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业军  刘建设 《当代医学》2021,27(30):101-103
目的 分析全聋型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176例全聋型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伴有眩晕分为眩晕组(n=82)和非眩晕组(n=94),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分析全聋型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患耳数、诱因、耳鸣、耳闷胀感、伴随基础疾病、家族遗传及中耳CT、1.5MRI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情绪心理、前庭功能检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0 d后,眩晕组眩晕恢复正常62例,其中46例听力明显提高,仍伴眩晕22例,其中9例听力明显提高,眩晕恢复正常组听力明显提高占比高于眩晕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眩晕与全聋性突发性聋密切相关,改善眩晕可明显提高患者听力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突发性聋的临床特点及综合治疗效果,并对其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突发性聋患者204例临床资料。结果 204例突发性聋患者经综合治疗141例患者有效,总有效率69.1%;发病年龄为50岁及以下总有效率明显高于50岁以上者;发病1周内就诊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1周后就诊者;听力损失中度及以下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重度及以上者;无眩晕患者经综合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伴有眩晕的患者;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别及患耳侧别对突聋预后无影响;发病年龄、发病至干预时间、听力损失程度及是否伴有眩晕是影响突聋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聋的效果。方法:70例(82耳)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鼓室给药组(A组,44耳)和全身给药组(B组,38耳),鼓室给药组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全身给药组静脉滴注地塞米松,治疗20天后复查听力,比较治疗效果。结果:鼓室给药组(A组)36耳有效,无效8耳,总有效率81.8%;全身给药组(B组)23耳有效,15耳无效,总有效率60.5%。A组疗效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聋比全身性给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治疗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的最佳给药途径。方法将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患者210例(213耳)分为静脉组70例(71耳),给予静脉注射地塞米松;鼓膜穿刺组70例(71耳),给予鼓室内注射甲强龙;耳后注射组70例(71耳),给予耳后乳突区骨皮质下注射甲强龙。结果静脉组、鼓膜穿刺组、耳后注射组三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29.58%、64.79%,35.21%、80.28%,64.79%、83.10%。三组痊愈率经统计学处理,静脉组与鼓膜穿刺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组与耳后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鼓膜穿刺组与耳后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静脉组与鼓膜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组与耳后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鼓膜穿刺组与耳后注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后乳突区骨皮质下注射甲强龙治疗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痊愈率高,总有效率稳定,疗效确切,方法简单,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鼓室注射曲安奈德减轻鼻咽癌放疗后听力损失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3月~2012年9月在柳州市人民医院确诊为鼻咽癌并接受放射治疗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一组29例58耳,放疗始至第7周每周每侧鼓室注射曲安奈德1次;治疗二组29例58耳,放疗始至第12周每周每侧鼓室注射曲安奈德1次;对照组32例64耳,不采取任何措施。比较90例患者放疗始及放疗后第7、12周末气导听阈均值、声导抗、耳内镜结果。结果 三组放疗始及第7、12周末气导听阈均值、异常声导抗耳数、鼓室积液率均逐渐增大。放疗后第7周末,治疗一组、治疗二组气导听阈均值、异常声导抗发生率、鼓室积液率、中耳炎发生率均相近,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第12周末,治疗一组、治疗二组的气导听阈均值、异常声导抗耳数发生率、鼓室积液率、中耳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上述各指标治疗一组均高于治疗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未见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所有患者放疗后3个月时气导听阈均增高,鼓室注射曲安奈德可减轻鼻咽癌放疗后听力损失的程度,有效保护听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突发性聋的预后与常见影响因素的关系,为判断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突发性聋患者的病历。治疗方法包括:改善微循环药物、皮质类固醇激素、神经营养类药物、高压氧治疗。对于伴有感染、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积极治疗相关疾病。疗程2~4周。统计相关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发病至初诊时间、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曲线类型、是否伴有眩晕与耳鸣等与疗效的关系。结果:痊愈30例,显效48例,痊愈率为24.19%,痊愈、显效率为62.90%。年龄<60岁各组与61~75岁组的疗效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1)。病程<7d、7~14d、>14d的3组疗效比较均差异显著(均P<0.05)。初诊听力损失轻、中度与重、极重度疗效差异显著(P<0.05)。初诊听力曲线上升型、平坦型与下降型的有效率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伴耳鸣或(和)眩晕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伴耳鸣或(和)眩晕的患者(P<0.01)。结论:>60岁突发性聋患者的疗效显著下降;发病后初诊时间越早疗效越好;发病>14d就诊疗效明显不佳;初诊听力曲线为平坦型和上升型、不伴耳鸣或(和)眩晕的患者预后好。  相似文献   

7.
少儿突发性耳聋2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少儿突发性聋(突聋)的临床特点,以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34耳)15岁以下的少儿突聋的临床表现及预后等,并与74例(76耳)青年突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8.1%的患者发病前有明显的病毒感染史,冬春季发病占51.6%。发病至初诊时间、治疗前起始听力曲线水平以及听力图形与疗效及预后极为相关。入院时少儿组听力受损平均89.4dB,对照组71.1d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治疗后少儿组听力平均提高13.7dB,对照组提高30.3d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少儿突聋耳聋损害程度重,预后较成人差。病毒感染可能是少儿突聋的主要病因,少儿突聋的治疗应针对病因以及进行改善微循环的综合方法治疗,并按急症处理。  相似文献   

8.
