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心肌梗死后患者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将419例确诊为AMI的患者分为AMI对照组(404例)和AMI后消化道出血组(15例),分析AMI后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1年心血管病死亡和因再发心绞痛、非致死性AMI、心力衰竭和中风而住院的复合终点结果。结果①AMI后消化道出血组患者有消化道疾病史者的比例高于AMI对照组(13.3%vs.5.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AMI后消化道出血组的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显著低于对照组[(57.1±23.5)m l.m in-1.1.73 m-2vs.(74.6±26.4)m l.m in-1.1.73 m-2,P<0.05],Logostic回归分析显示,eGFR降低对AMI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的相对危险为0.975(95%C I为0.957~0.995,P<0.05)。③AMI后消化道出血组阿司匹林使用率低于AMI对照组(66.7%vs.97.5%,P<0.05)。AMI后消化道出血组介入或溶栓治疗的比例低于AMI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3%vs.76.0%,P>0.05)。④AMI后消化道出血组的1年心血管病死亡和因再发心绞痛、非致死性AMI、心力衰竭和中风而住院的复合终点明显高于AMI对照组(40.0%vs.15.3%,P<0.05)。结论 eGFR降低是AMI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的重要预测因素。AMI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后常使抗血小板和冠脉再通治疗困难,多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后以泮托拉唑预防消化道出血的同时,联用氯吡格雷对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8月368例AMI住院患者,诊断均符合2001年12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的指南诊断标准〔1〕,且无前期急慢性消化道疾病病史。按完全随机设计分组法,将368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泮托拉唑组(180例)和对照组(188例)。对照组常规应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溶栓、抗凝、扩血管等治疗;泮托拉唑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泮托拉唑静脉滴注及口服序贯治疗,比较2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180d随访结果显示,泮托拉唑组的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AMI、紧急靶血管血运重建、亚急性支架内血栓、新发脑卒中的发生率分别为0.56%、2.22%、1.67%、0.56%、1.11%,合计为6.11%;对照组分别为1.06%、1.60%、1.06%、1.60%、1.06%,合计6.38%;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泮托拉唑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1%vs7.4%,P<0.05)。结论对AMI泮托拉唑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在预防消化道出血的同时并不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包括卧床、吸氧、强心、利尿、防治心室重构、调整水电解质平衡、控制血压、控制血糖和降低血脂等,必要时给予抗感染治疗,同时采用盐酸胺碘酮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稳心颗粒冲剂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心率(HR)、QT离散度(QTd)及临床疗效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8.0%比86.0%,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HR(63.31±2.13)次·min-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1.04±2.27)次·min-1(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QTd(44.60±2.13)ms,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89±2.24)ms(P<0.05)。观察组出现窦性心动过缓1例,恶心呕吐2例;对照组出现窦性心动过缓1例,恶心呕吐3例,均未影响治疗。2组均无肝、肾功能及甲状腺功能的改变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是治疗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防跌倒预警在预防消化道出血患者跌倒中的作用。方法将998例消化道出血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2组。2009年1-12月消化道出血住院的50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方法进行护理;2010年1-12月入院的498例患者为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防跌倒预警(悬挂醒目的防跌倒牌于床头、强化护士服务意识、加强健康宣教等)。对2组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发生跌倒事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跌倒事件为3例(0.6%),未发生投诉事件;对照组发生跌倒事件11例(2.2%),发生投诉事件2例(0.4%)。观察组发生跌倒事件及患者投诉事件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均P<0.05)。结论将防跌倒预警用于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跌倒的预防,可有效地避免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人血清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与氨基末端脑钠肽(BNP)前体(NT-pro-BNP)之间的关系,比较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不同eGFR水平NT-pro-BNP的诊断临床界值,研究肾功能对NT-pro-BNP应用于心力衰竭诊断的影响。方法对老年CRF合并心力衰竭未透析患者52例及无心力衰竭29例和老年健康体检者3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NT-pro-BNP浓度,根据eGFR分组进行对比。结果 eGFR<30ml.min-1.(1.73m2)-1、30~60ml.min-1.(1.73m2)-1心力衰竭组NT-pro-BNP水平均高于eGFR<30ml.min-1.(1.73m2)-1、30~60ml.min-1.(1.73m2)-1无心力衰竭对照组和eGFR>60ml.min-1.(1.73m2)-1正常组(P<0.05),eGFR<30ml.min-1.(1.73m2)-1、30~60ml.min-1.(1.73m2)-1无心力衰竭对照组NT-pro-BNP水平较eGFR>60ml.min-1.(1.73m2)-1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eGFR<30ml.min-1.(1.73m2)-1心力衰竭组与无心力衰竭对照组NT-pro-BNP水平较eGFR30~60ml.min-1.