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电子胆道镜和腹腔镜序贯治疗胆总管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至2010年6月间本院采用十二指肠镜、腹腔镜和电子胆道镜序贯治疗的834例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患者。结果834例接受“二镜”(即腹腔镜、十二指肠镜)治疗,成功793例(95.08%)。41例“二镜”治疗困难转入选择“三镜”(即腹腔镜、十二指肠镜、电子胆道镜)治疗,成功39例(95.12%),“三镜”治疗未取得成功的2例患者因肝门部及小网膜口严重黏连,无法显露胆总管,遂转为开腹手术治疗。834例患者共出现并发症28例。结论序贯性多镜联合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切实可行,并发症率低,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微创化理念的迅速普及, 微创设备的高速发展, 外科医师可以熟练的运用各种微创化器械使患者在短期内迅速康复. 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由传统的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 转变为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或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 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镜取石,或胆囊切除, 术前或术后应用十二指肠镜取出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的三镜联合应用将会是今后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现代外科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3.
2000年8月-2005年6月,我们对113例肝外胆管结石内镜取石失败者采用三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腹腔镜)联合法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在Mirizzi综合征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06年5月,采用微创方法(十二指肠镜、胆道镜和腹腔镜联合)治疗Mirizzi综合征患者38例的情况。结果Mirizzi综合征患者均经B超、ERCP等影像学检查,其ERCP典型表现为肝总管可见边缘完整的充盈缺损,充盈缺损以上的肝总管及肝内胆管轻至重度扩张,合并胆囊萎缩及胆囊结石。术前放置ENBD导管,38例中35例通过三镜联合(腹腔镜、胆道镜和十二指肠镜)手术获得成功,无胆漏、胆道出血、胆管狭窄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ERCP检查是一种可靠、直接的检查手段可以显著提高Mirizzi综合征患者的术前诊断率,微创手术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胆道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与优越性.方法 选择20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先经十二指肠镜放置鼻胆管引流(ENBD)以便胆道减压,然后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最后完成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并一期缝合胆管.统计分析治疗结果,并发症和患者住院天数.结果 20例均痊愈,无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缩短.结论 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胆道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创伤小、有效、安全且可靠的治疗模式.对掌握了腹腔镜下缝扎技术的普外科医师,可作为一种首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术后T形管造影阴性作常规胆道镜复查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术后T形管造影阴性作常规胆道镜复查的价值周鸿昌张炳印陈晓燕三年来,我们连续对91例胆道术后T形管造影认为无残石的病例,在拔除T形管后经窦道常规作了纤维胆道镜(下称胆道镜)复查,结果仍发现残石7例(7.6%),均经胆道镜一次取出和(或)推入十二指肠腔,...  相似文献   

7.
胆道结石取除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石症的传统治疗方法有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前者包括消炎利胆、解痉止痛、溶石排石药物等治疗。后者包括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及T型管引流等。由于内镜技术的发展并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治疗胆石症,其方法包括内镜取石,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内镜下鼻胆引流术(ENBD)、内镜下胆汁内引流术(ERBD)、经内镜进行溶石、碎石治疗等。其中以内镜下取石应用较多,使用的内镜包括纤维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腹腔镜。纤维胆道镜如经皮经肝胆道镜、经皮经肝胆囊镜、经口胆道镜、术中胆道镜、术后胆道镜均可应用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电子胆道镜和腹腔镜序贯治疗胆总管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至2010年6月间本院采用十二指肠镜、腹腔镜和电子胆道镜序贯治疗的834例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患者。结果 834例接受"二镜"(即腹腔镜、十二指肠镜)治疗,成功793例(95.08%)。41例"二镜"治疗困难转入选择"三镜"(即腹腔镜、十二指肠镜、电子胆道镜)治疗,成功39例(95.12%),"三镜"治疗未取得成功的2例患者因肝门部及小网膜口严重黏连,无法显露胆总管,遂转为开腹手术治疗。834例患者共出现并发症28例。结论序贯性多镜联合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切实可行,并发症率低,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自从1968年Mc Cune首先报道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获得成功以来,内镜用于胆胰疾病的诊断、治疗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ERCP的基础上相继开展了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Oddi括约肌测压术、内镜胆道取蛔术、内镜鼻胆引流术、内镜胰管栓塞术及内镜置放胆道内支撑管术等。此外,胆道镜、经口胆一胰管镜(PCPS)、超声内镜、腹腔镜的结构和性能近十年亦有了较大的改进;加之激光、微波、电动液压震波碎石、体外震波碎石等技术的引进,更加扩大了胆胰疾病的内镜诊治范围,形成了以十二指肠镜、胆道镜和腹腔镜为主的胆胰内镜外科。  相似文献   

