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的创始人,功德无量。今年是孙中山先生逝世80周年。孙中山于1925年3月12日上午9时30分在北京铁狮子胡同行辕病逝,享年59岁。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因长期奔走革命,积劳成疾,经医治无效,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先生生前表示愿安葬在南京紫金山,中国国民党恪遵遗命,在紫金山选址为其建造陵墓。1928年7月北伐完成,国民政府统一全国。1929年6月1日,孙中山先生灵柩奉安于南京紫金山。在孙中山先生奉安前后曾发行过很多纪念品,《孙总理国葬纪念邮票》便是其中之一。《孙总理国葬纪念  相似文献   

3.
在孙中山先生的墨宝中,"博爱"可谓是他一生"最爱",据不完全统计,他生前共计题写达64次之多,比"天下为公"34次的题写数量远远超出.  相似文献   

4.
<正>1925年3月12日,中国近代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北京东城铁狮子胡同溘然长逝。1929年5月29日至31日,国民政府在南京举行公祭,6月1日行奉安大典。从孙中山逝世到入土为安,历时4年多,期间颇多曲折。今年适逢孙中山先生奉安85周年,笔者查阅相关报刊书籍,特采撷当年发生在北京铁狮子胡同与南京中山陵的一些往事,以缅怀一代伟人。抱憾铁狮子胡同1924年10月23日,直系将领冯玉祥在北京  相似文献   

5.
《档案与史学》2010,(3):F0003-F0004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职,宣布中华民国成立。2月15日,他赴明孝陵祭灵,祈求国家统一、人民幸福,并在狩猎时述愿,希望自己死后葬于钟山(紫金山)。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不幸在北京逝世。  相似文献   

6.
近日,笔者有幸见到一枚证章,上有"建国川军第一军司令部"和"出人证第15号"宇样.建国川军也称为建国联军川军,由熊克武将军组建于1924年11月,到1925年10月消亡.这枚证章制作于1924年到1925年.这枚证章不仅反映了建国联军川军的历史,也蕴含了孙中山先生生前最后一次推翻军阀、谋求共和的军事行动,同时也体现了建国川军首领熊克武将军追随孙中山、忠于革命的精神及与孙中山的亲密关系.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先生是于1925年3月12日9时25分在北京因病逝世的。这当然是勿庸置疑的历史事实,同华盛顿在美国一样,是绝对真理。了解和承认这个绝对确凿可靠的事实后,谁都得承认,1924年5月,孙中山先生还健在人世! 读者看到这里,一定会以为笔者是在这里说废话、讲昏话吧? 不。我只是先把事实摆在这里,揭一段当年的  相似文献   

8.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暂厝西山碧云寺。1929年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工程完工,葬事筹备就绪,国民党中央决定6月1日举行“奉安大典”,将孙中山灵榇移葬南京。这一大奠,举世瞩目。南洋新加坡前中国同盟会会员林义顺代表各会员,专程由新加坡归国参加盛典。  相似文献   

9.
今年11月12日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20周年。孙中山(1866—1925),原名孙文,字逸仙,广东香山人。他不仅是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也是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和报刊活动家。本文就辛亥革命时期,孙中  相似文献   

10.
常华 《北京档案》2014,(4):52-54
正1925年3月12日,一代伟人孙中山在北京病逝。但直至1929年6月1日,国民政府治丧委员会才举行隆重的安葬仪式(即奉安大典)。今年时值孙中山先生奉安85周年纪念,特披露珍藏的《总理奉安实录》一书、纪念章和若干老照片,回顾当年往事,缅怀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一、印发《总理奉安实录》在奉安大典礼成后不久,奉安委员会决定成立"总理奉安专刊编纂委员会",以蒋介石、胡汉民、戴季陶、孙科、叶楚伧、于右任、孔祥熙为委员,指定张西曼(一说为梁寒  相似文献   

