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李小林  靳飞 《陕西中医》2008,29(3):359-359
温胆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由半夏、竹茹、枳实、橘皮、生姜、甘草组成,具有燥湿化痰,清热除烦之功效,临床常用于胆热上扰,虚烦不得眠之症.  相似文献   

2.
颐年铭第十一帧诗/刘炳凡书/周旭揉脐增运化抚腿免寒跄护膝添筋力舒腰壮脊梁安神须养气强肾要温肠意守丹田静恬然入梦乡方1肺燥咳嗽方组成:松子仁30g,胡桃仁60g。用法:共碾为末,以熟蜜15g收之。饭后用热开水点服,每服6g。说明:本方出自《经验良方大全》所用均为润燥之品,适于肺燥咳嗽.方简效专。且有强身养颜之功。方2润肺散组成:诃子、五味子.五倍子、黄芩、甘草各等分。用法:共碾细末,炼蜜为丸。不拘时噙服。说明:本方出自《仁术便览)前3味均有敛肺之功后2味清热解毒故适于嗽而失声音者。方5i可子饮组成河子(去核)509杏仁(…  相似文献   

3.
温胆汤临证新用二则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430074)刘贵生温胆汤出自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由法半夏、竹茹、枳实、陈皮、茯苓、大枣、甘草组成,具有燥湿化痰,清热除烦之功,笔者以本方随证加减治疗痰热内阻、痰郁互结、痰浊痹阻诸疾,每多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药茶疗法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治疗方法,是中医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以下药茶长期饮用,患有轻度或中度糖尿病者能使尿糖减少,对严重者能降低血糖,使各种主要症状减轻。1.玉米须积雪草茶组成玉米须、积雪草各20g。制法及用法沸水冲泡,加盖15分钟,代茶频饮。功效具有清热养阴功效,用于消渴。2.杞子五味茶组成枸杞子、五味子各15g。制法沸水冲泡,加盖闷10分钟。用法当茶频饮,一般冲泡3—5次,每日1剂。功效具有养阴生津功效,用于糖尿病口渴津少。3.熟地黑豆茶组成熟地30g,黑豆30g。制法及用法水煎代茶,当茶频饮。功效具有补益肝肾、养阴生津的作…  相似文献   

5.
温胆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由半夏、竹茹、枳实、橘皮、生姜、甘草组成,具有燥湿化痰,清热除烦之功效,用以治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现为治疗胆胃不和、痰热内扰的良方。  相似文献   

6.
<正> 温胆汤一方出自唐朝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方由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甘草等六味药组成。本方为治痰要方,俱燥湿化痰、清热除烦之功,对证使用,疗效确凿。笔者积多年临床经验,仅就其治疗心脑系统疾病的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刘海彦 《陕西中医》2009,30(5):611-612
温胆汤出自《三因极-病证方论》,由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甘草、大枣组成,具有化痰清热作用,用于痰热内扰之证。临证中只要在辨证中抓住痰热征象,不论是有形之痰还是无形之痰,加上舌红或淡红、苔黄腻、脉滑或滑数,用本方加减治疗均能取得良效。  相似文献   

8.
刘洁 《中医研究》2007,20(3):54-55
温胆汤出自《三因极—病证方论》[1],由半夏、茯苓、竹茹、枳实、橘皮、生姜、甘草组成,功效燥湿化痰,清热除烦。用于胆郁化热,胆胃失和,痰浊中阻之证。临床应用广泛,适用于多种疾病,尤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应用更为普遍,如神经官能症、抑郁症、失眠、头痛、眩晕、脑血管病等属于  相似文献   

9.
风引汤出自《金匮要略》,用作“除热瘫痫”,由大黄、干姜、龙骨、桂枝、甘草、牡蛎、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组成。笔者从药证辨析,本方具有泻火解毒、清热利湿、熄风安神功效,试用此方治疗以疹、痒、皮肤糜烂为主的皮肤病,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0.
丁世幸 《光明中医》2008,23(3):273-274
《金匮要略》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杂病研究专书,祛邪同时,尤重扶正,现就其护阴(津)心旨探述于后: 1清热生津 适用于暑热耗伤津气,“太阳中热,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痉湿脶病脉证并治》及肺胃热盛,“渴欲饮水,口舌干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方用白虎加人参汤。方中重用石膏清热护津同时,以知母、人参、粳米、甘草养阴益气,热除津复,其证可愈。  相似文献   

