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4 毫秒
1.
利用NDVI与EVI再合成的植被指数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单独使用NDVI、EVI对植被覆盖变化分析出现的饱和问题,提出了植被指数再合成法。本研究基于EVI与NDVI中国合成产品在时间上通过植被指数归一化再合成、空间上通过植被指数向量分析法对云南省月植被覆盖变化进行趋势分析并进一步利用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单一植被指数与合成植被指数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NDVI与EVI月趋势变化呈显著负相关;基于EVI mean与NDVI max再合成指数VI的方差、标准差均最大,相对其他单一植被指数(NDVI、EVI)而言,其变异系数VC最大为0.551,回归分析结果k值为0.039,对描述植被覆盖在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上的变化情况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基于MODIS NDVI时间序列数据的藏北草地类型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西藏自治区申扎县北部部分区域作为藏北草原的典型代表区进行研究。对区域内2009年全年23期MODIS NDVI数据收集处理,得到23个波段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Savitzky-Golay滤波算法优化时间序列数据并对不同类型的时间序列曲线做对比分析,提取分类的特征波段。最后采用非监督分类法把研究区分为沼泽草甸、高寒草甸、中盖度草原、低盖度草原、裸地和水体6种类型,并结合地形数据分析了其中4种草地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一系列的处理结果及分析内容证明了MODIS NDVI时间序列数据在藏北草地类型识别方面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生态工程治理多年且其成效备受关注的黄土高原地区基于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背景下的植被覆盖变化鲜有研究,采用MOD09Q1数据,运用最大值合成法、S-G滤波法与趋势分析法,对甘肃中东部黄土丘陵沟壑区2008—2017年的植被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坡度的响应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时间层面上来说,2008—2017年NDVI呈现出增加趋势,且以0.001 3/年的速率增加,2012年为一个明显的突变点;空间层面上来说,2008—2017年NDVI空间变化图与slope图均显示区域内低山丘陵区以及冲积平原区NDVI明显增加,植被覆盖状况明显改善,且部分中起伏山地植被覆盖出现减少的现象。年度空间变化显示期间NDVI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有所改善。(2)不同坡度等级下,NDVI年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发展态势良好并于2013年后趋于稳定;6°以下与6°~15°区域内土地生产力明显提高,NDVI变化不大;15°~25°区域内多种生态工程治理成效显著;NDVI变化较大的是25°~35°与35°以上区域,主要以退耕为主,利用区域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本研究可为甘肃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覆盖情况改善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也可为改善工程区生态面貌和加快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提供参考,实现区域生态环境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NDVI序列影像的植被覆盖变化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地表植被覆盖特征的重要指标之一。以新疆石河子地区2003~2006年MODIS遥感数据反演的NDVI时间序列影像为例,分析研究了植被长势的年内和年际变化,将植被长势的年内变化和年际变化分为比前一年(月)好、比前一年(月)稍好、与前一年(月)持平、比前一年(月)稍差和比前一年(月)差5个等级,得到年内和年际间植被长势的动态分布图,从植被长势分布图中NDVI的变化可以看出年际和年内植被长势的变化。并应用变化矢量分析法对2003~2006年石河子地区NDVI的变化强度进行了分析,获得了植被覆盖变化强度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4 a内石河子地区植被覆盖未发生大的变化,植被系统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5.
