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王萍 《北方论丛》2006,(5):49-52
“美即真,真即美”。约翰.济慈在《希腊古瓮颂》中咏叹的这句诗一向是批评话语的常青树。关于“真”与“美”问题的思索不仅表达了济慈的艺术观,更体现了济慈的哲学倾向与美学思想。济慈之“真”是一个记号性的语言,它的意义指向情感层面,而且有唯心主义色彩。“美”对济慈来说意味着欢乐。“美”的最本质特点是“强劲”。“美”与“真”形影相随,共同在济慈的作品中展现诗性智慧。济慈对于“真”和“美”的认知经历了一个由直觉向理性的过渡,这标志济慈智慧的成熟。叩问济慈之“真”与“美”的涵义并探索“真”与“美”的认知之旅是我们理解济慈诗歌艺术的前奏,也是对济慈的审美心态的必要观照。  相似文献   

2.
王卫国 《晋阳学刊》2009,(3):128-129
闻一多一度认为诗人济慈就是诗歌的化身,闻一多仰慕济慈一尘不染的诗人品格,沉醉济慈写在水上般的诗句,羡慕济慈与天地万物通灵对话的诗歌灵感,欣赏济慈穰丽繁缛的诗风。闻一多在自己的诗歌评论文章中,每每把济慈的诗歌诗句作为对比判断诗歌诗句艺术水平的标准,以济慈提倡的诗歌美学的最高原则来评判诗歌的美学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魏怡 《阴山学刊》2011,(6):51-55
在提出典型美与活力美这两种美的形态之前,罗斯金首先评论了四种他认为对其美学思想构成一定威胁的美的观念——美即是真,美即有用,美来源于习惯,美取决于联想。在对这四种美学观念的分析中,罗斯金以神为中心的美学思想也可窥见一斑:美是上帝神性的永恒显现,能够将上帝的荣耀展现于我们面前,升华我们对上帝的赞美与崇拜。美具有永恒不变的...  相似文献   

4.
济慈诗歌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就被介绍到中国,虽然没有得到雪莱、拜伦那样的推崇,却也吸引了朱湘、查良铮、屠岸等翻译家为之倾心倾力,并对新月派的两位诗人闻一多和徐志摩产生了巨大影响。改革开放后,我国研究界从美学、诗学、语言学的角度解读了济慈的名篇佳作,并对其宗教、道德、政治等思想进行了论述和考察,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对济慈的研究还不够全面、系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5.
舒婷大海组诗的思想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舒婷早期的诗作中,以大海为描写对象的三首诗作最为撼人心弦。在思想内涵上,“大海组诗”有着鲜明的时代色彩和浓厚的人文气息,既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控诉,又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理想孜孜不倦的追求。在艺术风格上,“大海组诗”体现为浪漫主义的基调兼具现代派诗的韵味,诗人把强烈的抒情性与表意的含蓄美融合在一起,意象类型多样化,诗作具有一定的音律美。  相似文献   

6.
孙应鳌继承和发展了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将"心即是理"引申为"心即是仁",并由此出发,提出了"诚意"、"慎独"以"求仁"的工夫论,从而为其美学思想的滋生提供了心学的理论土壤.对孙应鳌的美学思想的认识,应着眼于对心学与美学相联结的原因进行探究,由此对心学与关学的联结生发出的心即是美所体现的主体性进行考察,这样才能看清他的美学思想所袁明的心学立场,从而看清他形成自己的美学思想,完全是他建构自己的心学体系,展开论述自己许多心学观点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华兹华斯、拜伦、雪莱和济慈是杰出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作为同一个文学流派的诗人,他们都崇尚自然,强调个性解放,并且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与非凡的创造力。然而,除了这些公认的共同点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诗作在主题、题材、艺术手法等方面体现出诸多不同之处。正是这些反映他们个性特点的不同之处使得他们在英国及世界文学史上更加卓而不群:  相似文献   

8.
晚唐重要的诗人李商隐,其大量的诗作所表现出来的文学思想,都是与晚唐时代的文学思想密切相关的,且体现着时代的文学思想。本文从诗人的咏史诗和他的追求朦胧与幽约的艺术效果两个方面论述他的诗作所反映的晚唐文学思想及这种思想对他的诗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岁时节令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题材之一。在唐代,中秋节作为一项民俗节日尚不显,但已有不少以“八月十五”为题的诗歌,内容多为吟咏月色,思乡怀人,深具自然明朗之美;至宋代,中秋节异常兴盛,但与唐代相比,此时中秋诗作的主旨和风格发生了明显变化——大多重在抒发作者的人生体验,表现人生哲理,呈现出一种深沉凝重的美。唐宋两代诗人中秋情怀的不同及其中秋诗作的各具特色,与两代时代风貌、文化氛围的不同以及由此形成的诗人思想文化性格的巨大差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英国浪漫诗人济慈提出的审美“消极能力”与庄子的“心斋”、“坐忘”的思想,有颇多近似和可以比较之处  相似文献   

