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谈中西药的配伍禁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已有的临床用药实验,总结了中西药物的配伍禁忌,包括:1.物理化学性配伍变化或药理性拮抗作用而导致降低疗效;2.合用后产生或增强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冉青珍  谢静华  李彦茹 《光明中医》2012,27(8):1683-1684
对《傅青主女科》当归的用药规律进行了分析.包括当归的配伍规律与药量选择规律.《傅青主女科》用当归补血时与补气药相伍,和血时与养血柔肝药配伍,活血时通过药物配伍调配其辛温之性味.用之补益时药量宜大,多以量计,用之和血活血时药量宜轻,三至五钱不等.《傅青主女科》组方药味精简,通过药物配伍与药量的选择以发挥药物的不同功效.其组方用药思路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3.
中药配伍变化与现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张完整的中药处方是由君、臣、佐、使 4方面组成 ,在处方中各起不同作用 ,每一处方药味多少 ,君、臣、佐、使是否完全 ,视病情要求和药物的功用来决定 ,处方按“七情”的配伍理论进行配伍。在临床治疗中 ,虽然也有采用单方的 ,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 ,还是采用复方配伍用药和合并用药。药物配伍应用后 ,在理化性质或生理效应方面产生的变化叫做药物的配伍变化 ,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不利于生产、应用和治疗的配伍变化为配伍禁忌。中药十八反、十九畏属配伍禁忌。医疗实践证明 ,合理配伍用药可以提高疗效 ,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不合理的配伍用药…  相似文献   

4.
《医学启源》咳嗽的辨治和用药特点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医学启源>咳嗽的辨治和用药特点.其辨证准则为"有声无痰,有痰无声";用药以五味子为君,与防风为基本配伍,宣肃肺气;区分"咳"或"嗽",分别配伍开宣肺气或化痰利湿之药.  相似文献   

5.
岳培荣 《河南中医》2005,25(11):69-70
临床疗效不但取决于医生准确的辨证论治和正确地立法、选方、遣药,同时与药物之间的配伍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病情,提高疗效,医生在选方用药时,必须根据病情的轻重缓解,结合患者的年龄、体重、嗜好及习俗等进行合理配伍,或增强药效,或制其毒性,使药物之问达到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相互制约,从而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中医治病之方剂,无论何种剂型.多由复方组成,药物配伍后对药效的影响大致有三。  相似文献   

6.
中药有毒与无毒,除受药物学因素影响外,还受配伍、给药途径、用药次数、时间及施用面积等用药方法的影响,认真研究、正确掌握中药的用法,是减少或消除中药毒副反应,化有毒中药为无毒之品,保证用药安全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神农本草经》将大黄列为下品,因其不宜久服,用之不当反伤正气之故。然自古以来,仍有不少医家喜用善用大黄;而且许多医家精于配伍变化,拓宽了大黄的适应范围,积累了丰富的用药经验。现对其配伍应用进行搜集整理,希冀对合理应用大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浅析《伤寒论》辛味药配伍运用与方剂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自刚 《新中医》2008,40(7):113-114
张仲景为一代医圣,亦为药物配伍之大师,其所创制的方剂,不但方证对应,而且用药精炼,其中尚寓有至精至妙的配伍方法,诚为后世用药配伍组方之典范.  相似文献   

9.
赵海 《光明中医》2009,24(9):1650-1651
<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书,为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所著,被后世医家赞誉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全书共有方剂205首,这些处方配伍严谨,用药精当,化裁灵活,功效卓著.原书不仅注重发挥单味药的主治功能,更注意药物经过配伍组合后的协同作用、遣方用药、加减变化、灵活机动,充分体现了依法立方、据证用药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陈家炎 《中医研究》2004,17(1):13-13
1引言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留下了许多首方剂,由于其方剂组方严谨,用药精湛,配伍合理,疗效显著,被后世尊称为"经方".深入研究其配伍心法,而施之于临床,是仲景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仲景对于方剂配伍,是在充分了解药物配伍之七情合和的基础上,巧妙遣用,使其达到方剂整体功能大于药物相加之总和的效果.经先前诸贤研究,已提出仲景方剂组方思维有相辅相成,阴阳对立等等.笔者通过对一些方剂的研究,认为仲景组方思维尚有"制性取用"一法.  相似文献   

11.
随着祖国医学的发展和中西医进一步结合,中成药或中草药和西药联用更为常见。由于中西药物各自的成份复杂,如果不了解药物成份的性质,往往会引起配伍禁忌,造成不良反应。因此在应用时必须重视和了解中西药物配伍后的相互作用以及所产生的副反应,才能达到临床安全、合理用药的目的。临床上经常中西药同时应用。笔者将有关中西药物联用常易引起的物理、化学等药理性方面的配伍禁忌和不良反应进行探究。以供临床用药之鉴。  相似文献   