刘芳利  赵璟 《安徽医学》2022,43(10):1184-1187
目的 探究利多卡因治疗突聋伴发耳鸣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92例伴有耳鸣的突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使用利多卡因治疗分为利多卡因组(n=38)和对照组(n=54),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利多卡因组加用利多卡因注射液静滴,2周的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听力和耳鸣的治疗有效率及听力提高的程度,采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调查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变化的差异。结果 利多卡因组治疗听力、耳鸣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86.84%比 68.52%、 84.21%比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听力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听力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利多卡因组听力提高程度高于对照组[(37.68±5.88)分比(24.06±4.0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高于治疗前(P<0.05),其中利多卡因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31.76±7.29)分比(16.54±6.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多卡因可有效治疗突聋伴发耳鸣患者,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听力水平,缓解患者耳鸣症状,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预后的相关因素及疗程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突发性聋患者185例(228耳)的临床资料,分别就性别、年龄、耳侧、伴随症状、听力曲线类型、发病至治疗时间、损伤频率平均听阈及疗程对总有效率的影响,筛选出相关因素后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28耳中无效144耳,有效31耳,显效23耳,痊愈30耳,总有效率为36.8%。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听力曲线类型、发病至治疗时间、损伤频率平均听阈及疗程均与总有效率密切相关(P<0.05),而与耳侧及眩晕、耳鸣及耳闷等伴随症状无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年龄、听力曲线类型、发病至治疗时间、疗程与总有效率有相关性(P<0.05),而听力损伤频率平均听阈与总有效率无关(P>0.05)。结论女性患者预后优于男性患者;随着年龄增大、发病至治疗时间的延长,总有效率呈下降趋势;低频下降型预后最好,平坦下降型、全聋型次之,高频下降型最差。早期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而对第1疗程无效者,宜再继续治疗2个疗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初次听力筛查的性别耳别差异,以及几种高危因素对新生儿初次听力筛查通过率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出生及新生儿病房的新生儿总计2 029例,全部由医院听力中心进行听力筛查检测。运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进行检测,分别按耳别、性别、正常产和高危因素进行分组比较,得出不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男女性别、耳别在通过率上存在明显差异(P<0.001,P<0.05),正常产与各种高危因素新生儿间存在明显差异(P<0.001)。结论新生儿听力初筛通过率右侧耳高于左侧耳,女性新生儿初筛通过率高于男性,正常产高于各种高危儿通过率,夏季新生儿通过率要高于冬季出生新生儿。  相似文献   

11.
孙彦 《当代医学》2013,(9):100-101
目的对比分析保守治疗、贴片修复、耳内镜手术治疗创伤性鼓膜穿孔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3月~2012年7月期间收治的108例创伤性鼓膜穿孔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36例。A组患者接受保守治疗,B组患者接受贴片修复治疗,C组患者接受耳内镜手术治疗,对比分析3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1)3组患者的穿孔愈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组患者穿孔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穿孔愈合时间明显长于B组与C组患者(P<0.05),B组患者的穿孔愈合时间明显长于C组患者(P<0.05)。(3)3组患者伤口感染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伤口感染率明显低于C组患者(P<0.05),A组与B组患者伤口感染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患者伤口感染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3组患者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A组与B组患者(P<0.05),B组患者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A组患者(P<0.05)。结论保守治疗、贴片修复、耳内镜手术等3种方法治疗创伤性鼓膜穿孔各有所长。保守治疗的费用最便宜,感染发生率最低,但是它的穿孔愈合时间最长。耳内镜手术的穿孔愈合时间最短,但是它的费用最贵,并发症发生率最高。贴片修复的费用、穿孔愈合时间介于保守治疗与耳内镜手术之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耳后注射曲安奈德辅助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方法将58例诊断为突发性耳聋的患者随机分为二组,进行随机对照实验。对照组使用扩血管、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药物及高压氧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曲安奈德耳后注射。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听力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经耳后注射曲安奈德辅助治疗突发性聋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地塞米松耳周穴位辨证施治注射治疗难治性特发性突聋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2021年1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难治性特发性突聋患者分成两组,在高压氧、腺苷钴胺和银杏达莫注射液等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醋酸地塞米松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采用醋酸地塞米松注射液耳周穴位辨证施治注射治疗,疗程为2周。观察临床症状指标、不同频率听力阈值指标、不同听力曲线指标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耳鸣障碍评估量表(THI)、眩晕评估量表(DARS)评分以及0.25kHz、1kHz和4kHz的听力阈值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以及不同听力曲线指标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塞米松耳周穴位辨证施治注射治疗的中医适宜技术,能有效改善难治性特发性突聋患者的听觉感受功能,减轻临床症状,提高听力功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未通过听力筛查的新生儿听性脑干反应的特点.方法 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5 月单耳或双耳未通过自动判别听性脑干反应(AABR)或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筛查的NICU新生儿(NICU组,425例)及门诊无围生期疾病健康新生儿(健康组,833例)进行听性脑干反应检测.