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兰进  徐锦堂  李京淑 《核农学报》1993,7(2):121-124
对蜜环菌进行氚标记、放射性测量和放射自显影结果显示,~3H-标记物分布于菌体的各个部位,在培养基中加入~3H-葡萄糖标记蜜环菌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兰进  徐锦堂  李京淑 《核农学报》1993,7(4):249-252
应用~(32)P、~3H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天麻的第二营养源,证明在无蜜环菌伴栽的情况下,天麻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期均能从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为天麻合理施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用3H 葡萄糖对紫萁小菇进行氚标记 ,然后用标记的紫萁小菇伴播天麻种子 ,观察发现标记紫萁小菇仅由天麻胚柄状细胞侵入 ,在天麻种胚细胞中同化的标记化合物由细胞壁进入并由胞压运输到细胞内 ,形成原球茎后同化标记物由维管组织运输。  相似文献   

4.
~(60)Coγ射线辐照蜜环菌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6 0 Coγ射线辐照对蜜环菌的生物学效应。结果发现 :1 0~ 80Gy低剂量辐照能提高蜜环菌的生活力 ,促进其生长 ,提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对细胞膜脂过氧化无明显影响 ,2 0Gy辐照效果最显著 ,菌丝体生长量较对照增重 3 1 2 0 % ,MDA含量较对照低 2 7 4% ;大于 80Gy辐照则随剂量增大生长受抑制 ,膜脂质过氧化程度加剧。1 0~ 80Gy辐照还提高了菌丝体中SOD活性 ,高于 80Gy则随剂量增加酶活性降低 ;POD活性随辐照剂量递增酶活性提高 ,与MDA含量呈正相关。6 0 Coγ射线辐照提高了蜜环菌中核酸含量 ,且随剂量增加而增加 ,较对照分别提高 3 1 %~ 2 84 3 %和2 40 %~ 1 61 41 %。 2 0Gy剂量辐照使DNA、RNA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提高 ,3者呈明显正相关 ;2 0 0Gy辐照使DNA、RNA含量提高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却呈下降趋势 ,其相关系数分别为 -0 83 89和 -0 73 40。琼脂糖凝胶电泳表明 ,2 0Gy辐照对DNA链无明显影响 ,而 2 0 0Gy辐照则出现严重拖尾 ,表明DNA链有严重断裂。DNA断裂主要发生在辐照后 6h之内 ,以后能自动修复  相似文献   

5.
利用14CO2示踪研究了覆膜对旱地冬小麦花后14C-同化物在灌浆期转运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同化的14C在标记后24h约78%已储存在茎鞘和穗轴中,11%已转运至籽粒,11%还滞留在叶片中;成熟时叶片的14C-同化物几乎都外运了,茎鞘和穗轴中还滞留约28%,70%已转运分配到籽粒中。覆膜小麦的14C-同化物向籽粒的转运比对照慢。另外,研究还表明覆膜小麦花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比对照高,MDA含量比对照低,叶片衰老延缓,同化能力强,干物质多,籽粒产量高。因此,覆膜使小麦增产的原因在于小麦中前期生长加快,后期衰老延缓,同化能力增强,最终使得同化的干物质总量大大增加;但并不促进同化物向籽粒的转运分配。  相似文献   

6.
水分亏缺对小麦碳同化物的动员与分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吕金印  山仑  高俊凤 《核农学报》2002,16(4):228-231
利用14 CO2 对小麦花前光合标记 ,在开花灌浆全期通过对对照 (CK)、中度胁迫(MS)、严重胁迫 (SS) 3个水分处理试验表明 :在灌浆过程中 ,中度胁迫处理叶中花前14 C 同化物输出比例为 1 6 56% ,略高于对照和严重胁迫 ,收获时同化物滞留最少( 8 68% )。严重胁迫处理颖壳中14 C 同化物外运比例最高 ,为 8 70 % ,约为对照和中度胁迫处理的 2倍。 3种水分处理茎中同化物输出比例不明显。胁迫程度增加 ,旗叶中同化物输出比例和撤退量增加 ,籽粒对同化物调运速度与比例增加。表明水分亏缺促进了籽粒对花前叶、鞘、颖壳等“临时库”同化物的再动员以及对后期产量的补偿  相似文献   

