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系统总结、整理《腧穴主治·国家标准GB/T30233-2013》中主治妇科病的腧穴,分析腧穴所属经脉和腧穴所属部位,为腧穴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人工检索《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主治妇科病的腧穴,对其进行腧穴归经和部位的分析。结果:《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主治妇科病的腧穴共计71个;从腧穴所属经脉上看,主治妇科病的经脉以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任脉和足太阴脾经为主,其中,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数最多,为14个,占腧穴总数的19.72%;从腧穴分布部位上看,以下肢部、胸腹部和腰骶部为主,其中腧穴分布主要是在下肢部,共28个,占腧穴总数的39.44%。结论:系统总结《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主治妇科病的腧穴,能够指导腧穴配伍和针灸处方选穴,也能为妇科病的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整理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便秘的腧穴,归纳总结出便秘的"同功穴"及其规律谱,为腧穴配伍及针灸处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网络检索和人工检索两种途径,检索27部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便秘的腧穴,分析便秘的"同功穴"及其规律,并对其进行频次、归经、所在部位、规律谱分析,同时与《腧穴主治·国家标准GB/T30233-2013》进行对照。结果通过统计,27部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便秘的"同功穴"有77个,经脉以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为主,部位以下肢、胸腹、腰背为主,把频次在20~26次的腧穴,定为一级谱,23个穴位;出现频次在4~19次的腧穴,定为二级谱,25个穴位;出现频次在3次以下的腧穴,定为三级谱,29个穴位。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主治便秘的腧穴有28个穴位,其中在一级谱中有20个,二级谱中有8个。结论表明便秘的"同功穴"与《国家标准·腧穴主治》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清代及清代以前足临泣穴的相关文献整理,总结其主治病证及刺灸特点。方法:以"足临泣"、"临泣"为检索词,在《中华医典》中进行检索,筛选关于足临泣单穴及配伍后的主治病证和刺灸特点的条文,建立相关数据库,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足临泣符合纳入标准的有336条,主治病证共有317条。单穴主治病证53种,单穴优势病证18种;配伍主治病证63种,优势病证21种;常用的配伍腧穴为合谷、足三里、中渚、阳辅、精明。常用针刺深度为三分,针刺时间为八呼,灸法刺激量为三壮。结论:足临泣治疗病证广泛,涉及中医内、外、妇、儿、五官科,尤善治疗内科及五官科病证;常与阳经腧穴相配伍治疗疾病,普通针刺和艾炷灸为常用的刺灸方法。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医杂志》2016,(10):2176-2179
目的:通过整理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痔疮的腧穴,归纳总结出主治痔疮的"同功穴",为腧穴配伍及针灸处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网络检索和人工检索两种途径,检索30部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痔疮的腧穴,分析痔疮的"同功穴"及其规律,并对其进行频次、归经、所在部位的统计分析,同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腧穴主治(GB/T30233-2013)》进行对照。结果:经统计30部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痔疮的"同功穴"有36个,经脉以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为主,部位以下肢部、上肢部、臀部和腰背部为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腧穴主治(GB/T 30233-2013)》中主治痔疮的腧穴有11个穴位,经脉以足太阳膀胱经为主,部位以下肢部和臀部为主,其中30部针灸教材中主治痔疮的"同功穴"全部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腧穴主治(GB/T 30233-2013)》中主治痔疮的11个穴位。结论:选取主治作用相同或相近的"同功穴"为现代临床针灸治疗痔疮提供最佳的选穴方案及科研思路,进一步佐证腧穴配伍的协同增效作用,提高临床针灸治疗痔疮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总结、整理《腧穴主治·国家标准GB/T30233-2013》中主治月经病的腧穴,分析腧穴归属经脉和腧穴所属部位,总结出月经病的"同功穴"。方法人工检索《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主治月经病的腧穴,对其进行腧穴归经和归属部位的分析。结果《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主治月经病的腧穴共计44个;其中,三阴交、中极、关元、次髎、血海、阴谷、合谷、天枢、水泉九穴使用频次较高;从腧穴所属经脉上看,足少阴肾经和足厥阴肝经的腧穴数最多,均为8个,占腧穴总数的18.18%,其次为任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从腧穴分布部位上看,主要分布在下肢部和腹部。结论腧穴频次较高的9个腧穴可以称为月经病的"同功穴","同功穴"的得出能够指导腧穴配伍和针灸处方选穴,也能为月经病的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光明中医》2021,36(5)
