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菌群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4年9月该院血液透析中心中心静脉置管患者398例的临床资料,了解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菌群分布,分析年龄、原发病、置管部位及留管时间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关系。结果在所有患者中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有52例,感染率达到13.1%。革兰氏阳性菌34例,占65.38%,以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氏阴性菌18例,占34.62%,以大肠埃希菌为主。患者年龄<50岁感染率7.48%,≥50岁感染率16.33%(P<0.05);糖尿病肾病感染率19.72%,非糖尿病肾病为9.38%(P<0.05);股静脉置管感染率24.14%,明显高于颈内静脉10.25%及锁骨下静脉5.26%(P<0.05);置管时间≥2周较≤1周、1~2周组患者感染率明显增高,18.43%(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高,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高龄、糖尿病肾病、置管时间≥2周及股静脉置管都为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危险诱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363例MH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和病原菌分布情况,分析MHD患者各个变量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363例MHD患者中发生中心静脉导管感染者59例,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为16.25%;病原菌检出42株,革兰阴性菌25株,革兰阳性菌9株,真菌8株。年龄大、经股静脉穿刺、穿刺次数多、导管留置时间长及有糖尿病史均为MHD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危险因素(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穿刺次数多、导管留置时间长及存在糖尿病史均为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因素(均<0.05)。结论年龄大、经股静脉穿刺、穿刺次数多、导管留置时间长以及糖尿病为MHD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研究风险评估分级干预对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影响。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1月-2022年11月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预防护理,研究组行风险评估分级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感控操作规程合格率、危险因素指标控制合格率及血流感染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透析用水管理、中心导管维护、高频接触物核查、消毒隔离、手卫生核查等感控操作规程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白蛋白等危险因素指标控制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心静脉导管血流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风险评估分级干预可有效提升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患者感控操作规程合格率和危险因素指标控制合格率,从而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针对本中心血液透析(血透)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发生率的上升趋势,开展品管圈活动,旨在采用有效的预防措施,展开持续质量改进,降低血透导管感染发生率。方法:开展品管圈活动,采取回顾性调查分析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原因,拟定相应对策并实施,效果分析后制订规范化操作流程。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血透用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发生率由20.63%降至5.36%。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可降低导管感染发生率,增加导管使用年限,节约医疗成本,提升护理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6.
王松岩  姚伦  李春光 《吉林医学》2009,30(17):1887-1889
目的:分析临时性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两种治疗方法,即单纯全身应用抗生素与全身应用抗生素加抗生索封管治疗效果之比较。方法:对因肾衰竭进行中心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的病例共189例进行分析,其中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病例21例,将其分为A组(对照组)及B组(实验组),其中A组(对照组)10例,单纯静脉应用广谱抗生素头孢米诺2.0g,2次/d静脉滴注或静脉推注。B组(实验组)11例,在静脉应用广谱抗生素头孢米诺2.0g,2次/d静脉滴注或静脉推注同时,给予同种抗生素封管。封管方法:以0.1g/ml头孢米诺1ml加肝素2ml,1次/d封管。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显效率明显提高,复发率低,使疗程缩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方法。结论:抗生素封管联合静脉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临时性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菌群分布和药敏试验结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6月安阳地区医院38例经血液透析治疗的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采集导管血及外周血实施病原菌检查和药敏试验。结果38例患者共分离出43株细菌,其中革兰阳性菌占60.47%(26/43),革兰阴性菌占39.53%(17/43);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丁胺卡那敏感性较高,金色葡萄球菌对左氧氟沙星、头孢西丁、氯霉素、丁胺卡那、万古霉素敏感性较高,摩氏摩根菌及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性较高,棒状杆菌对庆大霉素、万古霉素敏感性较高。结论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主要致病菌包括表皮葡萄球菌、金色葡萄球菌,药敏结果可为干预方案的制定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感染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10月在我院行中心静脉留置术行血液透析患者13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患者发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感染率为20.1%;糖尿病肾病、股静脉穿刺、留置时间较长、血流速度较慢是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 颈内静脉穿刺、尽可能缩短静脉置管留置时间、增加血流速度,可显著降低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中心静脉留置透析导管的感染并发症──病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260例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血透病人的导管相关感染情况。导管相关菌血症发生率为32%和4.95次/100个导管留置日,感染源有局部皮肤感染和导管感染,采用抗生素封管方法后导管相关菌血症发生率减少至4.82%和0.19次/100个导管留置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感控督导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84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行常规预防干预,研究组行感控督导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置管前日,置管4周时自我管理能力、操作规程核查合格率及血流感染发生率。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84例患者,对照组及研究组均有1例患者因失访剔除,最终82例患者完成研究。