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传统的地理复习课,常常是教师把所学过的知识像“炒冷饭”似地再现给学生,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口若悬河,学生听课却索然无味,听课效率不高,达不到效果。为使复习课上得更生动,真正体现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不妨尝试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来进行地理复习。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并赋于一定分值,题型一般包括必答题和抢答题  相似文献   

2.
李青 《地理教学》2005,(8):32-33
新课伊始,银幕上出现一组图片,有富士山、樱花、新干线列车、海鲜产品等等,请学生猜一猜图片中介绍的是哪个国家?引出课题《日本印象》,使同学们对日本有一个初步印象。进而在一位学生的主持下,出示日本地形图,将日本的面积、领土组成、地理位置等基础知识编成有趣的抢答题,让同学们尝试通过读图,解决一些基本的自然地理特征。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学生答题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总结学生答题特征。依据学生的答题特征,诊断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忽略结构不良情境的创设,缺乏地理过程性思维培养和缺少逻辑推理能力的锻炼。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例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为中学地理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田宏文 《地理教学》2013,(12):45-48
地理答题的规范性和灵活性是指在地理测试过程中,学生要根据试题要求,按照一定的地理思维和解题规范,灵活而准确地分析题意、组织和表述答案。学生答题欠规范、缺乏灵活性的情况非常普遍,这一方面反映了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掌握和熟练程度不够,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学生缺乏针对性的练习和指导。地理答题的规范性和灵活性训练和指导主要措施有地理教师的重点讲解和引导、学生的自我练习和训练、同学之间的互讲和互评。  相似文献   

5.
郭艳 《地理教学》2016,(5):56-57
成因类简答题的教学,首先通过"细审题,联模板,析区域,整答案"四步进行简答题思维训练和强化,然后对简答题归章复习,尤其是对成因类问题进一步进行二次按圈层归类复习,帮助学生理清简答题答题思路和答题方法。  相似文献   

6.
刘立栋 《地理教学》2020,(6):48-49,56
人口问题是高中地理必修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在教学中适时关注一些疑难易混问题,及时补充拓展相关知识,既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更好理解所学知识,又能提升学生答题速度和正确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2010年高考全国文综卷I的第36题出现了一道“分析地表鹅卵石堆积的原因”的试题,从学生答卷反馈看,主要表现为答题片面、无从下手、表述不准、失分严重。究其原因是学生不能从问题的类型入手,缺乏答题经验。  相似文献   

8.
张文军 《地理教学》2014,(18):31-33
正在地理考试中,考生在选择题方面的失分往往是硬伤——会则得分,不会则失分;相对而言,综合题方面的失分则大多是软伤——会而未必得分。面对地理综合题,考生若在审题方面出现偏差,在答案组织方面又不够科学合理,其得分情况很有可能是"惨不忍睹",甚至"全军覆没"。因而在平时复习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综合题解答方法的指导。笔者认为,选取好答题角度,确定好答题要点是地理综合题拿下高分的保证。所谓答题角度,指的是学生为完成正确答题所持  相似文献   

9.
正一、慧眼识微,辨别相近相关概念的细微区别日常教学和地理高考简答题里,学生经常会把因素、原因、条件等混为一谈,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因此需要我们慧眼识微,辨别相近相关概念的细微区别,这样才能准确把握答题方向。区位因素:特定的确定名词(涉及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包含的因素);区位条件:需要说明区位因素的具体表现,有利有弊;  相似文献   

10.
鲁爱华  张明 《地理教学》2009,(12):32-34
2009年的高考地理综合试题,在能力立意的基础上侧重学科核心问题的分析、理解和应用,对考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由于学生缺少对地理主干知识的较深认识,答题时不能全面掌握一般性问题的分析方法,极易陷入以往经验主义的思维定势,要实现高考地理综合题思维突破,有必要对高考综合题核心问题进行归类研究,从学生答题的视角探讨出错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很多学生在解答高考地理综合题时思维紊乱,找不到答题的切入点,这是因为我们没有从整体上把握地理知识框架,思维广度不够,从而导致审题不准的缘故。解答高考地理综合题,掌握一定的审题策略很重要,笔者认为:找准地理答题中的"理",快速切入试题最关键。那么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的"理"究竟在哪呢?  相似文献   

