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3种不同镇痛方法对剖宫产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195例患者术后随机分成A、B、C 3组;A组病人术后疼痛治疗肌肉注射哌替啶100 mg;B组患者术后经连续硬膜外导管注入0.25%罗比卡因5 ml,内含吗啡2 mg,氟哌利多1 mg,行单次硬膜外术后镇痛,同时拔除连续硬膜外导管;C组于术后前15 min经连续硬膜外导管注入0.25%罗比卡因5 ml+吗啡2 mg+氟哌利多1 mg,且保留硬膜外导管,接镇痛泵,行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在术后6、12、244、8 h时间段观察3组镇痛效果(VAS评分)、肠蠕动恢复时间。结果:术后6、12、244、8 h,A组病人VAS评分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1);术后244、8 h,B组VAS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C组肠蠕动恢复时间短于A组及B组(P〈0.01)。结论:术后硬膜外自控(PCEA)应用于妇产科剖宫产术后患者镇痛优于单次吗啡硬膜外镇痛,更适用于术前对疼痛比较敏感或对手术痛有顾虑者。  相似文献   

2.
Qian WW  Weng XS  Fei Q  Li Y  Zhai JL  Bian YY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7):2593-2596
目的 观察关节周围注射复方镇痛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7年3至6月间完成的TKA骨性关节炎(OA)患者36例(36膝)被前瞻性随机分为两组:注射组(A组,17例)和非注射组(B组,19例).A组术中于关节及切口周围浸润注射(罗哌卡因200 mg+吗啡5 mg+1:1000肾上腺素0.3 ml+生理盐水)100 ml复方镇痛注射液.B组不注射,术后两组均统一配置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比较术后两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开启PCEA的时间和PCEA的麻醉药总用量、关节活动度(ROM)、切口引流量和上消化道等不良事件和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A组PCEA开启时间为4~12 h(P50=8),B组为3~6 h(P5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24 h和总的PCEA麻醉药用量为均少于B组(P<0.05);术后6 h和12 hVAS评分A组优于B组.两组术前基线资料、伤口引流量、ROM、术后不良事件及并发症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KA术中关节周围镇痛可延长PCEA开启时间,减少麻醉药用量和缓解术后早期疼痛,是TKA镇痛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王殿超  侯芳 《四川医学》2011,32(9):1449-1451
目的比较剖宫产术后不同浓度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的效果。方法比较ASA I~Ⅱ级,年龄21~32岁,腰麻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的足月初产妇,术后随机分为3组(n=20),行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A、B、C组术后分别用0.3、0.40、.5μg/ml舒芬太尼复合0.125%罗哌卡因PCEA,分别于术后4、8、20、24、48h记录VAS评分,镇痛药用量,PCA的按压次数并计算PCA按压计数比,镇静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随着舒芬太尼浓度的增加,VAS评分,镇痛药用量PCA按压次数降低,PCA按压次数比逐渐上升,术后48h之内,C组VAS评分低于A、B组(P〈0.05),B组实际PCA按压次数比高于A组(P〈0.05),C组镇痛药用量,实际PCA按压次数低于A、B组(P〈0.05),PCA按压次数比高于A组(P〈0.05),术后镇静、恶心呕吐等发生率低(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0.5μg/ml舒芬太尼复合0.125%罗哌卡因PCEA镇痛效果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和副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法,将50例择期行剖宫产术的足月、单胎孕妇分为罗哌卡因组(R组)和布比卡因组(B组),每组25例。术后分别采用0.15%罗哌卡因及0.125%布比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2 μg/ml)行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观察各组术后48 h内镇痛效果、运动阻滞程度变化及恶心、呕吐、尿潴留等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产妇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下肢运动阻滞程度低于B组(P<0.01),肌力恢复R组优于B组(P<0.01),R组副作用少。结论: 0.15%罗哌卡因混合芬太尼用于产科术后硬膜外镇痛,可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术后帕瑞昔布钠注射液联合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患者肝肾功能及PCEA用药量的影响。方法在硬膜外麻醉下接受妇科手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30),其中帕瑞昔布钠+PCEA组患者于手术关腹后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后连接PCEA泵(0.005%吗啡+0.24%甲磺酸罗哌卡因),PCEA组患者则于手术关腹后仅连接PCEA泵(0.005%吗啡+0.24%甲磺酸罗哌卡因)。术后24h检测两组患者的肝肾功能指标;于术后4、8、12和24h时点,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分,同时观测PCEA按压次数和用药总量。结果患者手术前后自身对照比较显示,肝肾功能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帕瑞昔布钠+PCEA组术后4、8、12和24h时点VAS疼痛评分及PCEA按压次数和用药总量均明显低于PCE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患者均未添加其他辅助镇痛药。结论帕瑞昔布钠用于术后镇痛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且能明显增强镇痛效果,减少PCEA用药量。  相似文献   

6.
