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太空飞船大底区实时环温监测的特殊要求及常见温度传感器存在测试精度低,稳定性差等问题,设计了基于热电偶测温原理的自动CJC电路方案。详细介绍了自动冷端(基准结)补偿式测温电路的设计思路,对于热电偶本身的测量的非线性特性采用分段线性拟合校正算法,并对线性算法处理后的温度的非线性度和高低温误差精度通过了实验验证,符合设计要求。而在太空飞船大底区温度测量环境属于强RFI(射频干扰)环境,极易导致电路中仪表放大器内部射频整流,从而导致输出电压失调。为此,在电路输入前端专门设计了RFI低通滤波器,滤除高频射频信号。基于热电偶CJC测温电路已成功应用于工程实践中,测温范围-60~1300℃,测量精度优于1℃。基于热电偶CJC(冷端补偿)测温电路为温度的精密测量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精确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在工业自动化过程中经常需要将某些物理量的峰值记录下来。而在许多场合,信号是一个单脉冲,例如钢水测温一般采用消耗式热电偶进行插入式测量,热电偶在插入钢水、测得最高温度的瞬间,就有可能烧断,这将使热电偶的输出信号突然消失,使测量失败,因此必须用峰值保持电路。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测温电路通常精度不高且比较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V/F转换的测温电路设计方案。该方案可简化测温电路并且提高测温精度。在阐述目标与环境温差探测原理和环境温度补偿原理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K型热电偶与V/F转换相结合的大动态范围的测温电路。应用RC电路的充、放电理论,分析了该测温电路的V/F转换机制,并进行了相应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四位串行段式液晶显示器EDM1190A的原理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EDMll90A是大连东方公司生产的一种经济实用的四位串行段式液晶显示器(LCD)。本文主要介绍了他的特点和显示原理,并给出了他与89C52单片机的接口电路和显示程序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现代电子技术》2017,(2):129-132
为了解决高速转动物体的温度测量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蓝牙的多路无线测温系统。该系统以热电偶为信号来源,采用AD595和两级放大电路进行信号放大,以Silicon Labs公司研发的C8051F340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通过其内部的ADC0子系统完成对温度信号模拟量的采集。使用VC++6.0开发的上位机可以通过蓝牙发送指令给C8051F340,使其执行相应的温度采集动作,并将传回的温度值显示出来。实验结果和在制动器测试机上的应用表明,该无线测温系统范围在0~1 000℃,精度能达±0.3℃,而且系统稳定性好,能很好地满足各种工业温度测量需要,特别是需要无线测温的场合。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将数字万用表扩展用于测量温度这一非电量时的一些接口电路,敏感元件分别为热电队二极管,热电偶,测温集成电路等。这些电路也可用于微机应用系统中作为测温传感器与AD转换器的接口。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热电偶基本知识,重点简述了K型热电偶测温原理以及利用集成运算放大器构成测温电路的测温实验过程。  相似文献   

8.
兰羽  李增民 《信息技术》2014,(3):165-167,171
电阻炉温度的检测和控制直接与能耗、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等重大技术指标相关联。为了能快速、准确检测与控制电阻炉的温度,系统采用K型热电偶和MAX6675作为温度采集模块,以单片机STC89C52为核心,设计了一种基于K型热电偶电阻炉温度检测控制系统,包括系统的硬件电路与软件系统。经实验测试,系统控制精度达到0.5℃,且性能稳定,使用简便,符合设计的预期要求。  相似文献   

9.
小型高精度恒温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小型高精度恒温控制系统,该系统以AT89C51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由前端信号调理电路和放大电路组成,用A级Pt100作为温度传感器,针对铂电阻测温存在非线性的特点,从软件方面进行校正,以保证测量准确度。同时在算法控制上采用比传统的PID更加好的自校正PID算法。控温采用半导体制冷器。经对研制的小型恒温系统进行反复调试,并测量了大量的实验数据,证明其在理论和实验上都具有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不仅测量和控制方法是可行的,而且控制精度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电阻炉温度的检测和控制直接与能耗、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等重大技术指标相关联.为了能快速、准确检测与控制电阻炉的温度,系统采用K型热电偶和MAX6675作为温度采集模块,以单片机SI℃89C52为核心,设计了一种基于K型热电偶电阻炉温度检测控制系统,包括系统的硬件电路与软件系统.经实验测试,系统控制精度达到0.5℃,且性能稳定,使用简便,符合设计的预期要求.  相似文献   

