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46例新型冠状病毒病中医证候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对46例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学分析。方法:对46例COVID-19患者中医症状、体征、舌象、脉象四诊信息,进行频数分析及聚类分析,结合临床专业知识归类总结COVID-19患者的中医证型,并结合证候采集中位天数分析其演变规律。结果:46例COVID-19患者主要症状和体征:发热(频次39,占比84. 8%),纳差(频次44,占比95. 7%),乏力(频次42,占比91. 3%),喘息憋气(频次35,占比76. 1%),口干渴(频次21,占比45. 7%),胸闷气短(频次20,占比43. 5%),大便溏(频次6,占比13%),舌红(频次30,占比65. 2%),苔黄腻(频次27,占比58. 7%),脉滑(频次30,占比62. 5%)。中医证型分为湿热并重证(13例),湿毒闭肺证(10例),热郁胆经证(7例),湿重于热证(5例),阴伤气耗证(5例),寒湿内侵证(4例),湿毒血瘀证(2例)。按其发病时间依次为寒湿内侵证(中位天数6. 5 d),湿重于热证(10 d),湿热并重证(10 d),湿毒闭肺证(11. 5 d),热郁肝胆证(13 d),湿毒血瘀证(15 d),阴伤气耗证(16 d)。结论:46例COVID-19患者中,湿热证最为常见,其后为热郁肝胆证、阴伤气耗证,寒湿内侵证,湿毒血瘀证。病机演变为湿邪向热、毒进展,后期出现耗伤气阴表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医证型分布规律进行文献研究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维普、万方等数据库和相关网站,纳入有关COVID-19患者中医证型的研究文献。运用SPSS 23.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筛选出合格文献11篇;纳入病例791例;经合并整理得出15种证型。最常见的五个证型依次是:湿邪郁肺证(22.06%)、湿毒郁肺证(17.68%)、邪热壅肺证(14.97%)、湿热袭肺证(14.45%)、寒湿郁肺证(10.45%)。15组证型频数两两比较卡方检验结果显示:湿邪郁肺证、湿毒郁肺证、邪热壅肺证、湿热袭肺证是新冠肺炎临床研究中的重点高频证型。文献共涉及单证16种,经聚类分析后,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包括寒湿、湿邪、邪热、湿热、湿毒5个单证,第二类包括风邪、阴虚、血虚等11个单证。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涉及证型较广,主要证型为湿邪郁肺证、湿毒郁肺证、邪热壅肺证、湿热袭肺证。寒湿、湿邪、邪热、湿热及湿毒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辨证分型中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轻型、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中医证候分布与外周血细胞计数及胸部影像学变化。方法对轻型、普通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55例进行中医证候诊断,分析比较不同临床分型各中医证候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计数及胸部影像学病变部位、病灶形态、病变程度等变化特点。结果9例轻型新冠肺炎患者中,寒湿郁肺证7例(77.8%)、湿热蕴肺证2例(22.2%);46例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中,寒湿阻肺证9例(19.6%)、湿毒郁肺证37例(80.4%)。普通型新冠肺炎湿毒郁肺证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低于寒湿阻肺证(P<0.05),淋巴细胞绝计数不但绝对值水平明显低于寒湿阻肺证(P<0.01)且低于检测范围下限患者例数亦较寒湿阻肺证多(P<0.05);在胸部影像学变化中,湿毒郁肺证患者病变部位累及双肺者多于寒湿阻肺证(P<0.05),寒湿阻肺证以少量小病灶多见,而湿毒郁肺证则以较多大范围病变明显(P<0.05)。结论轻型、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主要中医证候分别为寒湿郁肺证、湿毒郁肺证。