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阿南油田储层有效渗透率模糊设计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根据华北二连阿南油田12口井的DST测试资料,应用模糊设计方法,研究了储层有效渗透率与电测渗透率、化层压力系数、电测孔隙度、含水率、上覆地层压力以及最小水平主应对间的关系。该方法考虑因素较为全面.并且在权重的确定上,巧妙地引用了灰色关联度法,克服了以往权全确定方法上的不足,使之更具量化标准。经验证,该方法与油藏数值模拟得出的有效渗透率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2.
低渗透砂岩储层压力敏感性对开采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一套系统的模拟地层上覆压力、模拟油藏原始状态的加压方式及加压后物性平衡时间确定的实验方法,进行低渗透砂岩压力敏感性对开采速度的影响实验研究。通过模拟油田实际开采中压力变化过程,对比研究急速改变有效应力与慢速改变有效压力对储层岩石物性的影响,分析低渗透储层物性参数孔隙度、渗透率随有效应力变化规律及压力敏感性特征,进而研究储层压力敏感性对低渗透油藏开采速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即使低渗透储层孔隙度只发生微小损失,将引起岩石的渗透率显著降低,且其受加压方式影响较大,有效压力增加速度越快,岩心渗透率降低幅度越大,不可逆的渗透率损失越大;反之,有效压力增加速度越慢,岩心渗透率降低幅度越小,不可逆渗透率损失越小。建议在开发低渗透油田时采取多次逐级降低井底流压、保持合理的开采速度,以提高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3.
异常高压、特低渗透油藏储层压力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0,他引:13  
异常高压、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具有许多难点和特殊性,国内外对该类油藏的开发尚未有可以成功借鉴的经验,为了对该类油藏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发,以肯基亚克盐下石炭系油藏为例,对该类油藏的储层孔隙结构、渗透率、孔隙度的压力敏感性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分析储层压力敏感性对油气藏开发的影响,为最终确定该类油气藏的合理开发方式及油井的合理工作制度,防止地层压力变化对渗透率、孔隙度造成伤害,保证油田开发取得较好效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高地饱压差油藏通常具有中孔中高渗及储层压力变化幅度大等特点,此类油藏开发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应力敏感现象。为此,以垦利油田为例,针对高地饱压差油藏应力敏感特征,利用天然岩心覆压气测渗透率实验方法,明确了岩心在单次及多次升压降压过程中所受有效应力与渗透率的变化规律,通过定义新的应力敏感系数,形成了此类油藏的乘幂式应力敏感定量表征方法。研究结果表明:30、100、300 mD岩心单次升压降压过程渗透率最大损失率分别为35%、27%、15%,多次升压降压岩心渗透率变化趋势与单次类似,渗透率损失率随升降压次数增大而增大,当储层渗透率低于100 mD时渗透率损失率最大可达30%以上。应力敏感规律及表征方法等研究内容对于高地饱压差油藏合理工作制度、合理产能以及储层保护方案设计的制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油藏酸化通过改变储层的储渗空间和地层原有性质,改变渗透率,孔隙度,使渗透率提高,降低毛管压力,降低注入阻力。本文首先通过液测岩心渗透率方法,测出原始岩心渗透率,然后向岩心里面注入地层污水,对比岩心酸化前后的岩心渗透率变化,结果表明:岩心酸化后的渗透率和注入压力有明显的改善,其中渗透率提高了10以上,注入压力降低了5以上。通过实验室模拟油藏酸化降压增注技术,可以有效改变岩心渗透率,降低注入压力,使得注入更为有效,最终实现提高油气田采收率的目的,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不同于常规油藏,低渗透油藏在开发过程中,随着压力变化,储层渗透率也会发生变化,本文研究了当压力变化情况下储层渗透率变化的规律,同时分析了当压力循环往复变化时,储层渗透率时如何变化的,最后给出了对于应力敏感的低渗透油藏渗透率的一种计算方法,通过这种计算方法可以更准确的预测低渗储层在开发过程中的渗透率变化,更加精确的进行低渗油藏开发过程中产能预测,提高低渗油田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7.
渗透率是进行油藏评价和井眼评价的关键参数,准确求取渗透率是储层预测和制定生产计划的关键步骤。不同方法求取的渗透率往往差别较大,常导致油藏评价和产能评价结果存在差异。本文探讨如何运用现场数据有效确定渗透率,如何将核磁共振测井(NMR)渗透率校准到电缆测试(MDT)渗透率或常规岩心渗透率,并将计算结果用于油藏评价和井评价。通过计算岩心测试实验中的毛管压力,得出准确的渗透率值,用这些准确值校准NMR渗透率数据,再将校准值和模拟值与标准的井眼测试数据(DST)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如果这些不同方法求得的值能够很好地匹配,便可确定一个准确的井生产模型。  相似文献   

