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评价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及其定量参数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血流灌注监测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200例单胎孕妇为研究组,将其分为轻度子痫前期组(100例)、重度子痫前期组(100例),选择同期正常单胎孕妇200例为对照组。测算胎盘三维能量多普勒指数,包括血管化指数(vascularization index,VI)、血流指数(flow index,FI)、血管化-血流指数(vascularization flow index,VFI),并与孕妇子宫动脉、胎儿脐动脉、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参数作相关分析。结果 3组孕妇胎盘VI、FI及VF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和对照组、轻度子痫前期组孕妇脐动脉收缩末期峰值/舒张末期峰值(S/D)、双侧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以及大脑中动脉P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轻度子痫前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3组胎盘VI、FI、VFI与脐动脉、子宫动脉、大脑中动脉血流指数相关,且胎盘VI、FI、VFI与孕龄呈明显正相关。结论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可定量分析前壁胎盘血流灌注情况,为产前诊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血流灌注评估提供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及其定量参数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血流灌注监测中的价值,分析孕妇子宫动脉、胎儿脐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参数与胎盘三维能量多普勒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该院门诊收治的400例孕周22~40周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0例为正常孕妇(对照组),82例孕妇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轻度患者(研究1组),118例孕妇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重度患者(研究2组)。取得胎盘三维能量多普勒指数,包括血管化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化-血流指数(VFI),并与孕妇子宫动脉、胎儿脐动脉、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酶联免疫法和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各组孕妇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蛋白含量及mRNA水平。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儿胎盘的三维能量多普勒指数低于对照组且与脐动脉、子宫动脉、大脑中动脉血流指数相关。研究1组、研究2组胎盘动脉血流参数(VI、FI、VF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可定量分析前壁胎盘血流灌注情况,为产前诊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血流灌注提供量化评估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胎心监护、孕晚期胎儿脐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血流多普勒超声参数与子痫前期围生儿预后相关性,为子痫前期围生儿妊娠结局评估及监护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宁波市奉化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轻度子痫前期孕妇40例设为轻度子痫组,选取重度子痫前期孕妇40例作为重度子痫组,选取同期医院建档的40例正常孕妇设为对照组。3组孕妇均行胎心监护、孕晚期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胎儿脐动脉血流参数和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收缩期峰值与舒张末期流速之比(S/D)]。统计3组围生儿不良妊娠结局、新生儿体质量、Apgar评分、娩出胎盘质量,并行组间比较。比较3组胎儿胎心监测情况、孕晚期胎儿脐动脉及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将轻度子痫和重度子痫胎心监护结果、脐动脉血流参数及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与围生儿不良妊娠结局、体质量、Apgar评分、娩出胎盘质量行S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①重度子痫前期围生儿不良妊娠结局率、胎心异常率(新生儿体质量、Apgar评分、娩出胎盘质量)高于(低于)轻度子痫前期组、对照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高于(低于)对照组;而胎儿脐动脉PSV、EDV及大脑中动脉PI、RI、S/D均低于轻度子痫前期组及对照组,轻度组低于对照组,胎儿脐动脉的PI、RI、S/D均高于轻度子痫前期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②经相关性分析显示,子痫前期围生儿胎心监护结果、脐动脉血流参数、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与不良妊娠结局、新生儿体质量、Apgar评分、娩出胎盘质量均呈密切相关(均P0. 05)。结论胎心监护、孕晚期胎儿脐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血流多普勒超声参数与子痫前期围生儿不良妊娠结局及其他预后指标密切相关,加强对子痫前期孕妇胎儿上述指标的监测,评估围生儿结局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儿脐动脉S/D比值变化与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63例及无任何内外科合并症的初产妇60例,对正常妊娠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进行胎儿脐动脉血流检测,比较两者胎儿脐动脉S/D比值以及与围生儿预后的相关关系。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孕龄、胎儿体重低于正常组,收缩压、舒张压S/D比值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胎儿脐动脉S/D比值高于正常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胎儿脐动脉S/D比值与胎儿体重呈负相关(P<0.01)。结论:先兆子痫子宫胎盘血流灌注明显减少,异常的子宫-胎盘血流导致新生儿体重下降,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儿窘迫和新生儿Apgar评分降低。  相似文献   

5.
