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观察应用不同剂量美托洛尔对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糖的影响及低血糖的发生情况。方法将124例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四组各31例,在使用降血糖药物种类、剂量不变及均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服美托洛尔。A组:25mg每日3次;B组:25mg每日2次;C组:12.5mg每日2次;D组:6.25mg每日2次。测量四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变化及各组低血糖的发生情况。结果A、B两组空腹血糖治疗前分别为(8.8±2.7)mmol/L、(8.9±2.7)mmol/L,治疗后分别为(5.4±2.0)mmol/L、(5.9±2.2)mmol/L,A、B两组治疗前、后比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餐后血糖则无明显变化;C、D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无明显变化。A、B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与C、D两组比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19%)、B(16%)两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C(6%)、D(0%)两组。结论美托洛尔对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血糖的影响与其剂量大小有关,起始剂量越大其低血糖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2.
诺和龙与二甲双胍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琴 《西部医学》2006,18(4):426-426,428
目的观察诺和龙与二甲双胍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对血糖代谢的疗效。方法对确诊的32例3年内的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诺和龙0.5~1mg/次,3次/d;二甲双胍0.5g/次,3次/d,餐时服用,连续治疗8周。结果用药前后空腹血糖(FBS)、餐后血糖(PBS)、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诺和龙与二甲双胍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协同作用,副作用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诺和龙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35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诺和龙0.5mg,3次/d,进餐即时服用,观察12周。结果 空腹血糖治疗前(9.38±2.75)mmol/L明显高于治疗后的(6.12±1.12)mmol/L(P<0.01)餐后2h血糖治疗前(13.90±3.97)mmol/L,明显高于治疗后为(8.43±1.65)mmol/L(P<0.01)。理想及一般控制率91.43%;体重指数无明显变化。结论诺和龙具有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及稳定空腹血糖的作用,副作用少、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沙格列汀配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期间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沙格列汀配合胰岛素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空腹血糖和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2.5%,差异显著(P <0.05);两组糖化血红蛋白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空腹血糖为(6.94±0.62)mmol /L,餐后2h 血糖为(8.13±0.72)mmol /L,明显低于对照组空腹血糖(7.92±1.02)mmol /L,餐后2 h 血糖(9.531.32)mmol /L,差异显著(P <0.05)。结论:给予2型糖尿病患者沙格列汀配合胰岛素治疗,不仅治疗总有效率高,而且改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具有很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禚元清  张桂芝 《吉林医学》2008,29(3):193-194
目的:观察长秀霖联合拜蓎平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拜蓎平50mg三餐时口服加睡前10点皮下注射长秀霖。抽取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FPG)及早餐后2h血糖(2hPG),免疫比浊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比较治疗前后上述变化。结果:本组患者FPG从治疗前(11.5±2.5)mmol/L下降至(7.0±0.5)mmol/L,治疗2个月后仍保持在(5.8±0.4)mmol/L。2hPG从治疗前(14.8±0.8)mmol/L下降至(8.8±0.4)mmol/L,在治疗2个月后保持为(7.8±0.3)mmol/L;FPG和2hPG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2个月后,HbA1c从治疗前(8.3±0.6)%下降至(6.5±0.6)%,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长秀霖联合拜蓎平强化治疗在短时间内达到血糖控制标准,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诺和龙治疗2型糖尿病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哩 《当代医学》2009,15(21):136-136
目的 评价诺和龙(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对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定期监测等措施的基础上,给予诺和龙05~10mg,每日3次,饭前服用,共观察8周。结果治疗8周后22例患者达到良好控制.18例达到一般控制,总有效率为80%,治疗后空腹血糖及三餐后2小时血糖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体重指数(BMI)也明显上升(P〈0.01),HbAlc下降。结论诺和龙可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且副作用少,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诺和灵30R与甘精胰岛素用于治疗糖尿病的降糖作用和安全性。方法:64例应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FBG)≥10mmol/L)]按治疗方法分为诺和灵30R治疗组(33例)和甘精胰岛素治疗组(31例)。依照空腹血糖(FBG)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治疗目标值FBG〈7.0mmol/L,治疗时间16周。观察治疗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糖化血红蛋白AlC(glycosylated hemoglobinAlC,GHbAlC)、体重变化及低血糖的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各组水平(P〈0.01);诺和灵30R治疗组血糖下降水平与甘精胰岛素治疗组无差异(P〉0.05);甘精胰岛素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诺和灵30R治疗组(P〈0.01),诺和灵30R治疗组和甘精胰岛素治疗组治疗前后BMI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诺和灵30R和甘精胰岛素能较好地控制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甘精胰岛素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诺和灵30R治疗组(P〈0.01),二者对病人体重影响小,具有安全、方便的特点,是2型糖尿病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个体化营养治疗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1月。2010年10月浙江省舟山医院共收治的124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治疗的方法,按照1:1的人数比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实验组给予个体化营养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免疫球蛋白A(I啦)、免疫球蛋白G(IgG)、C型反应性蛋白(CRP)、微量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h血糖(2hPG)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免疫学指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gA、IgG、ALB、Hb水平均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比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IgA、IgG、ALB、Hb[(3.3±1.4)、(14.5±3.2)、(38.7±1.3)、(130.6±35.5)g/L]明显高于对照组[(2.4±1.2)、(13.5±4.5)、(35.5±2.4)、(118.5±21.8)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指标:治疗后两组患者FPG、2hPG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O.05);实验组FPG、2hPG[(8.1±1.6)、(11.3±2.4)mmol/L]低于对照组[(9.4±5.5)mmol/L、(12.5±7.8)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营养治疗能有效降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提高其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为观察诺和龙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对62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定期监测血糖等措施的基础上,给予诺和龙每次0.5~2.0mg,每日3次,餐前服用,共观察12周,比较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的变化。