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洪舟 《当代医学》2014,(28):81-82
目的探讨肾脏混合型上皮间质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4年8月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3例肾脏混合性上皮间质瘤的CT表现,并复习有关病例报道。结果 3例均呈不规则肿块形,边界清楚,2例呈多囊状,囊壁呈实性密度,囊内密度较均匀,1例呈单囊状,囊壁不均匀,呈实性密度。增强扫描囊内无强化,囊壁呈中度强化,延迟扫描强化幅度无明显下降。结论 CT扫描对肾脏混合性上皮间质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卵巢颗粒瘤的影像特征及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病理证实的卵巢颗粒瘤的CT、MRI及临床资料。结果 110例单发,其中左侧7例,右侧3例;1例双侧多发。8例圆形,边界清晰,3例分叶状,边界模糊。7例子宫体积增大,其中4例伴内膜增生。2CT表现:5例不均匀实性肿块,伴小囊状或片状低密度区,分界清晰,1例呈蜂窝状;3例轻度强化,2例中度强化。1例为多房囊性肿块,囊壁和分隔厚薄不均,明显强化。3MRI表现:4例囊实性肿块,呈蜂窝状,囊壁及分隔厚薄不一,明显强化。3例实性肿块,不均匀中度强化,包膜完整。1例囊性肿块,分隔及囊壁明显强化。4随访时间0.5-8年,9例术后至今无复发,其中5年存活者4例;1例I期失访,1例III期术后2年复发。结论卵巢颗粒瘤具有一定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范围要结合年龄、生育情况、肿瘤临床分期及细胞组织学分级综合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为SPTP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SPTP均为边界清晰的单发外突性肿块,平均最大径7.01cm。病灶均见完整包膜,2例可见壁结节,包膜、壁结节呈"渐进性强化"。囊性病灶2例,呈较均匀的低密度,1例见钙化及纤维分隔;囊实性4例,病灶囊、实性比例大致相当,1例见钙化。实性3例,以软组织密度为主,内见少量散在囊变。肿瘤实质动脉期为轻-中度强化,静脉期进一步强化且较均匀,强化范围增大,延迟期呈均匀的持续强化;囊性病灶及病灶的囊变未见强化。结论SPTP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MSCT平扫及多期增强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4.
李成杰  姚尉  叶奕兰  杨静 《西部医学》2012,24(4):732-735
目的探讨颈部常见淋巴结病变的MDCT影像表现特点与其病理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颈部淋巴结病变62例,包括淋巴瘤28例,转移瘤21例,淋巴结结核13例。在MDCT图像上,观察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密度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淋巴瘤均为软组织密度结节或肿块;27例边界清楚,仅1例包膜外侵犯;24例密度均匀,均匀轻度强化或不强化;4例部分融合,其中2例内部发生液化坏死、边缘轻度不规则强化。淋巴结转移瘤以软组织密度结节为主要表现;13例形态规则、边界清楚;8例融合成块,形态不规则,其中5例包膜外侵犯;15例密度不均匀,不规则强化,其中11例合并中心坏死区;6例密度较均,其中2例显著不均匀强化、3例轻微强化、1例无强化。淋巴结结核主要表现为不均匀密度结节或肿块;10例形态规则,边界清楚;3例有融合,边界不清;9例密度不均匀(其中3例有钙化),内部明显坏死,边缘环状或多房状强化;4例密度均匀,明显或轻度均匀强化。结论 CT可揭示颈部淋巴结病变的病理基础,并存在一定的影像学表现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囊性肾癌的螺旋CT表现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囊性肾癌的螺旋CT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单囊8例,多囊6例。囊壁不规则增厚或内壁毛糙11例,囊壁菲薄均匀3例,其中伴壁结节及分隔各4例,伴壁结节与分隔同时存在2例。分隔厚薄不均5例,纤细均匀1例。平扫肿瘤呈囊实性混杂密度12例,呈较均匀囊样低密度2例,肿瘤实性部分钙化3例;增强后肿瘤实性部分呈明显快进快退型强化11例,部分呈快进快退型强化合并部分中度进行性延迟强化1例,轻度强化2例。结论:螺旋CT在囊性肾癌诊断中是一有价值的常用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腺囊变的CT的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症实的75例胰腺囊性病变的CT表现。结果胰腺假性囊肿38例,平扫为囊状水样密度影,增强扫描,囊壁轻度强化,内无分隔;胰腺脓肿22例,平扫为类圆形液性密度,内见小气泡影;胰腺囊腺瘤11例,平扫为类圆形的水样或肌肉样密度影,增强扫描囊壁分隔及壁结节呈不规则强化;胰腺囊腺癌4例,平扫呈囊状水样密度及壁结节,其内有分隔,增强扫描囊壁、壁结节及分隔可见不规则明显强化。结论 CT能显示病变本身和胰腺及胰周形态学改变,有助于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胰腺囊性病变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腺囊性病变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囊性病变患者的CT资料,结合临床及病理表现,分析总结其CT诊断及鉴别诊断特征.结果 胰腺炎假囊肿7例,平扫表现为囊状水样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囊壁轻度强化,内无分隔;胰腺囊性肿瘤6例,平扫呈囊状水样密度并见壁结节,其内有分隔,增强扫描囊壁、壁结节及分隔不规则强化;胰腺癌囊变3例,平扫呈程度不同的低密度区,囊变区内无分隔,残留癌肿成分较多时,囊变区壁厚不均匀;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囊变2例,囊液密度略高,增强周边强化;胰腺脓肿2例,平扫为类圆形液性密度,内见小气泡影,囊壁呈环形强化.