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9 毫秒
1.
背景应用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治疗长管骨大段骨缺损疗效可靠,尤其是带监测皮岛的腓骨移植疗效更可靠,然而单腓骨移植修复负重长管骨则有折断的可能.目的探讨带监测皮岛的组合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大段缺损的临床疗效.设计自身前后对照观察.单位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脊柱外科.对象选择1995-07/2003-11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脊柱外科收治的股骨骨缺损患者14例.部位股骨下端5例,股骨中段9例,骨缺损长度6~28 cm.干预带监测皮岛腓骨折断成双腓骨移植7例,带监测皮岛腓骨捆绑同种异体骨7例.监测皮岛大小3 cm×5 cm,切取腓骨长度16~32 cm.同种异体干冻骨长度12~28 cm.术后监测手术伤口及监测皮岛情况.主要观察指标患者骨缺损处带监测皮岛双腓骨或捆绑同种异体骨复合移植皮瓣成活情况、移植骨形态变化及负重行走能力.结果14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双腓骨组7例随访3年,捆绑同种异体骨组7例随访1年.14例监测皮岛全部成活,捆绑同种异体骨组1例术后3个月有黄色渗液而取出异体骨,其余6例随访显示移植腓骨与异体骨紧密结合,移植骨增粗、塑造,与受区股骨口径相当.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弃拐负重行走,移植骨无折断.结论带监测皮岛双腓骨或捆绑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股骨缺损,可增加移植腓骨骨量和强度,减少或避免移植腓骨折断.  相似文献   

2.
背景:应用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治疗长管骨大段骨缺损疗效可靠,尤其是带监测皮岛的腓骨移植疗效更可靠,然而单腓骨移植修复负重长管骨则有折断的可能。目的:探讨带监测皮岛的组合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大段缺损的临床疗效。设计:自身前后对照观察。单位: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脊柱外科。对象:选择1995-07/2003-11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脊柱外科收治的股骨骨缺损患者14例。部位:股骨下端5例,股骨中段9例,骨缺损长度6-28cm。干预:带监测皮岛腓骨折断成双腓骨移植7饼,带监测皮岛腓骨捆绑同种异体骨7例。监测皮岛大小3cm&;#215;5cm,切取腓骨长度16~32cm。同种异体干冻骨长度12~28cm。术后监测手术伤口及监测皮岛情况。主要观察指标:患者骨缺损处带监测皮岛双腓骨或捆绑同种异体骨复合移植皮瓣成活情况、移植骨形态变化及负重行走能力。结果:14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双腓骨组7例随访3年,捆绑同种异体骨组7例随访1年。14例监测皮岛全部成活,捆绑同种异体骨组1例术后3个月有黄色渗液而取出异体骨,其余6例随访显示移植腓骨与异体骨紧密结合,移植骨增粗、塑造,与受区股骨口径相当。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弃拐负重行走,移植骨无折断。结论:带监测皮岛双腓骨或捆绑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股骨缺损,可增加移植腓骨骨量和强度,减少或避免移植腓骨折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下颌骨及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及下颌骨功能重建的经验。方法:2000-2005年本科对36例下颌骨及软组织缺损患者行吻合血管的腓骨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下颌复合组织缺损。结果:36例中32例为一期修复,4例为二期修复,应用游离腓骨瓣的长度为5~18cm,平均10.1cm,骨瓣带皮岛最大面积7cm×6cm。术后全部病例骨肌皮瓣成活良好,颌面部外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腓骨肌皮瓣游离移植具有可靠性、灵活性,可满足各种类型下颌骨缺损修复的需要,是目前修复下颌复合组织缺损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4.
杨勇  晏党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4):8520-8520
目的监测皮岛的腓骨移植修复长段骨缺损。方法对12例上下肢长段骨缺损进行带皮岛的腓骨移植。结果 3例术后形成血栓,再次手术,皮岛成活。12例腓骨移植全部成活。结论皮岛的腓骨移植治疗上下肢长段骨缺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以腓动脉为蒂腓骨瓣修复下颌骨切除术后,颌面部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例下颌骨肿瘤切除术的病例,切取自体带监测皮岛,以腓动脉为蒂的腓骨瓣I期修复下颌骨切除后的组织缺损,在手术显微镜下吻合腓动静脉与受区的动静脉,通过观察监测皮岛的血供变化,及时了解移植腓骨的血供情况。结果:以腓动脉为蒂腓骨瓣修复5例下颌骨缺损,5例移植瓣全部存活,术后外形和功能短期内均基本恢复。结论:以腓动脉为蒂腓骨瓣I期修复颌面部切除术后大范围组织缺损成功率高、有利于尽早改善患者术后的功能和外形,是修复重度颌面畸形的良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自 1975年Taylor首先报道应用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修复骨缺损获得成功以后 ,吻合血管的骨移植已成为临床修复长骨缺损的主要方法。对于下肢长骨 10cm以上的大段缺损 ,单根腓骨移植修复 ,其支撑作用较差 ,吻合血管的双腓骨组合移植修复比较理想。我院自 1989年以来收治 12例 ,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手术的成功及术后的顺利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12例中 ,男 8例 ,女 4例 ,年龄 12~ 38岁 ,病程 2~ 6a。股骨缺损 9例 ,缺损长12~ 18cm ;胫骨缺损 3例 ,缺损长度分别为 17、15、14cm。病因 :慢…  相似文献   

7.