11.
利用电磁脉冲的口径瞬态辐射场计算公式,针对圆形口径的线性相移、平方律相移等非同相口径场情况,计算了辐射高斯脉冲时的能量方向图、半能量波瓣宽度、面积利用系数等参数.计算表明,对于圆形口径非同相口径场,最大辐射场的方向为口径面法线方向,同时能量方向图关于口径面法线方向对称;随着口径的增大,波瓣变窄,无副瓣;随着平方律相移的滞后参数的增加,波瓣变宽,主瓣不分裂.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讨论机载雷达地面杂波回波的基础上,分析了AMTI和ADPCA系统的性能。对这两个系统从原理上,并利用计算机模拟结果及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本文将有助于工程实现。  相似文献   

13.
张辉 《电子测试》2013,(20):261-262
水的光学特性对光学成像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水对光的吸收、散射作用可造成光在水介质传播中的衰减,本文就水的光学特性及其对水下光学成像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为成像系统在水下的应用提供基础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刘启能 《激光技术》2008,32(3):327-327
为了研究杂质的吸收对光子晶体滤波器设计的影响,引入复折射率并利用特征矩阵法,计算了滤波透射峰的峰值和半峰全宽。滤波透射峰的峰值随杂质的消光系数增加而迅速减小,滤波通道透射峰的半峰全宽随消光系数增加而增大,滤波透射峰的峰值和半峰全宽都随吸收杂质的光学厚度的增加而减小。结果表明,设计光子晶体滤波器时,必须考虑杂质吸收这一重要因素,应选择消光系数小于0.002的掺杂材料,并且杂质的光学厚度应设计在2(λ0/4)左右。  相似文献   

15.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水果品质无损检测中应用的研究与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付兴虎付广伟  毕卫红 《红外》2006,27(2):33-37,48
简单概述了我国水果产业的发展现状,着重阐述了国内外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进行水果品质无损检测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当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进行水果检测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杨力生 《电讯技术》2000,40(4):78-84
本文采用QUALCOM公司的Q1650多码率VITERBI译码器,设计了前向纠错编/译码器,对提高误码的纠错能力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基于星载差分吸收光谱仪转动部件控制需求,设计了星载光谱仪转动部件的测试系统。采用微动开关复位加定步的电机运动方式实现电机的精确定位。采用脉冲调制(PWM)的方式实现驱动电流的精细调节。并搭建平台对系统进行重复性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测试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能够满足光谱仪的精确定位要求,使电机在工作寿命内按计划完成定标工作。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线学习掀起了一场席卷全球的教育革命,MOOC/SPOC、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对高等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课程地位特殊,传统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需要,文章从其教学特点出发,提出了“线上教学+自主实验+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同时还阐述了与此密切相关的集约化线上教学资源平台、智能化翻转教学环境以及多元化过程性考核评价机制三个重要环节。经研究发现,学生的课堂主动参与度、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教师的教学创造力得到全面提升。教学环境支持课堂互动和全周期教学行为数据采集,体现了教学过程的信息化、教学实施的精准化和教学评价的客观化,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组成原理”设计性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计算机组成原理"设计性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对设计性实验教学的目的和基本特征进行了归纳,对"计算机组成原理"设计性实验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组成原理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对设计性实验的体系进行了初步设计,并对"计算机组成原理"设计性实验的实施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一种提高白光LED相关色温分布均匀性的方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提出一种新的白光LED荧光粉涂敷方式,将荧光粉与硅胶混合体涂敷在白光LED封装用透镜内侧,将透镜倒置后使荧光粉与硅胶混合体由透镜内侧中心点向四周流散,固化得到厚度相对比较均匀的荧光粉层,然后再用硅胶灌封。根据这种新的荧光粉涂敷方式制成白光LED样品,对样品性能进行测试,并与传统的荧光粉涂敷方式的白光LED比较,结果表明,采用新的荧光粉涂层技术制成的白光LED,在相关色温均匀性和稳定性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