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解决吉7井区因采出稠油黏度高、集输能耗大引起的集输困难,有必要分析稠油集输系统方案.通过结合吉7井区稠油特性,筛选出两套可行的集输方案:掺热水集输方案和乳化降黏集输方案.利用实验数据和PIPEPHASE模拟软件分别对这两套集输方案进行集输距离及能耗的模拟分析.通过论证,乳化降黏集输方案更适合吉7井区的开发,其集输安全距离达2 216 m,与掺热水集输方案相比可节约集输能耗72.3%.因此,选择乳化降黏集输方案,为吉7井区高效节能开发奠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
稠油集输的实践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辽河高升稠油油田集输工艺流程的变迁,指出使用掺稀油降粘工艺,能大大改善稠油的集输和处理的条件,以及分采、分输、分炼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文章还阐明了稠油集输在稠油开发系统工程中的地位;探讨了稠油集输与处理的有关技术;最后指出稠油改质降粘是一种解决稠油集输及长距离输送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3.
塔河12区油田原油属高含硫、高粘度、高凝点的重质稠油,属于特超稠油系列,原油物性比较差。针对塔河12区油田的这一特点,经过优化分析认为,稠油集输系统推荐采用将乳化降粘和掺稀降粘2种集输工艺技术结合起来使用;原油脱水采用热化学沉降脱水的方法,解决了稠油脱水问题;同时为协助塔河12区的处理工艺提供了一种高粘稠油计量技术作为优化参考。  相似文献   

4.
吉7井区为新疆油田公司第一个稠油冷采示范区,地面集输采用井口掺水工艺,原油处理采用两段热化学大罐沉降工艺。吉7井区回掺水工艺的应用有效解决了井区稠油地面集输问题,但随着产能建设规模的扩大,南部高黏度原油区域已经开始大面积动用,稠油地面集输的可行性还需要理论研究作支撑。因此,需进一步对高黏度稠油流变性能进行深入研究,明确高黏度稠油的黏温曲线,确定高黏度原油的集输工艺,并对高含水井无法停掺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优化掺水集输工艺,降低回掺水量。通过对原油处理系统进行优化,降低了处理系统能耗,并使处理系统能力满足产液需求。  相似文献   

5.
内蒙探区幅员辽阔、油气资源丰富、勘探程度低,是中原油田重要的油气资源接替战场。内蒙古探区原油物性差、含气量低,属于典型的稠油区块。稠油集输工艺包括:单井拉油工艺、单管加热集输工艺、掺稀降黏集输工艺、热源伴热集输工艺。稠油集中脱水处理工艺包括两段热化学沉降脱水工艺、热化学沉降与电化学两段脱水工艺、一段热化学静止沉降脱水工艺。  相似文献   

6.
以塔河12区稠油集输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温度、压力、含水及油品物性对稠油中硫化氢含量的影响.稠油中硫化氢含量随着温度的增加而降低,并逐渐趋于一个稳定值;硫化氢含量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在集输系统压力范围内近似呈线性关系.稠油中的硫化氢含量随原油中含水的增加而增加,是硫化氢在水中的溶解度高于其在油中的溶解度造成的;而掺稀油对稠油中硫化氢的溶解度影响不大.在集输系统,沿着井口到计量站的管线和设备,稠油中的硫化氢含量会逐渐降低,这是由于油气低压分离造成稠油中的硫化氢集中析出引起.  相似文献   

7.
针对辽河油田稠油具有黏度大,胶质、沥青质含量高,密度高,油气比低及黏—温敏感性强等特点,辽河油田在多年的开发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面集输、处理及配套技术.文章介绍了单管加热集输、双管掺水集输等辽河油田稠油集输典型工艺流程;热化学沉降+电化学的密闭脱水工艺、两段热化学沉降脱水工艺等稠油脱水关键技术;稠油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和SAGD注气系统关键技术.为了适应稠油开发方式的转变,探讨了今后稠油集输、处理工艺的发展方向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臧秀萍 《特种油气藏》2008,15(2):100-105
辽河油区稠油物性比较复杂,不能采用一种工艺进行油气集输,通过长期的室内研究和大量的生产实践,现在已形成一整套具有辽河特色的单管热输、稠油掺稀油(水)和三管伴热等稠油集输工艺技术,并成功地应用于油田生产中.  相似文献   

9.
稠油黏度高、密度大、流动性差等特点给地面集输与处理带来挑战。介绍了国内外稠油集输工艺现状,当前热点的稠油集输工艺,以及中国石化塔河油田稠油集输处理工艺现状。目前,塔河油田稠油集输处理工艺为"混、输、掺"集中掺稀释剂模式;实现超稠油密闭集输;系统应用橇装化设备。针对塔河油田当前面临的稠油更"稠",稀油资源越来越缺乏,地面系统适应性降低,腐蚀问题日益严重的形势,通过研究,认为塔河油田需要加强超稠油藏开发地面关键技术攻关;超稠油乳化降黏和低黏液环输送工艺研究;高效超稠原油脱水技术的研究;高H2S、高CO2、高地层水矿化度、低p H值腐蚀环境地面防腐技术研究等工作。  相似文献   

