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本文介绍一种由单片机控制的蠕动式输液泵,可进行预置速率的输液,适合于动脉和静脉输液。  相似文献   

2.
江勇 《医疗装备》2010,23(12):9-11
静脉输液治疗是临床医疗工作中常用的治疗手段,但目前临床输液监控主要由人工来完成,迫切需要简便实用的监控报警装置来代替人工实现自动监控。本文介绍了一种通过采用光电传感器将输液液滴转换成脉冲信号,以光电传感器及AT89C51为核心组成输液自动报警系统,通过监控两个液滴之间的时间间隔来判断是否完成输液。  相似文献   

3.
骨髓输液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骨髓输液技术作为一项传统的静脉输液的代替途径,重新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介绍骨髓输液技术的发展应用及国内外的骨髓输液装置的概况。  相似文献   

4.
基于单片机的输液监控系统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制一种智能输液速度测控系统,以解决临床静脉输液方式之不便,提高输液安全性和效率。利用光电技术和调制解调技术实现对静脉输液液滴信号的可靠检测;利用单片机技术实现输液量计数、显示与监控。  相似文献   

5.
介绍一种大隐静脉切开输液的改良方法,用于周围静脉输液.  相似文献   

6.
静脉输液时,为了减轻护士的劳动强度和患者家属的负担,使输液安全得到保障,研制和开发输液监视报警装置将能实现对药液液位、滴速、液温等方面的监测、报警、显示。本文主要介绍液位检测方法,并对光电式、电容式、超声、力学、图像等液位检测方法的原理进行分析,以便为研制静脉输液报警装置的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医院内建立静脉治疗小组在输液安全及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意义。方法(1)制定静脉治疗小组成员职责标准;(2)建立静脉输液安全监督系统,系统内容包括:制定静脉治疗护理操作标准,定期进行静脉治疗相关理论知识、临床操作技能的培训及考核,学习并贯彻落实国内外最新的静脉治疗护理,定期开展输液不良事件讨论会,参加院内相关静脉治疗的会诊工作(外周静脉的会诊,中心静脉会诊,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的会诊)。结果静脉治疗小组的建立提高了院内输液安全及质量管理水平,且成为医院静脉输液治疗的平台和载体;同时,护理人员输液安全意识增加、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提升,科室间交流、沟通增多,护理不良事件减少,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医院内建立静脉治疗小组有利于输液安全及质量的管理。有利于培养出类拔萃的专科护士,对于提升临床整体护理工作质量及科室管理水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儿童静脉输液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影响儿童输液不良反应相关因素,探讨提升儿童输液安全性措施。方法采用前瞻性预设调查方案,对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该院行静脉输液治疗的1 542例0~7岁患儿出现的输液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及统计,分析儿童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类型构成及累及器官,总结儿童静脉输液不良反应特点。制定儿童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可能因素调查方案,跟踪收集测评所有静脉输液患儿的可能相关因素。按照是否出现静脉输液将患儿分为观察组(204例)和对照组(1 338例),分析可能影响儿童静脉输液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系统分析高危因素,探讨预防儿童静脉输液不良反应的对策。结果儿童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23%,其中发热137例、循环负荷过重39例、静脉炎24例、空气栓塞4例,累及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为主,其次为呼吸系统;可能影响儿童静脉输液不良反应相关因素有:药物类型、药物配置时间、抗生素皮试、配伍禁忌、遵医用药间隔时间、药物质量、输液器材、输液速度、输液环境、输液季节、患儿性别、患儿年龄(P0.05);影响儿童静脉输液不良反应的高危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中药注射液、抗生素、药物配置时间≥30 min、自行调节输液速度、女性患儿、免疫相关性疾病患儿为儿童静脉输液不良反应的高危因素。结论儿童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所用药物、输液方案执行情况及患儿自身情况是影响静脉输液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加强儿童静脉输液风险的评估,合理制定静脉输液方案,严格执行静脉输液护理相关规程,降低儿童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确保儿童静脉输液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LonWorks的输液远程监控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一种基于LonWorks的静脉输液远程监控系统,阐明系统功能、工作原理和软硬件设计。该系统经临床使用,工作稳定可靠,操作简便,成本低,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祝艳梅 《医疗装备》2009,22(10):36-36
