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综合性卒中单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综合性卒中单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综合性卒中单元的急性脑卒中患者206例为治疗组。神经科常规病房的急性卒中患者207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主要临床指标。结果:治疗组21天感染发生率7.79%,病死率6.3%,其中非颅内病变死亡占30.8%,而对照组分别为17.4%、8.7%、61.1%,除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外,其他差异都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21天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90天改良的Rankin积分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急性卒中患者可以从综合性卒中单元医疗模式中获益,并能提高非生活依赖和回归社会的比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方法2004年2月~2007年10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疗保键中心新生儿科收治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73例,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亚低温组,32例)和对照组(41例).亚低温组病儿在生后2~6h内给予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维持肛温在34~35℃,持续72h.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下维持肛温在36.7~37.5℃。通过对两组病儿治疗前及治疗24、48、72、96h时的神经系统表现评分.生后7、28d时的20项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及28d时神经系统发育评估评价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近、远期效果。结果亚低温组治疗24、48、72及96h的神经系统临床表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Z=2.321~2.833,P%0.05)。亚低温组28d的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5.31.P〈0.05)。亚低温组28d神经系统发育评估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57~5.22.P〈0.05)。压低温组伤残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y^2=2.55.P〈0.05)。结论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明显的近期和远期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洁维乐治疗消化性溃疡效果。方法 应用洁维乐治疗消化性溃疡48例,以胃必治治疗消化性溃疡56例做对照,疗程4周,观察两组消化性溃疡愈合率、总有效率、HP根除率、消化道症状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胃溃疡愈合率73.3%,有效率93.3%,对照组胃溃疡愈合率58.8%,有效率88.2%,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愈合率78.8%,有效率93.9%,对照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愈合率71.8%,有效率89.7%,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腹痛缓解率分别为76.1%和71.7%,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HP清除率分别为22.7%和33.3%,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洁维乐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卒中早期心理干预对患者康复训练的影响,患者是否能建立康复训练的研究。方法选择27例脑卒中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研究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结果治疗前两组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缺失评分、HADS评分、Fugl-Meyer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8周后对照组的改善程度远小于研究组(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早期心理干预对患者康复训练的影响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5.
早期干预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影响的追踪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早产儿从新生儿期开始实施早期干预对早产儿体格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就医新乡市中心医院儿科新生儿室的早产儿83例,按照父母自愿的原则,随机分为干预组43例,常规育儿组40例,干预组早产儿出院后于家中在早期教育的基础上接受按摩,被动体操,和运动训练,治疗至2岁,常规育儿组只接受常规保健治疗。并设同期在我院产科出生的足月顺产儿新生儿40例.作为对照组。三组婴儿均于6个月.12个月,24个月时分别进行体格(即身长、体重、头围)的测量和智能测试。结果:体格发育6,12,24月龄时,干预组快于常规育儿组(P〈0.05),干预组与足月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组6月龄CDCC智力发育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12月龄时干预组智力发育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4月龄时高于对照组(P〈0.05)。6月龄、12月龄时干预组心理运动发育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4月龄时干预组心理运动发育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精神发育迟缓、脑瘫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育儿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干预可明显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预后及免疫功能影响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02名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干预组49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脑卒中后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同时实施心理干预。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6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F)、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MESSS)评定,同时对免疫球蛋白IgA、IgG、IgE、IgM、补体C3、C4及皮质醇进行测定。结果治疗前,除焦虑和抑郁评分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外,其余指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1个月后,IgA水平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余无明显差异(P〉0.05)。6个月后,IgA、IgE、C4、生存质量量表评分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卒中量表评分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余指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预后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将应用Wells评分筛选的206例中、高危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04例和对照组10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DVT发生率、脑卒中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干预组DVT发生率为1.92%,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0.96%,患者家属满意度为89.42%;对照组DVT发生率为21.57%,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8.82%,患者家属满意度为60.78%,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中、高危脑卒中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DVT发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亚低温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GCS计分3-5分)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半导体降温法及冬眠肌松合剂将亚低温患肛温控制在33-35℃,对照组患体温保持36.3-39℃。结果 亚低温组良好中残率为25.1%(16/63),死亡率为60.3%(38/63);对照组的良好中残率为17.4%(12/69),死亡率为73.9%(51/69),两比较有显性差异(P<0.05)。亚低温也能显降低颅内压(P<0.05)、抑制高血糖(P<0.05)。亚低温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亚低温治疗可提高特重型颅脑损伤患的生存质量,降低其死亡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亚冬眠治疗的时程,可视脑水肿的延长而适当延长。  相似文献   

9.
