找出抽油井异常原因。根据井口用憋泵仪试泵效的方法,主要提出了异常井诊断和管理方法,为技术人员准确分析泵况异常、合理调整抽油井工作制度及其它措施的实施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配合高压透平压缩机的试车,我们试制了轴向位移仪表,透平机的轴向位移情况可由二次表直接显示出来。为透平机试车轴位移的观测提供了条件。一、原理在特制铁芯上绕L_1、L_2、L_3、三个绕组,在L_1上接交流22V电压,在透平机轴端安上特制轴肩,伸入铁芯空间。当轴位于中心时,由L_1所感应磁通通过轴肩、空气隙,感应至L_2、L_3,因L_2与L_3匝数相等,因而感应电压相等,即UL_2=UL_3。二电压分别加至两个桥式整流装置,输出直流相比较后作为输出,并从电位器上取出一部分至二次表显示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采油厂缺乏大面积推广间抽采油的依据,确定推广间抽工作可行性,评价不同油层适应性;对于无油井间抽制度,采用连续液面监测技术,监测油井液面变化规律,确定停机间抽井制度。完善液面变化、耗电量确定不停机制度,形成不同产液级别油井对应间抽制度模板,根据理论计算结合井口保温装置及室外温度摸索运行,确定间抽井冬季正常运行条件。  相似文献   

5.
李翔宇  高宪文  侯延彬 《化工学报》2015,66(6):2150-2158
实践中, 抽油井动液面都是使用回声仪测试的, 无法实时在线检测。而基于示功图分析的动液面实时在线检测方法存在计算精度不高的缺陷。考虑到数据驱动软测量建模方法存在随时间推移出现的模型老化现象, 采用一种增量学习动态高斯过程回归(IDGPR)软测量建模方法, 实现对抽油井动液面深度的实时在线检测。首先建立基本动态高斯过程回归软测量模型, 在模型投入现场运行后, 通过一种增量学习算法对模型进行在线更新, 使其不断适应油井工况变化, 自适应获得更加准确的软测量模型。现场应用表明, 该软测量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较好的泛化能力, 可以满足工程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6.
石油工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各行各业能源的需求,对于石油企业抽油井系统的效率要求越来越高。抽油井系统效率预测与评价系统包括许多方面,如测试模块、文件模块、统计报表模块等,其不仅能够对于抽油井系统的效率进行全面的测试与检查,方便管理人员了解及准确掌握各个分系统的工作情况、效率及管理状态,还能够对其隐形的、尚未开发的效率进行定位及测评,同时管理人员可以根据该特性,设定一套适用地质各种条件、不同油层物质、不同层次供液能力等各种条件的效率管理评价指标,从而建立完整有效的效率管理系统[1]。能够以此为根据,有效的提高抽油井的生产效率、控制生产成本及保持抽油井的生产效率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通滨管理区主要管理着纯62、纯107、纯111区块及外围的纯64和F158等10口偏远井。目前抽油机井开井总数56口。抽油井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结蜡情况,管杆偏磨、腐蚀、结垢严重。近年来,经过综合配套工艺技术治理、清防蜡工艺的配套实施,抽油井维护作业井次逐年减少、节约了生产成本、延长了抽油井的检泵周期。抽油井平均检泵周期延长78天。  相似文献   

8.
胜利油田桩西采油厂有杆泵抽油井占生产井90%以上,抽油井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原油生产任务的完成.技术人员采用“抽油井工况管理”这一方法,对油井进行综合分析,提出针对性措施,改善油田整体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苏丹油田试油井需要进行抽汲求产,抽汲求产和诱喷是试油井的常规作业程序,在抽汲过程中抽汲胶皮的质量直接影响抽汲的效果,并影响对一口试油井进行综合评价和开采的进度,如何解决处理在抽汲过程中掉落的胶皮在试油作业过程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江连旺 《水泥》2003,(2):52-53
在成球过程中,盘内料球干湿程度不同,其导电的电阻就不一样,料球越干电阻越大;反之电阻越小。我厂在实践中根据料球水分与电阻之间的变化关系,设计出利用探针检测料球电阻来控制成球加水量的自动装置。这种装置经过多次试验和改进,于2001年3月在我厂1号窑Φ4.2m成球盘成功安装使用。经过1年多来使用证明,该装置工作稳定可靠,成球水分和粒度合格率高,能满足生产工艺要求。1工作原理图1是自动装置控制原理图。图中,料球电阻Rx和料球湿度设定电位器RP1并联作为比例放大器V1输入端下偏置电阻,Rx变化使V1输入电压Ux…  相似文献   