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观察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后以硬膜外低浓度局麻药(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对病人自控镇痛(PCE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胸骨切开胸腺切除术的重症肌无力患者20例,ASA I-Ⅱ级,依术后镇痛所用局麻药不同。分R组(0.125%罗哌卡因组)和B组(0.125%布比卡因组),每组10例,静脉注射芬太尼0.1mg,异丙酚2mg/kg.b.w.,琥珀酰胆碱1.5mg/kg.b.w.全麻诱导下气管内插管,常规间歇正压通气,术中吸入异氟醚和氧化亚氮,硬膜外(T3-4间隙)间断注入1%利多卡因维持麻醉,术毕清醒后,呼吸循环稳定时拔除气管导管,术后用雅培泵以0.125%罗哌卡因或布比卡因行PCEA(持续量1ml/h,追加量每次4ml,锁定时间30min),监测收缩压(BSP),舒张压(DB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氧饱和度(SpO2)和动脉血气,并记录PCEA累计局麻药用量(CC)和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全麻诱导前,术毕和术后2,4,8,12,24,48h,两组SBP,DBP,HR,RR,SpO2均无显著差异(P>0.05),诱导前,术毕和术后12,24,48h,两组pH和PaCO2(CO2分压)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4,8,12,h两组CC和VAS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24,48h,R组CC高于B组(P<0.05),但VAS无明显差异(P>0.05),镇痛全程两组的VAS均低于4。结论:重症肌无力胸腺工除术后应用硬膜外低浓度局麻药(0.125%罗哌卡因或布比卡因)行PCEA,镇痛效果好且安全,可作为此类虱术后可供选择的较理想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硬膜外规律间断注射不同容量局麻药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行分娩镇痛初产妇60例,随机分为4 ml组(A组)、6 ml组(B组)和8 ml组(C组).分别规律间断硬膜外注射0.125%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0.4μg·m1-1 4、6、8 ml·h-1,均无背景输注剂量.记录疼痛VAS评分、PCEA追加次数、麻醉药物用量、最高阻滞平面、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与镇痛前相比,3组产妇在实施分娩镇痛后VAS均降低(P<0.05),但3组间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C组相比,A组PCEA追加次数明显增多(P<0.05);与A、B组相比,C组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增加(P<0.05).宫口开全时,A组最高阻滞平面最低(P<0.05),C组最高阻滞平面最高(P<0.05).结论 硬膜外以4、6、8 ml·h-1规律间断注射0.125%罗哌卡因与0.4 μg&#183;ml-1舒芬太尼镇痛效果均确切.由于4 ml组PCEA追加次数多而8 ml组用药量大,建议选择硬膜外规律间断注射镇痛液6 ml·h-1行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0.1%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在无痛分娩中的镇痛效果和对母婴的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初产妇100例,随机分为P组和C组。P组经硬膜外注入0.1%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5μg/mL混合液5 mL观察5~10 min,确认导管在硬膜外腔后,再注入上述混合液10 mL为负荷剂量,连接自控镇痛泵。C组为未实施镇痛组。两组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SpO2、胎心率、分娩情况、新生儿情况、不良反应及并发症。P组检测镇痛前后而C组则监测入产室及其后1 h产妇静脉血。新生儿娩出后抽取脐静脉血检测一氧化氮(NO)及皮质醇的浓度。P组进行镇痛程度及运动阻滞程度评分。结果实施无痛分娩产妇疼痛缓解,镇痛前后一般生命体征均维持平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镇痛前后与C组相应时点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观察到不良反应或椎管内麻醉的并发症。P组分娩后NO无明显变化,皮质醇浓度降低(P<0.05);C组NO下降(P<0.05),皮质醇浓度升高(P<0.05)。结论用0.1%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PCEA用于无痛分娩,安全有效,降低皮质醇浓度,延缓母婴NO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在程序化间断硬膜外给药(programmed intermittent epidural bolus, PIEB)复合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 PCEA)模式下,低浓度和超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科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76例ASA Ⅰ~Ⅱ级、足月单胎头位、无硬膜外麻醉禁忌、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随机分为L组(38例):使用0.1%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5 μg /mL;UL组(38例):使用0.06%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5 μg /mL。