护理干预对脑出血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出血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4例脑出血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相应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治疗2个月后干预组肌力〉3级者占78.7%,肌力=3级者占12.8%,对照组分别为21.3%,4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31.02,10.42;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为(66.48±17.92)分,高于对照组(50.16±15.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2,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脑出血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医药在鼻寞手术后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 根据病员病情及愿意口服中药或中成药否分为3组(即对照组和2个治疗组),对照组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激素等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抗生素、激素治疗外,术后同时加用中药口服治疗,治疗组1:根据病员四诊结合辨证,以吉雷开窍汤为基础方加减组方治疗;治疗组2:术后予以鼻渊舒口服液口服治疗。结果 3组有效率分别为96.82%、96.78%和95.24%,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治疗组1治愈率为93.75%,治疗组2治愈率为91.49%,对照组治愈率仅为76,19%,治疗组1与治疗组2比较,经卡方检验(x^2=0.0022,P〉0.05),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组1与对照组比较,经卡方检验(x^2=4.4338,p〈0.05),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2与对照组比较,经卡方检验(x^2=4.1598,P〈0.05),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术后辅佐中药吉雷开窍汤加减或鼻渊舒口服液治疗,均能明显提高疗效,可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健侧肢体神经生理学变化特点。 方法:于2004-07/2005-03选择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并经颅脑CT或MRI确诊的首次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8,生命体征平稳。正常对照组来源于门诊健康检查的正常人19例。根据BRSS分级标准,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3组,BRSSⅠ~Ⅱ级组36例,BRSSⅢ~Ⅳ级组23例,BRSSⅤ~Ⅵ级组21例。应用肌电图技术测试其健侧肢体正中神经的F波参数,连接记录电极(姆短展肌肌腹)、参考电极(第一指骨)与地极。刺激电极置于腕关节正中处,刺激强度为阈刺激的130%,刺激频率为2Hz,电流脉宽为0.2ms,时程为5ms,灵敏度为2mV,依次检测患侧肢体的安静状态(静态)、对侧最大抗阻收缩状态(动态)下健侧正中神经的F波情况,记录F波波幅与频率。 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检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BRSSⅢ~Ⅴ级脑卒中患者的健侧肢体动态下的F波参数增高,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波幅:(0.8039&;#177;0.1573),(0.4067&;#177;0.1703)mV,P〈0.05],[频率:(0.8561&;#177;0.2668)%,(0.6500&;#177;0.1976)%,P〈0.05],脑卒中患者健侧肢体静态下正中神经的F波参数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BRSSⅠ~Ⅱ级和BRSSⅤ~Ⅵ级脑卒中患者健侧肢体动静态下正中神经的F波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BRSSⅠ~Ⅱ级和BRSSⅤ~Ⅵ级脑卒中患者健侧肢体正中神经F波参数动态高于静态,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BRSSⅢ~Ⅳ级组脑卒中患者健侧肢体正中神经F波参数动态高于静态,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波幅:(0.8039&;#177;0.1573),(0.3917&;#177;0.1316)mV,P〈0.05],[频率:(0.8561&;#177;0.2668)%,(0.6391&;#177;0.2594)%,P〈0.05]。③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静态下各组之间F波参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BRSSⅢ~Ⅳ级组脑卒中患者健侧肢体动态下正中神经F波参数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波幅:(0.8039&;#177;0.1573),(0.3951&;#177;0.1488),(0.4371&;#177;0.1576)mV,P〈0.05],[频率:(0.8561&;#177;0.2668)%,(0.6125&;#177;0.2328)%,(0.6571&;#177;0.2325)%,P〈0.05]。 结论:脑卒中后“健侧”肢体可发展为非麻痹侧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早期应用亚低温治疗重症颅脑外伤的经验。方法 将发病后12h内接受治疗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50例)和常规治疗组(48例),前者采用亚低温治疗,后者采用常规治疗,比较其疗效。结果 患者随访3个月,按GOS标准评定,亚低温组死亡10例(20.00%),对照组死亡20例(41.67%),两组病死率的差别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存活患者,亚低温组恢复良好者25例(50.00%),对照组恢复良好者15例(31.25%),其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早期亚低温治疗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可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紫杉醇分别联合奈达铂(NDP)及顺铂(DDP)方案对中晚期卵巢癌治疗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42例中晚期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紫杉醇+奈达铂;对照组:紫杉醇+顺铂。分析两组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54.55%和4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55.00%)和对照组(63.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36.40%)高于对照组(25.00%),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18.20%)低于对照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奈达铂+紫杉醇为中晚期卵巢癌的有效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三级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21  