11.
柳亚子挽孙中山三对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5年5月3日,以柳亚子先生为首的中国国民党吴江县党部在黎里镇召开了吴江县追悼孙中山先生的大会。5月16日柳亚子在他创办的《新黎里》报出了整整八个版面的特刊,记载这宏大而又隆重的盛况。就在这《新黎里》报上,刊发了柳亚子撰写的三副挽联: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于1925年3月12日逝世于北京,遵照他生前归葬紫金山的遗愿,葬事筹备处于1925年4月成立,筹备安葬事宜。1929年6月1日孙中山安葬于中山陵后,葬事筹备处撤销,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成立。经过了历史的风雨,其组织进行了多次变更,陵园的保护和建设在艰难中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13.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1929年6月1日,中国国民党为孙中山先生举行隆重的奉安大典,从此一代伟人长眠于南京紫金山.苍松翠柏环抱的中山陵,位于紫金山中茅山的南坡,坐北朝南,前临平川,后拥青嶂,视野开阔,气势雄伟.中山陵建于1926-1931年,主体建筑有广场、牌坊、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中山陵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产物,是近代中国建筑界在探索民族建筑特色时发起的一场“中国固有形式”的建筑设计活动中最典范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中山陵档案     
《湖北档案》2006,1904(9):F0002-F0002
该献形成于1925年-1949年,共1904卷、619幅、138张,保存于南京市档案馆。该档案献记载了孙中山先生逝世、治丧记事、陵墓选址、陵墓设计、陵墓建筑、北上迎橑、奉安大典、各地追悼、中外各界人士谒陵等重大活动。  相似文献   

15.
《海南档案》2005,(3):33-33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病逝于北京后,“总理”这一名称一直为孙中山所独有。  相似文献   

16.
名人手迹     
<正>廖仲恺(1877-1925),广东惠阳人,生于美国旧金山。原名恩煦,又名夷白,以字行。一九〇二年留学日本,先后入早稻田大学和日本中央大学,习政治经济,积极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民主革命。一九〇五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任同盟会总部外务部干事,  相似文献   

17.
据统计,毛泽东曾为25家中央、省、市级报纸题过报名,也为上百家地区、县级小报留下遗墨。很多领导人、书法家也为报纸留下珍贵的墨宝。有的报名是集字而成的。如《新民晚报》是从孙中山先生的遗墨中选出集成的。《浙江日报》、《安徽日报》的报名选自鲁迅先生的遗墨。《陕西日报》、《杭州日  相似文献   

18.
杨城 《兰台内外》2014,(2):19-19
正"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并非孙中山的原话,而是从他的政治遗嘱中提炼出来。那么——订立孙中山遗嘱的订立过程有三种不同的说法:1.汪精卫临时草拟根据汪在《"接受总理遗嘱并努力履行之"提案》所作的说明,1925年2月24日,汪精卫同孙科、宋子文和孔祥熙4人一起到孙中山病榻前请求订立遗嘱。汪精卫说:"去年1月1日先生由天津进京时吩咐过几句话,他积四十年革命之目的,是求中国之独立、自由、平等……  相似文献   

19.
该文献形成于1925年-1949年,共1904卷、619幅、138张,保存于南京市档案馆。该档案文献记载了孙中山先生逝世、治丧记事、陵墓选址、陵墓设计、陵墓建筑、北上迎榇、奉安大典、各地追悼、中外各界人士谒陵等重大活动。中山陵系孙中山陵寝所在地。该档案文献系统地、完整地、详实地、具体地反映了中山陵园的历史,对于研究民国史、建筑史都有重要的价值。中国档案文献遗产选刊之十四 中山陵档案  相似文献   

20.
从1866年11月12日诞生至-1925年3月12日去世,孙中山在世间只停留了60年。这短暂的一生,却给我们留下了不朽的功绩和传奇的人生。关于孙中山的死因,学界已有共识,即因肝癌广泛扩散,终不治而亡。但关于孙中山疾病的诊断过程及死因的具体细节就不得而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