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声检测产后心脏血液动力学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观察产后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本研究应用超声心动图监测30例正常产妇产后心血管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在分娩刚结束时,各项心功能指标最高。产后1小时,心输出量和心脏指数明显降低;产后48小时,各项心功能指标没有进一步变化。产后6周,心率、体表面积、E/A比值已恢复正常水平,其他指标也有进一步减低。到产后12周时各项指标均恢复未孕水平。产后心功能变化有一定规律,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产后心血管指标的变化,可望早期发现围产期心肌病等心脏疾患。  相似文献   

2.
超声心动图新技术评价左心室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声学定量技术 1.基本概念与成像特点:声学定量(acoustic quantification,AQ)技术是在心肌与血液背向散射积分值不同的基础上,辅以计算机数字化图像边缘检测技术,对心脏回声信号进行联机实时分析,能实时区分血液与心肌组织的散射回声信号,并进一步描绘心内膜轮廓和显示心腔容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声学定量评价心功能可实时计算心腔面积、容积及其变化率,检澳¨心脏泵功能和心肌收缩力的各项指标。根据所检测的参数还可进一步计算面积变化率、容积变化率、心搏出量和心功能指数等。  相似文献   

3.
了解孕产妇心功能生理变化,关系到对孕产妇引发心血管疾病和合并症的诊断及处理,测定心输出量是评定心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我们采用HB3-COG三笔心输出量机对150例正常孕产妇不同的时期心功能进行检测对比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标准化抗心衰康复治疗中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心功能各参数的动态变化,探讨心衰康复过程中心脏内分泌的病理生理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CHF组54例,另52例为健康对照组。分别于心衰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以放射免疫法测定BNP,BITTNER方案行6min步行试验(6MWT)及超声测量心功能参数。结果:治疗前心衰组BNP显著增高;康复治疗1个月后BNP明显降低,各项心功能参数无显著变化;康复治疗3个月后BNP进一步下降,6MWT、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显著增加,患者症状、运动耐量明显改善。结论:CHF患者康复治疗后,BNP的下降先于心脏功能指标的恢复,这种心脏内分泌变化可能有助于心衰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标准化抗心衰治疗中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心功能各参数的动态变化,探讨心衰治疗过程中心脏内分泌的病理生理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急性CHF组54例,健康对照组52例。分别于心衰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以放射免疫法(IRMA)测定血浆BNP,行6min步行试验(6MWT)及超声测量心功能参数。结果 治疗前心衰组BNP显著增高;治疗1个月后BNP明显降低,各项心功能参数无显著变化;康复治疗3个月后血浆BNP进一步下降,6MWT、CO、CI、EF显著增加,患者症状、运动耐量明显改善。结论 急性CHF患者治疗后,血浆BNP的下降先于心脏功能指标的恢复,这种心脏内分泌变化可能有助于心衰预后。  相似文献   