结论 胰腺囊性病变有各自的CT表现特征.螺旋CT检查是诊断胰腺囊性病变的较好方法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病变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囊性病变患者的CT资料,结合临床及病理表现,分析总结其CT诊断及鉴别诊断特征。结果胰腺炎假囊肿7例,平扫表现为囊状水样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囊壁轻度强化,内无分隔;胰腺囊性肿瘤6例,平扫呈囊状水样密度并见壁结节,其内有分隔,增强扫描囊壁、壁结节及分隔不规则强化;胰腺癌囊变3例,平扫呈程度不同的低密度区,囊变区内无分隔,残留癌肿成分较多时,囊变区壁厚不均匀;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囊变2例,囊液密度略高,增强周边强化;胰腺脓肿2例,平扫为类圆形液性密度,内见小气泡影,囊壁呈环形强化。结论胰腺囊性病变有各自的CT表现特征。螺旋CT检查是诊断胰腺囊性病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和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及CT和MRI表现,将CT与MRI表现与临床及病理对照。结果女性10例,男性3例。CT主要表现为囊实性混杂密度影,实性结构边缘分布为主,部分呈乳头状或壁结节样突起,增强后实性部分早期轻度强化,后期呈渐进性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MRI表现为肿块在T1WI、T2WI上呈不均匀混杂信号,可识别肿瘤内部的坏死囊变及出血等特异性征象,增强呈渐进性强化。仅1例可见胰管及胆管扩张。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特征有助于该病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螺旋CT检查的影像特征以及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提高CT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CT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来源于小肠5例,小肠网膜3例,胃3例。9例恶性CT平扫主要表现为不规则形、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向胃肠腔内、外或同时向腔内外突出,肿块边界清楚,密度多不均匀呈混杂密度影,肿块内可见坏死、液化及囊变。增强扫描,肿块实质部分中度不均匀性强化,肿块坏死、液化、囊变区未见强化。9例恶性肿块直径>5cm,本组病例中最大个直径约18.3cm。2例良性肿块直径均<3.2cm,均匀强化,边界清楚。结论:螺旋CT检查明显提高了胃肠道间质瘤诊断准确率,对胃间质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明确肿瘤是否腹腔内组织器官或腹膜后转移及治疗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11.
淋巴管瘤的CT诊断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淋巴管瘤的CT影像表现和CT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 4例淋巴管瘤的CT表现。结果:发生在颈部18例,肠系膜11例,腹膜后7例,后胸壁5例,纵隔2例,左侧腋窝并同时累及颈和纵隔1例。表现为囊性、边界清楚或不清的肿块影。增强CT扫描肿块囊内不强化,囊壁或囊肿内分隔有轻度强化。结论:淋巴管瘤的CT影像具有特征性,CT可以很好地显示肿瘤的密度、大小、形状和范围,是诊断淋巴管瘤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囊性肾癌的CT和MRI表现,旨在提高术前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9例囊性肾癌患者的CT和MRI表现。结果:分房型囊性肾癌3例,CT和MRI表现为肿瘤内部有较多粗细不均且强化的条索状结构,肿瘤内部呈明显分房分隔状;厚壁型囊性肾癌4例,CT和MRI表现为肿瘤呈囊性病变,囊壁较厚,病变中心区呈较低密度和囊性信号,无明显强化,瘤壁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壁结节型囊性肾癌2例,CT和MRI表现为瘤壁呈不规则结节状,且强化较明显。结论:囊性肾癌的CT、MRI表现有一定特征,表现典型者可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发囊性脑转移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8例单发囊性脑转移瘤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结果8例单发囊性脑转移瘤术前误诊5例;术前发现肺癌3例,术后发现肺癌2例;影像表现:囊壁可均匀、不均匀或壁结节;增强呈环形强化6例,壁小结节强化1例,无强化1例;瘤周无水肿3例,轻度水肿2例,中度水肿2例与重度水肿1例。结论单发囊性脑转移瘤临床误诊率高,缺乏“小瘤体,大水肿”的脑转移瘤典型影像征象,肿瘤病史及肺部CT检查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检查证实的4例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CT影像特点,对肿瘤的部位、大小、边缘、形态、强化程度及形式进行分析.结果 4例患者均为单发肿瘤,均位于腮腺浅叶,紧邻包膜下.肿瘤呈类圆形,无分叶,边缘光滑,直径多<3 Cm,2例肿瘤内见囊变,1例瘤体内见多个沙砾样钙化.增强扫描均呈渐进性中度强化,2例肿瘤强化均匀,1例呈薄壁环形强化.结论 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CT特点为位于腮腺浅叶包膜下,单发结节,直径多<3 cm,边界清楚,瘤体常囊变,实质部分中度渐进性强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在囊性肾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经临床病理证实的41例囊性肾癌病例资料,就其CT表现进行分析并分型.