再配对选择76例未行分娩镇痛的产妇作为C组。两镇痛组产妇宫口开至2~3 cm行硬膜外置管,镇痛平面控制在T8以下,VAS评分控制在4分以下。镇痛开始30 min后连接脉冲式镇痛泵,设置为每隔1 h注射药液8 mL,PCEA 6 mL,锁定时间10 min。观察各组产程、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镇痛效果等。 结果 UL组第二产程与C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而L组第二产程比C组明显延长(P<0.05)。两镇痛组间疼痛评分及满意度无明显差异,但UL组局麻药用量少于L组(P<0.05)。3组产妇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和新生儿评分无明显差异。 结论 与0.1%罗哌卡因相比,在 PIEB+PCEA模式下,0.06%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依然能提供比较满意的镇痛效果,对产科结局的干扰更小,临床上可行。  相似文献   

10.
冯雪容  李淑  邹振宇 《西部医学》2011,23(5):845-847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方法 6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PCIA组和PCEA组,每组30例。PCIA组术毕应用芬太尼20μg/kg、托烷司琼5 mg静脉镇痛;PCEA组术毕应用芬太尼5μg/kg、1.192%甲磺酸罗哌卡因20 ml硬膜外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Ramsay镇静评分(Ramsay sedation score,RSS)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镇痛、镇静效果。并观察术后血浆泌乳素浓度、肠蠕动恢复时间和镇痛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PCEA组镇痛效果优于PCIA组,PCIA组RSS评分比PCEA组高,但两组患者镇痛总体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IA组头晕发生率比PCEA组高。两组肠蠕动恢复时间、血浆泌乳素浓度、恶心、呕吐、瘙痒及镇痛期间呼吸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术后芬太尼PCIA或PCEA均能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且芬太尼PCIA和PCEA不良反应均较低。  相似文献   

11.
龚辉  闫建军  李公社  张平  宰妙琴 《医学争鸣》2004,25(19):1800-1801
目的:比较10 g/L氯普鲁卡因与1.25 g/L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ASAⅠ~Ⅱ级的初产妇48例分为氯普鲁卡因和罗哌卡因两组(n=24),在宫口开至2~3 cm时给予镇痛液配方为10 g/L氯普鲁卡因 0.03 g/L芬太尼或1.25 g/L罗哌卡因 0.03 g/L芬太尼的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至第二产程开始时停止.观察并记录镇痛前、给予硬膜外负荷量后5 min,30 min,宫口开全时的疼痛评分(VAS)和运动神经阻滞评分(MBS)以及各产程时间,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的Apgar评分.结果:氯普鲁卡因组的疼痛评分较罗哌卡因组在给负荷量后5 min低(P<0.01),其余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均无差异.两组的运动神经阻滞评分、产程时间、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的Apgar评分在各时间点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氯普鲁卡因10 g/L与1.25 g/L罗哌卡因的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规律性间断硬膜外注射(PIEB)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0例顺产足月初产妇,自愿要求实施PIEB分娩镇痛。30例芬太尼对照组(Fen组):2 μg/mL芬太尼+0.1%罗哌卡因,30例右美托咪定组(Dex组):0.5 μg/mL右美托咪定+0.1%罗哌卡因。2组每60 min硬膜外间隙注入8 mL上述混合药液实施分娩镇痛。记录分娩镇痛前后各时间点(分别记为T0~T6)患者心率(HR)、胎心率(FHR)和平均动脉压(MAP),比较各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VAS)、拉姆齐(Ramsay)镇静评分、改良下肢运动神经阻滞(Bromage)评分,记录Apgar 5 min评分、局麻药使用总量、第一和第二产程时间、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追加及不良反应。