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晨练如果不注意,往往会诱发疾病的突然发作。在晨练前,可以先测测自己是否适合晨练,晨练的运动量多大才是安全的。"6分钟走测心功能"的方法,可以帮您快速检测自己的晨练是否安全、晨练的运动量多大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2.
晨练怎么穿     
晨练时,如果运动量小、出汗少,可以选择穿棉质的衣服.如果运动量比较大,就不能穿纯棉的衣服了,因为这种衣服虽然吸汗,但透气性不好.运动过后,纯棉衣服吸收了很多汗水,却不能散发出去.湿衣服黏附在身体上,使得皮肤逐渐变冷,难以保持正常体温.  相似文献   

3.
正修 《药物与人》2009,(12):68-69
老人坚持晨练原本是为了健康长寿,是为了提升生命质量,但是每年秋冬都有老人因为晨练不慎而失去生命。每年进入冬季,老年人晨练发生意外都会呈上升趋势,因此,老年人晨练时间不宜太早,运动量不要太大,尤其提醒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老年人,科学锻炼才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否则会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北京市公园晨练人群对空气细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2.5,PM 2.5)健康危害的认知现状,为指导该人群的健康锻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北京市天坛公园和陶然亭公园晨练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于2012年12月对该人群进行面对面匿名调查.结果 共调查460人,其中天坛公园240人,陶然亭公园220人;384(83.5%)人为年龄≥60岁老年人.282(61.3%)名调查对象表示知晓PM2.5,其中248(87.9%)人认为PM 2.5对人体有危害;知晓PM 2.5的人中,仅95(33.7%)人表示会根据PM 2.5污染情况决定是否去晨练.136(29.8%)人在空气污染较严重时晨练采取防护措施,防护措施主要为戴口罩、推迟外出锻炼时间、减少运动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外出锻炼之前关注空气质量(OR=3.23,95% CI:1.57~6.63)、认为PM 2.5对呼吸系统有危害(OR=2.64,95% CI:1.24~5.63)、有心血管或呼吸系统等疾病(OR =2.46,95% CI:1.45 ~4.18)为是否会根据PM 2.5污染情况决定晨练行为的影响因素.结论 北京市公园晨练人群对PM 2.5的认知度不高,应加强空气质量的宣传,尤其是PM 2.5对人体的健康危害,指导该人群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5.
谢钧 《健康》2009,(3):24-26
"树大全凭根足,人壮须靠脚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去公园晨练时,特意脱掉鞋子在石子儿路上来回来去地行走,意在进行足部按摩。但是,这样锻炼是否安全呢?  相似文献   

6.
美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街坊四邻会从多个方面影响一个人的运动量和运动效果。如对街坊四邻的信任度是否很高;社区环境是否安全,没有暴力现象;邻里之间是否  相似文献   

7.
《生活与健康》2009,(5):4-4
美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街坊四邻会从多个方面影响一个人的运动量和运动效果。如对街坊四邻的信任度是否很高;社区环境是否安全,没有暴力现象;邻里之间是否能相互帮助。这几个因素的答案越肯定,那么人们的运动量就越大。研究还发现,与男性相比,女性在锻炼时更容易受到街坊四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对于晨练一直有许多负面报道:如早晨空腹不宜运动,早晨血液黏稠度大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早晨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高对健康不利……使许多晨练者产生了动摇。早晨难道真的不能锻炼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对于健康人群来讲,进行晨练是完全可以的。选择晨练的理由其一,"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来临之时,人们的身体经过一夜的休息.会有比较充足的精力贮备,而由于一夜未活动,身体组织还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北京市公园晨练人群对空气细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2.5,PM 2.5)健康危害的认知现状,为指导该人群的健康锻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北京市天坛公园和陶然亭公园晨练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于2012年12月对该人群进行面对面匿名调查。结果共调查460人,其中天坛公园240人,陶然亭公园220人;384(83.5%)人为年龄≥60岁老年人。282(61.3%)名调查对象表示知晓PM 2.5,其中248(87.9%)人认为PM 2.5对人体有危害;知晓PM 2.5的人中,仅95(33.7%)人表示会根据PM 2.5污染情况决定是否去晨练。136(29.8%)人在空气污染较严重时晨练采取防护措施,防护措施主要为戴口罩、推迟外出锻炼时间、减少运动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外出锻炼之前关注空气质量(OR=3.23,95%CI:1.57~6.63)、认为PM 2.5对呼吸系统有危害(OR=2.64,95%CI:1.24~5.63)、有心血管或呼吸系统等疾病(OR=2.46,95%CI:1.45~4.18)为是否会根据PM 2.5污染情况决...  相似文献   

10.
祝君健康     
“生命在于运动”。多大运动量最好?无法量化,再权威的专家也列不出公式。锻炼身体的运动量,只能根据本人的感觉调节,自己觉得舒服就是适度,过之犹不及。职业运动员都是大运动量,那不是锻炼身体,而是职业训练。为了调动潜能,并不益于健康,反而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凡获得过世界冠军、全国冠军的运动员,几乎很少有人身上没有伤病。  相似文献   

