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研究维生素D受体TaqI基因多态性与儿童肾病综合征骨代谢标志物相关性, 以期能否根据基因多态性预测儿童骨质疏松症风险, 指导药物治疗及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5年5月至2016年11月收住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的70例肾病综合征患儿, 维生素D受体TaqI基因多态性检测方法为PCR扩增产物酶切后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骨代谢标志物用生化分析.结果 降钙素、25 (OH) D3、甲状旁腺激素、钙、磷、碱性磷酸酶在维生素D受体TaqI基因3种基因型 (TT, Tt, tt) 之间的F值分别为:0.574, 2.973, 1.947, 2.566, 0.423, 0.242, P值均大于0.05;镁在维生素D受体TaqI基因3种基因型 (TT, Tt, tt) 之间的F值9.278, P<0.001.在TT基因型患儿中, 经骨化三醇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骨代谢标志物对比, 降钙素、25 (OH) D3、甲状旁腺激素、镁、磷、碱性磷酸酶t值分别为:0.796, 0.290, 0.295, 0.574, 0.830, 0.933, P值均大于0.05;钙t值为4.301, P<0.001.在Tt基因型患儿中, 经骨化三醇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骨代谢标志物对比, 降钙素、25 (OH) D3、甲状旁腺激素、钙、镁、磷、碱性磷酸酶t值分别为:0.722, 1.298, 1.391, 1.511, 1.671, 1.045, 0.368, P>0.05.在tt基因型患儿中, 经骨化三醇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骨代谢标志物对比, 降钙素、25 (OH) D3、甲状旁腺激素、镁、磷、碱性磷酸酶t值分别为:1.168, 1.755, 1.787, 2.344, 1.777, 1.808, P值均大于0.05;钙t值为2.458, P<0.005.结论 在肾病综合征患儿中, 维生素D受体TaqI多态性不能评估骨质疏松风险.TT基因型及tt基因型对骨化三醇治疗的反应性更好, 经骨化三醇治疗2周后血清钙较治疗前有明显的升高, 骨质疏松症的风险明显减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多态性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截止2021年3月,联合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有关FokI rs2228570 G>A、BsmI rs1544410 ...  相似文献   

3.
黄金 《医学综述》2011,17(23):3521-3523
维生素D不仅能调节钙磷代谢,维持血钙稳定,而且在维持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与代谢综合征(MS)之间存在关联。其机制可能与减少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加速胰岛β细胞凋亡、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肾素-血管紧张素Ⅱ表达、促进脂质沉积等有关。现从维生素D的代谢、生物作用、营养状况、维生素D与MS各组分的关系及发病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便探索应用维生素D预防和治疗MS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维生素D受体基因与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钱国锋  张秀珍 《现代医学》2003,31(4):277-280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与众多因素有关,而遗传是其中的重要决定因素.在目前研究的若干候选基因中,维生素D受体基因最受关注。维生素D受体是类固醇激素受体超家族的成员,与骨化三醇结合后能调节血钙和骨矿化。本文就维生素D受体基因与骨转换、骨密度、骨量影响因素及药物治疗间关系的进展进行综述,从而阐明维生素D受体基因在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维生素D 受体(vitamin receptor,VDR)是介导1,25(OH)2D3VD(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发挥生物效应的核受体.VD与VDR结合后可与靶基因上游启动子区或调控区域上的特定DNA序列相结合,进而对靶基因的转录表达进行调控[1].研究表明,VDR在药物代谢、转运及药物疗效中起关键作用[2],而造成个体对药物代谢、疗效及肿瘤易感性的差异与基因多态性密切相关[3],因而对VDR变异的研究也就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在转录水平上论述VDR的变异对药物代谢酶CYP3A4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近年的研究显示,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肥胖、糖尿病、代谢综合征以及心血管疾病有密切关系[1-4].本文就维生素D与肥胖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维生素D的代谢与生物学功能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其来源主要分为内源性及外源性两种.人体皮肤含有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转化成维生素D原,然后再进一步转化为维生素D[5].一些食物如动物肝脏、蛋黄、海鱼等是维生素D的重要来源.维生素D无生物活性,必须首先在肝脏经25-羟化酶作用转化成25-羟维生素D[25(OH)D],然后在近端肾小管1α-羟化酶的催化下进一步转化为1,25-二羟维生素D[1,25(OH)2D][6].1,25(OH)2D是活性最强的维生素D代谢衍生物,通过作用于小肠、骨骼和肾脏,调节钙、磷代谢,维持体内钙、磷平衡,调节骨重建.维生素D通过与细胞质内维生素D受体(VDR)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然后与细胞核的维生素D反应元件相结合,激活或抑制含有维生素D反应元件的基因,从而发挥其生物学作用[7].  相似文献   

7.
