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俞玉萍 《江苏教育》2012,(26):12-13
一、最好的文化叫习惯花坛静坐晨读的孩子,是百合班的孩子;餐厅手捧美文的孩子,是百合班的孩子;宿舍端坐看书的孩子,是百合班的孩子;闲暇时光与书为友的孩子,是百合班的孩子。轻柔地对餐厅工作人员微笑着道谢的孩子,向司机叔叔响亮问好的孩子,在心里祝福自己的对手的孩子,是百合班的孩子。课间静静欣赏音乐的孩子,每日恬然午睡的孩子,操场大汗淋漓的孩子,舞台灿烂闪亮的孩子,是百合班的孩子。创造奇迹的孩子,依然是百合班的孩子。百合班的  相似文献   

2.
了解孩子的差异,尊重孩子的差异知子方能教子。家长要知子就得学习有关知识,了解孩子,认识孩子,尊重孩子,掌握孩子的成长规律。了解孩子就要清楚地知道孩子与众不同的特点;尊重孩子就要尊  相似文献   

3.
不求孩子长相多么俊俏,只求孩子心底沌洁善良。不求孩子多么能言善语,只求孩子待人诚实谦虚。不求孩子非上大学不可,只求孩子掌握真才实学。不求孩子事业轰轰烈烈,只求孩子工作兢兢业业。不求孩子做官名利双收,只求孩子本分清白做人。不求孩子百般孝敬父母,只求孩子莫忘国家人民。孩子呀,只要你成长为社会有用之人,妈妈我就心满意足,含笑终生!一位母亲的期望@周晓顺~~  相似文献   

4.
了解孩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教育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只有了解孩子,才能教育孩子。了解孩子的教育,是有的放矢的教育;不了解孩子的教育,是盲目无果的教育。只有与孩子沟通心灵,教育才能获得成功。观察,是了解孩子意识行为的重要渠道。谈心,是把握孩子思想脉搏的最佳方法。要想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得和孩子建立亲密无间  相似文献   

5.
张浩 《新课程研究》2009,(10):137-138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六个解放:“解放孩子的头脑.使孩子敢想;解放孩子的双手,使孩子能干;解放孩子的眼睛,使孩子会观察;解放孩子的嘴巴,使孩子多说;锵放孩子的空间,使孩子能到大自然中去学习;解放孩子的时间,使孩子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说:生了孩子,还要想怎样教育,才能使你生下来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完全的人。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的确令人揪心。这时,家长切不可恐吓、哄骗和打骂孩子,要诚恳地学习儿童心理学,去了解孩子的心理、孩子的问题、孩子的困难、孩子的愿望、孩子的脾气,才能正确诱导孩子,从而发挥他自身的创造力。我觉得,把孩子当老师是个切实可行的办法。把孩子当老师,可以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再则尊重孩子,表扬孩子,也是孩子体验“为人师表”的最佳途径。我女儿对作文不感兴趣,老师问她为什么作文总写不好,她回答说:妈妈不教我。为此…  相似文献   

7.
纪俊闪 《家长》2008,(Z1):48-48
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特别强。在与孩子沟通时,父母需要保持冷静的头脑,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心声,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给予孩子恰当的疏导,这样,才能缓解和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孩子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8.
教育孩子和尊重孩子是两个概念,但二者却有密切的关系。有经验的教育者认为,要教育孩子必先尊重孩子,不尊重孩子就谈不到教育孩子,或者说,那样的教育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尊重孩子,就是要把孩子当人,给孩子个人自主权,以便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完善孩子  相似文献   

