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索溪峪的“野”》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通过描写索溪峪的奇丽风光,赞颂了索溪峪的天然的野性美,抒发了作者畅游其间的无比愉快的心情。略读课文的教学,从内容上讲,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只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理解词句不作为训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阅读中,应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索溪峪的“野”》是一篇优美散文,教学这篇课文要引导学生理解“野”,即课文所写的绮丽景观纯系天造地设,没有丝毫的人工雕琢,不带人间烟火味,这才让人感到“野”性十足,美得动人,趣在其中,激发了人们的潜在之情。教师要艺术地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沉入作者生动描写的语言文字中去,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进而体验“野”之美、“野”之趣,“野”之情,真正得到心灵的陶冶。一、由索溪峪的山体验“野”之美索溪峪的山“野”在哪里?又“美”在哪里?作者首先从总体上作…  相似文献   

3.
汤玲 《云南教育》2005,(31):36-37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阅读中,应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索溪峪的“野”》是一篇优美散文,教学这篇课文要引导学生理解“野”,即课文所写的绮丽景观纯系天造地设,没有丝毫的人工雕琢,不带人间烟火味,这才让人感到“野”性十足,美得动人,趣在其中,激发了人们的潜在之情。  相似文献   

4.
《索溪峪的“野”》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词语丰富,生动优美、文笔精巧,跌宕有致。把索溪峪的景物描绘得洒洒脱脱、活灵活现,把其“野”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教师教学这一课,可指导学生三读悟其“野”,从而让学生读到其“趣”,学到其“真”。一、粗读品词。知其“野”何意为了让学生懂得作者在课题运用这个“野”字是什么意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字词典等工具书来品  相似文献   

5.
《索溪峪的“野”》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作者妙笔生花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的奇丽风光,这里的一切充满了野性的天然的美。教学本课,重点在引导学生“把你觉得写得好的地方多读一读,体会体会这样写好在哪里。”(这是阅读提示中的要求)我采用的策略是:入情入境地精读,有滋有味地评读,有声有色地抒怀。由此,我设计了四大板块进行教学。一、创情境,激发“野”趣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教学《索溪峪的“野”》时,我先从“你们知道祖国的哪些著名…  相似文献   

6.
《索溪峪的“野”》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作者妙笔生花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的奇丽风光,这里的一切充满了野性的天然的美。教学本课,重点在引导学生“把你觉得写得好的地方多读一读,体会体会这样写好在哪里。”(这是阅读提示中的要求)我采用的策略是:入情入境地精读,有滋有味地评读,有声有色地抒怀。由此,我设计了四大板块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五年制第七册第22课。教学目的:1.通过对作者描写索溪峪的奇丽风光的理解,体会作者畅游其中的愉快心情。2.理解索溪峪“野”的特点。教学重点:索溪峪的山、水、物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及各自的特点。教学形式:小组合作。教学过程: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2课《索溪峪的“野”》。请同学们自由读课题(生读)。读完之后,想说点儿什么?生:我把“索溪峪”这个词重读,因为我想课文主要是讲索溪峪这个地方。生:我重读的是“野”这个字,因为我认为文章主要是讲索溪峪“野”这个特点的。师:真不错,同学们都读出了自己不同的感受。…  相似文献   

8.
六年级语文课上,教师正在教学《索溪峪的“野”》(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一文。  相似文献   

9.
《索溪峪的“野”》是人教版第十一册新增加的一篇略读课文。全文紧扣一个“野”字 ,采用先概括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以其独特的视角展示了索溪峪充满野趣的自然美 ,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崇尚自然的情怀。全文笔调清新 ,浅显易懂 ,是一篇文质兼美 ,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好文章。在教学中如何体现“略读”课文对培养阅读兴趣 ,提高自学能力 ,养成阅读习惯这一教学要求 ,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捕捉文字提供的信息 ,经过自己的咀嚼 ,去品味、去理解、去想象和感悟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呢?最近听了该课的教学 ,颇受启发。师 :同…  相似文献   

10.
《索溪峪的"野"》是人教版六年级的一篇自读课文。作者曹敬庄以独特的视角、生动而行云流水般的笔调,描绘了湖南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景致,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感受——"野"。教学中,我根据文本特点,结合本班学生学情,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尽情感受索溪峪天然、野性之美,并从中体  相似文献   

11.
李玉华 《山东教育》2005,(25):34-34
《索溪峪的“野”》是一篇略读课文。全文语言清新隽永,生动真实地再现了素溪峪奇丽无比的天然风光,表达了作者畅游大自然、心灵放飞的喜悦与清爽。认真读文,从语言文字中领略索溪峪的野性美,体会作者抓住事物主要特点进行描述的表达方法,是本文的学习重点和难点,为突破这一重难点,根据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实现“文贵自得”,可尝试引导学生“画、品、悟”三步走,具体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一、对教材的理解《山中访友》和《索溪峪的野》都来有第一单元的课文。《山中访友》是一篇精读课文,《索溪峪的野》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这两篇课文在情感上有共通之处,在表达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3.
季羡林先生是散文大家,读他的散文是一种享受。开怀释卷,典雅清丽的文字拂面而来,纯朴而不乏味,情浓而不矫作,庄重而不板滞,典雅而不雕琢,充满着趣味或韵味。《清塘荷韵》可是季先生的经典名篇、代表之作。“荷韵”二字无疑是这篇散文的“主题词”。  相似文献   

14.
一、对教材的理解 《山中访友》和《索溪峪的野》都来有第一单元的课文。《山中访友》是一篇精读课文,《索溪峪的野》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这两篇课文在情感上有共通之处,在表达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篇有名的散文。它以骈散相间、节奏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洞庭湖“浩浩汤汤”的雄伟气势和“气象万千”的壮丽景色,又以真挚的情感抒写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抱负。多年来,这篇散文一直被初中语文教材所选,堪称初中文言文中的经典篇目。  相似文献   

16.
陈芳 《湖南教育》2013,(7):34-35
教学目标:1.浏览课文,通过抓关键句,快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2.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感情朗读等语言实践活动,感受索溪峪的"野",增进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体会作者崇尚大自然的情怀。3.领悟作者抓住索溪峪的主要特点、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17.
感悟散文的“神”是阅读散文的关键。如何感悟散文的“神”呢?一、整体感知,捕捉“文眼”“文眼”是作者的立意之所在,也是构思布篇的关键。晋人陆机在《文赋》中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文眼”是文章中最精彩、最传神、能体现文章主旨在语句,它往往是...  相似文献   

18.
“没有金刚钻,就不要揽瓷器活”,散文写作是高考写作的一大难点,非胸有底气者实难为之。何为散文写作的“底气”?那就是丰厚的文化积淀、厚实的生活储备、过硬的语言功底等。为形象直观起见,下面以一篇高中生的散文佳作为范例,通过“解剖一只麻雀”,来对高考散文的写作作一指津。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收入了冰心的一篇散文《观舞记》,作者在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舞姿时出现“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一句,教材把“嗔视”注释为“生气地看”。既然是看,为什么用“嗔视”而不用“瞋视”呢?究竟哪一个更合理?  相似文献   

20.
《索溪峪的“野”》是人教版课标本第十一册第4课课文。为体现《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重要理念,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