2001~2010年松木希错流域植被动态变化遥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遥感在区域植被变化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为大面积监测植被状况的演化过程提供技术支持。NDVI在高植被覆盖地区存在过饱和现象,对稀疏地区的植被变化尤其敏感。以古里雅冰帽南部的松木希错流域植被相对稀疏区域为研究区,基于MODIS NDVI数据和逐月气象观测数据,以及RS和GIS平台,对该区域2001~2010年主要植被变化趋势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植被变化与气候驱动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① 2001~2010年间该区域的植被活动有加强趋势;② NDVI表明研究区植被生长季较短(5~9月),NDVI浮动区间为0.11~0.13,低于全国水平(0.3~0.35),也低于全球稀疏灌丛的平均水平(0.2~0.4);③NDVI与年均气温整体上呈正相关,而与年降水量相关性不强。表明近年来持续升温是影响该区域植被活动加强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多时机NOAA—AVHRR数据主成分分析的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多时上NOAA-AVHRR的中国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并与从NDVI派生的4个生物不数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主成分变换既压缩了信息,将21个月的信息主要压缩到前4个主分量,又提取了关键的变化信息,第一主分量反映基本植被覆信息,第二、第三和第四主分量反映植被季相变化信息,正是由于一年12个月的NDVI曲线反映了植被季相变化特征,使得主成分变换得到的各主分量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而且17种中国典型植被在这4个主分量图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使其具有进行较高精度土地覆盖分类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1999年锡林郭勒草地AVHRR-NDVI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地面样地和遥感数据,分析了锡林郭勒草原4种草地1999年AVHRR-NDVI的时空变化。NDVI时间序列显示,草甸草地和典型草地NDVI在5月份开始返青,但荒漠草地和沙地草地NDVI在5月份为全年最低。6月份草地生长最快,以4月平均NDVI作为各草地的基准,草甸草地全年NDVI最大时的增加值为0.42,其中4~6月份的NDVI增加值为0.34,占81%;典型草地全年NDVI最大时的增加值为0.30,其中4~6月增加值为0.22,占73%;沙地草地全年NDVI最大时的增加值0.27,其中4~6月增加值为0.10,占37%。NDVI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东西过渡特点。从5月开始,NDVI自东向西增长,其推进特点是南北两侧快,中部缓慢。8月草地植被达到全盛时,NDVI=0.1的等值线呈现由西向东的“楔型”。5~8月之间,NDVI=0.1等值线由东向西移动3个经度。由于植被指数对低覆盖植被比较敏感,该等值线的形态和位置可能是气候变化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8.
主被动遥感数据协同估算干旱区草原植被生物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主动微波遥感和被动光学遥感反映地表植被的各自优势,发展了一种主被动遥感协同估算干旱区草原植被生物量的模型。该模型将植被覆盖度作为水云模型的附加参数,将总体散射分为植被覆盖区散射和裸土区散射两部分,将水云模型应用到了植被覆盖稀疏区域。利用改进的水云模型和双极化ASAR数据,通过建立方程组估算植被生物量。将该方法用于乌图美仁草原植被生物量的估算,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主被动遥感协同估算模型能够成功地估算干旱区草原植被生物量,并且取得了较好的估算精度(R2=0.8562,RMSE=0.1813kg/m2)。最后,分析了该方法估算植被生物量的误差来源。  相似文献   

9.
利用NDVI估算云覆盖地区的植被表面温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旱监测等实际应用都需要全面掌握地表温度(LST)的空间分布,而云覆盖是这种应用的重要阻碍。试图根据地表温度变化与地表植被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遥感影像中云覆盖区域植被表面温度的估算方法。由于植被的蒸腾作用,植被茂密程度对其表面温度的空间分布有较大影响。这种影响不仅在晴朗无云区域存在,同样适用于云覆盖区域。因此,首先分析云覆盖区域周边无云植被像元的LST与植被指数NDVI之间的关系,建立方程式,然后再利用NDVI在短时间内相对稳定的特点用另一幅图像来获取云覆盖区域的NDVI值,最后根据NDVI与LST之间的关系估计云覆盖植被像元的表面温度。将这一方法应用到山东省聊城市的Landsat ETM+图像,结果表明:当云覆盖范围≤2 000个像元(约1.72 km2)时,通过NDVI来估计云覆盖区域植被表面温度的平均绝对误差<0.7 ℃,均方根误差<1.2 ℃。为了验证其实用性,又将该方法应用于安徽省蚌埠地区的TM图像,云覆盖范围在300个像元以下时,平均绝对误差小于0.1 ℃。因此,可以认为,当云覆盖范围不是很大时,利用NDVI估算云覆盖地区的植被表面温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京津冀地区空气污染现象频发的问题,基于长时序NDVI、空气质量监测站等数据,从多种时间、空间尺度上分析植被覆盖对大气颗粒物浓度的影响。首先分析了NDVI的时空特征变化,然后探究了NDVI和颗粒物浓度的在时间和空间上相关性,最后比较了植被区和非植被区空气质量小时均值变化趋势。实验结果表明:NDVI月均值与颗粒物浓度变化趋势相关,研究区整体NDVI与PM2.5、PM10浓度月均值回归方程的R2分别为0.580、0.601;植被覆盖对PM2.5和PM10浓度年均值的最佳影响尺度分别为3 km和2.5 km,各季节的最佳影响尺度中夏季最大、冬季最小;植被覆盖对颗粒物浓度升高有抑制作用,植被区颗粒物浓度的变化比非植被区更加平缓。  相似文献   

11.