结果 Ⅴ波反应阈大于或等于30 dB者健康组301例(36.1%),NICU组211例(49.6%),NICU新生儿ABR听力异常率明显高于健康新生儿(P<0.05).健康组ABR平均阈值为(19.76±6.59)dB,NICU组ABR平均阈值为(41.52±20.35)d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NICU组双耳Ⅰ、Ⅲ、Ⅴ波潜伏期及Ⅰ~Ⅴ波间期明显较健康组延长(P<0.05).结论 NICU 新生儿听力损失程度高于健康新生儿,ABR的异常反映了听觉传导通路异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对比双耳突聋与单耳突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220例突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双耳突聋)22例和观察组B(单耳突聋)198例,观察分析两组的临床特点,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高脂血症及糖尿病的患病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疗效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听力水平均有提高,观察组B的听力增益更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龄、发病时间长、有并发症等是突聋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双耳突聋的治疗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暴聋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对暴聋(突发性聋)患者治疗的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广东省中医院耳鼻咽喉科住院治疗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暴聋患者,共642例(660耳).其中,纳入暴聋临床路径的543例(556耳)患者为路径组,未纳入暴聋临床路径的99例(104耳)患者为非路径组.比较路径组与非路径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和住院满意度,评价2组患者的不同听力曲线分型(低频下降型、高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全聋型)疗效及其整体疗效,观察听力曲线分型、听力损失程度、发病后干预天数及发病年龄与疗效的关系.[结果](1)整体疗效:路径组的总有效率为46.58%(259/556),非路径组为49.04%(51/10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各听力曲线分型疗效:路径组的低频下降型、高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及全聋型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3.68%(84/114)、35.48%(11/31)、40.74%(110/270)、38.30%(54/141),非路径组分别为56.25%(9/16)、75.00%(3/4)、42.00%(21/50)、52.94%(18/34);组间各听力曲线分型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路径组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明显低于非路径组,住院满意度明显高于非路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4)不同听力曲线分型的疗效存在不同(P<0.01),其中以低频下降型的疗效为最好,总有效率达71.54%(93/130);不同听力损失程度的疗效存在不同(P<0.01),随着听力损失增加,总有效率逐渐下降;不同发病年龄段的疗效存在不同(P<0.01),随着发病年龄的增长,总有效率呈逐渐下降趋势;不同发病后干预时间的疗效存在不同(P<0.01),随着发病后干预时间的延长,总有效率呈逐渐下降趋势.[结论]暴聋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可以提供更优质的医疗质量,可以明显缩短患者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提高住院满意度,但在疗效上路径组与非路径组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敷贴对肝气郁滞型乳腺增生的干预效果。方法将确诊为肝气郁滞型乳腺增生病的研究对象50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实验组25人进行中药(柴胡、芍药、枳实、甘草、艾叶)穴位(乳根、期门及乳房阿是穴)敷贴;对照组25人在相同的穴位进行敷贴(柴胡药粉+食用焦糖色)。进行3个月的干预后,观察对比2组乳房疼痛、B超检查增生肿块的情况。结果干预后实验组疼痛评分、肿块大小均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P<0.05,P<0.01),总体疗效总有效率为68%。结论中药穴位敷贴能够减轻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患者的乳房疼痛,减小乳腺增生肿块。  相似文献   

18.
[背景]探讨突发性聋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特点及疗效.[病例报告]回顾性分析于2019年1月—2023年1月间收治的348例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有伴眩晕及体位试验结果分为突发性聋伴BPPV组(62例)、突发性聋伴眩晕非BPPV组(66例)和突发性聋不伴眩晕组(220例),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听力改善情况及突发性聋伴BPPV患者BPPV的疗效.结果见,突发性聋伴BPPV患者多为全聋型及平坦下降型,多累及后半规管;突发性聋不伴眩晕组听力有效改善率明显高于突发性聋伴BPPV组(P<0.05);突发性聋伴BPPV患者经1~3次复位治疗后均可痊愈.[讨论] BPPV可能是影响突发性聋患者听力恢复的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突发性聋耳内镜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1月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收集的60例中重度突发性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耳内镜鼓室注射地塞米松1 mL。统计分析两组听阈、生活质量、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满意度。结果:治疗前,两组世界卫生组织简易生活质量量表(WHOQOL-BREF)评分、听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WHOQOLBREF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听阈均低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WHO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听阈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1/30),低于对照组的26.67%(8/30)(P<0.05),满意度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66.67%(20/30)(P<0.05)。结论:突发性聋耳内镜鼓室注射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耳一针”针刺联合聪耳息鸣汤加减治疗难治性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76例难治性突发性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仅采用聪耳息鸣汤加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耳一针”针刺治疗,两组均治疗6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纯音听阈及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纯音听阈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1.35%,高于对照组的28.21%(P<0.05)。结论 采用“耳一针”针刺联合聪耳息鸣汤加减治疗难治性突发性聋可明显改善患者听力,疗效显著,优于单用聪耳息鸣汤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