11.
抽油井的单井效益取决于常维护、维修费用,单井能耗以及单井原油产量等因素。根据神泉油田地质、流体以及单井特征,针对影响单井效益的主要因素,通过实施综合配套对策,优化低效抽油井间开间抽制度,改善油井抽油泵泵效。通过配套技术措施的实施,低效单井效益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电刷镀法在 Q235 钢表面制备镍镀层。分别采用扫描电镜﹑显微硬度仪、摩擦试验机、电化学工作站等研究了电刷镀电压对镀层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电压下所得镍镀层的综合性能均优于基体。最适宜的刷镀电压为 12 V。在此电压下,镍镀层表面均匀、致密,镀层与基体之间为紧密的冶金结合,显微硬度最高,耐磨性及耐蚀性最佳。  相似文献   

13.
<正>1存在的问题山东晋煤明水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明泉化肥厂现有1套145 kt/a处理能力的变压吸附装置,运行2年后,现场电磁阀出现不能准确开闭的问题。现场测量发现:部分电磁阀阀端控制电源电压降低到16 V左右(24 V控制电源),因控制电源电压较低,导致阀门不能准确动作,使生产系统受到影响。该套变压吸附装置共有170多只电磁阀,安装时选用的1.5 mm2电源线,DCS控制柜到现场  相似文献   

14.
建立油井间抽决策控制图的关键是建立油井间抽过程动态仿真模型。以目前对油井地层IPR曲线的研究为基础,结合采油厂实际情况,建立了间抽井动液面深度、能耗以及产量的仿真模型,进而建立了不同约束条件与目标函数的间抽制度优化仿真模型。以间抽制度优化仿真模型为基础,建立了间抽决策控制图仿真模型。  相似文献   

15.
铝合金阳极氧化膜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2 024铝合金在硫酸溶液中经不同氧化电压阳极氧化处理后的表面形貌、组织结构、硬度和耐蚀性。结果表明:铝合金经不同氧化电压阳极氧化处理后,其表面上存在纳米级的孔洞;随着氧化电压的增大,孔径逐渐增大,膜厚增加;阳极氧化膜的硬度在氧化电压为20V时最大;氧化电压对阳极氧化膜耐蚀性的影响很大,在氧化电压为5V时,阳极氧化膜的耐蚀性最强,自腐蚀电位为-1.1V。  相似文献   

16.
建立油井间抽决策控制图的关键是建立油井间抽过程动态仿真模型。以目前对油井地层IPR曲线的研究为基础,结合采油厂实际情况,建立了间抽井动液面深度、能耗以及产量的仿真模型,进而建立了不同约束条件与目标函数的间抽制度优化仿真模型。以间抽制度优化仿真模型为基础,建立了间抽决策控制图仿真模型。  相似文献   

17.
在机械采油中,油井套压是抽油井生产的一个重要参数。套压大小变化直接影响着油井的沉没度、泵效等,进而影响油井原油产量。针对单井实际,坚持"一井一策",合理确定单井套压,才能提高抽油井产量。本文对抽油井合理控制套压对产量的影响做了初步的研究,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油井产量与套压之间的关系,合理控制套压的原则,以及合理控制套压的方法,在日常生产管理中所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抽油机示功图是油井工况判断的重要依据,因此抽油机运行中经常要检测示功图。目前示功图的测量主要采用拉线式示功仪,拉线式示功仪安装拆卸不方便,实时检测受限制。近几年来加速度传感器逐渐开始用于示功图的位移检测。其原理是利用加速度传感器实时检测光杆的加速度,然后进行双重积分得到位移。但这种示功图位移检测存在周期及周期起止点的确定上存在算法复杂,误差较大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对抽油机示功图的位移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新的局部极值确定常数得到示功图位移的算法,减小了位移检测误差,实现了快速准确的测量示功图。  相似文献   

19.
确保抽油井热洗周期的合理性,确保油井及时清蜡,对于提高热洗法效益,提升油田产油量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准确的掌握抽油井热洗周期,保障热洗在可控范围内,既不能提前,造成热洗介质、电能、燃料的浪费,也不能太晚,导致井筒中的蜡没有及时的得到清洗,增加抽油机载荷,影响机体性能和产油量,甚至有可能会引起卡泵事故。因此抽油井热洗周期的合理性对油田开发原油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1140V油井配电网中,由6/1.14kV配电变压器、1.14kV电缆、配电柜及电机等电器设备组成,由于随阴雨潮湿天气、电压、设备质量等原因,会发生接地故障,由于1140V油井配电网未设置绝缘检察装置,操作人员在无法判定出接地故障的存在,危及操作人员安全。“利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正常运行时没有零序电压,单相接地时出现零序电压特点”我们制作配电柜漏电监察装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