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3G/4G的移动学习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代和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3/4rd-generation)已在极短的时间内相继推出,他们不但引起移动通讯技术的革新而且通过与现代教育思想的结合,改变了移动学习(M-Learning)的发展进程,并深刻影响了以M-learning为未来发展依托的远程教育。以智能手机移动设备为终端的M-Learning不断拓宽人们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本文把手机的移动学习平台建设与远程教育中的课程教学相融合,介绍了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3G/4G手机在远程教育课程学习中的优势,提出在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3G/4G手机上的课程设计要求,学习平台的搭建要素,以及3G/4G手机在现代远程教育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名词解释3G,全称为3rd Generation,中文含义就是指第三代数字通信。1995年问世的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只能进行语音通话;1996到1997年出现的第二代GSM、  相似文献   

3.
短信远景     
《中国新闻周刊》2003,(7):55-55
在通讯技术一日千里的今天,我们能对手机的未来,对短信的未来做出什么预料? GRPS与CDMA:在3G(第三代手机)技术大规模普及以前,移动与联通的重头戏当然还是属于2.5G的GRPS(对现在用的GSM的改进)和CDMA。手机数据传输速度将由9.6kbps上升到114.4kbps并且能够在通话状态下进行数据传输,这种速度优势才能保证手机之间类似照片、和弦铃声等大容量数据  相似文献   

4.
3G时代的传媒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G数字通信技术简介 3G是“3rd Generation”的英文缩写,ITU(国际电信联盟)将3G定义为便于成长、拓展带宽和支持多样化应用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第一代手机只能进行语音通话,第二代手机新增了接收数据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潮流新品     
手机的发展经过了只有通话功能的模拟第一代,通过数字方式连接网络服务的第二代,现已在试验第三代(3G)。世界通信行业正在就第四代手机展开激烈的讨论,预计第四代的通信速度将大幅提升到每秒100MB,动画和音乐的自由传送也成为可能;同样,第五代手机的速度将会更快,功能会更多。日本NTT DoCoMo公司说,公司已开始着手“第五代手机”的实际应用研究。第五代手机能够显示立体动画,实现超高速通信。  相似文献   

6.
3G棋逢对手     
《信息系统工程》2006,(6):22-23
Wi-Fi、WiMax城市的队伍在全球范围不断地壮大,给3G带来了不小的挑战,3G面对的是一个棋逢对手的局面。3G是英文3rd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一般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3G标准由ITU-R提出,因为其主要工作频段在2000MHz左右,并具有速率为2000Kbps的业务能力,一般被称为IMT-2000。3G系统能够满…  相似文献   

7.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时代(简称3G),手机多媒体特性愈发彰显,围绕3G开展的各类研究日渐增多,其中,手机电视是3G的"杀手级应用"的价值判断不胫而走.  相似文献   

8.
移动通信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与其他任何人进行任何方式的通信.纵观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史,第一代(1G)移动通信技术是采用模拟技术的语音移动通信,第二代(2G)移动通信技术是采用数字技术的语音移动通信.目前,世界上的移动通信技术处于第二代,并正在进行系统的改进,改进后的系统称为2.5代(2.5G),并将继续朝着第三代(3G)和第四代(4G)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3G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代表了第三代网络时代的来临。随着 WAP 和 GPRS 的推行,全球用户对高速数据业务的需求与日俱增,目前的移动Internet 服务,仍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当今,不管是设备制造商,还是运营商,终端用户,大家都非常关心3G 的发展,3G 已成为最热门的话题。从市场需求来看,全球持手机的人数已大大超过上网人数。如中国移动通信用户约6000万而上网人数约1700万;欧洲的移动通信用户是上网用户的4倍,越来越多的用户用手机处理数据。随着 GPRS 的引入,用户将会习惯移动 Internet。市场的需求促进了3G 的发展。阿尔卡特在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09年的1月7日,政府向三大运营商颁发了三张3G牌照,从此中国进入3G时代。3G是英文3rdGeneration的缩写,意为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强大的3G赋予了手机前所未有的强大功能,3G的出现还只是开始,之后的乔布斯发布的苹果手机让全球化进一步成为现实,从网络到手机媒体,令传统媒体从业者倍感压力,就连纸媒发达的美国也遭受新媒体的冲击,一些百年著名老报纷纷自危。"手机媒体为纸媒敲响  相似文献   

