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聚酯-聚酰胺共聚物/聚酰胺6(PET-PA/PA6)共混物为原料,采用熔融纺丝法制备了PET-PA/PA6共混纤维,讨论了拉伸热定型工艺对PET-PA/PA6共混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拉伸倍数的增大,PET-PA/PA6共混纤维的断裂强度、取向度、结晶度以及沸水收缩率均明显增大;拉伸温度和热定型温度对PET-PA/PA6共混纤维的断裂强度和取向度的影响相对较小;随拉伸温度的升高,PET-PA/PA6共混纤维的断裂强度、取向度和结晶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并在拉伸温度为85℃时出现最大值;随热定型温度的升高,PET-PA/PA6共混纤维的结晶度增大、沸水收缩率减小;较佳的工艺条件为拉伸倍数1.6,拉伸温度85℃,热定型温度150℃。  相似文献   

2.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法、红外光谱(FTIR)法、元素分析法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法对不同配比的PET-PA6嵌段共聚物的结构、组成和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A6和PET反应后形成了相容性较好的共聚物而非共混物,分子链结构特征是以软段PA6封端的共聚物;共聚反应中加入的PA6质量分数为5%~20%时,随PA6投料比增加,共聚物的熔融温度、冷结晶温度、玻璃化转变温度均呈下降趋势;元素分析法和1H-NMR法测得PET-PA6嵌段共聚物的实际组成与投料比非常接近,实际生产中可通过合理控制投料比来制备所需材料。  相似文献   

3.
复合胺改性PA6纤维的染色动力学与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己内酰胺水解聚合时加入一定量的可反应型复合胺类政性剂(HAS),合成含有HAS的PA6树脂,经纺丝得到PA6纤维。选择酸性蓝AGL染料,研究了HAS改性PA6纤维的酸性染料上染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经改性后PA6纤维90℃时染色亲和力由22.01 kJ/mol增至23.35 kJ/mol,染色热(绝对值)由5.99kJ/mol降至2.16 kJ/mol,染色熵由44.06 J/mol·K增至58.37 J/mol·K;90℃染料扩散系数由1.24×10-14m2/s增至1.53×10-14m2/s,染色活化能由14.89 kJ/mol降至10.05 kJ/mol。改性后酸性AGL染料更容易上染纤维,改性纤维的酸性染料上染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
将不同质量比的聚醚砜(PES)与聚酰胺6(PA6)共混进行熔融纺丝制得PES/PA6共混纤维;研究了共混物的流动性及其纺丝工艺,以及PES/PA6共混纤维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A6的加入显著提高了PES的流动性,降低了纺丝温度,改善了PES的可纺性;与纯PES纤维相比,PES/PA6共混纤维的起始热分解温度有所降低,PES/PA6质量比为70/30~30/70的PES/PA6共混物的纺丝温度为320~340℃,卷绕速度为100~400 m/min,纤维的断裂强度为0.71~2.25 cN/dtex。  相似文献   

5.
通过马来酸酐接枝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EBS-MAH)对聚苯醚/尼龙6(PPO/PA6)合金进行增容增韧改性,制备芳纶纤维(AF)增强PPO/PA6/SEBS-MAH复合材料。实验结果表明:SEBS-MAH能够提高PPO/PA6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并且能够提高其力学性能,添加10份SEBS-MAH比不添加SEBS-MAH共混体系的拉伸、弯曲和冲击强度各增加了19.1%、49.3%和46.8%,共混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得到提高;AF能够提高PPO/PA6/SEBS-MAH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以及摩擦性能,并使共混体系的刚性得到提高,添加7.5份AF的复合材料的拉伸、弯曲和冲击强度分别比未添加AF时提高了22.1%、13.1%和12.9%,摩擦系数降低了0.18。  相似文献   

6.
通过添加均苯四甲酸二酐水解聚合工艺制备芳香族支链聚酰胺6(PA6),采用熔融共混制备芳香族支链PA6/Ti O2母粒,然后与线型PA6共混纺丝,经拉伸后得到含芳香族支链PA6的共混纤维;研究了均苯四甲酸二酐含量对芳香族支链PA6流动性及热学性能的影响,以及芳香族支链PA6对芳香族支链PA6/Ti O2共混物结晶行为、可纺性及纤维力学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均苯四甲酸二酐含量的添加,芳香族支链PA6的相对黏度逐渐降低,熔体流动指数增大,流动性增加,而结晶熔融温度逐渐降低;含芳香族支链PA6的共混体系纺丝温度较纯PA6降低4℃,芳香族支链PA6有助于提高PA6的可纺性,且纤维力学性能较好,含质量分数8%芳香族支链PA6的共混纤维的断裂强度为2.8 c N/dtex,断裂伸长率为45.4%。  相似文献   

7.
以聚苯硫醚(PPS)、聚酰胺6(PA6)为原料,采用共混熔融纺丝法制备出PPS/PA6共混海岛纤维,用甲酸溶解剥离基体相PA6,制得纳米PPS纤维;研究了PPS/PA6共混体系的流变性能以及PPS含量、螺杆转速对共混物及PPS纳米纤维的结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PS/PA6共混物的纺丝温度为290℃;随着PPS含量增加,共混物中PPS岛相直径增加,分布变宽,PPS质量分数应小于60%;当共混物中PPS质量分数由20%增至55%时,PPS纳米纤维平均直径由104 nm升至150 nm;加工过程中,适当提高螺杆转速有利于PPS纳米纤维直径细化和均匀化,当螺杆转速由20 r/min增至60 r/min时,其平均直径由180 nm降至122nm;PPS与PA6共混后,两种聚合物结晶速率均提高,且得到的PPS纳米纤维结晶度约22%,高于纯PPS纤维的结晶度。  相似文献   