普通型新冠肺炎湿毒郁肺证患者,易出现外周血白细胞及淋巴细胞计数减少且胸部影像学病灶数量多、病变范围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甘肃地区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中医证候特点,为中医干预和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中医证候量表收集甘肃地区60例普通型COVID-19患者基本信息、中医症状、体征、舌象、脉象、中医证型,采用描述性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观察不同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的COVID-19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分析其病机演变规律。结果 60例患者中医临床症状频数高低依次为咳嗽、发热、咳痰、乏力、肌肉酸痛、气短、胸闷憋气、咽痛、咽干、口渴、头痛。舌质主要见淡红舌、红舌和黯红舌;舌苔主要见黄腻苔、白腻苔、薄白苔;脉象主要见滑脉、濡脉、浮脉。中医证型频数高低依次为湿热郁肺证、寒湿犯肺证、湿热并重证、热毒闭肺证、肺脾气虚证、温邪犯肺证、湿毒血瘀证。男性患者以湿热郁肺证、寒湿犯肺证为主,女性患者以寒湿犯肺证、湿热并重证较为常见。20~29岁患者以寒湿犯肺证为主,30~49岁以湿热郁肺证、湿热并重证较多,50~59岁以肺脾气虚证为主。发病时间3 d者,以寒湿犯肺证多见,3~7 d者以湿热郁肺证、湿热并重证较为多见,7 d者以热毒闭肺证、肺脾气虚证为主。结论甘肃地区普通型COVID-19患者中医证候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60例普通型COVID-19患者中,湿热郁肺证最为常见,其次为寒湿犯肺证、湿热并重证、热毒闭肺证、肺脾气虚证等。不同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的患者中医证候存在差异性,其病机演变为寒湿向热郁夹湿、热毒进展,后期出现肺脾气虚。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资料,探讨北京地区COVID-19的中医证候特点和发病机制,为进一步指导临床救治提供依据。方法北京佑安医院截至2020年2月5日收治的COVID-19患者67例,分析有完整舌象资料的27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中医证候特点。结果27例患者中有发热症状22例(81.48%);发热是最多见的首发症状,有17例(62.96%),其次为倦怠乏力11例(40.74%)、周身疼痛9例(33.33%)等。舌象表现:舌质淡红3例(11.11%),舌红15例(55.56%),舌暗红9例(33.33%);舌苔腻27例(100%),其中舌苔黄腻17例(62.96%)。27例患者中疫毒袭肺证15例(55.56%),其中兼有气阴两虚证1例,病邪均属热重于湿;湿毒郁肺证12例(44.44%),均为湿重于热。结论北京地区COVID-19患者的中医病性为“湿热证”,舌质红和苔黄说明热象突出,“热重于湿”更多见。中医药治疗要本着“三因治宜”的原则进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湖北黄石地区4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收集40例COVID-19患者的中医证候学信息,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进行证候频数、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结果:(1)患者入院时主要表现为发热(72.5%)、咳嗽(72.5%)、舌红(47.5%)、乏力(47.5%)、苔黄腻(40.0%)、胸闷(37.5%)、舌淡红(37.5%)、食欲不振(30.0%)、咽痛(25.0%)、气喘(22.5%)等。(2)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发热、咳嗽、胸闷、乏力、舌红、苔黄腻为最常见证候组合。(3)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除邪犯肺卫外,可兼有湿困肺脾、气阴两伤证。结论:COVID-19早中期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肺,涉及脾胃,病机特点为湿热郁肺,脾胃失运。  相似文献   

7.