结果 分房型囊性肾癌17例,CT表现为肿瘤内部有较多粗细不均且强化的条索状结构,肿瘤内部呈明显分房分隔状;厚壁型囊性肾癌11例,CT表现为肿瘤呈囊性病变,囊壁较厚,病变中心区呈较低密度,无明显强化,瘤壁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壁结节型囊性肾癌8例,CT表现为瘤壁呈不规则结节状,且强化较明显;囊肿型囊性肾癌5例,CT表现为病变呈较均匀低密度,但有明显强化.结论 多层螺旋CT扫描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够准确、有效地诊断各种类型的囊性肾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9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资料。结果 29例PA患者年龄5-57岁,平均20.6岁,其中20岁以下21例,均为颅内单发病灶,幕上18例,其中鞍区8例,幕下11例,其中小脑9例。16例呈偏实性肿块,均伴囊变、坏死,16例增强后不均匀明显强化;13例呈囊实性肿块,壁结节均明显强化,囊壁明显强化5例、囊壁轻度强化4例、囊壁无强化4例。MRI上呈等或稍长T1、稍长T2信号,囊变或坏死长T1、T2信号。颅内病灶中12例伴瘤周轻度水肿、5例伴瘤内出血。结论 PA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其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最后确诊依赖于病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囊性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囊性肾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 11例囊性肾癌均为单发单囊性病变,其中10例为透明细胞癌,1例为鳞癌。CT表现为肾实质内囊性肿物,其中7例囊壁较厚,内壁不光整,增强扫描囊壁不均匀明显强化;2例呈边界清楚的囊性影伴壁结节,增强扫描壁结节及邻近囊壁轻中度强化;2例为单纯囊肿癌变,囊内可见絮片状实性成分,不均匀强化。结论囊性肾癌CT表现具有特征性,有利于术前明确诊断,从而指导临床手术方案的制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卵管癌(PFTC)的MRI诊断价值,以提高术前影像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PFTC患者的术前MRI资料,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PFTC的3T MRI表现,尤其是T1WI、T2WI与DWI的信号特征,动态增强扫描(DCE-MRI)肿瘤的强化特点,并绘制肿瘤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结果 6例患者均表现为盆腔附件区肿块,5例为单侧,1例为双侧。表现为不规则囊实性肿块2例,输卵管迂曲扩张伴伞端实性结节2例,腊肠样或不规则实性肿块2例,实性肿块及壁结节T1WI多呈等或较低信号,T2WI多呈等或较高信号,DWI上多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实性肿块、壁结节及囊实性肿块的实性成分主要呈不均匀轻-中度强化,常伴囊变、坏死。TIC 3例为持续强化型,2例为平台型,1例为流出型。伴有盆腔内种植转移3例,盆腔外转移2例,腹水4例。结论 PFTC通常表现为附件区腊肠样或不规则囊实性或实性肿块,增强扫描轻-中度强化,输卵管积水伴壁结节是诊断PFTC的重要征象,不典型PFTC与卵巢癌影像表现相似,需结合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综合诊断。  相似文献   

19.
多层螺旋CT扫描在不同类型肾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扫描在不同类型肾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经临床病理证实的66例肾癌病例资料,就不同类型肾癌的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典型肾癌39例,CT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可呈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其内轻度不均匀强化,可侵犯肾盏或肾盂,并在肾静脉或下腔静脉内形成瘤栓;囊性肾癌16例,CT表现为不规则较低密度区,其内不均匀轻度强化;小肾癌8例,CT表现为局限性突出于肾轮廓之外的小结节影,其内强化明显;双肾癌3例,CT表现同小肾癌。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够准确、有效地诊断各种类型的肾癌。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肝内胆管囊腺癌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内胆管囊腺癌的CT资料。结果 7例均为单发囊性肿瘤,位于肝左叶4例,肝右叶2例,1例累及左、右叶。3例局限于肝内,4例突出肝外。肿瘤最大直径约(4.8-18.5)cm,2例单房类圆形,5例多房不规则分叶状。3例边界较清晰,4例局部边界不清。平扫囊壁均厚薄不均,6例见较明显壁结节,2例囊壁钙化。多房者囊内分隔粗细不一,2例巨大肿瘤囊内见较低密度实性成分。5例囊液密度不均,CT值约(11-29)HU,2例密度较均匀,CT值约(4-8)HU。增强7例囊壁、分隔动脉期轻度强化,门脉及延迟期呈持续不均匀中度强化;5例壁结节持续延迟强化,1例壁结节动脉期不均匀较明显强化,门脉及延迟期强化减弱。3例邻近肝内胆管轻度扩张,2例胆总管轻度扩张,1例腹腔及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肿大,2例出现腹腔积液。结论肝内胆管囊腺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认识其影像特征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