6.
单次维持性血液透析对慢性肾衰患者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慢性肾衰(CRF)患单次血透前后的心功能及血肌酐、血压的变化。方法 用血液循环动力学脉图检测技术仪测定22例CRF患因透前后的各项心功能系数,用酶电极法与血压计分别测定血肌酐和血压。结果 发现血透后肌酐、收缩压与舒张压明显下降。心功能系数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容量(LDV),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心输出量(SV),中心静脉压(CVP),有效循环血量(ECV),心肌耗氧量(MVO)均显降低,而射血分数(EF)显升高。结论 CRF患血透后可因全身血容量减少,左室舒张末期容量降低,心脏前负荷减少,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肌耗氧量减少而使心功能明显好转。另外,血透对尿毒症毒素的消除亦可直接减少对心肌的损害而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介入治疗对于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其心脏各项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确诊收治入院的实施介入治疗的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200例,以随机方式分为二组,分别对其实施介入治疗及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二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脏各项功能指标及心功能等级变化状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其心功能指标LVDD、LVDs、LVEF及FS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患者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对比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患者心功能Ⅰ~Ⅱ级患者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对于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可明显改善各项心功能指标,降低心功能等级,显著提高预后治疗,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测定2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血透)前一天下午和血透后1~2小时的心功能及肺弥散功能的变化。发现血透后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心排血量(SV)及每搏指数(SI)均显著降低,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也显著降低,其中SV和SI对超滤反应敏感。结果表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透后可由于左室充盈压降低而导致心功能指标出现下降,并有肺弥散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9.
对我院收治的17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长程血液透析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常规临床检测指标、心脏超声检测指标、实验室检测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本组17例患者转出3例,死亡1例,治疗后患者除尿量外各项常规临床检测指标和各项实验室检测指标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患者尿量和各项心脏超声检测指标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长程血液透析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心阻抗血流图是常用的无创伤心血管功能检测法,它能反映心脏泵血状态,心肌收缩图片心室顺应性等,有可重复性的优点,冠心病患者可根据其异常指标的多少,数值的大小判断心功能受损程度。笔者对来院检查的两组不同人群的心阻抗图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就微分波的临床意义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耳穴心区针灸治疗后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5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针刺耳穴心区与耳穴肝区,并于针刺前后测定心收缩时间新时期(STI)。结果进行对照评估。结果:针刺耳穴心区后STI各项指标与针刺前比较显著改善,有统计学意义。针刺耳穴肝区后STI各项指标与针刺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耳穴心区能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状况,同时表明穴心区对冠心病的治疗有一定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尿毒症患者透析过程心功能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过程心功能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心导纳图监测53例次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全过程心功能改变,透析液为醋酸盐液,检测时间为4小时,结果:血透过程心功能变化是动态过程,透析开始后1小时射血前时间(PEP)缩短,2小时后平均动脉压(MAP)一度上升后回降,3小时后总外周阻力(TPR)降低明显,4小时后心排血量(CO),心排血指数(CI),心率(HR)增加,MAP、TPR下降,PEP左室射血时间(LVET)缩短,但每搏量(SV),射血分数(EF),室舒张期末容积(LVEDV),左室舒张期末压力(LVEDP)无显著改变。结论:血透过程心功能变化是个过程,随时间改变可引起CO,CI,MAP,TPR,HR,PEP,LVET不同变化,透析后可使心缩功能改善,心排血量增加,但对舒张功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2例原位心脏移植手术供心的配合及保护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原位心脏移植手术患者供心的保护及配合方法。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主动脉开放后2例心脏自动复跳,术中、术后B超示心功能及其他各项指标满意。结论良好的护理配合,包括挑选业务精、协作性强的护士参与手术,术前充分准备、严格掌握灌注液的量及压力,努力降低供心能量消耗,对于缩短供心缺血时间、维持稳定且准确的灌注压力、降低供心的能量消耗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妊娠合并心脏病发生率为2%左右,病死率为1~6%。孕产期的生理变化,使心脏负荷加重,对原患心脏病心功能不良者可因心功能进一步下降而发生心衰。有的原无心脏病者,亦可因妊娠期某些原因引起的心脏损害导致心衰。分娩期第一产程时每次宫缩约有500亳升血液被挤入循环,使心排出量阵发性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胎儿产前、产后心脏整体作功的变化。方法 选择妊娠期糖尿病58例(超声检查173例次),正常妊娠132例,妊娠期糖尿病组产后婴儿35例,正常妊娠产后婴儿35例,组织多普勒获取胎儿及婴儿二尖瓣、三尖瓣瓣环处的流速曲线,测量心动周期,计算Tei指数以反映心脏的整体作功功能。结果 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及婴儿心脏左右心的Tei指数均高于正常妊娠。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左右心的整体作功均受损害,这一损害会延续到婴儿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家庭协同式护理干预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2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家庭协同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心肌酶指标变化和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数变化。结果研究组心肌酶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心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应用家庭协同式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心肌酶和心功能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亢时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客观评价甲亢病情及继发心脏损害的危险性。[方法]对40例甲亢患者及56例健康者的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等心肌酶谱项目进行检测,并作了对照分析。[结果]甲亢患者心肌酶谱各项检测指标显著异常,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甲状腺激素的升高与心肌酶谱多项指标升高呈正相关。[结论]甲亢患者心肌酶谱显著异常,对心肌酶谱检测有助于判断甲亢病情及心脏受累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肝硬化失代偿期门静脉系统和心功能的改变,心功能的变化与门静脉系统变化是否有相关性。方法:应用超声多普协分别测量30例肝硬化和32例正常人心脏及门静脉各项指标。各指标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结果:肝硬化组门静脉内径(D)明显增宽(P<0.01),血流量(Q)明显增多(P<0.01)。肝硬化组舒张功能中的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V)及EV和二尖瓣舒张晚期值速度(AV)的比值(EV/AV)明显降低(P<0.01)。门静脉血流量与EV、EV/AV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55和-0.5926,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门静脉内径增宽,血流量明显增多;心功能中左心舒张功能受累。通过测量门静脉的血流量可间接估计心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电针不同经穴对心肌缺血患者心功能及心交感神经电活动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心肌缺血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电针神门组及电针支正组,每组40例患者。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ACE抑制剂或ARB、他汀类调脂药物等),电针神门组及电针支正组患者分别在此基础上辅以电针神门穴或电针支正穴治疗。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采用Biopac生物信号采集系统检测并记录3组患者心交感神经电信号、心率、室内压上升段最大上升速率、室内压下降段最大下降速率、左心室收缩压力峰值等心功能指标。 结果经治疗10d后,发现电针神门组及电针支正组心交感神经放电频率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改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20,30d后,发现电针神门组患者心交感神经放电频率显著高于电针支正组及常规治疗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1个月治疗后,发现3组患者各项心功能指标均逐渐恢复;进一步分析发现,治疗10,20d时电针神门组及电针支正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改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上述时间点电针神门组各项心功能指标亦显著优于电针支正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电针神门穴或支正穴均可显著改善心肌缺血患者心脏交感神经电活动及心脏功能,且电针神门穴对心肌缺血患者的治疗作用优于电针支正穴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手术前后患者心功能的变化。方法:于手术前1-2天及术后1周内应用超声心动图分别测量心腔内径及心功能指标,了解心脏血流动力学状态。结果:12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Amplatzer封堵器治疗术后,超声心动图CDFI检测其中11例患者未探及残余分流,1例患者于封堵器四周探及残余分流,3个月后复查残余分流消失。同时封堵术后患者左心房、左心室大小及肺动脉内径明显缩小,左室身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分数明显减小,高动力性的心脏血流动力学状态得到纠正。结论: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超声心动图对Amplatzer封堵器治疗术后疗效评价有重要意义。同时通过对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监测,可以了解治疗前后心功能的变化,评价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