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准噶尔盆地永进油田中生界油层具有低电阻率特征,多数油层与临近水层相比较,电阻率增大不到2倍,影响了油层在测井资料上的判识。通过大量的岩心资料分析,认为泥质含量、岩石粒度、地层水矿化度、构造倾角是本区油层低电阻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依此为基础研究了低阻油层的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随着勘探认识加深、勘探程度不断提高,新老油区中不断有相对低电阻率油层发现,并逐步成为其主要产油层系。由于新系列测井对辨别低阻油层具有局限性,本文依托录井、地层水、试油、测井及解释等常规资料,对定边地区长2油层组低阻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储层孔隙结构复杂所导致的束缚水饱和度高,是形成低阻油层的主要原因,另外绿泥石粘土膜所吸附的地层水及砂岩储层中高放射性物质含量也会造成长2油层组电阻率值一定程度降低。而较高的地层水矿化度所导致的较差的油水分异特征,是常规辨别低阻油层的薄弱环节,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陈金先 《辽宁化工》2020,49(5):591-593
通过对两种视地层水电阻率计算方法原理的分析,采用两种方法之间的差异来识别低对比度油层,在辽西盆地古近系油藏受充注程度、地层水矿化度、复杂孔隙结构等因素影响,普遍发育低阻、低对比度油层。在理论方法和生产实际中的应用表明,在地层水矿化度多变区,准确计算地层水矿化度是准确判识油层的关键,而自然电位曲线是表征地层水矿化度最直观的曲线。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王集小断块油田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石油地质学和测井学作为理论基础,从岩心实验、试油资料、测井资料入手,对可能引起低阻因素进行分析[1],揭示本地区低阻油层成因的主要控制因素和次要因素。得出环境因素、岩性、油层厚度、地层水矿化度、孔隙结构是形成低阻油层的主要原因。而泥质成分、含油高度是形成低阻油层的次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阿尔及利亚X区块三叠系的主要目的层段是TAGI组,它属于典型的低幅圈闭油气藏,其储层类型为河流相的砂岩储层。在新完钻的两口井中均钻遇了低阻油层,其成因十分复杂,油水识别比较困难。本文基于低阻油层的测井曲线响应特征,深入分析了该区低阻油层的成因,主要为高地层水矿化度、双重孔隙系统并存、泥质含量重及砂泥岩薄互层的影响。在此基础之上,建立了基于岩心分析、成像测井和电缆测压资料的低阻油层饱和度的计算模型,能准确计算研究靶区低阻油层的饱和度,为海外油气储量的准确评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正确识别镇北油田长3低阻油层为目的,从五个方面分析了低阻油层的成因机理:地层水矿化度高、储层岩性特征、钻井液侵入、泥质含量、含油饱和度.另外提出了适合本油田低阻油层识别方法,即地质录井识别、测井资料识别及地质综合分析方法识别,并且在现场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低阻油层测井使用常规测井方法较难识别的问题,分别从地层水矿化度、原油性质、油层厚度、导电矿物、复杂的油水系统等9个方面分析低阻油层的成因,针对性的提出核磁共振测井、重叠法识别、岩电实验研究、地层电缆测试等适用于低阻油层的测井识别法,并提出测井应与录井、地质、油藏工程相互结合,低阻油层的识别率将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低电阻率油层分布广泛,使用常规测井识别方法对此类油层识别精度低。通过研究油层表现出低电阻率的主要原因,构建孔隙度解释图版、渗透率解释图版和含油饱和度解释图版,用电阻率曲线重叠法和视地层水电阻率法两种识别方法对低阻油层,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根据测井曲线、岩心物性、压汞曲线、薄片、水性分析、试油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郑寨子地区长6低阻油层的形成进行了详细研究。长6低阻油层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即:高束缚水饱和度、高矿化度地层水及工程施工影响。认为高束缚水饱和度是长6形成低电阻率油层的主要原因。为了提高测井解释精度,提出适合本地区低阻识别的方法,主要包含声波时差与视自然电位差交会图识别法、气测录井法和核磁共振测井法。  相似文献   