7.
在人参不同生育期,采用(14)~CO_2标记整体植株的方法,测定人参同化(14)~C产物的分配比率和残留率。结果表明,展叶末期同化的光合产物60%用于建造人参营养体,为地上部各器官的生长发育提供碳源和能源;绿果期以后的同化产物是参根中干物质和有效成份构成的主要来源;施用人参复合肥料,4年生参根干重及总皂甙含量较对照提高16.1%和4.3%。  相似文献   

8.
采用对比法,研究不同产地来源的蜜环菌菌株生长性能及其配套栽培方法对猪苓菌核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蜜环菌Gu-7菌株日生长速率(6.130 mm·d~(-1))和菌丝体干重(4.76 mg/10 mL)在7株供试菌株中较为突出,表现出明显的优势生长性能,其发酵液对猪苓菌丝体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配套诱导方法6猪苓菌核形成快、数量多,优于其他诱导栽培模式,蜜环菌侵染菌核共生营养良好。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结果表明 :超高产栽培 (VSHM)条件下剑叶和倒 2叶对14 CO2 的净同化强度分别极显著和显著高于对照 ,早稻和晚稻的趋势一致 ,是叶面积较大和单位面积光合速率较高所致。早稻和晚稻在灌浆结实期剑叶和倒 2叶的14 C 同化产物 5d内有1 7 5%~ 2 1 0 %滞留在标记叶内 ,滞留率晚稻大于早稻 ,倒 2叶大于剑叶 ,不同栽培处理之间差异不明显。14 C 的同化物有 45 3 %~ 65 4%向穗部运转 ,早稻大于晚稻 ,剑叶大于倒 2叶 ,VSHM比CK略有提高。VSHM超高产栽培双季实际产量达1 771 0kg hm2 ,比对照提高 1 8 3 3 % ,差异达 5%的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
春小麦花前~(14)C同化物分配与累积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吕金印  刘军  高俊凤 《核农学报》1999,13(6):357-361
研究结果表明:从花前标记到整个灌浆期,春小麦901 叶和鞘中14 C同化物分配率分别下降231 % 和78% ,陕229 下降了321% 和77% 。茎中14C 同化物分配率,901 增加了73 % ,陕229 增加了220 % 。从花前标记、灌浆到成熟,901 穗颖壳14C同化物分配率上升了122% ,陕229 上升了87 % 。在花后21d 前,两品种旗叶14C同化物分配率逐渐下降。花后35d 901 旗叶中14C 同化物分配率存在一个高峰,尔后又下降,比花前标记时下降42 % ;陕229 则一直下降,比花前标记下降45 % 。花后同化物转运,陕229 早于901 ,陕229 籽粒中14C同化物放射性相对高于901 。花前标记的14C同化物在901 中有45 % 转运到籽粒中,陕229 中有111 % 转运到籽粒中去。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结果表明 ,挑旗期叶片 (尤其是旗叶和倒 2叶 )是大穗型品种兰考 90 6最主要的同化器官 ,其同化量占单茎总同化量的 90 %以上 ,而叶鞘的同化量仅占1 0 %以下。密度过大不但抑制14 C 同化速率 ,而且降低14 C 同化物运输分配效率。适当推迟追肥有利于提高单茎同化量和同化物的运输分配效率。  相似文献   

12.
西洋参产量构成与同化产物的有效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光  李向高  李艳丽 《核农学报》2001,15(4):247-253
利用14 C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参龄各主要生育期同化产物的运转动态及对产量的关系 ,揭示了不同生育期同化产物转化为能量、结构物质和贮藏性物质的相对消长规律。结果表明 :3年生西洋参不同生育期14 C 同化产物向根运输快于向果运输 ,根是西洋参最强的同化产物竞争库 ,果实次之 ;4年生西洋参各主要生育阶段同化产物在生长、呼吸及贮存间的分配比例不同 ,展叶期的同化产物 85 %以上用于后续生长的能量代谢和器官建造 ,收获期参根中 80 %的干物质来源于花期以后的同化产物  相似文献   

13.
利用14 C示踪方法研究胁迫后复水对14 C 光合产物从苹果结果树叶片的输出及其在体内的分配影响。结果表明 ,胁迫期间14 C 光合产物合成和输出量均减少 ,同化物向枝、干的分配率增加 ,向新梢 (幼叶 )和果实的分配率下降 ;胁迫后复水 ,同化物的合成和输出均较胁迫条件下改善 ,但仍未完全恢复到充分供水的水平 ,同化物优先运往新梢 (幼叶 ) ,果实未获得较多的同化物。  相似文献   