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是常见的妊娠并发症,与围产儿死亡率高和青少年健康成长问题及成年后心血管及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尽管FGR的发病率高达5%~10%,但目前仍没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方法。维生素D是人体必需的一种脂溶性激素,在人体中有多种存在形式,1,25(OH)2D为其活性形式,能与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结合并发挥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对正常妊娠的维持以及胎儿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VDR属核受体超家族成员,是维生素D代谢途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参与激活调节和启动众多涉及到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基因的表达与调控。VDR基因存在多态性并影响VDR的转录活性,改变VDR蛋白功能,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维生素D的功能,与多种疾病的遗传易感性相关。人体和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子宫内膜基质以及妊娠早期蜕膜组织细胞中均有VDR表达,VDR蛋白参与早期胚胎植入过程的免疫调节,FGR患者胎盘VDR表达下降。因此,孕期维生素D状态以及VDR基因多态性可能与胎儿生长发育迟缓以及新生儿低出生体重有关。本文就维生素D、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FGR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而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骨质疏松的发生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众多有关OP的分子遗传学研究中,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是倍受关注的候选基因之一.本文对近年来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BsmI基因多态性与白癜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46例白癜风患者和50例健康人的维生素D受体BsmI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维生素D受体BsmI位点Bb基因型在寻常型白癜风患者中频率较高。结论携带维生素D受体Bb基因型可能会增加患白癜风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10.
许笑雷  赵琳 《医学综述》2014,(16):2958-2960
维生素D是维持人体生命所必需的营养素,只有在体内转变成1,25-(OH)2D3后,才成为有生理活性的有效物质,经过血液循环运送到各个靶器官发挥作用。维生素D受体(VDR)是介导1,25-(OH)2D3发挥生物学效应的核内生物大分子物质,VDR是由VDR基因编码,VDR基因是研究骨代谢性疾病遗传基础的候选基因之一。该文就VDR基因与钙吸收、骨量、VDR基因的协同作用以及与其基因、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对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ApaI酶切位点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及血清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05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05例正常者的VDR基因型,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1,25(OH)2D3水平,并检测相关临床及生化指标,比较VDR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差异及不同基因型血清1,25(OH)2D3等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维生素D受体基因ApaⅠ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中的分布差异明显(P<0.01)。糖尿病组等位基因a和基因型aa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基因型AA组及Aa组血清1,25(OH)2D3高于基因型aa组,而收缩压、舒张压及空腹血糖低于基因型aa组,且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0.01)。结论 Apa I位点的VDR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存在相关性。血清1,25(OH)2D3水平、空腹血糖及血压与VDR基因多态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VDR基因多态性与儿童肾病人群骨转化标志物的相关性;观察活性维生素D的干预治疗是否受VDR基因多态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RFLP) 技术, 检测未用激素组患儿和已用激素2周组患儿VDR基因型, 并检测70例肾病综合征患儿及30例正常儿童 (对照组) 的骨代谢指标, 比较未用激素组、已用激素2周组和对照组间骨代谢指标的差异.将70例肾病综合征患儿按照基因型分为AA+Aa组、aa组, 研究不同基因型的骨代谢指标的差异.对肾病综合征患儿给予相同剂量骨化三醇治疗2周后复测骨代谢指标, 研究不同基因型间骨代谢指标改善情况有无差异.结果 (1) 肾病综合征中AA+Aa基因型患儿降钙素显著低于aa基因型组 (P<0.05) ;aa基因型患儿25 (OH) D3显著低于AA+Aa基因型患儿 (P<0.05) ; (2) 肾病综合征患儿经同等剂量骨化三醇治疗2周后:AA+Aa基因型患儿降钙素、25 (OH) D3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增高 (P<0.05) .结论 VDR基因ApaⅠ位点多态性可能是影响骨代谢异常的遗传易感因素, AA及Aa基因型可能是骨代谢异常的保护基因.AA及Aa基因型患儿对骨化三醇治疗反应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泰山地区回民群体糖耐量异常与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技术,对回民糖耐量异常者和糖耐量正常回民检测VDR基因(Apa-I和Fok-I)多态性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并检测VDR蛋白血液含量。结果糖耐量异常组Apal-I多态性AA、Aa和aa基因型分布率为10%、34.6%和55.4%,正常对照组相应为13.8%、42.5%和43.7%:糖耐量异常组Fok-I酶切多态性FF、Ff和ff基因型分布率为23.2%、41.1%和35.7%,正常对照组相应为13.8%、42.5%和43.7%;结论泰山地区回民群体糖耐量异常与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相关;VDR蛋白血液浓度和胰岛素抵抗在各型间显示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VDR基因敲除鼠一氧化氮合酶和内皮素-1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敲除鼠血压变化以及与血压水平密切相关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内皮素-1基因在主动脉的表达情况,了解维生素D、维生素D受体与血压的联系及可能机制。方法小鼠血压采用动脉血管插管法直接测定,主动脉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内皮素-1基因表达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结果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内皮素-1基因均能在野生型正常鼠及维生素D受体基因敲除鼠主动脉表达。与野生型正常鼠比较,纯合子维生素D受体基因敲除鼠收缩压、舒张压明显升高,主动脉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表达明显下调,内皮素-1基因表达明显上调(P均<0.05),杂合子维生素D受体基因敲除鼠收缩压、舒张压及主动脉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内皮素-1基因表达则无明显改变(P均>0.05)。相关性研究发现主动脉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表达水平与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呈负相关,与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纯合子维生素D受体基因敲除鼠存在与血压密切相关的主动脉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内皮素-1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5.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12,125(19):3500-3504