10.
雷秀洁  段鹏辉  李卫兵 《辽宁化工》2012,41(9):936-937,941
从华庆地区侏罗系油藏储层岩性特征入手,通过对地层水矿化度、束缚水含量、岩石润湿性及粘土矿物成分等因素的研究分析,认为该区低阻油层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依靠一种方法很难识别出来,应广泛结合钻井、测井、录井及地质等各方面的资料进行综合辨识.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低阻油层认识的不断深化,在实际勘探开发过程中,低阻油层储量和产量都在不断的增加。雁木西油田受高矿化度地层水、岩性、地层磁铁矿导电性、储层物性等因素影响,对低阻油层的识别带来很大的难度。本文从低阻油层成因方面对雁木西油田油层的形成机理进行研究,以测井资料为基础,结合试油、试采资料进行综合识别,建立了低阻油水层识别模板,有效指导了油田低阻油层的评价和开发生产。  相似文献   

12.
低阻油层,即油层的电阻增大率小于2,近年来,低阻油层作为老油田挖潜和新增储量的目标之一倍受人们的关注。本文以敖21区块为例,从地层水高矿化度、高束缚水、泥质附加导电性三个个方面阐述了低阻油层的成因机理,这些方法在敖21区块葡萄花层的低阻油层的识别和评价中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临南油田低阻油层的测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临南油田沙三中泥质砂岩油层低电阻的成因机理进行了研究,认为泥质附加导电性不是泥质砂岩油层电阻率降低的主导因素,更重要的是高束缚水饱和度和高地层水矿化度。将孔隙度作为选取含水饱和度解释模型和测井评价的约束条件,对低阻油层进行评价,重新计算了储量,增加地质储量200万吨。对临南油田的开发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集小断块油田高阻水层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王集小断块油田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石油地质学和测井学作为理论基础,从岩心实验、试油资料入手,对可能引起高阻水层成因进行分析,得出岩石成分、地层水矿化度是形成高阻水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应用化工》2022,(Z2):209-212
西区油田发育低阻油气层,因其低阻油层是电阻增大率偏低的一类油层,在测井解释过程中经常被遗漏。根据西区油田特点,在对大量实验数据资料分析对比的基础上,对西区油田旦八区低阻油气层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储层电阻率低的原因主要有:喉道微细、地层水矿化度高,油藏圈闭幅度低等,这为识别低阻油层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有针对性地进行流体性质识别,从储层岩性、孔隙结构、微幅度构造和地层水矿化度四方面入手,详细探讨了研究区低阻油藏流体性质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岩性导致的高束缚水、高微孔率是研究区低阻形成的一大控制因素,孔隙结构和微幅度构造也对低阻产生重要影响,而地层水矿化度影响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7.
通过原油生成微液滴能力评价实验、岩心自吸实验和岩心流动模拟实验,考察了3种油样生成微液滴能力,并分析了微液滴的生成对低矿化度水驱效果影响,对比了矿物溶解和孔隙表面润湿性对水驱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原油生成微液滴能力不同,对水矿化度和环境温度分别呈负、正敏感,当矿化度低于10000 mg·L-1时或温度越高时,原油生...  相似文献   

18.
白秋地区是近年来油田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该区域断层发育,纵向上地层水矿化度变化大,存在低阻油层,导致常规测井评价流体性质困难,测井解释符合率较低。本文利用RMT测井新技术~([1]),形成了以曲线重叠、快速直观定性识别流体性质技术到定量评价油水层技术的一套适合于该区域低阻油层的评价方法,有效地提高了研究区域储层流体性质识别准确率,满足了油田勘探和开发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地层水变化规律性差是河南油田低阻油层形成的主要因素,而确定地层水电阻率是测井解释中的难题.RMT测井可较好的反映地层的含油性而不受地层水的影响,可准确识别低阻油层,应用后取得明显的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油品酸碱度、岩心黏土含量以及黏土矿物组成对低矿化度水驱提高采收率的影响,并在水驱测试的不同阶段进行了pH值、界面张力以及润湿性测试,结合多因素分析了低矿化度水驱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黏土矿物是该方法提高采收率的必要条件,酸性原油条件更适合采用该方法,蒙脱石占优的岩心低矿化度水驱提高采收率效果最好;低矿化度水驱提高采收率机理主要为,产出水的pH值增大,油水界面张力降低,润湿角减小;综合来看,在离子交换以及颗粒溶解运移的作用下,低矿化度水驱能够提高驱替过程中的洗油效率,进而提高区块整体的动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