14.
杨重军  张萍  郭玉海 《核农学报》2005,19(1):72-74,61
利用乙酰胆碱 (Ach)、微丝解聚剂 (LatA)和维管束固定剂 (FAA)处理萝卜的韧皮部 ,以叶片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以及14 C 同化物从叶片中的输出量为指标 ,研究 3种药剂对韧皮部同化物运输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 ,低浓度的Ach可有效地促进14 C 同化物向肉质根的运输 ,而LatA和FAA处理则有效抑制14 C 同化物向肉质根的运输。  相似文献   

15.
剪根稻苗移栽后叶鞘~3H-同化物的运转分配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3H同位素示踪方法研究了剪根稻苗移栽后叶鞘同化物的运转分配特点。结果表明,剪根处理稻苗各器官干重均低于对照,而3H-同化物的比活度却高于对照,标记后10d多数器官高出对照1倍左右,分蘖高2倍,新根高4倍。剪根处理发根节和新根的放射性总活度和3H-同化物的分配比例均高于对照,意味着其新根的发生更加依赖于主茎叶鞘物质输出。  相似文献   

16.
利用同位素示踪研究夏玉米灌浆期同化产物的运转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夏玉米京垦 1 1 4为材料 ,用1 4 C同位素示踪方法 ,结合活体测量法 ,研究了玉米灌浆期叶片1 4 C 同化产物的输出和籽粒对1 4 C 同化产物的积累动态。结果表明 ,叶片1 4 C 同化产物输出和籽粒1 4 C 同化产物积累均先快后慢 ,有一定的阶段性。以较快速率积累较多的1 4 C 同化产物有利于形成较大的粒重。  相似文献   

17.
早籼稻米垩白形成与稻株源-库特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垩白度差异较大的 3个早籼稻品种为材料 ,先后分 3期播种 ,应用14 C示踪技术研究了籽粒灌浆期剑叶净同化速率、籽粒库活力及相应的源 /库比与稻米垩白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 ,稻株源 -库特性与稻米垩白度之间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低垩白品种剑叶净同化速率、籽粒库活力和源 /库比均显著高于高垩白品种。稻株库的容量大、库的活力低而源叶同化物又供应不足 ,势必形成垩白。因此 ,保证源的供给充足、适当的库容 (库的大小 ) ,较大的源 库比和强大的库活力对减少稻米垩白极为重要。研究还发现 ,垩白度高的水稻品种 ,其剑叶中同化物的输出百分率相应较低 ,推测其源叶中同化物的输出或韧皮部装载存在障碍。  相似文献   

18.
巫建华  龚荐  罗时石 《核农学报》1992,6(3):147-152
在小麦生育进程各主要叶龄期分别用~(32)P和~(14)C标记各根层和叶层,研究根系营养物质流与地上部光合同化物质流的动态变化及兵在产量形成上的相互关联作用。研究表明,小麦各层次生根的最大功能同主茎叶龄进程基本上保持同步关系,即n/0叶龄发生的根至n+3/0叶龄发挥显著吸收功能。小麦某一叶龄期的功能叶和功能根在同化物质和营养物质输配上表现出互相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利用茶树培养细胞合成~(14)C-儿茶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在茶树细胞培养过程中饲喂标记前体的方法 ,进行了1 4 C标记儿茶素的合成研究。比较了1 4 C 苯丙氨酸和1 4 C 乙酸钠两种前体的饲喂效果 ,分析了饲喂前体被培养细胞吸收与利用的动态 ,研究了细胞预培养和紫外线预处理对提高产物标记率的作用 ,并采用高速逆流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合成的标记产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选用鲁薯 7号和徐薯 1 8为材料 ,研究了土壤通气性对甘薯无机养分吸收、14 C 同化物分配和块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可以增加叶片中钾、钙、锰、硼和锌的含量 ,增加块根中钾和钙的含量 ,减少块根中锰、硼和锌的含量 ,促进14 C 同化物由叶片向块根的运转和分配 ,提高块根中淀粉含量 ,极显著地提高了块根的产量。本文讨论了矿质元素在促进14 C 同化物由叶片向块根运输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