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灭幼脲对云斑天牛的不育作用及核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用灭幼脲处理的补充营养寄主植物饲养云斑天牛Batocerahorsfieldi(Hope)成虫,对子代卵的孵化有明显抑制作用,生化分析表明:灭幼脲可以促进雌虫卵巢组织DNA,RNA及一日龄卵DNA的合成;对一日龄卵内RNA含量影响不显著,对发育末期胚胎的DNA,RNA有明显抑制作用。结合灭幼脲在世代间垂直传递途径,讨论了灭幼脲对云斑天牛成虫不育作用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猫儿山林区天牛科昆虫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猫儿山林区天牛科昆虫计4亚科56属83种2亚种,其中未定名种7种;星天牛、云斑天牛和桑天牛为林区的优势种;根据采集、整理、鉴定、编写林区天牛科昆虫名录。  相似文献   

3.
不同囊壁材料触破式微胶囊剂的药效及持效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研究了以明胶-阿拉伯树胶和聚胺酯为囊壁材料,六种不同囊壁厚度的触破式微胶囊剂,对虫非蠊、松墨天牛、云斑天牛成虫的触破药效及持效期。结果表明:(1)明-氰-倍1号和聚-氰-倍1号,在野外自然环境喷施22d后,对虫非蠊的毒杀校正率仍达80%。其药效和持效期远远高于相同浓度和剂量的乳油。(2)聚-氰-倍3号,喷施马尾松树上26d后,对松墨天牛成虫毒杀校正死亡率达77.8%。(3)聚-氰-倍3号、4号、明-氰-倍2号,在喷施杨树干上22d后,对云斑天牛成虫毒杀校正死亡率达80%;而其乳油在喷施第8天后,毒杀死亡率已下降到10%。这说明触破式微胶囊剂具有抗环境能力强、持效期长,防治天牛成虫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虞莹莹  林丽 《科技资讯》2014,12(19):198-198
本文通过对丽水市缙云县园林蛀干害虫的调查研究,介绍了当地园林树种受蛀干害虫危害的现状。详细阐述了7种危害较为严重的蛀干害虫:星天牛、光肩星天牛、云斑天牛、松褐天牛、桑天牛、桃红颈天牛和日本竹长蠢的主要危害对象及发生规律。提出以"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为指导思想的结合人工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防治措施的综合防治方法。并提出强调园林生态系统自身修复能力,充分利用害虫资源,化害为宝的防治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云斑天牛(Batocera lineolata Chevrolat)对气味分子的识别机制,通过荧光结合试验和葡聚糖凝胶G75(Sephadex G75)层析研究了云斑天牛对气味分子的识别情况,并对云斑天牛气味结合蛋白进行了分离纯化。结果表明,云斑天牛气味结合蛋白能与荧光探针N-苯基-1-萘胺(N-phenyl-1-naphthylamine, 1-NPN)产生荧光结合,云斑天牛触角部位的总蛋白提取液中存在pro. Ⅰ-Ⅻ(Protein Ⅰ-Ⅻ)12种大分子粗提蛋白,这12种大分子粗提蛋白经Sephadex G75纯化后,得到1种能与荧光探针1-NPN产生荧光结合的纯化蛋白pur-pro. I(purified protein I)。纯化蛋白pur-pro. I分子质量约为15.2 ku,对应为大分子粗提蛋白pro. Ⅻ(Protein Ⅻ)。鉴定认为,分离纯化蛋白pur-pro. I是云斑天牛的一种气味结合蛋白。  相似文献   

6.
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s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斑天牛是福建省林木的一种重要害虫,该虫在福建2年发生1代。林间试验表明,应用棉花浸蘸80%敌敌畏或50%甲胺磷原液堵塞蛀孔,或用芜菁夜蛾线虫的Beijing、Mexican品系的1000条/ml悬液注射蛀孔,以及应用线虫海棉塞孔法防治幼虫,均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黄斑星天牛是我省杨树的一种毁灭性蛀干害虫,分布在我省9个地区45个县市。为了有效地保证杨树成林成材,控制黄斑星天牛发生,为害,根据《黄斑星天牛防治技术的研究}成果与《黄斑星天牛防治试验示范》的验证,对危害较轻,有利用价值的中、幼杨树林进行药剂防治,控制该虫的发生、蔓延,达到有虫不成灾的经济允许水平,特制定以下防治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王艳 《科技咨询导报》2007,(32):249-249
危害杨树的天牛种类很多,由于各地自然、地理差异不同,发生的天牛种类不同。其中危害主干类的有光肩星天牛、黄斑星天牛、云斑天牛、桑天牛、青杨虎天牛等。危害枝梢的有青杨天牛、锈斑楔天牛等。本方案针对危害主干类天牛,其它天牛种类可参照执行。  相似文献   

9.
云斑天牛生殖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研究了云斑天牛生殖系统的解剖形态、超微结构及内、外生殖器结构的功能和组织来源。  相似文献   

10.
云斑天牛成虫在杨树林带中扩散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云斑天牛的发生及危害与林分类型,林中位置,虫源地距离及杨树品种等因素有关。观测了成虫在杨树林带中的自然扩散距离,方向及特点。成虫的扩散方向与林下植被丰富度,特别是补充营养寄主的多寡有关。成虫具有较强的飞翔能力,测定了成虫一次持续飞行的时间,距离,高度,速度及方向等。  相似文献   