Background  Untreated human cytomegalovirus (CMV) disease (CMVD) is an identified risk factor for reduced rates of patient (and graft) survival, death or retransplantation in kidney transplant recipients due to increased immunological tolerance after transplant. Vitamin D receptor (VDR) gene polymorphisms have an obvious relationship with autoimmune diseases b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DR gene polymorphisms and CMVD are not well understood.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DR FokI and ApaI gene polymorphisms and CMVD, and their value for predicting risk of CMVD.
Methods  Ninety-eight kidney transplantation recipients were randomly chosen for which peripheral blood samples and case histories for the first three months after kidney transplantation were obtained. Using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 30 recipients were found to be homozygous for the FokI gene (FF), 47 heterozygous (Ff), and 21 were homozygous (ff). Likewise, similar analyses determined that 12 recipients were homozygous for the ApaI gene (AA), 36 heterozygous (Aa), and 50 homozygous (aa).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ognosis of the kidney transplantation were compared for all genotypes by statistical analysis before operation. Infection by CMV for all recipients was detected by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to diagnose CMVD.
Result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was observed for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ognosis of the kidney transplantation between both genotypes; however,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in CMVD among the FokI genotypes were identified. It was determined that the risk of CMVD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for recipients of the ff genotype than for other genotype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observed for CMVD among ApaI genotypes.
Conclusions  The recessive f allelic gene of VDR can be regarded as a risk factor of CMVD while FF recipients have lower incidence of CMVD after kidney transplantation. ApaI genotypes showed no relationship with predisposition to CMVD.
  相似文献   

16.
李春晖  郭淑霞 《医学综述》2012,18(10):1537-1538,1544
代谢综合征(MS)是一组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的疾病,包括肥胖、高血压、高三酰甘油、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糖代谢异常等。MS组分中的每一项都会使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大,合并多种时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概率增高。近年来,新疆地区MS的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现就MS流行现状的特点予以综述,旨在分析新疆地区MS患病率高发的原因及MS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代谢综合征可能比传统危险因素更能预测冠心病患者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冠心病血运重建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流行情况及对预后的影响,探讨集中了5个心血管危险因素(肥胖,糖代谢异常,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代谢综合征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流行趋势和预后意义.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单中心注册研究DESIRE(Drug-Eluting Stent Impact on Revascularization),入选2003年7月至2004年9月30日在我院接受血运重建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或冠脉旁路移植术)的所有患者,记录其临床资料,及随访期间临床不良事件,患者死亡为随访终止,记录死亡时间.代谢综合征定义采用美国2005年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专家组修订(2005 NCEP ATP Ⅲ)的代谢综合征定义,以体质指数(BMI)≥25 kg/m2代替腹围指标.结果 相应临床资料记录完整的患者1911例,平均年龄(60±10)岁,男性1458例,占76.3%.截止到2007年底随访时间中位数为3.5年(293~1855 d).把患者按照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分为2组,发现在MACCE组仅空腹血糖明显高于无MACCE组(P=0.049).应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未发现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对随访期间的MACCE和病死率有明显影响,未见任何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对预后有预测意义,而只有把集合了5个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代谢综合征作为一个整体危险因素,和其他传统危险因素一起放入Logistic模型中,观察对预后的影响时,发现只有代谢综合征可以显著预测冠心病患者的预后(P=0.035,OR=1.319,95%CI 1.020-1.706).结论 在冠心病血运重建患者中,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中只有代谢综合征可以预测冠心病患者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