缪敬红 《临床医学》2006,26(4):89-90
目的总结2例行带静脉血管蒂的腓骨移植治疗胫骨缺损的护理配合。方法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并胫骨缺损,同时又有同侧动脉广泛损伤,无法按常规行带腓动脉血管的腓骨移植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征得患者家属同意,行带静脉血管蒂的腓骨移植治疗骨缺损,做好术前、术后护理配合,使手术取得预期效果。结果移植的腓骨成活,骨折端直接愈合,下肢功能恢复良好,弃拐行走。结论术前做好生理、心理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各项基础护理,有计划指导患者患肢功能锻炼,以利手术成功。  相似文献   

8.
刘国艳  许梅  李利 《护理学报》2009,16(16):37-38
总结1例桥式交叉游离腓骨皮瓣移植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患者的护理.本例患者经多次手术,术前表现为对感染性骨缺损能否修复及肢体功能能否恢复质疑,采用认知教育方法安慰和鼓励患者,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双下肢需强迫固定体位10周以上,术前3~5 d指导患者进行双侧肢体固定方法的训练,包括双侧膝关节、踝关节及足部各关节的屈伸活动训练,注意双侧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训练;术后做好体位护理,双下肢外固定支架制动,避免两腿靠拢致血管皮蒂扭曲、受压、成角;做好创面的观察及护理,把左小腿游离带皮岛的复合腓骨皮瓣看作腓骨瓣的"窗口皮瓣",以皮岛血液循环状况来间接判断游离腓骨瓣的血液循环状况;术前预期可能的并发症,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做好预防性护理;做好功能康复训练指导.本例患者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9.
<正>骨缺损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也是骨科治疗的难题之一。1975年Taylor等[1]首次报道了2例应用带血管的腓骨移植术来治疗胫骨大段骨质缺损的病例,之后带血管腓骨瓣移植的技术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2,3]。腓骨瓣包括腓血管蒂、腓骨和肌肉及皮肤。由于腓骨具有独立的血供,且位置恒定,变异小,便于吻合;同时腓骨所带的肌瓣血运好,更有利于骨缺损修复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游离腓骨肌皮瓣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手术方法临床效果。方法对75例下颌骨缺损患者行血管化腓骨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根据下颌骨及软组织切除后的缺损范围设计腓骨肌皮瓣的皮岛和腓骨长度,以腓动静脉为血管蒂截取腓骨肌皮瓣并行血管蒂吻合,应用微型钛板进行移植骨坚固内固定。结果本组75例游离腓骨肌皮瓣I期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患者皮瓣全部存活,成活率100%。术后3个月随访x线片显示植入骨与下颌骨残端对位愈合良好,未见骨吸收,附带皮岛全部成活,患者张闭口运动、语言及吞咽功能正常。结论腓骨肌皮瓣具有制备灵活简便、骨量充足外形好、血管稳定匹配、成活率高等特点。血管化腓骨肌皮瓣移植是修复下颌骨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改进法腓骨移植治疗复杂性胫骨缺损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改进法腓骨移植治疗复杂性胫骨缺损手术配合。方法 针对胫前周围皮肤软组织条件不良的胫骨骨缺损取带血管腓骨及其复合组织瓣移植进行修复与重建的术中特点,在采用改进法切取腓骨及复合组织瓣时进行熟练手术配合。结果 16例带血管腓骨及复合组织瓣手术切取时间为25~40min,16例移植腓骨均一期骨愈合。结论 采用改进法进行带血管腓骨及复合组织瓣切取较常规腓骨切取时间有极大缩短。术中体位的变化、手术器械的良好准备及吻合血管的熟练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带血管自体腓骨移植修复胫骨中上段良性骨肿瘤致骨缺损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选择2001-10/2006-12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骨科应用带血管腓骨移植修复因良性肿瘤所致胫骨长段骨缺损患者12例,患者均知情同意。肿瘤清除后,采用健侧带血管腓骨皮瓣移植重建患侧胫骨,切取健侧腓骨长度为8 ̄23cm,平均长度13cm。