(1.73m2)-1心力衰竭组与无心力衰竭对照组高(t=2.530,P<0.05;t=2.158,P<0.05)。心力衰竭组和无心力衰竭对照组eGFR与NT-pro-BNP水平呈负相关(心力衰竭组r=-0354,P<0.05,对照组r=-0.520,P<0.01)。eGFR30~60ml.min-1.(1.73m2)-1心力衰竭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6,NT-pro-BNP410pmol/L作为临界值的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92.9%;eGFR<30ml.min-1.(1.73m2)-1心力衰竭组AUC为0.950,NT-pro-BNP520pmol/L作为临界值的敏感度为82.1%,特异度为100.0%。结论 NT-pro-BNP水平与肾功能损害严重性微弱相关,在考虑肾功能的前提下可作为判断CRF患者是否合并心力衰竭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应激性高血糖(SHG)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PCI术近期疗效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68例AMI伴SHG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均接受常规抗血小板药物及急诊PCI治疗,此外观察组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术前80 mg/d,术后40 mg/d)口服,对照组采取常规剂量(20 mg/d)干预,比较两组术后心肌灌注及心功能指标,同时记录两组术后d28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术后心肌灌注方面,两组术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ST段回落良好(回落≥50%)率、心肌灌注良好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心功能方面,观察组术后7 d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28 d观察组心力衰竭发生率8.8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41%(P<0.05),两组严重心律失常、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相比常规剂量,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在提高AMI伴SHG患者急诊PCI术后7 d LVEF、降低28 d心力衰竭发生率上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空氧混合仪联合护理干预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血气分析指标及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江西省妇幼保健院2019—2020年收治的86例BPD早产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实施氧气驱动雾化)与观察组(实施空氧混合仪联合护理干预),各43例。对比2组雾化吸入前、雾化吸入后72 h血气分析指标、生命体征和康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雾化吸入后72 h动脉血氧分压(PaO2)、呼吸频率、心率分别为(10.38±0.77)kPa、(52.11±2.36)次·min-1、(161.75±3.82)次·min-1,高于对照组的(9.35±0.76)kPa、(48.01±2.04)次·min-1、(157.03±2.49)次·min-1(P<0.05);观察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为(5.63±0.46)kPa,低于对照组的(6.43±0.56)kPa(P<0.05);观察组用氧时间与住院时间为(28.93±4.15)d、(28.93±4.15)d,短于对照组的(33.27±4.16)d、(41.62±6.74)d(P<0.05)。结论 空氧混合仪联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BPD早产儿血气分析指标与生命体征,促进其身体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采用经穴推拿联合中药穴位贴敷对便秘及心血管事件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1月—12月于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00例AMI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经穴推拿和中药穴位贴敷。比较两组便秘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等。结果:干预期间,观察组病人便秘发生率(8.00%)低于对照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6.00%)低于对照组(2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肌钙蛋白、脑钠肽水平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后时,观察组生活质量量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穴推拿联合中药穴位贴敷可有效预防AMI病人便秘,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有利于促进心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分析连续套锁缝合及连续单层缝合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缝合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采用连续套锁缝合的方式,观察组采用连续单层缝合的方式。观察比较2组产妇住院时间、产后出血率、术后最高体温、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等。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1年随访,对2组月经复潮时间及月经不调、切口假腔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48.46±7.35)min比(52.32±8.17)min,P<0.05]。2组住院时间、产后出血率、术后最高体温、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均随访1年,观察组切口假腔、月经不调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00%、8.00%比8.00%、20.00%,均P<0.05)。2组月经复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连续单层缝合能有效地减少手术时间,并降低月经不调及切口假腔发生率。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0.