10.
王翔  张彤  孙仁海 《肝脏》2008,13(6):488-489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或高度怀疑合并胆总管结石,传统多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型管引流术,近年来,由于微创、内镜技术的发展,采用三镜联合(腹腔镜、十二指肠镜、纤维胆道镜)治疗日趋增多,但各有其优缺点。我院自2002年至2007年采用不切开胆总管、经胆囊管纤维胆道镜探查取石术,术后不放置T型管,共实施96例,其中证实结石并取出者62例,保持了胆道的完整性,对胆总管结石患者避免了胆总管切开后置T型管引流带来的不便和潜在的并发症,对胆总管无结石者避免了胆道探查带来的损伤,患者痛苦轻、恢复快、并发症少,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应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胆道镜对胆囊结石合并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的治疗经验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3月-2015年3月于梅州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就诊的胆囊结石合并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413例,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分别进行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二镜"或"三镜"联合治疗。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胆道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TCBDE)31例,成功率29.0%(9/31);LC+LCBDE+胆道镜取石术+T管引流术101例,成功率93.1%(94/101);LC+胆总管探查术(LCBDE)+胆道镜取石术+Ⅰ期缝合术96例,成功率97.9%(94/96);LC+LCBDE+肝部分切除术61例,成功率91.8%(56/61);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LC或LC+EST 155例,成功率93.5%(145/155);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同时)10例,成功率90%(9/10)。19例患者中转开腹,治疗总成功率95.4%(394/413),各组病例均治愈,无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内外胆管结石是切实可行和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拓宽电视腹腔镜外科技术在胆道外科的应用范围。方法设计并实施了电视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LCTD)45例以及电视腹腔镜胆总管空肠吻合术(LCJS)5例,并探讨了手术适应证、操作方法与要点。结果LCTD45例,均获成功,发生胆漏1例,胆总管残余结石1例,均痊愈出院。LCJS5例,均获成功,无手术并发症,痊愈出院。结论电视腹腔镜胆道术符合胆道外科治疗的原则,简便易行,创伤轻,痛苦小,恢复快,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普外科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普外科现有教授、副教授7名,硕士研究生导师4名,博士学位者2名,硕士学位者9名,病房闲位34张。以腹腔镜外科为特色,设有肝胆胰脾专业、胃肠专业、乳腺和甲状腺专业。拥有腹腔镜、超声刀、床边腹部B超、十二指肠镜,纤维胆道镜、乳腺红外扫描仪、痔疮射频治疗仪,直肠镜等先进仪器设备。  相似文献   

14.
胆管疾病的腹腔镜内镜联合治疗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探讨腹腔镜、内镜联合治疗胆管疾病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总结分析两家医院应用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联合治疗1990例胆管疾病的资料。结果: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1350例,1次治愈率为93.6%;腹腔镜、胆道镜联合治疗胆管结石332例,治愈率为100%;三镜联合治疗胆管结石258例(29例合并胰腺炎),Mirizzi综合征24例,治愈率为100%;腹腔镜胆肠吻合术,术前放置鼻胆引流管26例,治愈率为100%。均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共有1051例患者随访3个月~12年(平均7.8年),结石复发10例,无胆管狭窄等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内镜联合治疗胆管疾病较传统开腹手术创伤轻、痛苦小、手术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ERCP在胆道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ERCP在胆道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间)胆道术后残余结石及再生结石行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12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胆瘘行鼻胆管引流(ENBD)13例,原位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行胆管球囊扩张,放置胆管内支架或鼻胆管引流6例。结果122例胆道术后残余结石及再生结石患者经十二指肠镜胆道造影(ERC)成功率95.9%,取石成功率91.5%,其中有5例经2次操作取尽结石。13例胆瘘患者经鼻胆管引流2~3周后,胆瘘处均闭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6例胆管狭窄患者经ERC胆道介入(球囊扩张、ENBD或内支架)均治愈。结论ERCP在胆道外科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是术后残余结石或再生结石、术后胆瘘及术后胆管狭窄的有效介入方法。  相似文献   

16.
张勇  冯宪光  周敬强 《山东医药》2014,(7):83-84,96
目的 观察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实施保胆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46例胆囊结石(息肉)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治疗.胆囊结石患者术后常规口服利胆药物3个月,再间断口服3个月.结果 44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息肉)术,其中68例采用三孔法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息肉)术.手术时间25 ~132(52±6)min.结石数量1~136枚,结石取净率100%.无胆道损伤、胆漏、肠管损伤、出血、气胸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随访3 ~ 88个月,确认结石复发7例,复发率2.02%,但无1例需要再次手术;保胆摘除息肉的患者无1例复发.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保胆术治疗胆结石(息肉)有很高的结石取净率和较低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内镜在253例胆道围手术期的应用体会,全组病例中有37例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应用十二指肠镜行鼻胆导管引流(ENBD)减压,203例手术中行胆道镜检查和取石,13例术后用胆道镜经不同途径处理胆道残余结石。全组无并发症发生,疗效满意。讨论中就内镜在胆道围手术期应用情况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  相似文献   

18.
胆管结石微创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等微创技术及碎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胆管结石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微创手段,本文就近年来应用微创技术治疗胆管结石的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南京医学会承办。设有论著、短篇论著、基础研究、临床报道、病例报道等栏目,主要报道食管镜、胃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腹腔镜和大肠镜、  相似文献   

20.
内镜在胆胰疾病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62,自引:2,他引:62  
内镜技术的问世被誉为是医学史上的一次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更大的变革在治疗方面,产生了“内镜外科”的新概念,由于内镜技术的介入,胆胰疾病的诊治已经进入了一个精密检查和治疗的新时代。内镜在胆胰疾病诊治方面的新技术主要包括胆道镜技术(CHF)、十二指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