术后定期随访,根据Enneking评分结果、移植腓骨转归的影像学评价结果和腓骨供区的随访结果进行效果评定,Enneking系统评分根据患者肢体疼痛、功能活动、自我感受、旋转活动度、精细操作、工作能力等6个方面对患肢进行评分,满分30分,26 ̄30分评为优,21 ̄25分评为良,16 ̄20分评为中,11 ̄15分评为差。结果:全部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 ̄3年,其中6 ̄12个月3例,17 ̄26个月7例,27 ̄36个月2例,平均19个月。Enneking评分26 ̄30分7例,20 ̄25分4例,15 ̄20分1例。11例关节功能良好,可完成正常生活功能,仅1例因靠近膝关节至关节功能受限,经康复治疗后改善。X射线片均呈现理想的替代形态,无胫骨下端的成角畸形,腓骨均有不同程度的增粗,仅1例胫骨内侧平台塌陷约3.5mm,另11例无明显塌陷。12例患者无供区踝关节外翻畸形及腓总神经支配区感觉异常,腓骨长、短肌肌力四五级,踝关节活动不受限。结论:带血管腓骨移植用于修复胫骨良性骨肿瘤致骨缺损是可行的,但仍需要积累更多的病例数及更长期的随访以观察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3.
自1975年 Taylor 首先报道应用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修复骨缺损获得成功以后,吻合血管的骨移植已成为临床修复长骨缺损的主要方法。对于下肢长骨10cm 以上的大段缺损,单根腓骨移植修复,其支撑作用较差,吻合血管的双腓骨组合移植修复比较理想。我院自1989年以来收治12例,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手术的成功及术后的顺利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报道应用异体骨和皮瓣移植及支架外固定治疗小腿骨和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异体骨移植出现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方法:选择1996-02/2003-02收治的小腿感染性大段骨缺损并皮肤缺损的患者39例,均为外伤造成小腿胫腓骨开放粉碎性骨折及包括皮肤在内的多种组织损伤。其中胫骨缺损长度为7~23cm,皮肤缺损面积为7cm×6cm~28cm×18cm。将患者分为一期修复组19例,先行扩创,再二期行异体骨及皮瓣移植;二期修复组20例,清创后一期行异体骨与皮瓣移植。两组均采用深低温冷冻异体胫骨及带骨膜皮瓣移植、可调式支架外固定,修复小腿感染性骨缺损并皮肤缺损。下肢功能评定参照Enneking系统。结果:39例患者平均随访2年7个月,全部进行结果分析。①患者肢体功能评价结果:一期修复组平均27.40分,肢体功能恢复91%。二期修复组平均28分,肢体功能恢复93%。两组患者术后6周可带外固定支架行走,术后6~8个月可拆支架行走。②移植皮瓣类型成活情况:两组患者共35例皮瓣成活,4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二次皮瓣修复,创面愈合。③异体骨与宿主骨干的愈合情况:术后X射线复查,移植的异体骨对位对线好,术后1月骨痂生长,6月后植入的异体骨骨性愈合。④主要并发症:一、二期修复组各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1例排斥反应,二期修复组1例外固定松动。结论:应用异体骨及带骨膜的复合皮瓣移植修复,取材方便,可加速骨的愈合,缩短疗程,恢复行走功能,是修复小腿感染性大段骨缺损并皮肤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带血管腓骨组合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长段骨缺损手术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总结1994年1月~2007年12月27例因创伤、骨肿瘤、先天性假关节形成致骨缺损病人施行带监测皮岛组合腓骨移植手术的治疗及护理.术后加强对携带皮岛颜色、温度、弹性、毛细血管充盈、伤口渗液、疼痛、全身状况等指标的监测记录,注意患肢体位、功能锻炼,结合影象学检查结果评估移植的组合腓骨愈合情况.结果 有1例术后2 d监测皮瓣显示静脉危象,2例牙龈出血和鼻出血,16例受骨区伤口在7~22 d(平均12 d)出现不同程度的无菌性渗液,其中1例取出部分异体骨,加强换药处理后愈合.随访10~108个月(平均43个月),x线显示复合腓骨与自体骨骨性愈合;监测皮岛与周围皮肤正常愈合.结论 带监测皮岛的组合腓骨移植是修复长段骨缺损的好方法.