10.
日前接到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文件指出,辽河油田设计院为稠油集输工艺、凝析油集输工艺技术方面指导性设计院;胜利油田设计院为油田采出水处理、滩海油田地面工艺设计技术方面指导性设计院。辽河油田稠油产量占全国稠油产量的一半。多年来,辽河油田设计院在稠油开采、集输、储运等技术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科研设计经验,取得了数十项科技成果。其中稠油区块产能建设《欢喜岭油田地面建设工程设计》获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金质奖,《稠油掺稀油降粘集输工艺研究》、《新型稠油电脱水器研究》、部级标准《稠油集输及注蒸汽系统设计技术规定》等  相似文献   

11.
通过试验研究了大港油田4个区块的稠油在不同温度、不同剪切速率及不同含水条件下的充变体性。结果表明,大港油田稠油在油层中具有半顿流体的特性;而在井筒中,将会出现非牛顿流体的流动特性。含水原油在井筒中流动时将不会出现明显的乳化现象,粘度将随含水率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2.
浅层稠油热坑道内开采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坑道采油技术是稠油开发的一项新技术,主要利用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的原理,通过油砂层下面的巷道系统向油砂层中钻水平井进行热力采油,对开采特浅层、超稠油油藏和进一步提高稠油采收率(可达50%以上)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简要介绍了坑道采油技术在国外稠油油田的应用情况,并重点介绍了加拿大阿尔伯达油砂技术研究局利用竖井和坑道进行的UTF采油工艺以及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采技术,并介绍了与常规稠油开采方法不同的坑道内钻井施工,为国内开发稠油油藏提供了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适于特稠油地面管道输送的主辅型降粘方法,其作法是,在首站将特稠油加热(辅助降粘作用)到80℃,并一次性加入降粘剂降粘(主要降粘作用),然后正常输送到终端站炼油厂。为此介绍了如何通过特稠油物性分析来确定降粘剂.以及热处理辅助降粘和降粘剂主要降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针对常规抽油泵在斜井和稠油井中抽液存在下行阻力大、下行困难和泵效低以及因井斜造成杆柱磨损等严重影响油田正常生产的问题,研制了偏置阀式稠油抽油泵。该抽油泵采用等径刮砂柱塞、球阀弹簧自动复位和偏置进油阀结构,克服了现有液力反馈式稠油抽油泵的缺点和不足,而且具有下行阻力小、进油流道大、流程短、吸入性能好、阀球关闭及时、防砂卡和减磨等特点。500余井次的现场应用表明,该泵比常规泵泵效平均提高5%~10%,检泵周期延长8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5.
根据辽河稠油水热裂解实验中各种产物的变化规律,建立了五集总(气体、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动力学模型。并将Runge-Kutm积分法与复合形法联用,求取模型中的动力学参数。计算结果表明,稠油水热裂解五集总动力学模型与实验数据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16.
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在全世界分布范围较广 ,其特殊的地质特征和原油物性决定了其开采工艺配套的难度 ,羊三木三断块馆一油组为典型的疏松砂岩稠油油藏 ,为改善其开发效果 ,开展了射孔、防砂、举升、地面等综合配套工艺的研究与试验应用 ,取得了较好效果 ,形成了疏松砂岩稠油油藏有效开发的工艺配套模式 ,为今后该类油藏的开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大港油田自 2 0世纪 80年代初引进美国潜油电泵以来 ,先后消化吸收了潜油电泵机组的组装、检修、制造技术 ,并结合油田的实际 ,开展了潜油电泵采油配套工艺的试验和研究工作 ,形成了大港油田电泵采油技术的基本模式。在介绍大港油田电泵工艺技术应用现状的基础上 ,围绕电泵选井、提液、深抽、抽稠、斜井开采等问题 ,重点论述了已规模应用的 5大电泵抽油配套工艺技术。同时 ,对目前的电泵举升工艺进行了潜力分析 ,就如何进一步提高电泵工艺技术应用水平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用辽曙原油作原料,选取炼厂贫蜡富芳废油作改性剂,通过减压蒸馏、加剂调和的简单工艺,研制出符合GB50092-96标准及中石化Q/SHR003-1998 1号高等级道路沥青标准的各种牌号的道路沥青,并就研制出的道路沥青与国内外四种沥青的性质作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调合沥青具有优越的低温性能和耐热老化性能。  相似文献   

19.
油溶性稠油降粘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分析了稠油黏度形成机理和油溶性降黏剂的降黏机理,对降黏剂进行了分类,介绍了各类降黏剂的合成方法及其在稠油生产中的应用;探讨了油溶性稠油降黏剂研制开发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在聚合物分子骨架上引入具有极性或表面活性的侧链,利用降黏剂和油溶性表面活性剂、含氟表面活性剂等进行复配是今后油溶性降黏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对辽河油田曙光一区高粘原油性质作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此原油粘度极大,凝点高,初馏点高,无汽油馏分,柴油馏分收率仅为7.19%,此原油不适合作为生产汽、煤、柴油的一般加工工艺的原料。但此原油蜡含量很低,胶质沥青质含量较高,属低硫环烷基原油,是生产重交通道路沥青的优质原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