目的:探讨三级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ADL能力预后的影响。方法:按统一标准入选的8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治疗组除常规临床治疗外,严格按照“十五”攻关课题“脑血管病三级康复治疗方案”进行康复训练,直至病程6个月末:对照组不做任何正规康复训练。分别于病程1个月、3个月、6个月时比较两组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恢复情况。结果:①两组患者在入组时,上肢、手及下肢的运动功能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病程1个月时上肢和下肢功能差异出现显著性意义(P〈0.05);3-6个月时差异更加显著(P〈0.01);同时手功能也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②两组患者在入组时ADL能力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病程1个月时差异出现显著性意义(P〈0.05):病程3—6个月时差异更为显著(P〈0.01)。结论:三级康复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加替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加替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127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加替沙星治疗组和左氧氟沙星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12h,疗程均为7~14d。结粜:有效率治疗组92.9%,时照组80.0%,两组比较(X^2=4.35,P〈0.05)有显著性差异;细菌消除率治疗组85.1%,对照组62.7%。两组比较(X^2=6.60,P〈0.05)有显著性差异;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清除率治疗组81.8%。对照组51.9%,两组比较(X^2=4.80,P〈0.05)有显著性差异;对革兰氏阴性细茼清除率治疗组88.0%,对照组71.9%,两组比较(X^2=1.22.P〉O.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加替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效果更好,特刺是对革兰氏阳性细茼的抗菌活性更强。  相似文献   

16.
“运动想像”疗法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运动想像”疗法对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2组患者均行常规康复洲练,采用神经发育促进技术,均为1次/日。45—60分钟/次,每周训练6次,共6周;治疗组加用“运动想像”疗法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FMA)和改良Bathel指数量表(MBI)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评定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比较2组评分变化和疗效差异。结果:2组治疗后NIHSS、上肢、腕和手及下肢FMA和MBI评分均明显改善(P〈0.01和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4%和83-3%,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优良率(治愈+显效)分别为73.3%和46.7%,2组比较差异有最著性意义(P〈0.05)。结论:“运动想像”疗法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可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胸腺肽α1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70例HBVDNA、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拉米夫定治疗;治疗组采用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α1治疗。结果:治疗组HBeAg阴转率、ALT复常率分别为60.6%(20/33)、78.8%(26/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3%(12/35)、54.3%(19/35)(P均〈0.05);治疗组HBV DNA阴转率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现HBV前C区变异株;HBV YMDD变异株:治疗组仅有1例(3.03%),对照组有8例(2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早期心理干预对卒中后抑郁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成2组,心理干预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脑卒中治疗和康复治疗,心理干预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HAMD、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J〉0.05);经过1个月、6个月干预后,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HMAD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在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厉群  陈明敏  吴桂昌 《护理研究》2006,20(6):1458-1460
[目的] 探讨选择性脑亚低温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影响。[方法] 将106例急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对原发病及并发症的治疗护理按常规进行;实验组在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给予选择性脑亚低温治疗。检测两组病人卒中后2个月的临床精神状态,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结果] 实验组PSD发生率(26.42%)低于对照组(52.83%),且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11.32%)也低于对照组(28.3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脑卒中病人进行选择性脑亚低温治疗,可减少PSD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选择性脑亚低温处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联合辛伐他汀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2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华法林联合辛伐他汀口服,维持目标国际标准化比率(INR)2.0—2、5;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片口服。结果缺血性脑卒中年发生率治疗组2.4%,对照组10、0%,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年发生率治疗组2、4%,对照组2.5%,两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华法林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老年心房颤动,栓塞事件发生率低,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