11.
温胆汤载于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茯苓、甘草组成,具有燥湿化痰,清热除烦功效,主治痰热内蕴肝胆所致病症。笔者常以温胆汤加减治疗咳嗽、眩晕、消渴、失眠等疾病,取得较好疗效,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2.
白虎汤出自《伤寒论》,是清泄阳明气分热邪的辛凉重剂,主治壮热,口渴,蒸汗,舌苔黄,脉洪大、数。其中石膏辛寒,能清胃火,并能解肌,是为君药;知母清阳明独胜之热,并能生津,为臣药;甘草、粳米能益胃和中,为佐使药。因此本方在清热生津中亦能照顾脾胃,故为治阳...  相似文献   

13.
李涛 《新疆中医药》2010,28(3):86-86,F0003
温胆汤出自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由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竹茹、枳实、生姜组成,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功效,原用于治疗胆经虚热或痰热上扰所致的虚烦不眠、惊悸或呕恶之证。本方组方严谨精当,燥湿化痰功效确切,笔者用治多种内科杂病;每获良效,兹选举验案如下。  相似文献   

14.
白虎汤在高热急症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虎汤出自《伤寒论》,由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组成,此方主要是治疗阳明经证四大证的主方,亦为后世温病学家治疗气分热证的代表方。《温病条辨》称白虎汤是辛凉重剂,具有清热除烦、止渴生津之功效。现代临床广泛运用于急性传染病或非传染性急  相似文献   

15.
<正>组成:生地黄15g,南沙参15g,麦冬10g,鹿衔草15g,赤芍15g,乌梅6g,水牛角15g,土茯苓15g,蕲蛇6g,玄参10g,枸杞子10g,天门冬10g,威灵仙15g,五味子5g。功能:养阴生津、清热除燥。主治:干燥综合征及阴伤内燥类疾病。用法:颗粒剂,每日2~3次,温水冲服。方解:方中生地黄、枸杞子、南沙参、天麦冬、玄参滋阴生津;水牛角、赤芍、土茯苓清热凉血解毒;乌梅、五味子酸甘化  相似文献   

16.
张丽娜 《新中医》2008,40(4):94-95
温胆汤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由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竹茹、枳实、生姜、大枣组成.具有理气化痰、清热除烦之功效,乃治痰之要方,主治痰热内扰证.笔者临证用温胆汤加减治疗多种疾病,每获良效.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石斛饮验案三则德州市中医院(253000)阎俊霞,刘政石斛饮药物组成:石斛20g,麦冬20g,生地黄20g,玄参15g,白芍15g.生龙骨10g,生牡蛎10g,砂仁10g。该方以滋阴潜阳、清热生津见长。主要运用于由阴虚而引起之烦热口渴,头痛头晕,牙龈...  相似文献   

18.
橘皮竹茹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胃轻瘫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艳丽  王桐玲 《河北中医》2005,27(11):848-848
橘皮竹茹汤出自《金匮要略》,由橘皮、竹茹、人参、生姜、大枣、甘草组成,主治胃虚有热,气逆不降所致呃逆。2001-2004年,我们运用橘皮竹茹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胃轻瘫42例,并与吗丁啉治疗4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韩非  刘秀茹 《中医研究》2003,16(2):46-47
白虎加人参汤始见于《伤寒论》 ,由知母 ,石膏 ,甘草 ,粳米 ,人参组成。《伤寒论》对其论述有 5条 ,主要治疗大热 ,大渴 ,大汗出 ,脉洪大 ,舌苔黄燥 ,时时恶风 ,背微恶寒等症。后世医家将其应用于临床各科 ,多有效果 ,现将本方在临床应用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1 临床应用1 1 糖尿病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 ,症见多饮 ,多食 ,多尿 ,消瘦或虚胖。近年来本方在糖尿病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多 ,多取得满意的疗效。孟庆棣等[1] 通过辨证论治 ,以清胃生津 ,益气养阴立法 ,用加味白虎加人参汤 (生石膏 30g ,北沙参 2 0g ,知母 15g ,忍冬藤 15g ,玉竹 10…  相似文献   

20.
余孟兰  刘健 《河南中医》2008,28(2):64-65
黄连温胆汤出自陆子贤著<六因条辨>.方由黄连、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生姜、甘草组成.具有清热化痰.之功.临床用之,若能谨守病机,辨证施治,可收到异病同治的功效.兹将我们运用该方加减治疗糖尿病并发症验案,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