11.
灭幼脲对云斑天牛成虫寿命和取食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测定了灭幼脲对云斑天牛成虫寿命和取食活动的影响。用100.0mg/kg灭幼脲水溶液处理的和对照的野蔷薇枝条混合水培饲养成虫,试验初期,成虫对处理与对照枝条无明显取食选择性;  相似文献   

12.
青杨虎天牛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杨虎天牛是长春地区杨树主要蛀干害虫,其防治指标为1头/株。研究制定出青杨虎天牛的防治指标,为科学合理、经济有效地治理该虫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作用根据多种测报因子,采取多种方法,来预测光肩星天牛的发生时间与发生量,为各林场拟定防治计划提供了可靠依据,从而减轻该虫的大发生,使其数量压在最低值。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6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对云斑天牛成虫和子代卵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灭幼脲1号、卡死克、灭幼脲3号、抑太保对成虫产卵量及子代卵孵化有明显抑制效果。其中灭幼脲1号和卡死克效果最佳,综合抑制率分别为87.0%和81.7%;灭幼脲3号和抑太保活性也较高,综合抑制率分别为75.7%和65.3%;虫死净和优乐得活性较低,综合抑制率为31.5%和22.5%。  相似文献   

15.
墨天牛属三个近缘种的RAPD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应用RAPD(随机扩增的多态性DNA)技术,分析了墨天牛属三个近缘种-松墨天牛、云杉大墨天牛和云杉小墨天牛的DNA多态性。通过采用多种引物对同种天牛幼虫的浸渍标本和新鲜标本的DNA多态性研究,发现浸渍标本与新鲜标本DNA扩增后的电泳指纹图谱完全一致;同种害虫不同虫态间的DNA指纹图谱完全一致;三种随机引物可明显鉴别三种天牛幼虫。这为天牛近缘种的鉴定,尤其是天牛幼虫的鉴定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花椒天牛幼虫和干腐病综合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通过在陇南市经济林研究院马街花椒基地对花椒天牛幼虫和干腐病进行综合防治试验,高效氯氰菊酯、敌敌畏、椒喜啶虫咪3种农药对花椒天牛幼虫的杀死率都达到了100%,腐酸·硫酸铜、甲基硫菌灵对花椒干腐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得到综合防治效果最好的为:用有效成分为2%椒喜啶虫咪1m L对花椒天牛幼虫进行虫孔注射毒杀,并用腐酸·硫酸铜涂抹伤口,既能杀死花椒天牛幼虫,又能防止花椒干腐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靖远松叶蜂各虫态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天敌种类.结果表明:1998年,成虫有2个明显的羽化高峰,分别在6月中旬和7月中旬;孤雌生殖与两性生殖的繁殖力没有显著差异;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4.92±2.3 ℃,自然变温下有效积温为81.93±33.3 d·℃;幼雌虫共有7个虫龄;低虫口密度下,幼虫群团为聚集分布;雌蛹历期显著长于雄蛹;各虫态天敌种类较多,以幼虫期NPV病毒控制靖远松叶蜂最为有效.  相似文献   

18.
针对郑州市郑汴路白蜡多斑白条天牛的发生及生长过程,通过采取甲胺磷乳油原液注射、毒签熏杀、百虫杀乳油喷药防治三种方法进行防治比较研究,探索出一条治理多斑白条天牛简便、高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松墨天牛是一种重要的松林蛀干害虫,也是亚洲地区松材线虫最主要的媒介昆虫,研究松墨天牛取食能力与环境温度、天牛性别以及体质量的关系,分析松墨天牛产卵能力与松树树皮厚度、树干直径以及天牛体质量的关系,为松墨天牛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从养虫笼中收集天牛,选择体质量(M)在0.3 g≤M<0.6 g的松墨天牛放置在昆虫培养箱中,设置4个温度梯度(25、30、35和40℃),比较不同温度条件下天牛的取食能力;选取体质量相似的5头雌成虫和5头雄成虫于昆虫培养箱中,比较天牛雌雄成虫取食差异;选择不同体质量(M<0.3 g, 0.3 g≤M<0.6 g和M≥0.6g)天牛放置在温度相同的昆虫培养箱中,比较不同体质量天牛取食能力。在养虫桶中放入直径(D)不同(2.0 cm相似文献   

20.
采用室内饲养观察法与饵木诱集观察法,对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在湖北西部地区的生活习性、生活史、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在该地区1年1代,以低龄幼虫和老熟幼虫分别在韧皮部和木质部的虫道内越冬。翌年4月中旬化蛹,5月上中旬始见成虫,5月下旬至6月下旬为成虫羽化盛期。幼虫于6月中旬开始取食,10月进入越冬。发育期温度升高可缩短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多雨潮湿可抑制成虫活动和幼虫感病。在树干的中段虫口密集。成虫喜食长势良好的树木枝皮,喜欢在新伐倒木和生长衰弱的立木上产卵,采用饵木和诱捕器诱集效果良好,为该虫的防治和预测预报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