12.
跨学科主题学习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本文以招堤国家湿地公园为例,挖掘乡土地理资源,创设乡土情境问题。以探寻湿地保护措施为总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方式实施跨学科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地理、语文、生物、历史等多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方法进行深度探究,并鼓励其运用跨学科思维去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以此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陈立新 《地理教学》2007,(12):31-32
小组合作学习是地理课程改革倡导的重要学习方法,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合作学习小组,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从而达到全员参与、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的目的,充分体现新课程“自主、合作、参与”的核心理念。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不容乐观,并存在以下一些主要问题,值得地理教师认真思考和总结。  相似文献   

14.
毛媛媛  李凤仪  殷玲  王德 《地理研究》2022,41(11):2866-2883
城市街道网络是承载人们日常行为的空间载体,街道网络及其中人的日常行为共同构成了主要的街道网络空间环境,并影响着犯罪行为的发生。既有研究表明街道空间中多发“两抢一盗”侵财类案件,并且街道网络形态和日常行为主体与犯罪存在联系,但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究较少。本文基于HS市原DP区的派出所辖区单元,使用路网数据、人口统计数据、手机信令数据等相关资料,采用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对街道网络的几何形态和拓扑形态、动态人口和静态人口等因素与犯罪分布的关系展开分析,尝试探索街道网络空间环境对“两抢一盗”犯罪的影响。结果表明,街道网络空间环境中影响盗窃和两抢犯罪的要素存在较大差异。“X形单元”式街道网络、路网密度、低速交通的路网渗透性、静态人口密度和动态人口密度均对盗窃犯罪产生重要影响,与两抢犯罪相关的仅有“T形单元”式街道网络、静态人口中的实际居住户籍人员和外来人员密度,街道网络形态没有表现出与两抢犯罪的显著相关。最后提出,由于街道网络的通达性和危险性往往并存,如何通过调控或改善整体的街道网络空间环境来尽可能减少犯罪风险,是未来规划建设安全的街道网络空间需要思考的话题。  相似文献   

15.
胡春波 《地理教学》2011,(12):11-12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分成若干小组查找相关资料。(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分布及其特点;“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的相关资料;我国加入“WTO”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6.
任登峰 《地理教学》2008,(10):13-14
本节课教学过程设计思想为:以“诱”为先,将“生活地理”理念贯穿始终,立足于“最近发展区”,通过创设各种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将各个知识点转化为梯度式的系列问题,融入到相关生活情境当中。设计时将物理化学实验引入地理课堂,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究热情,引导学生在情境体验中,自主发现问题、小组合作分析解决问题和总结归纳规律,从而实现“以情激情,以诱达思”,  相似文献   

17.
卫文菁 《地理教学》2023,(5):46-49+45
近年来上海市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中开放性试题数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试题更加灵活,关注情境设计,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本文以2017~2022年上海市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中的开放性试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开放性试题的内容、题型、分类和学生答题情况,得出关于初中地理教学的启示:教师需要关注核心素养、真实情境、深度思维、表现性评价等并改进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8.
在复习阶段,教师为了提高复习效率,往往以知识建模为基础,以试题为主要载体,期望通过讲解试题和强化训练,提高效率。但在复习后期,因教学上的某些偏差,导致学生试题做得越多,遇到新题时反而越盲然;模型图记得越多,答题的失误也越多。甚至产生记忆模型量和训练量与解题能力成负相关的现象。 一、选题机械。导致学生不知如何组织答案  相似文献   

19.
苏燕萍 《地理教学》2011,(1):22-24,21
【学情分析】 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及成因,已在高二《区域地理》的相关章节中讲解过。考虑到学生文理分科不久,且高一必修1对这部分教学仅仅停留在会考要求层面,当时的教学目标是“掌握河流水文特征主要包括哪些要素;掌握河流水系特征主要包括哪些要素;了解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的影响因素;学会分析长江和黄河的水文、水系特征”。之后的阶段性测试反馈显示:学生要求容易混淆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这在主观题答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20.
黄爱萍 《地理教学》2012,(21):19-21
一、高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实践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是一种高效高质量的学习,是小组成员发挥集体智慧,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一项学习任务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