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自行开发的适合宝钢1号高炉的软融带模型,并对1号高炉开工以来的典型炉况进行计算分析,其结论是可取的,只有保持合理的软融带形状才能高产、低耗。  相似文献   

2.
一、炉芯构造的推断1.高炉炉芯的形状及形成在国内外对工业生产高炉的解剖研究中,把高炉炉内分成“三带”,即块状带、软熔带、滴落带。块状带是指各矿种以本来的块状下降着的部分;软熔带是指矿石处于软化、融着、熔化过程的部分,把这种状态的矿石层称为软熔层;滴落带是指熔融的金属和炉渣流经仅由焦炭组成的充填层部分。图1系高炉解剖图。由图1看出,滴落带下是仅由焦炭组成的,即所说的高炉  相似文献   

3.
应用光导纤维内窥镜研究高炉冶炼过程已在日本、欧洲取得很大进展。本文综合介绍风口循环区、炉腹、炉身及软融带的水平或垂直探管采用光纤内窥镜的设备特性及观测结果,指出应用这一技术对于研究高炉下料规律、炉料还原过程、软融带的性态及高炉热状态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4.
高炉软熔带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文波  唐飞来 《钢铁》2004,39(6):14-16
运用高炉冶炼理论,结合实际检测条件,建立高炉软熔带数学模型,为高炉操作人员提供一种定量分析高炉软熔带与高炉生产之间关系的方法。通过在南钢1号高炉应用得出:其炉身下部、炉腰和炉腹内衬表面热流强度比其他部位大,属于正常范围下限;正常生产时,该高炉软熔带形状是“W”型。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干熄焦技术的优点,能显著改善焦炭冷热强度,并就干熄焦在承钢4~#高炉上配吃后,高炉操作制度的优化及取得的效果做了说明,包括调整装料制度和送风制度,采取低硅钛冶炼,控制软融带位置等等。  相似文献   

6.
简单介绍了干熄焦技术的优点,能显著改善焦炭冷热强度,并就干熄焦在4#高炉上配吃后,高炉操作制度的优化及取得的效果做了说明,包括调整装料制度和送风制度,采取低硅钛冶炼,控制软融带位置等等。  相似文献   

7.
宣钢9号高炉通过增加小焦比、烟煤比,对降低生铁成本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合理安排料序、改善软融带透气透液性,有效缓解了原燃料结构变化对炉况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高炉软熔带对高炉生产的影响,探讨了合理软熔带的控制.软熔带的形状与位置是高炉上、下部调剂的综合体现,是决定高炉煤气流稳定运行的关键。为了控制合理的软熔带,应充分考虑自身原料水平,从有利于降低焦比、提高煤气利用水平、高炉顺行、保护炉衬、延长炉龄出发。实现高炉生产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Roy  PK 铁丈殊 《烧结球团》1993,18(5):40-47
1 前言自70年代初日本专家冷却并解剖了若干生产高炉后,人们对高炉软熔带有了明确的认识。为了提高高炉透气性,增进固态还原并降低铁水含硅,该带位置应低且薄,由此带来了对高炉操作的全面改进。由于软化温度高、软熔区间窄的含铁炉料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软熔带,故而在炉料设计中重视了对这些  相似文献   

10.
为了稳定,灵活地操作高炉,园击方向分布控制炉料下降速度,煤气流、软融带水平等各种炉况指标跟那些半径方向分布控制有相同的重要性。 现在,京浜钢铁公司与旭玻璃公司共同并发了能满足在高温、高压、高流速条件下长期使用的高炉风口热风控制阀。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给出了高炉煤气运动的二维不均匀分布的数学模型,总结了高炉开炉实例及模拟实验规律,得出炉内炉料粒度及空隙度等参数的确定方法。本模型可解析炉辩矿焦比、料层透气性等对调节高炉气流分布的作用,也可模拟各种类型的软融带性态与气流分布的关系及风口水平的煤气流的原始分布。  相似文献   

