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建筑隔震技术是通过设置在建筑物的底部或某高度的侧移刚度小、变形能力大的隔震装置组成隔震层,保持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隔离,以减小地震能量向隔震层以上的结构传递,从而降低隔震层以上结构地震反应的技术。[1]随着《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房屋建筑工程推广应用减隔震技术的若干意见(暂行)》[2]的颁布实施以及对高抗震性能建筑的需求不断增加,目  相似文献   

2.
正建质[2014]25号近年来,随着建筑工程减震隔震技术(以下简称"减隔震技术")研究不断深入,我国部分地震高烈度区开展了工程应用工作,一些应用了减隔震技术的工程经受了汶川、芦山等地震的实际考验,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实践证明,减隔震技术能有效减轻地震作用,提升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能力。为有序推进房屋建筑工程应用减隔震技术,确保工程质量,提出如下意见。加强宣传指导,做好推广应用工作  相似文献   

3.
王秀兰 《地质科学》1983,(2):188-194
氟是磷灰石的重要化学组成之一[1]。磷块岩和磷灰石中氟的测定,对磷灰石类型的鉴定和磷块岩的成因研究有重要意义。目前,氟的测定方法广泛地采用酸、碱溶(融)样,用蒸馏法进行元素分离[2,3,4]。近十几年来,由于离子选择电极法操作方便,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类型物质中氟的测定[5]。离子交换剂可以用来分解某些难溶性的天然和合成材料,但是至今这个方法还未得到广泛地应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对太原市妇幼保健院业务用房及住院楼进行了隔震分析与设计计算,主要内容包括隔震层支座的布置与计算、隔震层以上结构的水平减震系数的计算、隔震层支座在罕遇地震下的位移和拉应力的计算、隔震层支墩及支柱结构的设计方法和参数分析。通过隔震与非隔震两种设计的对比分析,说明隔震设计是合理可行的,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所要求的延长结构体系的自振周期,增大结构的阻尼比,减少上部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达到预期防震要求。  相似文献   

5.
以某高墩大跨桥梁为例,将工程结构减隔震技术应用于高墩桥梁的抗震设计中。深入分析了在盆式橡胶支座和新型双曲面支座下,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不同墩高的桥梁进行地震反应模拟的工作原理及力学模型,对二者进行了对比。指出了新型双曲面支座的优点,为以后的高墩桥梁的减隔震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6.
隔震技术     
通过对地震的应力分析,建筑物抗震设计应该考虑对结构体系的地震反应进行控制。夹层橡胶垫隔震技术采用减震调整结构应力特性,使地震作用对上部结构产生的影响显著减小,因此夹层橡胶垫隔震技术是一项比较理想的控制地震反应的技术。  相似文献   

7.
石英颗粒表面结构类型以及它们和形成环境间的对应关系,国外已有初步总结[1,2,3]。对石英颗粒表面结构应用于历史环境分析,有着不同的意见[4-6]。多数研究者认为,对于松散的或未固结的沉积物(主要为第四纪的)中的石英颗粒表面结构,具有显著的环境分析意义,而对于地质年代久远、早已半固结或固结成岩的则看法不一,有的则予以否定。因为,地质年代愈老,成岩作用(包括浅变质作用)影响也就愈大。但也有些情况表明[7,8],虽已固结成岩,其物源区的搬运、沉积过程中产生的机械结构,仍然部分或大部分被保存下来,仍可以指示其环境。  相似文献   

8.
魏明秀 《地质科学》1981,(3):232-234
由于前人在自然界没有找到过金的硫化物,因此硫金银矿(Liujiyinite)[1]以及沃登堡矿(据Uytenbogaardtite译音)[2]的相继发现,引起了矿物学家的极大兴趣。  相似文献   

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抗震办,国务院有关部、委建设司,各有关设计、科研单位: 近年来,随着隔震技术的发展,其在国内的工程应用试点逐渐增多,但由于隔震技术目前尚无国家规范,在应用中存在不少问题。为了保障隔震技术的健康发展,加强各级抗震主管部门对隔震建筑工程试点的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和质量监督的全面管理,以确保其抗震安全,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我国西南地区震旦系陡山沱组微体遗迹化石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古老并得到普遍承认的动物化石是澳大利亚南部的伊迪卡拉动物群[15,16]。伊迪卡拉山的晚先寒武纪砂岩中发现有大型的相当进化的水母和蠕虫化石,其中含有直径数十公分的狄更逊虫(Dickinsonin costata)、体长3公分的枝沙蚕(Spriggina floundersi)以及遗迹化石等。其所在地层为寒武纪灰岩之下160米的庞德砂岩[1]。  相似文献   