8.
由于储层具有较强的压力敏感性,很多深层复杂低渗透油藏的生产过程中,存在产量递减速度快、注不进采不出等问题。许多油田通过储层压力敏感性评价实验,评价结果为弱压力敏感或无压力敏感,但在实际开发过程中体现出强压力敏感性特征,实验室压力敏感性评价结果偏离实际油藏真实情况。导致实验室所测压力敏感性比处于高压下的储层压力敏感性弱的主要原因:一是异常高压油藏储层渗透率压力敏感的时滞效应,另一点是开采过程中孔隙度和渗透率损失的不可逆性。为了准确评价储层应力的敏感性,实验室需使每个围压点保持相应的时间以保证测试的渗透率已稳定;实验所用岩心必须是在储层原始状况下取出的岩心;针对异常高压低渗透油藏,如果使用的是地层压力下降后的储层岩心,建议在使用相同裂缝密度且渗透率大20%~40%的岩心进行实验。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水平方向渗透率各向异性和垂直一水平渗透率各向异性非均质储层压力及其导数曲线特征,了解了储层的非均质性对水平井压力动态及其产能影响规律。认识到垂直一水平渗透率各向异性是影响水平井开发效果一个重要因素,也是筛选一个油藏是否适合水平井开采的依据。应用非均质油藏水平井分析技术对测试资料进行分析,确定了储层水平渗透率和垂向渗透率、储层渗透率各向异性指数,据此对水平井和直井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为油田开发适宜井型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应用油藏模拟预测油/气/水产量除需要其它一些资料外,还需要知道储层渗透率。标准的测井分析可确定孔隙度、含水饱和度和产层有效厚度(这些参数用于体积计算),然而却不能根据测井直接测定产能,储层渗透率通常由岩心资料和(或)压力瞬时测试分析确定。本文将着重论述把测井分析与岩心资料和压力测试分析结果综合之后,应用测井是如何确定渗透率的。  相似文献   

11.
利用测井资料解释砂岩储集层孔隙结构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先用压汞资料和实验室测定的渗透率资料建立起一组不同压力下的P-Shg-k关系曲线.然后根据测井曲线解释的渗透率值,通过图解或计算,求得各压力点及该点上的饱和度,作该渗透率解释值的毛管压力曲线.这种方法为利用测井资料研究储集层孔隙结构提供了一个可能的途径.实测的和重建的毛管压力曲线,在马岭油田上获得了很好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2.
RFT测井资料估算渗透率方法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详细分析了用RFT测井资料估算地层渗透率的各种方法。按压降法和压力恢复分析法给出了5个不同的计算公式,并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用压力与恢复时间函数关系图来识别地层中压力传播模式的可能性,并用实例给予了验证。  相似文献   