12.
利用高温熔滴炉模拟实际高炉软熔带的运行情况,探讨CaF2和MgO加入炉料后,对钒钛高炉炉料透气性、软熔带厚度、压差陡升温度、软熔区间、熔融区间等炉料高温物理性能的影响;为改善软熔带透气性,找出高炉合适软熔带位置,从而达到解决利用钒钛磁铁矿带来的不利影响的目的,为提高高炉强化冶炼目的提供重要依据。结果表明:炉料中添加萤石后对软化开始温度基本无明显影响,但使软化温度区间变窄,初渣带位置形成过早,软熔带厚度、最大压差、总特性值都升高。MgO的加入使软化开始温度升高,软化温度区间变窄,说明MgO的加入使软熔带位置下移,软熔带变薄。  相似文献   

13.
鞍钢5号高炉燃料比平均在590 kg/t以上,采用提高焦丁用量并与矿石混装技术措施后燃料比降低。实验室测试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随着焦丁用量提高,矿石在块状带透气性得到改善,尤其是软融带区域透气性改善显著。鞍钢5号高炉试验结果表明,当粒度为10~30 mm小粒度焦炭与矿石混装入炉,焦丁比提高到60~80 kg/t时,降低高炉燃料消耗效果显著,焦丁与焦炭置换比可以保持在1.0以上。  相似文献   

14.
白长友 《中国锰业》1995,13(2):21-25
针对廊坊冶炼厂82m ̄3无炉衬锰铁高炉论述了,风口直径、长度对鼓风动能,回旋区深度的影响,及送风制度与软融带和煤气流分布的关系,并提出了改善炉况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数学模型在宝钢高炉操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炉况判断GO-STOP模型、TC指数和炉温预报模型、软熔带模型、煤气流分布判断和布料控制模型的原理、建模方法及其在宝钢大型高炉生产操作中的应用情况。宝钢高炉生产不仅采用先进的自动化装备,而且从 1号高炉建设起即先后引进了8个先进的数学模型指导高炉操作。通过长期学习、消化,特别是近几年来对模型的改造和完善,并融人现代智能模型技术,大大提高了模型的精度和应用效果,这些模型为宝钢大型高炉实现长期稳定顺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钒钛磁铁矿冶炼的特殊性对高炉生产的影响,以及钒钛元素特性与高炉冶炼控制参数的对应关系。提出烧结矿低温还原粉化率、焦炭反应性是钒钛矿冶炼过程的限制性环节;针对钒钛矿冶炼渣铁滞留率高,提出控制炉渣碱度、缩小软融带宽度、改善渣铁流动性等工艺措施,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针对高炉冶炼钒钛烧结矿软熔滴落带的特点,对实验室软熔滴落装置模拟高炉条件制备的软熔带和滴落带试样进行了研究,弄清了这个区间的物相组成。  相似文献   

18.
利用商业软件fluent研究了不同的软熔带形状参数下高炉下部压力场的变化。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倒V形软熔带有利于降低高炉下部压力,高炉下部中心轴和炉墙处的压力随着软熔带厚度、宽度和根高的减少而降低,软熔带形状和根高的改变所带来的效果不如改变软熔带宽度和矿焦层厚度比所带来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描述首钢实验高炉 (23m~3) 解剖后出现的软熔带形状和分布特征,它基本上是焦矿交替的倒V形结构.高炉解剖发现有粘结层,它是形成软熔带的过渡层.软熔带全部形成过程包括固相反应、粘结、软熔和滴落等.决定软熔带形状的是温度场和矿物组成.在软熔带渣铁开始分离,软熔带主要由未渗碳、熔点高的金属铁组成,平坦式的软熔带分布能保证高炉顺行和最大限度提高间接还原率.  相似文献   

20.
针对2012年上半年韶钢8高炉炉况波动大,尤其是渣皮脱落频繁,很难形成相对稳定的操作炉型,对高炉操作带来了很大困难.为此,通过对高炉布料制度的优化、下部送风制度调整、合理的炉温控制、稳定和提高原燃料质量、加强炉前出铁和铜冷却壁温度及软融带根部的控制等措施,找到了适合的高炉操作制度,形成稳定的高炉操作炉型,实现了炉况稳定顺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