结果:各时间点2组患者HR、FHR、MAP、改良Bromage评分、Apgar 5 min评分、第一和第二产程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15 min(T1)和30 min(T2)时间点,Dex组VAS评分明显小于Fen组(P<0.05),Dex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大于Fen组(P<0.05);与Fen组比较,Dex组局麻药使用量及PCEA追加例数明显减少(P<0.05);Dex组和Fen组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分娩镇痛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PIEB模式的局麻药使用量和爆发痛次数更少,镇痛和镇静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应用于下肢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86例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术后行PCEA,观察组应用0.5I,zg/mL舒芬太尼+O.125%罗哌卡因;对照组应用5Ixg/mL芬太尼+0.125%罗哌卡因。结果观察组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h、12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应用于下肢手术后PCEA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分别复合布托啡诺、芬太尼或吗啡用于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效应和副作用。方法:120例择期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罗哌卡因+布托啡诺),芬太尼组(罗哌卡因+芬太尼)和吗啡组(罗哌卡因+吗啡),采用LCP模式行PCEA,记录三组患者镇痛药用量、PCA总次数和有效次数、视觉模拟评分(VAS)、下肢运动阻滞评分。结果:与芬太尼、吗啡组相比,布托啡诺组镇痛药用量、PCA总次数和有效次数均降低(P<0.05),术后4、8和12 h VAS评分下降(P<0.05),而芬太尼组和吗啡组间无差异(P>0.05)。三组间运动阻滞评分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布托啡诺组瘙痒、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的发生率低于芬太尼和吗啡组(P<0.05或P<0.01)。结论:罗哌卡因复合布托啡诺用于PCEA效果良好,副作用少,具良好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初产妇潜伏期和活跃期分娩镇痛的产程和分娩方式.方法 自愿接受分娩镇痛无产科及硬膜外阻滞禁忌证的单胎孕初产妇360例,按宫口扩张度分为两组.潜伏期组(L组):当宫口<3 cm时进行硬膜外穿刺,注入0.1%罗哌卡因和0.5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10~15 ml.活跃期组(A组):当官口≥3 cm时进行硬膜外穿刺,注入0.15%罗哌卡因和0.5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10~15 m1.两组PCA泵均采用0.1%罗哌卡因和0.5μg/ml舒芬太尼的混合液,按PCA 6 ml/15~20 min方式,由产妇自行给药,于分娩结束后停泵.结果 两镇痛组均可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L组的剖宫产率高于A组(P<0.05),器械助产率低于A组(P<0.05).两组剖宫产的主要指征均是产程中活跃期停滞和胎儿窘迫.两组器械助产的主要指征均是胎儿窘迫,有30%的胎儿窘迫具有脐带绕颈因素.两组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均无差异.两组新生儿出生结局良好.结论 镇痛提前至潜伏期后不影响产程进展,但是剖宫产率增加,器械助产率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静脉帕瑞昔布钠复合吗啡自控镇痛(PCA)对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及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肺癌行肺叶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联合组和吗啡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术后均采用吗啡PCA泵自控镇痛,于术后12、24、36h时联合组患者另分别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记录两组患者各时点VAS评分、术后不良反应及用力肺活量(FVC)和肺弥散度。结果术后各时点,联合组患者安静痛、咳嗽痛评分,PaCO2及不良反应均低于吗啡组患者(P〈0.05);联合组患者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和FEV1/FVC值均高于吗啡组,而PaCO2低于吗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帕瑞昔布钠复合吗啡术后自控镇痛应用于肺叶切除术患者,可更好地缓解患者的疼痛,减少不良反应,且有利于患者的肺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提高程控硬膜外脉冲式注射(PIEB)速率对产妇分娩镇痛效果和罗哌卡因补充量的影响,为分娩镇痛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IEB方式进行分娩镇痛的单胎产妇126例,随机分为低速率组(n=60)和高速率组(n=66)。