11.
按照晨练指数指导运动天气预报中有一部分关于晨练指数的预报,用来指导人们进行晨练活动.晨练指数主要是综合一些基本的气象要求,例如,根据风向、风速、温度、湿度和大气污染情况的不同而综合,共分为5个级别.其中第1级别表示各种气象条件均好,是"最为适宜进行晨练"的情况.第2级别相对于1级会有一些气象变化,像风力稍微大一些,或者是温度、湿度有一些增加,但是整体上不会引起明显的变化,这种是"适宜晨练"活动情况.以此类推,第5级别就是指气象条件都不是很好,不适宜进行晨练活动.  相似文献   

12.
老伴的挎包     
我和老伴利梅坚持晨练打拳,已有20多年的历史。退休后,由于时间有保证,更是风雨无阻。所不同的是,退休后晨练,老伴的身上多背上了一个挎包。 老伴的挎包,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换了多次。开始只装些自己备作晨练和买菜用的物品,随后又增加了计  相似文献   

13.
早晨是老年人和休闲的人们锻炼的大好时光。各公园、居民小区被晨练的人群构成多姿的图画。在参与晨练的过程中,您是否注意了穿鞋的科学?这里给您提个醒:晨练时不宜穿高跟鞋。穿高跟鞋晨练可增加足弓的张力,易致足底韧带的疲劳,尤其是老年朋友,易形成老年脚病。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健身体验已经被新技术所改变.现在,你可以通过可穿戴设备、手机应用程序来监测每天的运动量,完成目标并与好友分享;你也可以监测自己的睡眠质量,来保持更健康的作息时间. 在今年的各大电子消费展上,可穿戴技术成为了广泛讨论的对象,我们也看到了越来越多的有趣的健身形式.不过,这些新的技术,到底对人类的健身形态有什么影响?是否意味着你再也不需要去健身房挥洒汗水了?一个意大利的科技公司似乎有了答案.  相似文献   

15.
现代生活中,喜欢健身的人越来越多,但很多人并不一定会健身,健身有很多的误区要规避,健康健身最重要! 初始锻炼就采取大运动量 大强度锻炼,机体难以适应,会出现严重的疲劳感、浑身酸痛或引发老病,还可引起肌腱、肌肉拉伤,很难坚持长期锻炼.正确的锻炼方法是:从小运动量、小幅度、简单动作开始,让机体有个适应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叫疲劳期,大约半个月,然后逐渐增加运动量,加大幅度,动作也要慢慢地由易到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在大学4 a间的变化情况,为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康生活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内江师范学院2008级1269名非体育专业本科生,进行为期4a共4次的运动量调查及1次体育健康促进知识与信念调查.结果 随着年级的增高,小运动量学生所占比例逐年增加,中等运动量学生所占比例逐年下降,大运动量学生比例较平稳;4学年均为小运动量的学生占50.6%,长期保持中等或大运动量的学生占18.3%;小运动量学生对运动不足相关疾病易感性、坚持体育锻炼自信心及对体育锻炼行为益处的体验得分较低,中、大运动量组对体育锻炼障碍的体验得分较低.结论 低年级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好于高年级,不同运动量学生体育健康促进知识与信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有针对性的开展适宜的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在日常生活中,晨练是许多人自我保健的常用方法,可是,曾经有一些老年人在晨练中发病,甚至心脏病猝死。因此,老年人要进行科学的晨练,在晨练中又要注意一些事项。按照晨练指数指导运动:天气预报中有一部分关于晨练指数的预报,用来指导人们进行晨练活动。晨练指数主要是综合一些基本的气象要求,例如,根据风向、风速、温度、湿度和大气污染情况的不同而综合,共分为5个级别;其中第1级别表示各种气象条件均好,是"最为适宜进行晨练"的情况;第2级别相对于1级会有一些气象变化,像风力稍微大一些,或者是温度、湿度有一些增加,但是整体上不会引起明显的  相似文献   

18.
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很多人习惯于将自己的锻炼计划安排在早晨,每天适量运动对于人体健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是很好的生活习惯.但是,晨练时机的选择是很有讲究的,尤其是在严寒的冬季,如果选择错误,晨练不但无法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还有可能不利于健康,部分特定的人群还有可能出现更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19.
晨练是为了健康,固然值得称赞,但记者每年秋冬季从各大医院获取的信息表明,盲目晨练对老人的健康却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20.
<正>运动是公认的最健康的减肥方式之一,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即使每天花几个小时去运动也没有取得明显效果,有的人甚至还可能增重。这时不妨回想下自己的运动过程,是否存在以下几个导致减肥效果事倍功半的坏习惯。运动后求补偿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最新研究证明,人在运动后很容易产生奖励自己完成运动量的补偿心理。而且运动后新陈代谢加快,胃口大开会吃得更多。事实上,想要瘦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