目的通过查阅古籍,总结历代医家临床应用照海穴的主治病证、配伍腧穴及其刺灸法的特点。方法以"照海""阴跷"作为检索词对大型电子丛书《中华医典》(第五版)进行检索,筛选符合条件的相关条文,并与原著进行校对,建立数据库进行古代文献研究。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共计267条文献,涵盖47本古籍,其中照海单穴及配伍主治病证共计101种,总频次为502次;照海穴的配伍应用腧穴总计167个,频次821次;刺灸法35条,总频次47次。结论照海穴善于治疗中医内科学疾病,尤其是脾胃病证,经统计排名前10位的优势病证为:便秘、淋证、腹痛、嗜卧、中风、呕吐、郁证、疝气、疟疾和喉痹;腧穴配伍属膀胱经最多,前7位优势配伍腧穴为: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内关、气海、太溪和申脉;常用的刺灸法为灸法、针刺法,灸量多为3~7壮,针刺深度多在3~4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整理清代和清代以前百会穴的文献,总结其古代临床应用规律。方法:应用中医文献学和数据挖掘的研究方法,筛选百会单穴及其配伍主治病证、腧穴配伍和刺灸法的信息,建立相关数据仓库。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百会单穴主治病证73种,筛选出22种优势病证;配伍主治病证106种,筛选出21种优势病证及其高频配伍处方;与百会配伍的经穴223个,奇穴45个,曲池、上星、风池、合谷、神庭、足三里、大椎、心俞、囟会和人中为前10位的经穴;灸法、烙法、针刺为主要的刺灸法。结论:研究结果较全面地展示了百会的古代临床应用状况,对当今临床及科研均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整理先秦至清末有关合谷穴的古代文献资料,归纳总结合谷穴的应用规律。方法:以《中华医典》(第5版)所收录的1 156部中医古籍为检索范围,整理古籍中有关合谷穴的主治病症、腧穴配伍、配伍主治病症、刺灸法及禁忌证等内容,并建立数据库,用Python编写程序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总计纳入与合谷穴相关的条文646条,涵盖79部中医古籍,其中合谷单穴主治条文64条,包括50种病症;配伍应用条文582条,包括219种病症,涉及五官科、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个学科。配伍频次最高的腧穴是曲池穴,其次是足三里、百会。与合谷相关的刺灸法有针刺、刺血、灸法、穴位敷贴等5种疗法,涉及条文264条。结论:合谷穴主治规律以局部治疗及循经治疗为主,合谷穴善治头面五官类疾病,是"面口合谷收"的具体体现,其次是肢体经络类疾病;配伍其他腧穴治疗疾病起到了协同增效的作用,疗法以针刺、灸法为主。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膏肓穴相关古代文献的整理,分析总结其古代临床应用规律。方法:以《中华医典》(第5版)收录的1156部中医古籍为检索范围,对膏肓穴主治病症、腧穴配伍、配伍主治病症、刺灸法、刺激量以及禁忌的相关条文归纳整理并建立数据库。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条文289条涉及77部古籍主治条文225条包含38种病症,涉及内、外、妇、五官科等病症,其中单穴和配穴主治病症出现频次最高的均为肺系病症,配穴频次最高的为足三里,配伍经脉以足太阳膀胱经与任脉为主,膏肓穴刺灸法条文共计150条,涵盖治疗方法5种,以灸法为主。结论:膏肓穴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尤以肺系疾病为主,经脉选择以足太阳膀胱经与任脉最为常用,治疗方法以灸法为主,百壮为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整理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呃逆的腧穴,归纳总结呃逆的"同功穴"及其规律谱,为腧穴配伍及针灸处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网络检索和人工检索两种途径,检索27部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呃逆的腧穴,分析呃逆的"同功穴"及其规律,并对其进行频次、归经、所在部位、规律谱分析,同时与《腧穴主治·国家标准GB/T30233-2013》进行对照。结论通过统计27部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呃逆的"同功穴"有56个,经脉以足太阳膀胱经、任脉、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为主,部位以胸腹、上肢为主。把频次在11~25次的腧穴定为一级谱,有13个穴位;出现频次在2~10次的腧穴定为二级谱,有19个穴位;出现频次为1次的腧穴定为三级谱,有24个穴位。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主治呃逆的腧穴有13个穴位,其中在一级谱中有8个,二级谱中有3个,三级谱中有2个,全部包括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主治呃逆的13个穴位。  相似文献   

11.