收集2009年1月~2012年7月在我院救治的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病例资料126例。观察其停用阿司匹林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变化,与同期未停用阿司匹林患者130例为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入院立刻停用阿司匹林15d后,观察组血小板凝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126例患者停用阿司匹林后1个月内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为21.43%;对照组130例患者未停用阿司匹林后1个月内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仅为6.1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停用阿司匹林后,血小板凝集作用增强,更容易形成血栓,从而增加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测定活体肾移植供体肾小球滤过率(GFR)的方法及其准确性。方法 60例健康活体肾移植供体术前均行双肾CTA检查,扫描程序包括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CTU扫描,应用Patlak方程原理计算双肾GFR,并与SPECT 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所测定的GFR对照,并对两组结果进行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结果 60例肾移植供体,CT法测得的左肾GFR和右肾GFR分别为(64.36±5.38)ml·min-1·(1.73 m2)-1和(65.72±5.73)ml·min-1·(1.73 m2)-1,总肾GFR为(129.48±10.49)ml·min-1·(1.73 m2)-1;SPECT测得的左肾GFR和右肾GFR分别为(41.74±5.49)ml·min-1·(1.73 m2)-1和(43.36±6.31)ml·min-1·(1.73 m2)-1,总肾GFR为(85.09±10.73)ml·min-1·(1.73 m2)-1。相关性分析显示,两种方法测定的GFR相关性良好,左肾GFR相关系数r=0.877,P<0.01,直线回归方程为GFR(CT)=28.525+0.859×GFR(SPECT),n=60;右肾GFR相关系数r=0.877,P<0.01,直线回归方程为GFR(CT)=31.209+0.785×GFR(SPECT),n=60;总肾GFR相关系数r=0.867,P<0.01,直线回归方程为GFR(CT)=57.337+0.848×GFR(SPECT),n=60。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所测定的活体肾移植供体的GFR与SPECT所测定的GFR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应用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可以同步完成活体肾移植供体术前肾功能的评价和解剖结构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法测定健康人肾小球滤过率(GFR)的正常值,以及健康人随着年龄增长GFR值的变化。【方法】通过询问病史,测量血压,测定空腹血糖、血脂、血肌酐、尿常规、尿蛋白4项、24h尿蛋白定量,尿沉渣镜检,肾脏超声及肾穿刺病理结果,严格制定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并采用放射性核素显像测定GFR。【结果】健康成人的平均GFR值为(87.68±16.74)mL/(min·1.73m^2),142例受试者按年龄段分为20~,30~,40~,50~四组。相同年龄组中不同性别GF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各年龄组的GF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50岁女性的GFR和≤50岁女性各年龄组的GFR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且〉50岁女性的GFR呈明显下降,与40~,30~,20~组比较分别是(83.36±10.15)mL/(min·1.73m^2)vs(95.32±13.91)mL/(min·1.73m^2),(91.24±16.46)mL/(min·1.73m^2),(98.92±11.35)mL/(min·1.73m^2)。【结论】^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法测定健康人GFR不同于西方人,女性的GFR在〉50岁表现出较明显的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接受肝移植的晚期肝病患者MELD评分级别与其血流动力学高动力循环(HDC)水平的关系。方法针对146例接受肝移植的晚期肝病患者,术前抽血检查总胆红素(TBil)、血肌酐(Scre)、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以此计算 MELD 分值并进行分级(3级,Ⅰ 级≤10~15分,Ⅱ级15~25分,Ⅲ级≥25分);另于手术开始前经肺动脉导管(Swan-Ganz导管)监测并记录HR、MAP、CO、CI、SVR、SVRI、MPAP、PAWP、PVR、LVSWI及RVSWI等指标;最后比较不同MELD分值级别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关系。结果 MELD 评分3个级别间CO分别是:(6.4±1.7)L/min,(8.5±2.0)L/min,(9.5±2.6)L/min;CI分别是:(3.7±1.1)L·min-1·m-2,(5.1±1.4)L·min-1·m-2,(5.4±1.4)L·min-1·m-2。SVR分别是:(978.9±260.5)dyn·s·cm-5,(653.7±254.1)dyn·s·cm-5,(594.4±204.2)dyn·s·cm-5;SVRI分别是:(1743.8±458.3) dyn·s·cm-5·m-2,(1126.1±478.1)dyn·s·cm-5·m-2,(1031.5±335.3) dyn·s·cm-5·m-2。其变化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但两两比较仅MELD Ⅱ级和Ⅲ级组相对于I级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Ⅲ级与Ⅱ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HR、MAP、MPAP、PAWP、PVR、LVSWI及RVSWI等指标随MELD分值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晚期肝病患者HDC主要表现在高的心输出量和低的体循环血管阻力两个方面,即高的 CO&CI 与低的 SVR&SVRI,而且伴随肝功能MELD分值升高至15后,其血流动力学的HDC特征更明显,但代偿期肝硬化即便合并肝癌的患者HDC特征可能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BMI)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预后的影响。方法将58例AECOPD患者按BMI值分为A组(BMI<21kg.m-2)32例、B组(BMI≥21kg.m-2)26例,观察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死亡率及AECOPD发作频率。结果 A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长于B组[(23±9)d vs(16±7)d,P<0.05],死亡率及AECOPD发作频率均明显高于B组[12.5%vs 3.8%,(1.4±0.7)次.年-1 vs(0.8±0.6)次.年-1,均P<0.05],且更易出现呼吸衰竭。结论低BMI是影响AECOPD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常泰  戴娜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2):2274-2277