11.
张绍平  田华 《天府新论》2008,(4):155-158
真、善、美三者的辨证统一,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美学、美育辨证关系的直接体现.真、善、美三者有机地统一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为美的过程,美的享受.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主客体关系异位现象、内容单调和教育手段贫乏等问题.加强主客体互动,实现教育形式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发挥主体形象美;注重载体的形象性特点,实现德育活动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实现校园环境美,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美学途径.  相似文献   

12.
济慈"三颂"新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济慈的《希腊古瓮颂》、《夜莺颂》与《秋颂》为英国诗歌的不朽之作,本文对“三颂”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解释,其依据是以往研究忽略了许多重要事实──古瓮功能为贮藏骨灰、夜莺后面有血腥故事、《秋颂》隐藏着诗人对名画的印象,等等。通过本事探寻、文本对读和跨类比较(不同艺术品种之间的对读),以及引入“文本间性”和“缺席的在场”等概念,本文对“三颂”中“美”与“真”的辩证关系作了深入分析,从弘扬人文艺术精神的角度肯定了济慈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3.
《离骚》“内美”与屈原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耕滋 《云梦学刊》2005,26(1):37-40
“内美”是窥见屈原美学思想的重要窗口。《离骚》“内美”在内容上是蕴含楚国民族精神之“义”的内化,当其外化为行为方式后即表现为“中正”人格。“中正”是真、善合一的形式美概念,但其本质是美真统一,从而与儒、道美学形成根本对立。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英国浪漫诗人济慈被许多评论家认为是一个唯美主义诗人。事实上,济慈的作品不能简单地用“唯美”来概括。本文通过对他的《圣亚尼节前夕》的解读,以求对济慈及其作品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论道教“真”美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道教“真”美观潘显一“真”,作为美学范畴是有其特殊蕴意的。当人在宗教中按照自己的理想塑造宗教之神和上帝形象的时候,最高神和上帝必然集中了真、善、美,必然是宗教美学人格(即神性)理想的最高代表。在西方神学中,这种宗教美学人格理想被表述为“真、善、美统...  相似文献   

16.
<正> 臧克家的诗作,具有一种蕴藉淳朴的诗意美。现在我们来考察一下诗人臧克家是用怎样独特的手法,创造出作品中浓郁淳朴的诗意美的。为了造成诗意美,臧克家十分注意用朴素的衣裳来打扮他的诗作,使朴素美成为他的诗作全部美感特征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诗人在写景描物时,常常用白描手法,用极素淡的色彩,勾勒出诗中富有诗意的形象。例如《三代》一诗: 孩子  相似文献   

17.
梁洁 《天府新论》2002,(6):82-85
本文引入波德莱尔“美是惊讶”的理论 ,并将其作品与韩愈诗作了比较 ,得出结论 :韩诗的“以丑为美”实际是打破了“中正平和”的古代美学规范 ,打破了“真、善、美”相统一的理论原则 ,扩大了美的范畴 ,也扩大了诗表现的题材 ,而韩诗之“狠、重、奇、险”实际上也是一种惊讶 ,它可以造成感官冲动 ,从而实现惊讶 ,进而实现美。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英国浪漫诗人济慈被许多评论家认为是一个唯美主义诗人.事实上,济慈的作品不能简单地用"唯美"来概括.本文通过对他的<圣亚尼节前夕>的解读,以求对济慈及其作品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桑塔亚那是现代美国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诗人和文艺批评家。作为自然主义美学的杰出代表,他在早期著作《美感》中对“美”提出“美是快乐的客观化”的著名“定义”,三十年后,他又提出了美的“直观本质”论。研究桑塔亚那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对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桑塔亚那强调本能和经验的“自然主义”美学的本质特征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晚唐重要的诗人李商隐,其大量的诗作所表现出来的文学思想,都是与晚唐时代的文学思想密切相关的,且体现着时代的文学思想.本文从诗人的咏史诗和他的追求朦胧与幽约的艺术效果两个方面论述他的诗作所反映的晚唐文学思想及这种思想对他的诗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