11.
赵腾斐 《青年记者》2009,(16):68-69
3G手机是指应用第三代数字通信技术,并在3G网络中实现相关功能的手机。2009年1月7日,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了3张3G牌照,此举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3G时代,3G手机也将成为新闻采访和报道的“新式武器”。  相似文献   

12.
风雨飘摇中的大唐电信似乎可以睡一个安稳觉了。 10中下旬,信息产业部正式批复通过的“中国3G无线频谱规划方案”,为大唐研制的TD-SCDMA预留出共计155MHz的非对称TDD频段。这意味着:中国电信主管部门在明确支持TD-SCDMA。 3G,即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浪潮,正在全球全面铺开,这种新技术将使手机上网、彩色信息乃至手机浏览电影成为现实。目前的3G技术已经有了WCDMA和CDMA2000两大标准——大唐研制的  相似文献   

13.
3G手机是指应用第三代数字通信技术,并在3G网络中实现相关功能的手机.2009年1月7日,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了3张3G牌照,此举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3G时代,3G手机也将成为新闻采访和报道的"新式武器".  相似文献   

14.
3G时代新媒体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3张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此举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3G时代.人们可以利用3G手机宽带上网、视频通话、看电视、听音乐、无线搜索、手机购物等.有人说,手机就是"第五媒体"、"新媒体".  相似文献   

15.
3G时代的手机广告发展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3G是英文3rd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使手机广告的实现方式更加丰富,使手机广告接触消费者的途径更加便捷,因此,3G时代我国手机广告将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2009年1月7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获得3张3G牌照。自此,期待了十多年之久的3G时代终于来临。国际电信联盟(TTU)将3G定义为便于成长、拓展带宽和支持多样化应用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便于成长”是指3G技术具有和2G的兼容性;“拓展带宽”意谓着在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得到极大提升;而“支持多样化应用”则是指3G技术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从而支持手机提供手机电视、手机广播、手机广告,无线上网、视频电话等多种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7.
手机动漫数字动漫产业发展的新机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芳静  李婧 《传媒》2007,(6):55-57
长期以来,动漫产品的传播渠道主要是电影、电视、杂志和书籍,然而,随着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动漫异军突起.近几年来,移动通信网络从2.5G加速向3G演进,Flash动漫被成功移植到移动通信领域.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新名词--."手机动漫".  相似文献   

18.
庾晋 《电子出版》2005,(8):9-13
21世纪,电影正在世界范围发生着一场根本的变革,数字技术全面介入了传统电影的制作、发行及其传输领域,并影响着整个电影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数字电影的诞生是继电影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电影技术发展的第三次革命。在政府的大力推广支持下,数字电影在中国已有燎原之势。  相似文献   

19.
《视听界》2005,(3)
移动新业务的开发离不开通信网络技术的支持。手机电视作为一项增值业务,是以当代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前提的。今天,GSM/GPRS、CDMA 技术在中国已广泛使用;第三代(3G,The 3rd Generation)移动通信技术也已经完成信产部组织的第二阶段外场测试,准备投入商用。勿庸置疑,此时开展的手机电视试  相似文献   

20.
我国从今年开始启动第三代移动通讯(3G),2009年因此被称为“3G元年”,1月份3G牌照开始发放,5月17日中国联通率先推出3G商用服务,主要包括手机电视、视频通话、无线上网等三大功能,标志着3G普及正式拉开了帷幕。随着3G的应用与推广,手机媒体的技术瓶颈将被突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今年2月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手机用户巳达6.4亿,手机上网用户达1.176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