结果,空腹血糖治疗前(9.4±2.8)mmol/L明显高于治疗后(6.1±1.1)mmol/L(P<0.01);餐后2h血糖治疗前(13.9±4.0)mmol/L明显高于治疗后(8.4±1.6)mmol/L(P<0.01);糖化血红蛋白和体重治疗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理想控制率为16.1%,一般控制率为71.0%,有效率为87.1%;低血糖发生2例,占3.0%诺和龙具有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及稳定空腹血糖的作用,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诺和龙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用诺和龙0.5~1mg、二甲双胍0.25~0.5g;对照组30例单用二甲双胍0.25~0.5g,分别于用药前、用药0.5个月、1个月及2个月后查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用药前及用药2个月查糖化血红蛋白。结果:治疗组的血糖及血红蛋白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增大,尤其是餐后2小时血糖的下降幅度增大明显。结论:诺和龙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明显优于单用二甲双胍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不同餐后血糖值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方法对4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以同期口服药物治疗的初诊2型糖尿病50例为对照组。将餐后血糖值以〈13mmol/L、13—16mmol/L、〉16mmol/L分为A、B、C三组。观察三个月后各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情况。结果A组元明显差异,B、C治疗组优于对照组(B组P〈0.05,C组P〈0.01)。结论 餐后血糖愈高,初诊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治疗疗效愈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性脂肪肝患者控制高血糖的最佳方法。方法:收集本院内分泌科32例2型糖尿病性脂肪肝患者自愿分为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组(GA组,n=16)与重组人胰岛素N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纽(NA组,n=16),观察每组病人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GA组和NA纽空腹血糖(5.25±0.64)mmol/L、6.51±1.23)mmol/L和餐后2h血糖(7.32±1.05)mmo]/L、(9.46±0.52)mm01/L、所需胰岛素剂量(36.8±0.7)Iu、(42.8±1.8)Iu、血糖波动状况[(1.92±0.87)、(2.95±0.83)mmol/L]、低血糖和黎明现象发生率及血糖达标时间等各项指标相比较,GA组明显低于NA组(P〈0.05),同时肝功能改善更明显。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是2型糖尿病性脂肪肝控制血糖的理想治疗方法,但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并分析运用健康教育的方式对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作用。方法:将本科收治的4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糖尿病饮食和降糖、预防并发症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用药依从性100%(24/24),饮食依从性87.5%(21/24),对照组分别为79.2%(19/24)、62.5%(15/2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浓度及餐后2h血糖浓度为(6.8±0.4)mmol/L、(8.8±0.6)mmo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8.5±0.5)mmol,L、(10.2±0.4)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明显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有助于控制血糖,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对血压正常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血压正常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其尿白蛋白排泄率(AER)均在20~200μg/min,所有患者经控制饮食,口服降血糖药物和(或)采用胰岛素治疗,使血糖控制在空腹〈7,0mmol/L,餐后2h血糖〈10、0mmol/L。随机分成2组,A组为治疗组(33例),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加用贝那普利,10mg/d,B组为对照组(35例),在控制血糖基础上加用安慰剂,疗程12个月。2组患者在治疗后3、6.9及12个月监测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及AER等。结果A组在3、6.9和12个月后AER分别是(24.3±6.5)μg/min、(22.5±7.8)t,g/min、(21.8±4.3)μg/min和(20.5±6.4)μg/min,明显低于B组同期水平(24.8±3、7)μg/min、(47.9±5.7)μg/min、(53.2±9.5)μg/min和(59.8±9.2)μg/min,P〈0、05),与治疗前(44.2±7.1)μg/min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B组在9和12个月分别是(53.2±9.5)μg/min和(59.8±9.2)μg/min,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贝那普利对血压正常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早期糖尿病患者减少尿蛋白和保护肾功能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和分析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及短效胰岛素(诺和灵-R)治疗儿童Ⅰ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方法将2004年5月至2008年6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Ⅰ型糖尿病患儿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例,分别给予持续皮下胰岛素泵输注诺和锐和诺和灵R,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血糖控制的时间、低血糖发生情况、每日胰岛素用量、餐前血糖(PBG)、餐后2h血糖(FBG)和睡前血糖。结果诺和锐组血糖控制时间较诺和灵-R组明显缩短[分别为(5.0±0.8)d vs (6.2±1.9)d、P〈0.05];诺和锐组的平均每天胰岛素用量较诺和灵-R组显著减少[分别为(1.06±0.53)u·kg^-1·d vs (1.48±0.89)U·kg^-1·d,P〈0.05];诺和锐组的餐后2h血糖较诺和灵-R组显著降低[分别为(8.08±2.12)mmol/L vs(8.85±2.94)mmol/L,P〈0.05]。两组患儿餐前血糖、睡前血糖和低血糖发生次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胰岛素泵注射诺和锐具有血糖控制迅速,餐后血糖控制更理想,注射后可立即进餐,更适应儿童生活之优点,且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是目前Ⅰ型糖尿病患儿胰岛素泵治疗中满意的胰岛素类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单用诺和龙(瑞格列奈)与其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50例,分为单用诺和龙组(单用组)和二甲双胍联合应用组(联合组),治疗3个月,评估疗效及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结果]单用诺和龙组和联合应用二甲双胍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比用药前明显降低(P<0.001),但体重与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取联合组患者餐后2 h血糖(8.55±2.13)mmol/L明显低于单用组 (9.19±1.55)mmol/L(P<0.05),但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变化二组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安全性分析表明,患者对诺和龙有较好的耐受性,尤其是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诺和龙可作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降糖药,与二甲双胍合用时可明显控制餐后高血糖,同时可改善T2DM患者对治疗的顺应性.  相似文献   

17.