昆仑穴古代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清代及清以前昆仑穴相关文献的整理,总结其古代临床应用规律。方法:应用中医文献学和数据挖掘的研究方法,筛选昆仑单穴及其配伍主治病证、腧穴配伍和刺灸法的信息,建立相关数据库。采用IBMSPssstatisticsl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昆仑单穴主治病证55种,筛选出18种优势病证;配伍主治病证67种,筛选出19种优势病证及其高频配伍处方;与昆仑配伍的经穴182个,奇穴11个,委中、足三里、合谷、太溪、承山、阳陵泉、悬钟、太冲、曲池、涌泉为前10位的经穴;针刺、艾灸、刺血为主要的刺灸法。结论:研究结果较全面地展示了昆仑的古代临床应用状况,对当今临床及科研均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整理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疔疮的腧穴应用,归纳总结出主治疔疮的"同功穴",为腧穴配伍及针灸处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网络检索和人工检索两种途径,检索30部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疔疮的腧穴,分析疔疮的"同功穴"及其规律,并对其频次、归经、所在部位及规律谱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统计30部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疔疮的"同功穴"有15个。应用频次较高的为灵台、郄门,经脉以督脉、手厥阴心包经、手阳明大肠经为主,部位以上肢为主,规律谱中以1级谱为主的灵台、郄门2穴为针灸治疗本症最常用亦为最主要的腧穴。结论选取主治作用相同或相近的"同功穴",为现代临床针灸治疗疔疮提供了最佳的选穴方案及科研思路,进一步佐证了腧穴配伍的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整理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呕血的腧穴,分析呕血的"同功穴"及其规律谱,为腧穴配伍及针灸处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网络检索和人工检索两种途径,检索30部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呕血的腧穴,并与《腧穴主治·国家标准GB/T30233-2013》[1]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统计30部现代针灸教材,主治呕血的"同功穴"有40个,所属经脉以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为主,所在部位以上肢部、胸腹部为主。将出现频率在19~23次的腧穴作为1级谱,共4个腧穴;把出现频率在4~15次的腧穴作为2级谱,共10个腧穴;把出现频率在1~3次的腧穴作为3级谱,共26个腧穴。结论《腧穴主治·国家标准GB/T30233-2013》中治疗呕血的7个腧穴,与呕血的"同功穴"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整理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月经不调的腧穴,归纳总结出月经不调的"同功穴"及其规律谱,为腧穴配伍及针灸处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网络检索和人工检索两种途径,检索30部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月经不调的腧穴,分析月经不调的"同功穴"及其规律,并对其进行频次、归经、所在部位、规律谱分析,并与《腧穴主治·国家标准GB/T30233-2013》对比并进行分析。结果统计30部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月经不调的"同功穴"有68个,所属经脉以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为主,穴位所在部位以胸腹部、足部为主。将出现频次在27~30次的腧穴,定为一级谱,共21个腧穴。将出现频次在5~26次的腧穴,定为二级谱,共25个腧穴。将出现频次在1~4次的腧穴,定为三级谱,共22个腧穴。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治疗月经不调的腧穴共有37个,其中37个与月经不调的"同功穴"相一致。结论根据腧穴统计分析穴位所在部位以胸腹部、足部为主。主治月经不调的规律谱分析表明月经不调的"同功穴"与国家标准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整理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肩周炎的腧穴,归纳总结出肩周炎的"同功穴"及其规律谱,为腧穴配伍及针灸处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网络检索和人工检索两种途径,检索27部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肩周炎的腧穴,分析肩周炎的"同功穴"及其规律,对其进行频次、归经、所在部位、规律谱分析,并与《腧穴主治·国家标准GB/T30233-2013》和2篇关于穴位规律分析的近现代文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统计27部现代针灸教材,主治肩周炎的"同功穴"有69个,所属经脉以手三阳经、足太阳膀胱经为主,所在部位以上肢部、背部为主。笔者将频率出现在22次以上的腧穴作为一级谱,共22个腧穴;把频率出现在6~20次的腧穴作为二级谱,共27个腧穴;把频率出现在1~5次的腧穴作为三级谱,共26个腧穴。《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治疗肩周炎的34个腧穴,其中有33个与肩周炎的"同功穴"相一致,且包括一级谱中的全部腧穴。研究结果表明,肩周炎的"同功穴"与《腧穴主治·国家标准》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查阅、分析和整理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头痛的腧穴,总结归纳出针灸治疗头痛的"同功穴"及其规律谱。