郭琴  王颖  王欢欢  柏冬 《中草药》2021,52(5):1393-1401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第7版中的轻型(湿热蕴肺证)、普通型(湿毒郁肺证)、重型(气营两燔证)、危重型(内闭外脱证)和恢复期(气阴两虚证)5个证型及其对应复方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中医分期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过程中各证候及其所用复方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等数据库和文献获取5个证型对应的复方的活性成分及其靶点,使用Geen Card等数据库检索5个证型临床表现的靶点,基于5个证型及其对应复方的活性成分的交集靶点建立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PPI)网络,并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结果湿热蕴肺证、湿毒郁肺证、气营两燔证、内闭外脱证和气阴两虚证与其对应复方的活性成分的交集靶点数目分别是252、322、402、140和399,交集靶点主要包括VEGFA、EGFR、CASP3、AKT1等。5个证型对应复方干预的通路类型大体相似,但各复方干预通路的侧重点不同,湿热蕴肺证和湿毒郁肺证对应复方侧重于干扰病毒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气营两燔证和内闭外脱证对应复方着重缓解神经系统的异常,以恢复机体神志;气阴两虚证对应复方进一步参与细胞生长过程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以扶助机体正气。结论5个证型对应复方以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途径的方式,主要通过抗病毒、抑制炎症反应、增强免疫应答和保护主要靶器官来治疗COVID-19,这说明了中医辨证论治和方证对应的治疗特点,解释了中医分期治疗COVID-19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Delta株感染患者的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肺部CT表现相关性。方法:收集新冠病毒Delta株感染患者的中医证型、实验室指标(血常规、生化、炎症指标、凝血四项)、肺部CT表现等资料,统计分析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以及肺部CT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77例患者,其中湿遏肺卫证40例(22.60%),湿阻肺胃(脾)证59例(33.30%),湿毒郁肺证72例(40.68%),气阴两虚证6例(3.39%)。气阴两虚证与其余证型比较,乳酸脱氢酶(LDH)、降钙素原(PCT)水平显著升高,Na+和血红蛋白(Hb)水平显著降低(P<0.01);湿毒郁肺证白蛋白(ALB)水平高于气阴两虚证(P<0.05);湿毒郁肺证、气阴两虚证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高于湿遏肺卫证(P<0.05);湿毒郁肺证、气阴两虚证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高于湿阻肺胃(脾)证(P<0.05),湿毒郁肺证APTT水平高于湿遏肺卫证(P<0.05);气阴两虚证、湿阻肺胃(脾)证D-二聚体(D-D)水平高于湿遏肺卫证(P<0.05)。肺部CT方面,湿毒...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患者中医证候与肺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为中医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武汉市中医院2019年12月20日—2020年1月31日,收治的75例COVID-19患者信息进行整理,采用预先设置的数据提取表收集中医证型与肺部CT影像等信息,根据中医证型不同进行分组,评估不同证型、不同病情阶段的CT影像差异,探索中医证型与CT影像的关联性。[结果]湿热并重型COVID-19患者肺部病变以单肺或双肺单发或者多发病灶为主,影像上表现为小斑片或大片状磨玻璃样密度影或结节影;寒湿内侵型、湿毒闭肺型肺部CT病灶变密实,可见空气支气管征,磨玻璃样密度影与实变影或条索影共存,部分患者出现少量胸腔积液;阴气耗伤型双肺呈弥漫性病变,严重时呈“白肺”,可见有肺纤维化。[结论]COVID-19患者的中医证候与肺部CT影像具有相关性,对中西医结合诊治COVID-19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武汉市第三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患者中医临床证候特点,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中医证候量表收集我院130例COVID-19患者的基本资料、中医临床症状、体征、舌象、脉象、中医证候分型,采用描述性分析和聚类分析法,观察不同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的COVID-19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并分析其病机演变规律。结果:130例COVID-19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以咳嗽、发热、胸闷、喘气、乏力、咯痰为主,舌象以红舌、白厚苔或黄腻苔多见,脉象以滑数脉、浮数脉多见。中医证型分布依次为湿热袭肺证、湿热壅肺证、痰热壅肺证、寒邪袭表证、疫毒闭肺证、气营两燔证。男、女性患者均以湿热袭肺证、湿热壅肺证、痰热壅肺证为主。≤35岁患者以湿热袭肺证为主,36岁~55岁患者以湿热袭肺证和湿热壅肺证为主,56岁~75岁患者以湿热袭肺证、湿热壅肺证和痰热壅肺证较多,≥76岁患者以湿热壅肺证为主。发病时间≤3 d时,以寒邪袭表证为主,在4 d~7 d者以湿热袭肺证和湿热壅肺证为主,在8 d~14 d者以湿热袭肺证为主,发病时间≥15 d时,以湿热壅肺证和痰热壅肺证为主,可出现疫毒闭肺证和气营两燔证。讨论:我院COVID-19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是以湿热为主要病机,演变规律为湿邪袭肺向湿热壅肺、痰热壅肺传变,若日久失治,则向疫毒闭肺、气营两燔证传变,治疗应及时将病邪阻断在卫气营,避免轻型和普通型向重型和危重型传变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