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李升 《吉林医学》2012,33(12):2509-2510
目的:比较胃癌根治性切除手术和扩大根治性切除手术后患者临床预后情况,寻找更有效地胃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选取60例确诊为胃癌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根治性手术治疗组和扩大根治性手术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临床预后情况,以术后3年、术后5年生存率作为评估临床预后的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行扩大根治性手术治疗组的3年、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根治性手术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的临床预后存在差异。结论:扩大根治性切除手术临床预后情况优于根治性切除手术预后。  相似文献   

2.
他晚年患了胃癌,胃被全部切除,手术后亲朋好友去看望他,他却笑着说:“这下可好了,我把胃都割掉了,看胃癌往哪里长。[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胃部恶性肿瘤的手术方式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外科手术方法治疗120例胃部恶性肿瘤患者。结果胃癌患者中,进行扩大根治性切除手术组86例(71.7%),常规根治性切除手术组20例(16.2%),姑息性切除手术组l4例(12.1%)。扩大根治性切除手术组、常规根治性切除手术组和姑息性切除手术组的3年复发率分别为5.8%、15.0%和78.6%,生存率71.0%、45.0%和21.4%;5年复发率分别为13.9%、35.0%和100.0%,生存率分别为43.0%、15.0%和0.0%;结论对于胃部恶性肿瘤的治疗,扩大根治性切除手术的治疗效果有明显优于常规根治性切除手术组和姑息性切除手术组。同时,手术后应注意加强护理等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癌手术后肠梗阻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胃癌手术后发生肠梗阻的病例资料,分析发生肠梗阻的时间及性质与梗阻原因的关系.结果粘连性肠梗阻22例(占79%),行肠减压术及粘连松解术;肿瘤复发所致的肠梗阻6例(占21%),4例行肠短路手术或肠造瘘术好转出院,2例死亡.结论胃癌手术后肠梗阻首要原因是肠粘连,其次是肿瘤复发.而且随着胃癌根治术后时间的延长,复发转移癌所致肠梗阻所占比例相应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的扩大根治手术中施行联合脏器切除的根治性与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10年6月期间施行联合脏器切除的58例进展期胃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左膈下积液2例,切口感染4例,切口裂开3例,胃动力障碍1例,吻合口瘘1例,胰瘘1例,不全性肠梗阻1例,均治愈出院。随访1年生存率为81.03%;2年生存率为51.72%;3年生存率为44.82%。结论: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联合切除受累脏器可提高胃癌的根治性、延长生存期并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孟祥任 《当代医学》2014,(15):53-54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行一期根治性切除缝合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 3例行一期根治性切除缝合治疗乙状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1 3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无吻合口漏及死亡病例发生,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1例,行肠造口术1例,经积极处理后均痊愈。结论一期肿瘤根治性切除肠吻合术治疗左半结肠癌伴肠梗阻是安全可行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Ⅳ期胃癌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1990~2000年间527例Ⅳ期胃癌患者的手术及病理资料,其中92例行根治性手术,204例行姑息性切除术,231例行胃肠吻合术或开腹探查术.比较各种手术方式术后1、3、5 a生存率.结果 施行根治性手术后1、3、5 a生存率分别为58.4%、20.8%和9.7%,姑息性切除术为45.8%、11.2%和4.6%,而未切除者为11.0%、3.1%和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无远处转移的病例中,根治性手术后1、3、5 a生存率分别为68.1%、37.5%和18.6%,较姑息手术者的57.5%、10.0%和3.8%明显提高(P<0.05);在有远处转移的患者中,姑息性切除术后1、3、5 a生存率分别为48.7%、17.3%和3.8%,较未切除者的8.5%、0和0明显提高(P<0.05).结论 无远处转移的Ⅳ期胃癌患者行根治性手术可提高手术疗效;对有远处转移的Ⅳ期胃癌,姑息性切除可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徐文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9):441-442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根治切除是胃癌获得治愈的主要手段,但胃癌早、中期即可出现临床或亚临床转移,经过根治性切除的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在20%~50%之间,术后残留和复发仍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胃癌术后辅助化疗的目的在于消除手术中的肿瘤残余和手术后的肿瘤播散。  相似文献   

9.
Ⅳ期胃癌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Ⅳ期胃癌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990~2000年间527例Ⅳ期胃癌患者的手术及病理资料,其中92例行根治性手术,204例行姑息性切除术,231例行胃肠吻合术或开腹探查术。比较各种手术方式术后1、3、5a生存率。结果施行根治性手术后1、3、5a生存率分别为58.4%、20.8%和9.7%,姑息性切除术为45.8%、11.2%和4.6%,而未切除者为11.0%、3.1%和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无远处转移的病例中,根治性手术后1、3、5a生存率分别为68.1%、37.5%和18.6%,较姑息手术者的57.5%、10.0%和3.8%明显提高(P<0.05);在有远处转移的患者中,姑息性切除术后1、3、5a生存率分别为48.7%、17.3%和3.8%,较未切除者的8.5%、0和0明显提高(P<0.05)。结论无远处转移的Ⅳ期胃癌患者行根治性手术可提高手术疗效;对有远处转移的Ⅳ期胃癌,姑息性切除可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邱志聪 《广州医药》2001,32(1):40-41
目的:总结腹部手术后近期肠梗阻再次手术特点,消除首次手术后出现威胁生命的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近7年来腹部手术后近期肠梗阻再次手术21例(腹膜炎14例、肠套迭4例、胃大部分切除2例、外伤性血腹1例)。结果:21例都有机械性肠梗阻临床表现,发作时间8-28天,平均19天,术中大多数为粘连性机械性肠梗阻,病变在小肠。术式采用粘连松解术、肠管切除肠吻合术、小肠侧侧多处吻合、肠折迭排列术。结论:腹部手术后近期肠梗阻,当诊断机械性肠梗阻明确或经24h保守治疗无缓解肠梗阻都应决定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1.
刘金华  王利  刘丹阳 《中外医疗》2013,32(7):14-14,16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旷置手术前后糖化血红蛋白和C肽的变化情况。方法观察30例体2型糖尿病合并胃癌的病人因胃癌接受根治性胃切除十二指肠旷置手术前后糖化血红蛋白和C肽的变化情况。结果十二指肠旷置手术前后糖化血红蛋白和C肽有明显变化。结论十二指肠旷置手术后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得到控制,但不能百分之百根治糖尿病。  相似文献   