9.
在一个孩子心里,它突然来了。它带走了孩子的快乐,让孩子痛苦:它带走了孩子的笑脸,让孩子哽咽不止;它带走了孩子的幸福,让孩子愁眉不展。  相似文献   

10.
如果孩子的妈妈勤劳能干,事无巨细,包办替代,根本就不用孩子操心。那么,这个孩子将来很有可能会是一个懒惰的人。真正爱孩子的妈妈总是狠下心来,让孩子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表面上看似不通人情,实质上是她们没有溺爱孩子,没有迁就孩子,而是从长远着想,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磨炼孩子的意志品质,增强孩子的综合素质,促进孩子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1.
苗祖荣 《家长》2008,(6):16-17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我的孩子一定要比别的孩子好。""孩子,你一定要考第一。""孩子,你一定要当班长。"这是大多数家长教育孩子的理念和对孩子提出的要求。这本无可非议,但如在实施过程中,孩子看不得同龄孩子的好,甚至为了夺第一而不择手段,影响、干扰别的孩子,那就会在孩子心中播下恶的种子,培育出恶之花,就会毁了孩子。  相似文献   

12.
我的孩子叫路颖聪,去年刚上小学一年级。回想孩子从胆小到变得自信、活泼大方的经历,使我认识到,作为父母,首要的是学会赏识自己的孩子,小心翼翼地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走上自信、自立、自强之路。孩子是千差万别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作为父母要从赏识的角度对待孩子。所谓“赏识”,就是用欣赏、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孩子,坚信孩子是优秀的,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能及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宽容孩子的不足,帮助和鼓励孩子不断进步。父母的赏识会让孩子增加自信,这是孩子成长的最大动力。在父母的赏识下,北京一个低能儿登上了世  相似文献   

13.
《家教指南》2008,(6):33
一要让孩子走路回家。离开家人一整天,孩子见到家人往往会有“撒娇”的表现.小班的孩子尤其如此。家长在接到孩子时,可以给孩子温暖的拥抱以示爱意,但如果离家不是很远,家长要坚持让孩子自己走路回家。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具备走路回家的体力了,让孩子自己走路回家,也是给孩子“已经长大”的心理暗示,有利于孩子的心理成长。  相似文献   

14.
关颖 《家长》2009,(5):8-12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如果父母真的爱自己的孩子,在家庭教育中就要以孩子为本,尊重和保护孩子的权利。如果父母无视孩子的权利,损害了孩子的权利,就会给孩子的成长帮倒忙。  相似文献   

15.
赏识孩子,要坚信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孩子,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赏识孩子要专找学生的优点、进行耐心的鼓励赞扬。赏识孩子要承认差异、允许失败。赏识孩子要帮助孩子预约失败,让孩子在克服困难中体现愉悦。  相似文献   

16.
环境与孩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责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怨天尤人。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好斗逞勇。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畏首畏尾。怜悯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自怨自.艾。嘲讽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消极退缩。嫉妒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勾心斗角。羞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心怀内疚。容忍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极富耐性。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充满自信。赞美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存感恩。嘉许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爱人爱己。接纳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胸宽广。绷燕于燃黔安定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信任他人。友善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关怀世界…  相似文献   

17.
赵燕 《宁夏教育》2014,(12):78-78
朋友为了让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及照顾,不惜辞掉工作,在家专心带孩子。她认为自己是专职的家庭主妇,所以一定要把孩子教好。每次孩子和其他孩子一起玩的时候,她的眼睛都紧盯着孩子,唯恐自己的孩子做出不当的行为伤害到其他孩子。  相似文献   

18.
成功的家教经验说明,只有了解孩子,才能教育孩子。了解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前提。为了帮助家长们更好地了解孩子,增强教育孩子的针对性、实  相似文献   

19.
书架     
《教育》2012,(12):62-62
在写作中教育孩子 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永远是孩子。所以对孩子总是很包容,就是做错了,也认为他还是个孩子。其实,这个观念很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孩子一天天在长大,他的思维思想也会产生很大的变化。如果你总是以“他还是个孩子”的眼光来看待,孩子会觉得你根本不理解他,  相似文献   

20.
王国兴 《宁夏教育》2008,(10):77-77
家长在给孩子选择课外书时。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一是兴趣原则。根据孩子的兴趣,从开发孩子的智力出发,适当地选课外书。如有的孩子喜欢听故事,有的孩子喜欢做游戏,有的孩子喜欢拼图案……孩子的兴趣是开发智力的基础。因此,家长在为孩子选购课外书时,务必考虑到孩子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