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3 毫秒
1.
目的调查南方医院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从出现症状至确诊的时间(错失早期诊断时间),探讨其与疾 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筛选我院2015年5月~2018年2月临床首次确诊慢阻肺患者,慢阻肺和哮喘慢阻肺重叠(ACO)诊断 基于GOLD指南和欧洲标准,按照GLOD指南进行肺功能分级。结果入组慢阻肺患者803例,平均年龄61.8±9.9岁,男性726 例,女性77例,入组对象平均错失早期诊断时间为3(0.5,8)年;根据GOLD标准,诊断为慢阻肺中度及以上占比85.2%,重度及 以上占比为48.3%,其中47.0%为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进一步诊断ACO为295例,占36.7%。ACO错失早期诊断时间为3(1, 9)年,相比慢阻肺3(0.5,8)年,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所有入组对象错失早期诊断时间与肺功能显著相关(P<0.05);多元线 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错失早期诊断时间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结论首诊慢阻肺错失早期诊断时间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 关,临床需加强早期识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以一秒率(FEV1/FVC)固定临界值70%,占预计值92%和正常值低限(LLN)为诊断标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病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进行肺功能检查的体检者开展以医院为现场的流行病学调查,将符合标准的617例患者分别按照以下诊断标准计算COPD的患病率:(1)FEV1/FVC<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计算出的一秒率LLN(LLN中山);(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防治倡议》(GOLD)标准(FEV1/FVC <70%);(3)FEV1/FVC<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计算出的预计值×92%;(4)FEV1/FVC<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计算出的LLN预计值(LLN哈)。比较以上几种诊断方法COPD的患病率和诊断一致性。结果以LLN中山为标准COPD的总患病率为16.7%,<40岁人群患病率3.9%,40~59岁人群患病率11.1%,60~69岁人群患病率17.4%,>70岁人群患病率28.1%。GOLD 标准40~59岁人群患病率4.8%,低于LLN中山,>70岁人群患病率36.3%,高于LLN中山(P<0.05),余年龄组与总患病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各组的诊断一致率为87.6%~96.1%。方法(3)、方法(4)与方法(1)比较,各年龄组人群患病率与总患病率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一致率95.4%~100%。结论以GOLD标准作为COPD诊断标准可能造成低年龄组漏诊和高年龄组过度诊断。以 FEV1/FVC预计值×92%与以 LLN中山为标准诊断COPD一致性好,可考虑作为COPD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3.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是哮喘的一种特殊形式。临床表现不典型,以慢性顽固性咳嗽为主要表现,无明显的肺部体征,与肺部其他疾病有许多共同及相似处,极易混淆,部分医师常忽视其诊断和规范治疗。我院近3年来共收治251例咳嗽患者,符合CVA诊断标准的62例,占24.7%,经规范化治疗,疗效满意。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抗精神病药物引起月经紊乱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组标准:63例女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诊断标准符合CCMD-3,住院前无妇科疾患,肝功能检查正常,心电图检查正常,各项化验检查结果均在正常范围,住院期间不伴有内科疾病,如心、肝、肾、神经系统疾病。其中年龄20~47岁,平均(32.8&#177;5.62)岁,住院时间1.3~19年,平均(6.53&#177;1.46)年。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1 764例急诊内科疼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探讨24 h内死亡与病因的关系。方法 以疼痛为最主要痛苦,疼痛部位主要包括头痛、胸背痛、腹痛,共收集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开封市中心医院急救中心收治的1 7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原发疾病分组,计算不同病因组镇痛剂使用率、3 h疼痛不缓解或复用镇痛剂率及24 h病死率。结果 急诊内科疼痛患者占急诊总量的10.61%(1 764/16 627),占急诊内科患者的20.71%(1 764/8 519)。1 764例患者镇痛剂使用率为27.10%(478/1 764),3 h疼痛不缓解或复用镇痛剂率为14.97% (264/1 764),24 h病死率为2.38%(42/1 764)。常见病因组与非常见病因组镇痛剂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9,P=0.18);两组3 h疼痛不缓解或复用镇痛剂率、24 h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7、15.0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高血压急症、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心包炎、肺栓塞、自发性气胸、主动脉夹层、其他病因是影响急诊内科疼痛患者24 h死亡的因素(P<0.05)。结论 影响急诊内科疼痛患者24 h死亡的病因包括主动脉夹层、心包炎、肺栓塞、自发性气胸、出血性脑血管疾病、ACS、高血压急症、其他病因。急诊医生在镇痛剂应用中更偏向保守,有必要制定急诊镇痛的指南指导急诊医生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6.
资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均为2004年11月-2006年2月期同收治的VD患者,年龄54-80岁,性别不限.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中的痴呆诊断标准和VD诊断标准:患者有照料者或知情者;既往有中风史.或根据体检、CT或MRI检查证实,Hachinski缺血指数(HIS)≥7分,简明智力检查量表(MMSE)得分为15~24分。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81年6月~1994年11月共收治经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简称溃结)的患者9r7例,按照1978年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拟定的诊断标准,以及1993年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关于溃结诊断及治疗标准修订后的标准,选其主要用药如激素、柳氮磺胺吡啶(SASP)及中药治疗效果作一初步报告。  相似文献   