13.
结合NMR和毛管压力资料计算储层渗透率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亮  刘晓鹏  毛志强 《石油学报》2009,30(1):100-103
基于核磁共振(NMR)测井驰豫时间分布和毛管压力曲线均反应储层孔隙结构的事实,提出了将NMR测井和毛管压力资料相结合计算储层渗透率的新方法。通过对大量压汞和核磁共振测井实验岩心样品的分析,建立了Swanson参数与岩石渗透率的关系模型。为解决压汞数据受岩心样品数量限制的问题,提出了利用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几何平均值求取Swanson参数,可以连续地计算储层的渗透率。对某油田A井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实际资料的处理表明,用新方法计算得到的渗透率与岩心分析的空气渗透率吻合较好,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广泛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文章简要回顾了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电测井解释方法,概括介绍了近十年中国石油集团针对低幅度油藏—低电阻油层与前白垩系特低渗透砂岩油层电性质研究及电法测井解释方法的进展,包括中浅层泥质砂岩黏土附加导电、钻井液侵入油、水层双侧向与双感应测井的响应研究、复杂孔隙类型的特低渗透砂岩电性质研究以及各类油藏的测井饱和度-电阻率分布规律研究进展等。这些研究和进展表明近十年中国石油勘探中电测井评价油层(藏)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岩心刻度测井”法,在储层四性特征与四性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对南阳凹陷东庄-北马庄核二2-3段低渗储层岩性、物性参数测井解释模型的建立进行了研究,误差分析表明,模型精度较高。高精度的岩性、物性参数测井解释模型的建立,为测井资料数字二次处理及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地质模型通常是根据地质信息,利用地球物理和岩石物理资料来建立.为了建立准确的碳酸盐岩油藏(伊朗海上油田)模型,不仅利用了地震和测井数据,也结合了该油田现有99井次的试井数据.在试井解释过程中观察到了许多特征,如封闭断层、水层、裂缝和分层系统,其中某些特征只能利用压力瞬态数据来识别,如地震数据中观察不到的一条封闭断层在试井曲线上则可识别.除了识别构造特征外,试井解释得到的渗透率数据也可用于绘制渗透率等值线图,而不再采用岩心分析得到的渗透率数据.试井得到的渗透率是泄油区域的有效渗透率,而岩心分析得到的渗透率并不能代表非均质油藏的渗透性.利用非稳态压力分析结果建立油藏模型,可以提高碳酸盐岩油藏建模的准确性.图6表1参8  相似文献   

17.
This work highlights the application of an adaptive neuro-fuzzy inference system (ANFIS) for predictions of NMR log parameters including free flowing porosity (FFP) and permeability by using field log data. The input parameters of model were neutron porosity, sonic transit time, bulk density, and electrical resistivity. The outputs of model were also permeability and FFP values. The ANFIS model was trained by using hybrid metho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veloped model is effective in prediction of field NMR log data. Outcomes of this study can be used in areas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where accurate and immediate predictions of logging data are required.  相似文献   

18.
通过改变注气量 (或产量 ) ,测试末级气举阀以下 (或井底 )压力变化 ,用变产量迭加、典型曲线拟合、导数诊断、无因次和历史检验几种解释方法比较分析目前地层压力、渗透率、表皮系数等参数。通过现场 3 6井次测试和试井分析表明 ,该技术可以取得和关井压力恢复等效的测试结果 ,同时能缩短测试时间 ,提高生产时率  相似文献   

19.
程超  桑琴  杨双定  赵海华 《测井技术》2011,35(5):455-459
榆林气田山西组碎屑岩储层岩性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孔隙结构复杂,石英砂岩储层和岩屑砂岩储层具有不同的特点,是控制孔隙类型、孔隙结构、物性和含气性的主导因素,并使得各类储层在测井响应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储层物性与电性之间不具有简单的相关关系。以岩心实验分析和测试结果为研究基础,通过深入分析典型储层岩性、物性及含油气性在电性上的响应特征,在研究区首次采用最优化测井解释方法,在准确识别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岩性的基础上完成较高精度的测井资料数字处理,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最优化测井解释方法不仅能在碳酸盐岩储层中应用,在复杂碎屑岩储层的测井解释中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