12.
根治性膀胱切除肠代膀胱手术后尿道癌的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436例根治性膀胱切除肠代膀胱的中晚期膀胱癌病人的计算机资料分析,手术后尿道癌发生率为34例(7.8%)。其中174例根治性膀胱切除经尿道代膀胱手术后病人尿道癌发生率为5例(2.9%),262例根治性膀胱切除尿道改道手术后病人的尿道癌发生率为29例(11.1%)。两组病人有明显的差别(P<0.05)。证实根治性膀胱切除经尿道肠代膀胱的病人手术后其尿道癌发生率明显低于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手术的病人。  相似文献   

13.
罗由平 《吉林医学》2011,32(15):2968-2970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患者残胃癌不同手术方式和不同临床分期对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残胃癌患者78例,随访、记录患者生存资料。结果:根治性切除患者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2%、44%、35%。非根治性切除患者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9%、0%、0%。中位生存时间:根治组43.5个月,非根治组11.7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Ⅱ期、Ⅲ期、Ⅳ期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61.2个月、41.5个月、22.9个月、9.7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诊断、早治疗和根治性切除可以显著提高残胃癌患者的生存率。根治性切除术是治疗残胃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左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发生率及病死率高。1998~2008年收治左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患者28例,除不能耐受根治性手术或病期无法行根治性切除的患者外,其余患者均行一期切除吻合,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胃癌手术治疗经验,分析影响其生存率的因素.方法:回顾总结分析1991年1月至2003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胃癌38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82例胃癌中,Ⅰ期19例(5.7%),Ⅱ期118例(35.5%),Ⅲ期155例(46.7%),Ⅳ期40例(12%).其中有322例获得手术切除,切除率84.3%;根治性切除192例,占50.2%,姑息性切除130例,占34%,未能切除者60例,占15.7%.发生并发症36例,发生率9.4%.随访率86.9%.本组手术后1个月内死亡8例,手术病死率2.1%,其中切除组死亡2例,切除病死率0.6%,未切除组死亡6例,病死率10%.全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9%、52.4%、39.2%.根治性切除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5%、63%、53.1%,姑息性切除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3.1%、38.5%、20%.结论:胃癌的组织学类型、病期与影响病期的因素以及术式是影响其生存率的主要因素,早期、根治性切除、辅助性化疗能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残胃癌4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49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残胃癌患者占同期胃癌病例的1.3%。49例均由纤维胃镜检查并由病理检查确诊。手术治疗42例,其中根治性切除27例,姑息性切除15例;仅作探查术7例。术后随访42例,根治性切除及姑息性切除者1,3,5年生存率分为86.5%,44.2%,32.3%及66.7%,11.1%,0。结论:胃镜下活检是诊断本病的首要方法;根治性切除术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也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和总结胃癌手术治疗经验,观察并发症及生存率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2月我院手术治疗胃癌10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00例胃癌中,Ⅰ期5例(5.0%),Ⅱ期38例(38.0%),Ⅲ期49例(49.0%),Ⅳ期8例(8.0%).其中有87例获得手术切除,切除率87.0%;姑息性切除30例,占30.0%,根治性切除57例,占57.0%,未能切除者13例,占13.0%.随访率87.0%.全组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6.0%、53.0%、40.0%.9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9.0%.本组手术后1个月内死亡3例,手术病死率3.0%,其中切除组死亡1例,切除病死率1.1%,未切除组死亡2例,病死率15.3%.结论 早期、及时采取合理术式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近期出现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2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禁饮食、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综合性治疗,以肛门每日排气、排便,进食后无梗阻症状为治愈标准,29例均保守治疗治愈.随访3个月~6年,2例胃癌术后15、24个月,1例结肠癌术后6年均死于肿瘤转移,余26例健在未再出现肠梗阻.结论 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非手术综合性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和总结胃癌手术治疗经验,观察并发症及生存率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2月我院手术治疗霄10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00倒胃癌中,I期5例(5.o%),Ⅱ期38例(38.0%),Ⅲ期49例(49.0%),IV期8例(8.0%)。其中有87例获得手术切除,切除率87.0%l姑息性切除30侧,占30.0%,根治性切除57例,占57.0%,未能切除者13例,占13.o%。随访串87.0%。全组1,3.5年生存率分剐为76.0%、53.0%.40.0%。9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9.0%。本蛆手术后1个月内死亡3例,手术病死率3.0%,其中切除组死亡l例,切除病死率1.1%,未切除组死亡2例,病死率15.3%。结论早期、及时采取合理术式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对16例残胃癌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不同手术方式对预后的影响。结果:B-Ⅱ式手术后残胃癌发病率远高于B-Ⅰ式手术;根治性切除6例(42.9%);2年以上生存率为50%,姑息性手术切除患者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不足1年。结论:早期诊断和根治性切除是影响残胃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