8.
2007年7月~2008年6月收治脑卒中后中重度抑郁患者110例。男82例,女28例;年龄50~75岁,平均56岁。所有抑郁诊断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CCMD11R)、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的诊断标准。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8~23分为中度抑郁,≥24分为重度抑郁范围内。  相似文献   

9.
1024例冷冻组织切片中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日常冷冻组织切片诊断中各种疾病的分布及其甲状腺疾病所占的比例和疾病构成。方法:统计分析我院从开展术中冷冻这一技术以来5年中的所有冷冻诊断病例,并对其中甲状腺疾病的冷冻诊断与术后石蜡切片诊断进行对比。结果:1024例冷冻组织切片中甲状腺疾病229例(22%),居第3位;乳腺疾病275例(27%),居第2位;女性生殖疾病412例(40%),居第1位。而难以确诊率甲状腺疾病居第1位。结节性甲状腺肿164例,是甲状腺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而乳头状癌为甲状腺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18/24);桥本氏甲状腺炎在甲状腺炎中最常见(10/11)。结论:甲状腺疾病是病理诊断中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冷冻诊断准确率达98.3%以上。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儿科住院医生患抑郁症和职业疲劳的发病率,以及确定这些疾病与用药错误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在美国3家相互独立的城市儿童医院进行的了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是上述3家医院的123名儿科实习住院医生。结果显示,参与研究的住院医生中有24名(20%)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92名(74%)符合职业疲劳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新疆部分汉族糖代谢异常人群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患病率及代谢综合征组分数目累积对血脂谱的影响。方法采用2001年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第3次报告诊断标准(ATPⅢ)、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诊断标准(CDS)和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标准(IDF)3种不同MS建议诊断标准,观察新疆部分汉族糖代谢异常人群MS的患病率、3种诊断标准的检出率差异以及MS组分数目与血脂的相关性。结果ATPⅢ、CDS、IDF诊断标准下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标化患病率)分别为13.07%(8.75%)、31.88%(21.33%)、36.63%(24.52%),3种诊断标准检出MS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均高于标化患病率。相关性分析提示代谢综合征组分数目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正相关(P〈0.05,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负相关(P〈0.01)。结论新疆部分汉族糖代谢异常人群具有较高的MS患病率;CDS和IDF诊断标准的敏感性较高,优于ATPⅢ标准。随着代谢综合征组分数目的增加,血脂异常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均面临着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日益增多的趋势,而高血压病是心脑血管疾病最肯定的危险因素。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能定量揭示血压的总体高度,波动状况和昼夜变化。我们对7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者进行24hABPM,以探讨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靶器官损害之间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EH患者76例,经检查无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糖尿病,均可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符合WHO1978年EH的诊断标准。即收缩压(SBP)≥21.3KPa,舒张压(DBP)≥127kPa。其中男性60例,女性16例,年龄36~81岁…  相似文献   