在静脉输液过程中,通常将计算机打印(或手抄)的静脉输液卡装在静脉输液卡袋内,悬挂于静脉输液架上,以便在输液过程中签写每组药液的执行时间及执行者姓名,并可及时了解患者输液进行情况。一旦患者对输液内容提出质疑或发生纠纷,此卡可作为有效的法律证据。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输液卡袋使用较为麻烦,鉴此,我院自2003年起使用了新型输液挂卡,用以代替输液卡袋,应用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研制一种可满足野战条件下战伤救治需要的智能输液监控装置.方法:将物联网技术和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同时设计合理的算法完成系统的研制.结果:当伤病员在输液过程发生异常(速度改变、静脉回血堵塞、导管接头脱落等)或输液结束时,监控主机及移动终端都能实时发出报警信息.结论:整个系统达到了设计要求,实现了医护人员对伤病员输液治疗的实时监控和全程智能化管理的目的,在提高野战条件下输液管理效率的同时,有效保障了输液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套管针相关血流感染监控信息程序的建立与效果,测试软件运行的稳定、有效与便利性。方法依托医院信息系统(HIS),利用数据库oracle 10.0及编程工具powerbiuld 9.0,以套管针置入和项目为依据,探索开发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软件。将套管针置入性外周静脉血流感染纳入监测内容,整群提取2008年9-11月外周静脉留置套管针的2 31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了解其科室及疾病分布状况,并发症与留置时间、高渗液体与一般液体引起并发症的关系等。结果利用“HIS”,实现了数据共享,从整个数据库中获取留置套管针的相关数据,为感染监测提供了监测对象的基本资料。结果显示,套管针已广泛应用于不同科室、不同疾病的患者输液中;不同并发症与留置时间有关(P=0.000),输入高渗液体与一般液体引起的并发症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0);本组监测对象中,无一例发生相关血流感染。结论该程序可以快速全面地俘获外周静脉套管针的留置情况,为其相关感染判断提供基础资料,指导临床正确留置,加强防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ICU中的低钾血症患者使用微量泵推注补钾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在ICU住院期间发生低钾血症的31例患者,在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的基础上给予经中心静脉使用微量泵推注补钾。在补钾的过程中严密心电监护、监测尿量、密切监测电解质和血气的变化、选择适宜的注射器和延长管、使用性能良好的注射泵、加强巡视及病人的心理护理。结果本组31例患者补钾过程中无一例发生高血钾,其中20例患者血钾于16h后恢复正常,10例患者血钾于24h后恢复正常,一例于34h后恢复正常。结论在严密的监测及临床护理下,使用微量泵经中心静脉高浓度补钾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自主研发临床护理信息监测无线网络系统,满足临床监护需要。方法该系统由床边机和中央站两部分组成。采用先进的无线网络通信、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完成对监护室、普通病房病人的各指标的持续监测,并将信息发送至中央监护站,中央监护站电脑可自动分类处理各项数据。结果系统主要包括尿量自动监测、输液自动监测、自动测量病人体重、术后引流管自动管理装置四个子系统,均能监测重大手术、危重病人必需及时了解的指标。结论该系统实用性强,满足临床护理对信息的需求,确保医疗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5.
基于ZigBee的ICU病房实时监护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设计一种基于ZigBee无线技术的ICU病房实时监护系统。方法:对该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设计,阐述了生理数据采集及无线传输模块、监护基站和监护中心站的功能设计.并介绍了实现该系统的开发环境及关键技术。结果:该系统采用ZigBee无线技术,可方便患者的治疗,且监护基站和中心站可有效辅助医生诊断治疗。结论:该系统以ZigBee无线通信技术作为生理参数采集的通讯技术。非常适合组建ICU病房监护的前端无线传感网络,可以大大减少危重患者身上的电缆连线,便于对患者进行各种治疗,且该系统的监护基站和中心站可全面、准确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医疗、护理情况,方便监察病情的进展,提供医疗、护理策略指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髓腔快速补液结合深静脉置管在抢救急诊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及烧伤整形科就诊的127例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79例,女性48例;年龄5~81岁,平均(37.4 ±5.6)岁。所有患者均在就诊后的第一时间快速建立骨髓腔输液通道进行快速扩容补液,再根据患者情况建立合适的深静脉置管通道进行积极的抗休克治疗。 结果采用骨髓腔途径快速补液的127例患者中,有10例(7.87%)因严重创伤等原因,在入院时已濒临死亡,经抢救无效死亡;117例(92.13%)患者安全度过休克期进入相关专科进一步治疗。随访发现17例(13.39%)患者因原发的疾病或损伤加重死亡。余100例(78.74%)患者连续随访3~6个月,未见造血系统功能障碍或骨髓炎表现。所有患者的深静脉置管均未检测出导管相关性感染细菌。 结论骨髓腔快速补液结合深静脉置管补液在急诊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的抢救中有较大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一种以PC系列微机为主机和以8031单片机为监控装置从机、基于RS-485总线标准构成的主从分布式输液管理系统。管理者在护士站的PC机上即能依靠本系统监控病区内全部病人的输液情况。该系统简单、成本低,通用性强。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中心静脉置管在危重病人抢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该院自1992年以来,在危重病人抢救时采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快速建立输液的静脉通道216例的体会。  相似文献   

19.
一种低功耗无人值守输液监控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设计一种新型的低功耗、无人值守输液监控器。方法:以超低功耗单片机MSP430作为主监控器的控制核心,运用称重传感器完成对输液状态的监测。结果:主监控器可实时监测输液状态,并可在位于护士站的上位机上显示监测状态。结论:系统的功耗与成本低,性能稳定,易于携带,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20.
静脉输液滴速自动显示仪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介绍了该产品基于数字电路和基于单片机ATMEL89C2051两种方案软硬件设计。能够正确显示静脉输液滴数,方便患者和减轻陪护人员的负担,并且在无药液和血管堵塞两种情况下,自动报警。在输液过程中,发光二极管同步显示液滴滴速快慢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