11.
新闻资讯     
关键词抗震防灾隔震减震技术抗震防灾工作暨推广建筑隔震减震技术座谈会召开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在昆明组织召开了抗震防灾工作暨推广建筑隔震减震技术座谈会。会议强调,要切实做好建筑隔震减震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工程质量监管工作,充分发挥隔震减震技术在提高建筑抗震能力方面的积极作用,提高应用隔震减震技术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中国勘察设计》2014,(3):32-33
近年来,随着建筑工程减震隔震技术(以下简称“减隔震技术”)研究不断深入,我国部分地震高烈度区开展了工程应用工作,一些应用了减隔震技术的工程经受了汶川、芦山等地震的实际考验,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实践证明,减隔震技术能有效减轻地震作用,提升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能力.为有序推进房屋建筑工程应用减隔震技术,确保工程质量,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3.
<正>2022年4月,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发布的《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十四五”信息化工作指导意见》指出:“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重点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网络安全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推进设计引领的数字化工厂建设、推进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加强全过程工程管理系统建设、加强企业运营管理系统建设、强化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建设、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等。”[1]当前,设计院资质趋于综合化,业务范围大而全导致项目类别繁而杂,专业人员配备多,沟通成本攀升,项目管理难度加大。如何高效、高质量、低成本实施勘察设计项目管理,成为设计院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4.
海南岛南岸全新世珊瑚礁的发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南岛南岸的珊瑚礁,是我国全新世珊瑚岸礁最为发育的地区之一,仅次于台湾岛南端的恒春半岛沿岸。前人从生物学[1-5]、地貌学[6-8]和地质学[9-12]角度对海南岛南岸的珊瑚礁进行过较为广泛的研究。作者报道过崖县鹿回头水尾岭剖面珊瑚礁样品的C14年代测定结果[13,14]。1979年底至1980年初,作者在海南岛南岸东起小东海沿岸西至西瑁岛西岸地区进行了野外调查与采样。根据野外和室内分析资料,本文公布了一批新测试的C14年代数据,并进一步讨论了全新世珊瑚礁的发育历史及其与海岸变迁、海面变化和地壳运动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开展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对比研究了土−桩基−隔震支座−核岛结构和土−桩基−核岛结构的地震反应。试验采用橡胶铅锌支座作为基础隔震,放置于桩基承台和上部核岛结构之间,地基土采用某工程场地的均匀粉质黏土,试验输入的地震动时程,是由美国核电设计的 RG1.60 反应谱拟合而成。试验结果表明:隔震支座不仅可以改变上部结构频率、减小加速度和反应谱幅值大小,还可以减少下部桩的弯矩,起到降低上部结构的反应的隔震作用。但隔震支座的使用会改变桩基础的弯矩分布,核电工程采用隔震支座时应对桩基受力和变形进行特殊抗震设计,以保证土−桩−上部结构整体系统的抗震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蛇纹石族矿物的红外光谱特征及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蛇纹石族矿物的红外吸收光谱,早在50年代末期已有报道,70年代以来,特别是偏振光的红外光谱技术应用后,对蛇纹石族矿物的红外光谱与晶体结构之间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研究,对谱带的归属也作了阐述[2,3]。  相似文献   

17.
<正>云南省景谷县位于昌都-兰坪-思茅地块思茅(海陆交互相)拗陷盆地,属于云县-景洪(火山弧)铜多金属成矿带,是三江(造山带)成矿省的重要组成部分(图1)[1-2]。尽管该区成矿地质背景优越,具有形成大型-超大型铜多金属矿床的地质条件,但是十年前找矿进展缓慢。近年来(2013年以来),云南省有色地质局地质地球物理化学勘查院、普洱景谷民乐矿业有限公司、景谷矿业资源有限公司和云南大学联合,通过产学研协同攻关,在充分总结以往地质勘查与科研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实施本区“云南省景谷县曾家村铜矿勘探”[3]、“云南省景谷县南温河铜矿勘探”[4]、“云南省景谷县民乐三厂铜矿勘探”[5]和“云南省景谷县民乐大独田-一厂铜矿勘探”[6]4个探矿权的矿产勘查和研究工作,累计施工钻孔785个,进尺27万余米,直接勘查投资约4.3亿元,4个矿区地质勘探报告均通过了云南省自然资源厅组织的评审及备案,累计评审通过铜工业金属量近80万吨,实现隐伏矿找矿重大新突破。  相似文献   

18.
<正>贵州铝土矿及其含铝岩系普遍富集多种关键金属[1-10],许多样品中Li、Ga、Sc、REE等元素含量达到或接近综合回收利用标准[11]。为查明铝土矿开发过程中关键金属的迁移规律,本次工作以贵州某铝厂为例,从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的生产线上系统采集了原矿、中间产物、排放赤泥等一系列样品,  相似文献   

19.
抗震防灾工作暨推广建筑隔震减震技术座谈会召开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在昆明组织召开了抗震防灾工作暨推广建筑隔震减震技术座谈会。会议强调,要切实做好建筑隔震减震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工程质量监管工作,充分发挥隔震减震技术在提高建筑抗震能力方面的积极作用,提高应用隔震减震技术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20.
<正>钴(Co)在国防军工、航空航天、高新技术等领域发挥不可替代性作用,是全球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也是我国紧缺性关键矿产资源[1-9]。钴的地壳丰度仅为25×10-6,远低于其下地幔(200×10-6)和地核(420×10-6)丰度[10],在自然界中几乎没有独立产出的钴矿床。目前,全球陆地剩余探明钴资源储量近700万吨,我国仅占1.1%,对外依存度长期居高不下,国家资源安全保障受到严重威胁。贵州省钴资源匮乏,截至2018年,累计发现钴矿床(点)仅11个,累计查明伴生钴资源量仅207 t[11]。统计显示,贵州省已发现钴矿床(点)Co品位也偏低,多数集中于0.008%~1.103%,平均值低于0.1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