8.
郁文阁  罗绍继 《合成纤维》1990,19(1):9-14,54
本文应用酸性染料对PBT与PA6(聚已内酰胺)共混熔纺所得拉伸丝进行常压染色;应用分散染料对PBT与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共混熔纺所得拉伸丝进行高温高压染色;并与纯组分的染色行为分别进行了比较,发现PBT/PET共混纤维中一种组分的存在有利于另一组分的染色,且存在着以最终上染率为目标的组分、染色温度与升温速率最佳组合值。PBT/PA6中PBT组分的存在,影响了PA6的着色;当PBT含量较少时(10%以下),这种影响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PET-PEG嵌段共聚物的可纺性、PET-PEG纤维和PET/PET-PEG共混纤维的吸湿性和抗静电性能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共混纤维的抗静电机理。发现随PEG含量的增加,PET-PEG嵌段共聚物的可纺性变差,但纤维的吸湿性和抗静电性能提高,抗静电耐久性变差。PEG在PET-PEG纤维和PET/PET-PEG共混纤维中的导电机理为质子导电。PEG含量为30wt%(占 TPA)的PET-PEG嵌段共聚物与PET的共混纤维具有工业化前途。  相似文献   

10.
以三聚氰胺氰尿酸盐(MCA)与硫化锌(ZnS)或类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或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衍生物(ZDOPO)复配体系为阻燃剂,与聚己内酰胺(PA 6)切片共混、造粒、干燥、纺丝,制备阻燃PA 6纤维;通过常规升温热失重分析以及模拟纺丝过程恒温热失重分析,研究阻燃剂种类及含量对PA 6共混体系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阻燃剂总质量分数为6.0%条件下,添加MCA/ZDOPO复配体系对PA 6共混体系的热稳定性影响最小,制备的阻燃PA 6纤维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添加MCA质量分数3.0%、ZDOPO质量分数3.0%,PA 6/MCA/ZDOPO共混体系热失重5%时的热分解温度为393.8℃,热失重10%时的热分解温度为412.6℃,与纯PA 6的热学性能非常接近,制备的阻燃PA 6纤维的断裂强度为1.9 cN/dtex,断裂伸长率为75.8%,极限氧指数可达29.0%。  相似文献   

11.
金立国 《合成纤维》2013,42(3):16-19,31
介绍了碳纤维、芳纶、聚对苯撑苯并双噁唑(PBO)纤维、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UHMWPE)纤维、聚苯硫醚(PPS)纤维、聚酰亚胺(P)I纤维、玄武岩纤维、芳砜纶的国内外发展概况及其在产业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无机特种纤维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高温、抗氧化的热学性能,在高科技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对无机特种纤维中的玻璃纤维、玄武岩纤维、碳纤维的结构与性能、发展情况、制备方法以及主要应用领域进行了简要介绍,最后简要总结了这3种纤维的发展过程,展望了其发展前景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应用声速法、密度法等测试手段研究了以低熔点PE纤维为皮层,以高熔点PP纤维为芯层的PP/PE热粘合复合纤维的结构特性,对纺丝、拉伸工艺取得了一系列数据,所得结果对制取性能优良的热粘合复合纤维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无机特种纤维中的硼纤维、硅酸铝纤维、氧化铝纤维的结构与性能、发展情况、制备方法以及主要应用领域进行了简要介绍,最后简要展望了这三种纤维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日本化纤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对其主要发展的功能性纤维材料、高性能纤维材料,特别是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吸波纤维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目前复合吸波材料中所用的吸波纤维,包括碳纤维、碳化硅纤维、多晶铁纤维等及其改性纤维的吸波机理和性能。简述了吸波纤维在复合材料中的排布方式、长度和含量对材料吸波性能的影响。综述了吸波纤维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相似文献   

17.
几种纤维在增强混凝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聚丙烯纤维、碳纤维、钢纤维和玻璃纤雏增强混凝土的基本性能,其中聚丙烯纤维有较好的技术经济性能,已在混凝土工程中广泛应用;由于碳纤维等后3种纤维有高强、高模和韧性,可用于次结构甚至主结构的增强或加固用。同时简介了国内外研究情况以及一些实际应用案例,指出今后有待研究的问题和研究的重点及方向。  相似文献   

18.
对有机特种纤维中的芳砜纶、聚苯硫醚(PPS)纤维、聚四氟乙烯(PTFE)纤维、聚芳酯纤维进行了简要介绍,包括它们的结构与性能、发展情况、制备方法以及主要应用领域,并简要展望了这四种特种纤维的发展方向与前景。  相似文献   

19.
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其中包括玻璃纤维(GF)增强、碳纤维(CF)增强,芳纶纤维,混杂纤维及植物纤维增强等。  相似文献   

20.
综述国内外专利报道的人造毛发用合成纤维的种类及性能,着重介绍了PVC基、PAN基、PET基和蛋白质基纤维作为假发原料使用时的优缺点,并针对其缺点提出改进方法,对人造毛发用合成纤维的发展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