13.
我们采用中西药治疗肾小球疾病62例,现将近期疗效观察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为我科1993年12月至1995年8月住院并接受肾活检的62例肾小球疾病的病人,其中男38例,女24例,年龄(38±15)岁,平均住院时间95d(18~174d)。1.2临床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符合1993年《实用内科学》第9版制定的诊断标准[1]。其中慢性肾炎普通型(CGN)8例,隐匿性肾炎6例,肾病综合征11型(NS11)40例,紫徽性肾炎(PN)3例,高血压肾病1例,狼疮性肾炎(LN)l例,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3例。1.3病理分型:全部病例均经皮肾穿刺活检作光镜、电镜…  相似文献   

14.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患者来源于2008年1-12月在我院住院病人,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和ICD-10诊断标准,排除有严重器质性疾病、酒中毒、药物依赖者。共计60例病人人组,男30例,年龄16-50岁,平均(28.38±7.40)岁;女30例,年龄16-59岁,平均(29.50±10.66)岁。患者的职业,疾病分型、文化程度、住院天数及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5.
李春燕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9):1140-1140
研究抗精神病药对心电图Q—T间期的影响,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为本院住院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之诊断标准,无重大躯体疾病,共80例,分组:利培酮组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龄17~45岁,平均(23&#177;7)岁,病程1.1~8.2年;氯氮平组40例,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患者抑郁状态的临床特征与预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特点,作者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对11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评定,并与18例抑郁症患者比较。1资料与方法1.1对象研究病例为2002/2007年在我院住院病人,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年龄在40岁以上,其中男8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59.9±14.3)岁,病程≥2周,有神经系统体征的脑卒中患者入组。排除标准:意识障碍;精神障碍既往史或家族史阳性者;简明智能状态检查表(mini-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MMSE)总分小于17,有明显的痴呆症状;严重的心、肝、肾功能损害;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18例抑郁症患者为同期在我院门诊就诊者,排除器质性抑郁和反应性抑郁。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阿立哌唑与氯氮平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的对照研究,评价阿立哌唑的疗效和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本组共86例,均来自我院2005年6月至2006年10月门诊和住院女性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60分,年龄18~55岁,近2年无妊娠或哺乳史,排除主要躯体疾病,尤其是内分泌和妇科疾病。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功能性胃肠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菁  孙涛 《中国医药导报》2011,8(18):184-185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功能性胃肠疾病的关系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明确诊断功能性消化道疾病包括: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及餐后不适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腹泻为主型IBS及便秘为主型IBS);功能性腹胀;功能性便秘、胆系疼痛(胆囊功能紊乱及Oddi括约肌功能紊乱),同时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根据诊断标准将患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病例中的功能性胃肠疾病病例比率与无幽门螺杆菌感染病例中的功能性胃肠疾病病例比率进行比较。结果:373例病例入选,其中,男223例,女150例,平均46岁(21~71岁)。幽门螺杆菌感染病例中的功能性胃肠疾病病例中功能性消化不良(32.4%)与功能性腹胀(19.1%)病例比例明显高于无幽门螺杆菌感染病例中功能性消化不良(9.0%)与功能性腹胀(7.5%)(P〈0.05),而其他功能性胃肠疾病在两组中的发病比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功能性胃肠疾病有一定的相关性,特别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系较为密切,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9.
一般资料:选择我科2007年2月至2009年2月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患者80例。病例入选标准:(1)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的诊断标准。(2)经头颅CT/MRI证实,确诊为脑梗死.且无颅内出血。(3)发病3h以内。(4)年龄小于70岁,性别不限。(5)脑功能损害的程度比较严重(NIHSS7~22分)(6)治疗前,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00mmHg。(7)首次发病或既往(3个月前)有脑卒中史,但无严重后遗症(改良RankinMRS评分〈2分)。(8)无活动性出血病史,且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均正常。随机分为2组,(1)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平均63岁.表现为偏瘫,肌张力Ⅱ~Ⅲ级,其中失语19例。  相似文献   

20.
研究抗精神病药对心电图Q—T间期的影响,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为本院住院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之诊断标准,无重大躯体疾病,共80例,分组:利培酮组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龄17~45岁,平均(23±7)岁,病程1.1~8.2年;氯氮平组40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