置管前日,两组患者血液透析自我管理能力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置管4周时,两组患者血液透析自我管理能力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均有提升(P<0.0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卫生依从、透析用水管理、中心导管维护等操作规程核查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感控督导干预可有效提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护自我管理能力,提升自护能力,提升操作规程核查合格率,从而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预后相关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2014年2月至2019年7月346例CR-BSI患者临床资料,对其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46例CR-BSI患者死亡62例,病死率为17.9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2.838,P=0.006)、糖尿病史(χ2=5.966,P=0.015)、感染后拨管时间(t=5.026,P=0.000)、是否入住ICU(χ2=6.885,P=0.009)、置管部位(χ2=5.468,P=0.019)、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χ2=4.731,P=0.030)、发生CR-BSI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t=3.556,P=0.00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χ2=10.209,P=0.001)、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感染(χ2=22.668,P=0.000)、耐碳青酶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感染(χ2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ICU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加强监控,为临床预防诊疗提供依据,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IC U内C RBS I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和药物敏感试验资料。结果:多数细菌对不同抗菌药物有不同的耐药,未检出对万古霉素耐药的革兰氏阳性球菌。结论:导管相关性感染病原菌种属多样化,耐药率高,加强IC U耐药性监测,合理应用抗生素,并落实有效地持续改进措施,是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耐药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周静 《江西医学院学报》2004,44(6):47-49,52
目的 分析血透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常见致病菌,并探讨预防措施。方法 对311例血透患者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分析不同置管方式、留置时间与感染的关系及常见致病菌。结果 股静脉感染率为27.89%,留置时间小于2周的感染率为10.9%,大于2周的感染率为51.25%;非股静脉置管的感染率为15.7%,小于2周的感染率为6.25%,大于2周的感染率为21.9%。常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氏菌、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结论 静脉置管时间小于两周的两种置管方式发生感染的机会无差异(P>0.05),时间大于2周时非股静脉的感染率明显低于股静脉置管(P<0.0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隧道中心静脉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对策。方法对31例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动静脉内瘘及内瘘成熟时间长者,采用隧道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血液透析,同时加强置管护理。结果31例均一次置入成功。术后立即使用19例,第2天使用12例,血流量200—250ml,全部患者至今在维持血透,无1例因留置导管引起的并发症而死亡。结论随道中心静脉导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管通路,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随道中心静脉导管使用寿命延长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长期留置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我科2008年10月-2010年12月放置PICC的160例患者的所有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找出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结果 160例PICC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5例(3.1%),根据发生的原因制定护理对策.结论置管操作熟练程度,规范的导管维护,留置时间、带管出院系统的健康教育是避免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透患者股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原因,探讨其治疗和预防方法。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于股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138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其中14例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DVT),作为DVT组,其他124例作为非DVT组,分析DVT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年龄、体质量、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置管前水肿、服用低分子肝素、病理类型为糖尿病肾病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体温、血红蛋白、血细胞计数、血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白蛋白、服用前列腺素E1、服用阿司匹林和病理类型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质量和糖尿病肾病是股静脉留置临时中心静脉导管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低体质量和患糖尿病肾病是股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黄彩云  庞杰媚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2):2978-2979,2984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方案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 )的效果。方法:对2012年8月-2014年1月收住ICU的466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制定及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选择集束化干预前2011年3月-2012年8月同科室置中心静脉导管的403例患者作为对照。结果:采取集束化干预后导管的使用率从63.6%升到71.6%,导管的感染率从8.61‰降低到1.49‰,下降了82.7%,干预前、后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集束化护理能减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形成(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deep venous thrombosis,CVC-relatedDVT)的发生率;探讨预防性抗凝治疗对预防CVC-related DVT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12例因治疗需要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分为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组(0.6 mL/d)及对照组各56例,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后1周、2周、4周、6周先后4次对入组患者导管所在深静脉及其临近深静脉进行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是否有CVC-related DVT,同时观察出血不良反应。结果导管置入6周后,对照组及治疗组CVC-related DVT发生率分别为12.5%和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没有大出血发生。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12.5%(7/56),低分子肝素(0.6mL/d)皮下注射预防性抗凝治疗能显著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半永久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焱  赵爱琴  余洋 《医学综述》2013,19(9):1710-1712
目的探讨半永久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解放军第309医院旃坛寺门诊部血液净化中心在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行间心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7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68例半永久性颈内静脉双腔留置导管治疗,385例临时性颈内静脉双腔留置导管治疗,半永久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采用美国Permcatch带涤纶套双腔导管,临时性双腔导管留置应用Seldinger技术,分析半永久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安全性和疗效。结果半永久性颈内静脉双腔导管留置时间长,导管功能不良占10.10%,感染占6.56%,临时性颈内静脉双腔导管留置时间短,导管功能不良占27.6%,感染占2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永久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操作简单、安全、方便、并发症低,解决了由于患者自身血管条件而不能做内瘘或人造血管的血液透析,为临床需要透析的患者提供宝贵意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