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化学镀锡反应历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学镀锡主要包括还原法化学镀锡、歧化反应化学镀锡和浸镀法化学镀锡,总结了3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反应机理。还原法化学镀锡和歧化反应化学镀锡的镀液稳定性差;浸镀法化学镀锡的镀液稳定性好,镀层厚度均匀,其沉积过程分为置换反应期、铜锡共沉积与自催化沉积共存期和自催化沉积期。化学镀锡工艺在微电子行业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问题解答     
应河北程德川同志请求就氰化镀银有关问题解答如下问 铜件镀银前为什么一定要先进行预镀 ?答 由于银的标准电极电位很正 (φ°Ag+ /Ag=0 .779V) ,如果把比银的标准电极电位负的金属浸到镀银电解液中 ,银将被置换析出。而置换银层疏松多孔 ,其上沉积的镀层结合力很差 ,同时 ,置换过程中生成的铜离子还会污染镀液。因此 ,铜件镀银前必须先行预镀银。问 如何获得光亮银镀层 ?答 要想获得光亮银镀层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工件应有良好的基体和底镀层。在经过磨光和精细抛光的基体上易于获得光亮银镀层 ;在高整平的酸性光亮铜或光亮镍的…  相似文献   

3.
问题解答     
1采用何种方法可以得到银镀层? 获取银镀层的方法有: 1)浸镀 把铜或铜合金工件浸到镀银溶液中,无需通电,利用置换的方法实现镀银;  相似文献   

4.
锌酸盐镀液使用了几个月之后,由于杂质的积累,镀液性能会逐渐恶化,镀层质量下降,这时必须对镀液进行处理.传统的处理方法是:往镀液中加入锌粉置换处理金属杂质;加入活性炭吸附处理有机杂质;过滤处理除去固体物质.毫无疑问,这种处理方法是有效的.但它也有一定的缺点:停产处理时间长,需要添加处理材料,因而增加一定的处理费用.笔者在生产实践中认识到:对于碱性锌酸盐镀液,采用稀释法处理比采用锌粉置换、活性炭吸附法处理更加简便、合理、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5.
酸性光亮镀铜的预处理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酸性光亮镀铜的预处理工艺尚书定(中原电镀技术实业公司,473082)1前言在钢铁件、钢管、锌合金件上直接酸性镀铜时,常因存在置换铜而使镀层结合力限差。在生产中经常采取预镀或预浸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下面将几种比较实用的预处理新技术详述如下。2预镀镍工艺...  相似文献   

6.
锌合金压铸件电镀装饰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奚兵 《电镀与环保》2005,25(1):43-44
1 前言 众所周知,锌为两性金属,在酸、碱溶液中易发生腐蚀,使镀层与基体结合力显著下降.因此,在装饰性电镀中,锌基合金表面的预处理是关键.通常零件经磨、抛光后,以磷酸钠和碳酸钠为主要组分的去油液进行化学和电化学除蜡、脱脂,随后浸氰化钠溶液活化、预镀氰化铜,再镀其它镀种.然而,基体腐蚀难以避免,且存在分散能力和深镀能力问题,往往出现凹槽、内孔缺镀、边角烧焦、产生多孔疏松,甚至起泡脱皮等不良镀层.  相似文献   

7.
0概述 铝及铝合金电镀比较困难,因铝对氧有很强的亲和力,表面极易氧化;铝是两性金属,在酸、碱中均不稳定;铝的电位很负,在电镀液中易被浸蚀并置换出被镀金属;铝的膨胀系数较大多数金属的大,因而镀层易气泡、脱落,影响结合力.  相似文献   

8.
采用"双镀法"在钢板表面热浸镀不同硅含量的Zn–23Al–xSi合金镀层(x=0.1,0.3,0.5,0.7,1.1).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电化学测试和中性盐雾试验研究了浸镀液中硅含量对镀层组织结构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浸镀液中硅含量升高,Zn–23Al–xSi合金层厚度先减小后稳定在2μm左右,耐蚀性先改善后变差.当浸镀液中硅含量不低于0.7%时,镀层表面出现单质硅富集相.浸镀液中硅含量为0.5%时所得Zn–23Al–0.5Si合金镀层的耐蚀性最佳.  相似文献   

9.
热浸镀锌铝合金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热浸镀的方法制得含铝为6.5%(质量分数)的锌铝合金镀层,研究了助镀剂、热镀温度和热镀时间对镀层质量和镀液寿命的影响,中性盐雾试验和二氧化硫加速腐蚀试验结果表明,热浸镀锌铝合金(wAl=6.5%)层的耐蚀性优于镀锌层。  相似文献   

10.
采用"双镀法"在SPHC钢板表面热浸镀不同镁含量的Zn–23Al–0.5Si–xMg镀层(x=0.5,1.0,2.0,3.0).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显微硬度计以及电化学测试、中性盐雾试验等手段研究了浸镀液中镁含量对镀层组织结构、显微硬度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浸镀液中镁含量升高,镀层表面块状富锌相逐渐细化,显微硬度增大,耐蚀性先改善后变差.浸镀液中Mg质量分数为2%时,镀层的耐蚀性最佳.  相似文献   