方法人工检索和网络检索协同配合,查阅27部针灸相关教材,总结头痛的"同功穴"并分析其规律,对27部教材中主治头痛的腧穴进行频次、归经、所属部位以及规律谱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 27部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头痛的腧穴共有119个,其中出现频次为27(100%)的腧穴共有2个,分别是申脉和丝竹空;所属经脉以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为主;所在部位以头面部为主。将27部教材中出现频次超过22(81.48%)次以上的腧穴纳入一级谱,共有57个腧穴,而一级谱中50个"同功穴"被收入《国家标准·腧穴主治GB/T30233-2013》,占一级谱腧穴总数的87.72%,与腧穴主治国家标准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商阳穴主治病症和配伍规律。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以《中华医典》(第5版)、《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为主要检索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期刊资源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为主要检索源,建立SQL Server数据库,运用SPSS、SPSS Modeler、Gephi对主治病症和配伍腧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纳入古籍51部,民国期刊1册,单穴主治病症33种,优势病症为龋齿、耳聋等14种,配伍主治病症37种,优势病症为热病、龋齿等15种,并总结出新处方15首,配伍腧穴141个,与少商、合谷关联性最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纳入文献133篇,单穴主治病症12种,优势病症为便秘、呃逆、乳蛾,配伍主治病症55种,优势病症为乳蛾、喉痹等18种,并总结出新处方18首,配伍腧穴120个,与少商、合谷关联性最强。结论:商阳穴主治以脏腑病症、咽喉口齿病症为主,配伍规律遵循按经、特定穴配穴,即表里经、本经、五输、井原配穴,可为临床、科研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和整理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带下病的腧穴,优选治疗带下病的"同功穴"规律谱。方法通过网络和人工检索等多种途径,检索出针灸教材中主治带下病的腧穴,对其进行归经、部位、频次和规律谱分析。将规律谱与《腧穴主治·国家标准GB\T30233-2013》对比分析。结果通过文献查询,30部针灸教材中主治带下病的腧穴共有53个,出现频次在30~26(100%~86.66%)的腧穴有16个,定为一级谱;出现频次在25~6(83.33%~20.00%)的腧穴有17个,定为二级谱;出现频次在3~1次(10.00%~3.33%)的腧穴有20个,定为三级谱;从归经上看,膀胱经腧穴居多,占腧穴总数的18.86%,足厥阴经其次,占腧穴总数的15.09%;从部位上看,下肢部腧穴居多,占腧穴总数的45.28%;从规律谱上看,《腧穴主治·国家标准GB\T30233-2013》中主治带下病的同功穴有53个,其中有16个腧穴在一级谱中,占30.18%,有17个腧穴在二级谱中,占32.07%;有20个腧穴在三级谱中,占37.73%。30部针灸教材中主治带下病的"同功穴"与《腧穴主治·国家标准GB\T30233-2013》中主治带下病的腧穴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整理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呕吐的腧穴,归纳总结出呕吐的"同功穴"及其规律谱,为腧穴配伍及针灸处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网络检索和人工检索两种途径,检索27部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呕吐的腧穴,分析呕吐的"同功穴"及其规律,并对其进行频次、归经、所在部位、规律谱分析,并与《腧穴主治·国家标准GB/T30233-2013》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统计,27部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呕吐的"同功穴"有92个,所属经脉以任脉、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为主,所在部位以胸腹部、上肢部、腰背部为主,把频率出现在25~27次的腧穴作为一级谱,共18个腧穴,把频率出现在10~24次的腧穴作为二级谱,共41个腧穴,把频率出现在1~9次的腧穴作为三级谱,共33个腧穴,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治疗呕吐的39个腧穴,其中有37个与呕吐的"同功穴"相一致,占总比例的94.87%。结论表明呕吐的"同功穴"与《国家标准·腧穴主治》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胃脘痛的腧穴规律,整理胃脘痛"同功穴"规律谱,为腧穴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网络检索与人工检索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胃脘痛的腧穴,分析胃脘痛的"同功穴"及其规律,对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胃脘痛的腧穴进行频次统计分析,腧穴归经分析,腧穴归属部位分析,规律谱分析,并与《腧穴主治·国家标准GB/T30233-2013》、205部古医籍以及312篇现代文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7部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胃脘痛的腧穴共有54个,其中出现频次为27(100%)的腧穴有7个;在归经方面,以足阳明胃经腧穴最多,占总腧穴的24.07%;从腧穴所在部位看,以胸腹部最多,占总腧穴的35.19%。结论我们将使用频次在24次以上的腧穴纳入一级谱,共有16个,一级谱中的16个"同功穴"与《国家标准·腧穴主治》高度一致,与古今文献记载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