12.
有毒止痛中药配伍浅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晓丽  宋振华 《中草药》1998,29(6):424-425
有毒中药是指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比较接近或相当,用药时安全度小,易引起中毒反应的药物。它们虽具有毒烈峻猛之性,却是中医药宝库中的一支“奇兵”,是“治病攻邪”的良药。善用毒药者,多能取效于顽病瘤疾,不善用者,则祸见须臾之间。有毒止痛中药是有毒中药之一,目前对其应用和研究亦日见增多,许多顽固性疼痛经加用毒剧止痛药治疗,疗效显著。但因其毒性,多数医者仍不敢放服用之,而中药配伍的优越性就在于通过药物合理的有机结合,以达既提高药物疗效,又削弱其毒副作用之目的。笔者就有毒止痛中药配伍作一探讨,拟为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中药是天然药物,很多人认为是安全的,有些慢性病人喜欢多用中药或中成药,认为有病治病,无病保安康,实际上并非如此.凡是药品都具有利害两重性,中药也不能滥用.现在临床上中药与中成药配伍、中药与西药配伍的现象越来越多,应用合理可以协调药物的偏性,兼顾患者用药的整个病程,适应复杂多变的个体特异性.配伍适当,可以增强药物疗效或减制毒性.反之,如果配伍不当,就会降低疗效,甚至产生不良反应.本文从两方面入手,浅析中药与中成药、中药与西药配伍的注意及禁忌,从而讨论中药的安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西药配伍合理性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药理论包括而很广,按中药的性能有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等:按功能有解麦、清热、温里、补气、补血等。中药配伍有七情、十八反,十九畏等,临床拟定处方尚有君臣佐使之关系,随着医药科学的发展.临床中西药配伍用药也日趋增多。如何使中西药配伍合理是值得临床工作者认真探讨的。中西药配伍的现状中西药配伍的研究报道很多;有些是中西药组成  相似文献   

15.
论《金匮要略》中的相反用药山东250014山东中医学院93级研究生王占奎,孙晋营主题词《金匮要略方论》,中药配伍相反用药是指两味或两味以上,四气五味,升降浮沉作用完全相反的药物在方剂中的配伍应用。经方中的用药配伍,多以相须为用,但相反用药亦不少见。今...  相似文献   

16.
中医临床的不传之秘,在于药物的用量上.临证用药需要根据患者体质、病情及发病地域、发病季节,药物的功用、炮制、剂型、配伍等因素决定药物的用量,只有全方位考虑,才能保证用药安全且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17.
熊胆为熊科动物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G.Cuvier或棕熊Ursus arctos Linnaeus的干燥胆汁,具有清热、平肝、明目的功效,广泛应用于临床制剂的配伍。但由于动物资源的制约,使熊胆的产量远不能满足临床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一些不法商贩乘机将猪胆、牛胆、羊胆等伪作熊胆出售,以牟取暴利。 为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现将熊胆及其伪品的鉴别做如下报告,以供用药之参考。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为方书之祖,历代医家将其方药用于临床,其效显著。唐·孙思邈运用《伤寒论》中方药施治病家,取得了,“行之以来,未有不效”之灵验。近代名医岳美中说:“配伍是组织方剂的基础,是前人积累经验的结晶,研究中医临床应从方剂入手,探索其药物配伍规律。”还进一步强调指出:“他(指张仲景)的配伍规律,应当很好钻研。”笔者仅就《伤寒论》中药物配伍规律做一初步探讨。一、相辅相成的配伍组成方剂的药物性能基本相同(或有别),配伍后协同发挥作用。 1.性能相类的药物同用,可互相增强疗效。如麻黄与桂枝配伍,  相似文献   

19.
清气分热方剂多以石膏、知母、黄连、黄芩之类辛寒或苦寒清热药为主组方,具有清气、泻火、解毒之功,适用于温邪已离卫表、尚未入营动血之气分里热炽盛证,代表方如白虎汤、栀子豉汤、黄连解毒汤、凉膈散等。此类方的配伍用药,一般有以下几方面: 一、配养阴生津药  相似文献   

20.
谢新年 《新中医》2010,(1):97-98
<正>配伍是中医用药的特点和主要形式。临证用药,大多通过有机的配合,或增强药物的作用,或产生新的功效,从而提高治病效果。当代医学泰斗秦伯未先生认为,五味入胃,各走性质上接近的一脏,归属依据是五味,以五味在五行学说中的归属阐述各归某经的特点,以此指导临床用药,从中医药学的性味、归脏归经,论述归经配伍问题,将数种药物有选择分类归纳,能够纲举目张,突出重点,把握全面,更好地组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