11.
在海洋环境中,低熔点的热浸镀层与基体金属之间由于是冶金结合,因此具有很强的耐蚀性。本文通过对热浸镀工艺以及工艺原理的分析及研究,并通过对热浸镀金属在海洋环境中耐蚀性的测试分析,认为热浸镀层对基体金属具有很好的综合保护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双镀法”在钢板表面热浸镀不同铝含量的锌铝镀层(Zn-5Al、Zn-11Al、Zn-17Al和Zn-23Al),利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考察浸镀液中铝含量对镀层组织结构的影响,采用电化学测试、中性盐雾试验等手段评价镀层耐蚀性的变化。随着浸镀液中铝含量升高,镀层表面由片层状交替排布的富铝、富锌共晶组织向富铝枝晶网络结构转变,耐蚀性逐渐提高。但铝含量过高(质量分数大于17%)会导致大量脆性Fe-Al-Zn金属间化合物生成,合金层厚度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3.
通常化学镀是指在没有外电流的作用下,利用溶液中的还原剂将金属离子还原为金属并沉积在基体表面,而形成金属镀层的表面加工方法。它与电镀的区别是,没有外电源的作用,金属离子还原所需的电子来自还原剂的氧化反应。因此又可将化学镀称做不通电镀或无电解镀。上述的化学镀定义是特指需要在溶液中添加还原剂的过程。广义地讲化学镀还应包括浸镀和接触镀。浸镀与接触镀也是不通电镀,但是在溶液中未  相似文献   

14.
前言研究从铁基体上退除各种金属镀层,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选择合适的退镀溶液,制定既经济又简捷的退镀工艺,是广大电镀工作者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而保证退除速度和退除质量,则是问题的关键.作者近几年来一直关注这类问题,先后撰写有关退除铜、金、银、锡、铬及铅锡等镀层的文章,引起一些同行的关心.本文介绍从铁基体上退除金属镀层的有关配方,供有关单位选用.  相似文献   

15.
1 前言镀层的残余应力是物体在无外负载作用时存在于其内部并保持平衡的一种应力。形成内应力的原因很多 ,研究和实践证明 ,镀层的残余应力与镀层厚度、镀层金属与基体金属的线膨胀系数有关。在施镀过程中会产生不平衡结晶。镀层内应力的大小还与镀液的成份、镀液与工件的起始温度、操作电流密度、镀层的厚度以及镀层金属的熔点等因素有关。一般情况下 ,镀层越厚 ,内应力越大。镀层内应力有压应力和拉应力之分。大部份电刷镀镀层内部存在拉应力 ,有些镀层的应力性质与镀层的厚度有关。随着镀层厚度的增加 ,可能从压应力状态变为拉应力状态…  相似文献   

16.
简谈预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袁诗璞 《电镀与涂饰》2007,26(11):41-42
无氰预浸可提高镀液深镀能力与分散能力,及镀层结合力。介绍了钾盐镀锌前,在镀液各组分质量分数为标准配方的120%~150%的溶液中预浸的方法,并从理论上分析了其原理。指出了手工进行预浸操作时应注意的事项。给出了预浸在钢铁件镀无氰碱铜、锌压铸件直接镀焦磷酸铜、含铅的锌合金件镀镍及HEDP镀铜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7.
脉冲电刷镀由于可控制电流或电压进行周期性的脉冲张弛,与直流电刷镀比较,可减少浓差极化、增加电化学极化,有利于金属晶核的生成,从而改善镀层结构,获得高纯度致密镀层,镀层最大可镀厚度可提高2 ̄4倍,耐腐蚀性提高50%以上。  相似文献   

18.
化学镀铜工艺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概述了配制化学镀铜液时添加一次化学镀铜所需要的金属离子、络合剂、还原剂和pH调整剂,到化学镀铜结束时镀液中的金属离子,还原剂和pH调整剂将全部消耗为特征的化学镀铜液,这样镀液中不会积累还原反应生成物或残留铜粉,而且容易回收络合剂等有效成分,提高镀层析出效率和镀层延展性等物理性能。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光亮锌铁合金工艺在玛钢管件电镀的应用论述,介绍玛钢件电镀注意之点,表明电镀比热浸镀既能改善生产环境又能成倍降低生产成本,指出如能严格执行电镀工艺,镀层防护性能可达到热浸镀要求。  相似文献   

20.
奚兵 《电镀与环保》2007,27(6):46-46
上班前电镀槽电解处理,即指电镀生产中对镀槽开工前的电解.电解处理并非鲜为人知,但一般都用于新配槽液和发生故障的场合.而有经验的操作者,每次在镀槽工作前,总是先电解一段时间,然后开始电镀产品.这"激活"过夜静置的镀液,有利于首槽电镀,并可以除去镀液中的金属杂质,维护镀液性能,减少或避免由此而造成的镀层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