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近年来,各种具有特殊结构和形貌的纳米材料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特别是中空纳米球的应用,本文详细综述了各种中空纳米球的制备方法,如:模板法,微乳液法,界面自组装法,模板-界面反应法,超声波法,水热溶剂热反应法,γ射线辐照法,喷雾反应法等,同时讲述了中空纳米球的研究应用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空心微球型纳米结构材料的制备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乐园  陈建峰  汪文川 《化工进展》2004,23(6):595-599
综述了近年来国际上空心微球结构类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如微乳液法、喷雾反应法、超声波法、模板-界面反应法及逐层自组装方法等,详细介绍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并说明了表征空心微球结构的实验手段,如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电子能谱及红外光谱等,同时评述了空心微球材料在应用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空心微球的制备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匡毅  郭艳华 《胶体与聚合物》2007,25(3):41-42,F0003
对国内外制备空心微球的方法(自组装法,模板法,乳液法等)进行了概述;同时评述了空心微球作为功能材料在不同领域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采用不同微乳液体系制备出形貌可控的碳酸钙颗粒,并对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和碳酸钙前驱体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可以提高微乳液体系中分散相的分散度,从而更有效地抑制碳酸钙颗粒的生长;通过改变助表面活性剂的种类,不但可以得到环境友好型微乳液体系,而且可以控制碳酸钙颗粒的生长方向;通过改变钙源,提供了一种与传统的油包水(W/O)型微乳液完全不同的材料制备方式,即水包油(O/W)型体系相界面反应模式,此反应模式使反应不再限制在水核中而是拓展到所有两相接触的接触面,并得到无定型碳酸钙颗粒。  相似文献   

5.
表面活性剂是用途非常广泛的一类两亲分子,现如今已运用在纳米粒子模板,有机化学制备等诸多领域。而纳米材料的微乳液合成方法是一项日趋完善的技术,它可以用于控制许多有机和无机材料的粒子尺寸。本文将对表面活性剂,以及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形成的微乳液制备纳米材料的应用趋势做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6.
贺拥军 《化学工程》2007,35(9):48-50
为考察超声作用和无表面活性剂乳液对合成纳米材料的影响作用,在超声诱导形成的油包水乳液介质中,制备出菊花状CdS纳米结构微球。用SEM,TEM和XRD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反应温度的影响作用,并初步探讨了产物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CdS纳米结构微球的平均直径为7μm,属于立方晶系,由纳米级的结构单元——直径为140 nm的CdS纳米棒组成;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所合成的CdS纳米结构微球的直径变小。油包水乳液的分散相液滴对CdS纳米结构微球的形成起到空间限定和模板作用。文中报道的方法可望用于其他组成的球状纳米结构的合成。  相似文献   

7.
W/O微乳液技术与纳米粒子的控制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W/O微乳液的形成机理、结构特征以及用W/O微乳液法合成纳米粒子的基本原理。讨论了制备条件如水与表面活性剂的比值,反应物、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以及焙烧条件对纳米粒子特征的影响。指出应该加强对纳米粒子生成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加强微乳液法与其它纳米粒子制备技术的耦合研究,并注意改善非极性溶剂和表面活性剂的回收率以降低制备成本。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中空二氧化硅微球的性质特点和应用范围,归纳了中空微球的一些主要制备方法,重点介绍了模板法(溶胶-凝胶法、层层自组装法)和乳液法的研究进展,讨论了不同方法之间的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对中空二氧化硅微球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正>原文编辑:郭允允原文发布日期:2018年8月30日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学宽团队与山西大学教授杨恒权团队合作,首次提出了以Pickering乳液为模板,基于表面活性剂乳滴限域空间组装来制备内部结构丰富的碳微球的合成策略,并取得成功。碳微球由于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低的流体阻力、便于与反应  相似文献   

10.
以氧化铕、氧化钇为原料制备成相应硝酸盐,采用离子交换树脂交换生成相应的氢氧化物为前驱体,然后以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三氯甲烷为油相制备反胶束微乳液,依靠表面活性剂自组装形成"微反应器"作为模板成功制备了PMMA/Eu(OH)3和PMMA/Eu(OH)3/Y(OH)3纳米复合材料,并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该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反胶束法可以有效地应用于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