[目的]探讨前列腺64排CT灌注成像的可行性及对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28例(A组)和BPH患者35例(B组),所有患者均行前列腺64排CT灌注扫描,比较两组灌注参数:血流量 (BF)、血容量(BV)、峰值(PE)、达峰时间(TTP)、表面通透性(PS).[结果]A组BF、BV、PE分别为(0.492±0.115) mL/(100 g·min),(0.146±0.019) mL/100 g,(33.4±5.1) HU均显著小于BPH组(1.712±0.095) mL/(100 g·min),(0.276±0.031) mL/100 g,(56.7±6.7) HU(P〈0.05),TTP、PS分别为(54.2±5.6)S和(54.8±6.9)mL/(100 g·min)均显著大于BPH组(26.4±4.6)S和(20.1±4.8)mL/(100 g·min) (P〈0.05).[结论]前列腺64排CT灌注成像方法可行,灌注数据获得简单快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前列腺血流灌注变化;前列腺64排CT灌注成像能定量地提供前列腺血流信息,可无创性地辅助诊断前列腺癌和BPH.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室晚电位(VLP)在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阳性率差别。[方法]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2011年2~8月收治的AMI患者357例:其中高龄老年(≥80岁)AMI组32例,老年(60~79岁)AMI组154例、非老年(34~59岁)AMI组171例进行VLP检测。【结果】高龄老年AMI组32例患者中,VLP阳性23例(71.9%);老年AMI组154例患者中,VLP阳性82例(53.2%);非老年AMI组171例患者中,VLP阳性74例(43.3%),三组VLP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9.87,P〈0.01)。VLP阳性179例患者中,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颤、室速)的27例(15.1%),VLP阴性178例患者中,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11例(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4,P〈0.01)。[结论]:IAMI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高,VLP阳性率明显上升。VLP阳性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VLP阴性患者。尽早进行心电监护并检测VLP对预防和避免老年AMI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湖南汉族人群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清表达水平和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连续收录2010年12月至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湖南汉族老年新发脑梗死患者154例及健康志愿者8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 MCP-1浓度;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TM),并据其将患者分为无斑块组32例,稳定斑块组49例,不稳定斑块组73例;分析各组间血清 MCP-1表达水平的差异,并对血清 MCP-1表达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级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稳定斑块组血清 MCP-1水平(113.64±48.04)pg/mL高于稳定斑块组(61.78±22.34)pg/mL,稳定斑块组高于无斑块组(44.84±25.26)pg/mL,且两组之间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F=80.06,P <0.01)。无斑块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 MCP-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MCP-1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呈正相关(P<0.05)。【结论】在湖南汉族人群中,血清 MCP-1表达水平可能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对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再灌注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和试验对照组。替罗非班治疗组(29例)冠状动脉内推注替罗非班10μg/kg,继之以0.15μg·kg-1·min-1静脉泵入36 h,试验对照组(28例)未用替罗非班。两组患者的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通过分析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图像获得;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患者介入治疗术前及术后24 h、72 h黏附因子sICAM-1、sVCAM-1水平。结果替罗非班治疗组的TMPG 3级心肌灌注分级比例明显高于试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9.3%vs.50.0%,P<0.01);黏附因子sICAM-1、sVCAM-1水平治疗组术后24 h、72 h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分别为sICAM-1术后24 h(24.27±2.31)ng/ml vs.(37.13±3.34)ng/ml,P<0.01;sICAM-1术后72 h(22.45±1.86)ng/ml vs.(32.4±2.59)ng/ml,P<0.01;sVCAM-1术后24 h(26.27±2.96)ng/ml vs.(43.13±3.84)ng/ml,P<0.01;sVCAM-1术后72 h(23.72±2.25)ng/ml vs.(38.92±2.61)ng/ml,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显著改善靶血管心肌再灌注和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心肌营养素-1(CT-1)水平的变化及其对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检测86例AMI患者入院时血浆CT-1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浓度,另选24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根据CT—l浓度将AMI患者分为CT-1〈300pg/mL组(n=52)和CT-1〉300pg/mL组(n=34),记录患者1个月内发生的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意外死亡、心力衰竭、再发心绞痛或再发心肌梗死),观察AMI后CT-1水平的变化、CT-1与cTnI的相关性及其对AMI患者的预后价值。【结果】AMI患者血浆CT-1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CT-1水平与cTnI成正相关(r=0.761,P〈0.01);CT-1〉300pg/mL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CT-1〈300pg/mL组(P〈0.01);多变量回归分析,CT-1是预测AMI患者发生近期心血管事件的有效指标(RR:1.753,95%CI为1.112~3.438,P=0.012)。【结论】血浆CT-1水平能够反映AMI患者心肌坏死程度,也是预测AMI患者发生近期心血管事件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在预测冠心病(CHD)风险方面的价值。方法将210例拟诊CHD住院患者行冠脉造影(CAG)检查,依据结果分为研究组(CHD组)143例、对照组67例。在常规冠心病药物治疗前抽血测定血浆Lp-PLA2活性、血脂等。结果 2组Lp-PLA2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2±1.5)μmol·min-1·m L^-1比(27.6±1.9)μmol·min-1·m L^-1,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p-PLA2、年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是冠心病独立预测因子,Lp-PLA2是最显著预测因子。结论 Lp-PLA2是冠心病风险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