每一种媒体部有自身的长处,对某种特定的教学和学习有效。同样,每种媒体又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不利于某些教学和学习。因此,多媒体不是一种全能的媒体,也不可能代替传统媒体。现代媒体与传统媒体在教学中应相互补充,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2.
每一种媒体都有自身的长处,对某种特定的教学和学习有效。同样,每种媒体又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不利于某些教学和学习。因此,多媒体不是一种全能的媒体,也不可能代替传统媒体。现代媒体与传统媒体在教学中应相互补充,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3.
14.
DSP与单片机之间串行通信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复杂双CPU系统的关键是两者之间的接口与数据通信问题。针对单片机89C51与TMS320LF2407ADSP构成的双CPU系统,本文提出了一种简单可行的串行通信方式。本文不仅介绍了两者之间的硬件连接示意图,而且完成了两者通信的初始化设置,并且给出了完整的串行通信的软件流程图。  相似文献   

15.
首尾段落和首尾语句对语义有着较大的贡献,应该作为判别段落相似度的主要因素。本文将其以恰当权重融入SiteQ算法,提出关联首尾段落和首尾语句的多特征融合段落相似度计算算法Topic-SiteQ。该算法采用多特征融合的算法计算首尾语句的语义相似度,并以一定的权值体现它们对段落相似度的贡献,同时提高首尾段落的评分值,并根据这次评分值进行推荐排序。实验表明,采用该算法,相关段落排序的MRR值提高了0.032,F测度值平均提高了1.4%,说明该算法的改进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PLC的人机接口与编程   总被引:28,自引:57,他引:28  
本文根据作者的PLC应用实践,借鉴高级语言的编程方法,从人机接口入手,自顶向下的分析程序结构,对PLC的结构化编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18.
19.
This short feature documents elements of research in advance of a long-term work. Rather than a technical account or retrospective, the aim is to demonstrate by example how research itself is a primary process, illustrated by work carried out at the Institute of Creative Technologies (IOCT) during the last few years. When creative output is appraised only from its visible results, something is lost in the telling; carefully selected public facets rarely convey the depths of the underlying lines of inquiry. The research covered is for a work that generates quantitative data, driving visualisations of human movement, proximity and orientation. The aim is to reveal how these literal data reflect our relationships to one another in social settings. To contextualise the current process, complex systems, dynamic pattern formation and other works are also mentioned. As a personal account, it seemed appropriate to supplement the usual academic passive voice with first-person narrative.  相似文献   

20.
Modelling word or species frequency count data through zero truncated Poisson mixture models allows one to interpret the model mixing distribution as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word or species frequencies of the vocabulary or population. As a consequence, estimates of their mixing density can be used as a fingerprint of the style of the author in his texts or of the ecosystem in its samples. Definitions of measure of the evenness and of measure of the diversity within a vocabulary or population are given, and the novelty of these definitions is explained. It is then proposed that the measures of the evenness and of the diversity of a vocabulary or population be approximated through the expectation of these measures under the word or species frequency distribution. That leads to the assessment of the lack of diversity through measures of the variability of the mixing frequency distribution estimates described abov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