邵建政 《当代医学》2013,(28):142-144
目的观察那格列奈在治疗2型糖尿病的治疗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56例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初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8例。两组患者均使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加用那格列奈治疗,对照组予安慰剂治疗,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控制情况及各时段胰岛素浓度。结果256例患者均遵医嘱治疗,完成试验。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由治疗前的(8.65±1.11)mmol/L、(11.98±2.11)mmol/L、(7.01±0.95)mmol/L下降至治疗后的(6.90±1.10)mmol/L、(8.22±1.15)mmol/L、(6.42±0.95)mmol/L,对照组由治疗前的(8.80±1.23)mmol/L、(12.57±2.55)mmol/L、(7.52±1.13)mmol/L下降至治疗后的(7.13±0.90)mmol/L、(8.34±1.21)mmol/L、(6.87±0.99)mmo//L,观察组下降情况明显优对照组,且能促进早期胰岛素的分泌,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那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良好,且能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那格列奈(商品名:唐力)与阿卡波糖(商品名:拜唐苹)治疗冠心病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名冠心病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那格列奈组25例及阿卡波糖组25例,疗程为12周。定期测定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AlC)、C反应蛋白(CRP)和体重指数(BMI)。结果那格列奈组FIG平均下降2.02mmol/L,阿卡波糖组平均下降1.89mmol/L,两组P值均〈0.05,降低的幅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药物对P2hBG均有明显降低作用,那格列奈组平均下降5.12mmol/L,阿卡波糖组平均下降4.10mmol/L(P〈0.01),两组比较P2hBG降低的幅度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AlC均能显著降低,那格列奈组从(9.83±1.50)%降至(6.34±0.55)%(P〈0.01),阿卡波糖组从(8.56±1.32)%降至(6.88±0.60)%(P〈0.01),两组比较AIC降低的幅度有统计学意义(P〈0.01);CRP两组均能显著降低,那格列奈组平均下降4.55mg/L,阿卡波糖组平均下降3.22mg/L两组比较,CRP降低的幅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那格列奈组BMI下降2.1%(P〈0.05),阿卡波糖组BMI下降2.35%(P〈0.05),两组间比较元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那格列奈和阿卡波糖均有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以及AlC CRP BMI的作用,那格列奈对餐后血糖高为主的糖尿病患者作用更好,那格列奈治疗冠心病并2型糖尿病患者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FBG)与餐后2h血糖(2h BG)的相关性。方法测定322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FBG和2h BG,根据FBG水平分以下3组:FBG〈6.10mmol/L、FBG6.11—7.80mmol/L、FBG〉7.80mmol/L,以及总体水平,分析FBG与2hBG的相关性。结果各组FBG与2hBG的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如下:FBG〈6.10mmol/L(r=0.214,P〈0.05);FBG6.10—7.80mmol/L(r=0.394.P〈0.01);FBG〉7.80mmol/L(r=0.492,P〈0.01);总体(r=0.769,P〈0.01)。结论322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FBG和2hBG总体水平呈高度正相关,其他三组均呈正相关,且随着FBG水平增加,相关程度愈高;因此,诊断和监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比空腹血糖更重要。  相似文献   

20.
神经损害:单纯动眼神经损害3例,动眼神经合并外展神经损害1例,滑车神经损害1列,合并面神经损害2例,合并舌咽、迷走神经损害各1例。其损害与糖尿病病程、血压和空腹血糖无明显关系,餐后糖峰值(16.5~35.6mmol/L、平均22.4mmol/L)明显高于空腹血糖(5~14.8mmol/L、平均9.2mmol/L),两者比较P<0.05,表明该病的发生与血糖控制不佳密切相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