2组产妇均使用10mL首剂量(0.09%罗哌卡因+0.4 mg·L-1舒芬太尼),接连100 mL脉冲式注射泵(0.09%罗哌卡因+0.4 mg·L-1舒芬太尼),每60 min间断脉冲给药10 mL,分别以100 mL·h-1(低速率组)和200 mL·h-1(高速率组)进行输注。2组均设置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给药5 mL,锁定时间30 min。记录产妇镇痛期间初始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产程时间,分娩方式,罗哌卡因补救镇痛的总量、频率及时机,第一次补救时间,PCEA泵总用量,产妇满意度评分,最高感觉阻滞平面,恶心呕吐、低血压、呼吸抑制和发热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产妇初始疼痛VAS评分、产程时间及自然分娩、经阴道辅助分娩和剖腹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罗哌卡因补救镇痛总量、频率、时机和首次补救时间及PCEA泵总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最高阻滞平面均为T7-T8,所有产妇均未出现恶心呕吐、低血压、呼吸抑制和发热等不良反应。结论:与低速率PIEB分娩镇痛比较,高速率PIEB对产妇分娩镇痛的效果、需要补充给药的次数和每小时罗哌卡因用量并未起到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蒋善芳  谷柯  唐群芬 《医学文选》2005,24(2):161-162
目的比较PCA(患者自控)注药镇痛泵连续硬膜外注入盐酸罗哌卡因和度冷丁肌注在中孕引产镇痛中的效果。方法将131例要求终止中期妊娠的孕妇随机分为盐酸罗哌卡因组(A组)、度冷丁组(B组)和对照组(C组),观察比较3组的产痛程度,产后2h内出血量、羊膜腔注入利凡诺至排胎所需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和B组的产痛强度明显低于C组(P<0.01),A组产痛强度低于B组。镇痛效果A组100%,B组57.5%,C组为0,差异有级显著意义(P<0.01)。3组之间产后出血量、排胎时间无差异(P>0.05)。结论使用PCA注药镇痛泵注入盐酸罗哌卡因镇痛和使用度冷丁肌注引产镇痛不影响排胎过程,对患者无不良影响,但镇痛效果PCA镇痛泵注入盐酸罗哌卡因优于肌注度冷丁,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地佐辛和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持续硬膜外输注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经硬膜外麻醉的剖宫产手术产妇6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舒芬太尼50pg十0.178%甲磺酸罗哌卡因100ml;B组:地佐辛10mg+0.178%甲磺酸罗哌卡因100ml。手术结束前15rain给予PCEA负荷量,PCEA持续背景剂量为2ml/h,自控剂量为0.5ml,锁定15min。对2组切口痛及内脏痛视觉模拟评分(vist]alanaloguescale,VAS)评分、Ramsay评分、Bromage评级、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进行观察并记录。结果两组对切口痛的镇痛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O.05),但B组对内脏痛的镇痛作用强于A组(P〈0.05);两组Bromage评级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Ramsay评分B组高于A组(P〈().05);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高于B组(P〈0.05)。结论10mg地佐辛复合0.1780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0.
张海萍  陈本祯 《吉林医学》2014,(25):5546-5548
目的:观察不同镇痛方法对剖宫产术后产妇的镇痛效果,评价其安全性、有效性及经济成本。方法:180例我院拟行剖宫产手术的初产妇,随机分为6组(n=30),采用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或自控静脉镇痛(PCIA)。1PCEA-RS组:0.2%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5μg/ml,2PCEA-RT组:0.2%罗哌卡因复合曲马多8 mg/ml,3PCEA-RF组:0.2%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5μg/ml,4PCIA-S组:舒芬太尼0.5μg/ml,5PCIA-T组:曲马多8 mg/ml+格拉斯琼3 mg,6PCIA-F组:芬太尼5μg/ml。注射速度2 ml/h,PCA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的疼痛评分、恶心呕吐、肢体麻木、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结果:各组产妇在术后各时段的VAS评分、满意度、PCA次数上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EA组镇痛成本明显高于PCIA组(P<0.05);PCEA组产妇肢体麻木明显多于PCIA组。结论:硬膜外和静脉自控镇痛都可有效缓解剖宫产术后产妇伤口疼痛,静脉镇痛更利于产妇活动,照顾婴儿,极少有镇痛泵意外脱落,有较高的满意度,且成本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