皮岛血循环能及时了解腓骨血供和早期预测长段复合骨的转归;注意伤口渗液的观察和处理,防治感染和加强重建肢体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报道应用异体骨和皮瓣移植及支架外固定治疗小腿骨和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异体骨移植出现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 方法:选择1996-02/2003-02收治的小腿感染性大段骨缺损并皮肤缺损的患者39例,均为外伤造成小腿胫腓骨开放粉碎性骨折及包括皮肤在内的多种组织损伤。其中胫骨缺损长度为7-23cm,皮肤缺损面积为7cm&;#215;6cm-28cm&;#215;18cm.将患者分为一期修复组19例,先行扩创,再二期行异体骨及皮瓣移植;二期修复组20例,清创后一期行异体骨与皮瓣移植。两组均采用深低温冷冻异体胫骨及带骨膜皮瓣移植、可调式支架外固定,修复小腿感染性骨缺损并皮肤缺损。下肢功能评定参照Enneking系统。 结果:39例患者平均随访2年7个月,全部进行结果分析。①患者肢体功能评价结果:一期修复组平均27.40分,肢体功能恢复91%。二期修复组平均28分,肢体功能恢复93%。两组患者术后6周可带外固定支架行走,术后6-8个月可拆支架行走。②移植皮瓣类型成活情况:两组患者共35例皮瓣成活,4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二次皮瓣修复,创面愈合。③异体骨与宿主骨干的愈合情况:术后X射线复查,移植的异体骨对位对线好,术后1月骨痂生长;6月后植入的异体骨骨性愈合。④主要并发症:一、二期修复组各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1例排斥反应,二期修复组1例外固定松动。 结论:应用异体骨及带骨膜的复合皮瓣移植修复,取材方便,可加速骨的愈合,缩短疗程,恢复行走功能,是修复小腿感染性大段骨缺损并皮肤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吴波  刘益萍 《护理研究》2014,(3):1003-1004
骨缺损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也是骨科治疗的难题之一.1975年Taylor等[1]首次报道了2例应用带血管的腓骨移植术来治疗胫骨大段骨质缺损的病例,之后带血管腓骨瓣移植的技术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2,3].腓骨瓣包括腓血管蒂、腓骨和肌肉及皮肤.由于腓骨具有独立的血供,且位置恒定,变异小,便于吻合;同时腓骨所带的肌瓣血运好,更有利于骨缺损修复的同时修复可能存在的软组织缺损[46].我院于2009年-2012年对28例尺骨骨缺损病人实施带血管蒂腓骨瓣移植术,手术过程顺利,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桥式交叉吻合血管的皮瓣移植修复下肢严重毁损伤的效果和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例行桥式交叉吻合血管的皮瓣移植修复下肢严重毁损伤的治疗和护理资料.结果10例皮瓣全部成活,全部保肢成功,随访1~2年,皮瓣外观、色泽、质地良好,患肢全部恢复行走功能.结论桥式交叉吻合血管的皮瓣移植修复下肢严重毁损伤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术前充分准备;术中认真处理;术后良好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陈明会  袁纯珍 《现代护理》2005,11(24):2130-2131
目的探讨应用桥式交叉吻合血管的皮瓣移植修复下肢严重毁损伤的效果和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例行桥式交叉吻合血管的皮瓣移植修复下肢严重毁损伤的治疗和护理资料.结果10例皮瓣全部成活,全部保肢成功,随访1~2年,皮瓣外观、色泽、质地良好,患肢全部恢复行走功能.结论桥式交叉吻合血管的皮瓣移植修复下肢严重毁损伤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术前充分准备;术中认真处理;术后良好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报告ⅢC型开放性胫骨骨折软组织缺损处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6年10月,甘肃省兰州市兰州手足外科医院骨科应用以胫后动脉为蒂半比目鱼肌瓣治疗对侧ⅢC型胫骨开放性骨折患者17例(男性15例,女性2例)。患者年龄为26~49岁(平均36岁)。软组织缺损的面积为8 cm×8 cm~13 cm×7 cm。肌瓣和血管蒂表面行一期中厚网状游离植皮,供区直接缝合。 结果肌瓣全部成活,术后没有发生血管危象,其中1例发生肌瓣远端小块植皮坏死,经2周换药处理自然愈合。术后随访2.8~5.5年,平均3.9年,胫、腓骨骨折全部愈合,受区外形较好,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结论该方法适用于治疗对侧ⅢC型胫骨开放性骨折,减轻了对供区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