王姝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7):1298-1299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围产儿结局的关系。方法对120例正常患者及103例子痫前期患者胎儿的大脑中动脉(MCA)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记录两组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指标,测量并记录两组胎儿生长发育情况。结果子痫前期组患者胎儿大脑中动脉各血流指标(S/D、RI、PI)值均低于对照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围产儿生长发育受限,各项指标测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子痫前期时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指标变化来评估子痫前期特别是重度子痫前期围产儿结局,为临床采取有效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降低围产儿发病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脐动脉、大脑中动脉血流联合胎心监护对预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围生儿结局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该院收治100例住院分娩的单胎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及其分娩的新生儿为观察组,同期选取100名孕龄相近未合并重度子痫前期等其他并发症的正常孕妇及其分娩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行产科B超检查脐动脉血流、大脑中动脉血流S/D值及胎心监测,记录并比较围生结局,分析脐血流、大脑中动脉血流S/D值及胎心监测对预测重度子痫前期围生儿结局的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胎心监护及脐动脉、大脑中动脉血流S/D值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低体质量儿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围生儿预后不良36例,产前予以胎心监护、脐动脉及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S/D值监测,其中胎心监测异常26例,有围生儿预后不良20例;胎心监测正常74例,有围生儿预后不良16例;脐动脉血流S/D值异常31例,有围生儿预后不良23例;脐动脉血流S/D值正常69例,有围生儿预后不良13例;大脑中动脉血流S/D值异常40例,有围生儿预后不良25例,大脑中动脉血流S/D值正常60例,有围生儿不良预后11例;胎心监测联合脐动脉、大脑中动脉血流S/D值,三者任一异常有44例,其中有围生儿预后不良32例,三者均正常的有56例,有围生儿预后不良仅4例。结论脐动脉、大脑中动脉S/D值及胎心监护对重度子痫前期围生儿结局有一定预测作用,但单独指标有一定假阳性率,三者联合监测,灵敏度、准确度均提高,假阳性率远远低于单独监测,对于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围生儿预后有更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外周血D-二聚体(D-D)及子宫动脉血流监测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北京市密云区医院分娩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19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妊娠期高血压患者73例为妊娠期高血压组,子痫前期患者64例为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59例为重度子痫前期组。另选同期在该院分娩的正常孕妇98例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各组外周血D-D水平,子宫动脉S/D值,分析患者不同孕期子宫动脉S/D值与外周血D-D水平的相关性。结果重度子痫前期组、子痫前期组和妊娠期高血压组10~14孕周及30~34孕周的D-D水平均分别高于对照组,重度子痫前期组和子痫前期组明显高于妊娠期高血压组,且重度子痫前期组10~14孕周的D-D水平明显高于子痫前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重度子痫前期组、子痫前期组和妊娠期高血压组10~14孕周及30~34孕周的S/D值均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度子痫前期组和子痫前期组明显高于妊娠期高血压组,且重度子痫前期组明显高于子痫前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10~14孕周及30~34孕周的子宫动脉S/D值与其外周血D-D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均P0. 05)。结论外周血D-D与子宫动脉的血流监测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可有效反映患者的实际病情,同时还可以辅助临床诊治及预后评价。临床上可考虑将这两种检测方式用于联合监测,从而为诊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胎儿动脉和静脉多普勒血流波形在晚孕重度子痫前期围产儿结局中的评估和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该院重度子痫前期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产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胎儿脐动脉(UA)、大脑中动脉(MCA)、静脉导管(DV)的血流。随访和记录围产儿结局,按照其对应的动脉和静脉血流波形变化分为3组。第1组:MCA搏动指数(PI)>UA PI;第2组:MCA PI2S/D)。结果重度子痫前期围产儿出生孕周与围产儿结局密切相关,出生孕周越早越容易发生围产儿不良结局。第3组静脉血流波形异常,出生孕周、出生体质量和胎盘重量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围产儿死亡出现在第3组,其他不良结局发生率亦显著高于其他两组。UA舒张期血流缺失或反向13例,其中9例围产儿发生死亡,占69.2%;DV a波缺失或反向9例均发生围产儿死亡,占100%。结论胎儿动脉和静脉多普勒超声是一种评估和预测重度子痫前期围产儿结局的有效方法之一。胎龄和母体疾病严重程度是迫切分娩时考虑的重要因素。UA舒张期血流缺失或反向和静脉血流波形异常均为晚期血流波形变化,易产生围产儿不良结局,如胎儿已初步具备母体外生存能力应积极终止妊娠,以免进一步恶化,出现围产儿死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儿脐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判定围产儿生存及预后状况,评价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使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100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和80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胎儿脐动脉(UA)及大脑中动脉(MCA)的收缩末期最大血流速度和舒张末期最大血流速度之比(S/D)、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同时观察胎儿宫内发育情况(双顶径、股骨长度、胎儿体重),并记录新生儿出生体重、1min阿氏评分及胎儿窘迫、FGR、低体重儿的发生率。结果: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胎儿UA的S/D、PI、RI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分为UAS/D≥3和S/D3两组比较其妊娠结局,前者1min阿氏评分7分、胎儿窘迫、FGR、低体重儿的发生率均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分为MCAS/D4和S/D≥4两组比较其妊娠结局,前者1min阿氏评分7分、胎儿窘迫发生率均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存在胎盘-胎儿循环障碍,脐动脉及大脑中动脉阻抗增高、血供不足,这些病理生理变化与不良妊娠结局相关。彩色超声多普勒可以检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儿脐动脉及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在预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病情发展趋势和预测围产儿结局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分析重度子痫前期母儿血液动力学变化特点,结合其母儿预后,探讨母儿血流动力学监测在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诊治及预后估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73例重度子痫前期和81例正常同期孕妇的胎儿脐动脉的收缩末期最大血流速度和舒张末期最大血流速度之比(S/D)、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子宫动脉的S/D、PI、RI,并结合其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脐动脉S/D、PI、RI值均高于对照组,子宫动脉的S/D、PI、RI值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重度子痢前期出现母胎血流动学变化时,围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高于正常妊娠组.结论 子痫前期患者存在子宫动脉及脐动脉阻抗增高、血供不足,这些病理生理变化与不良妊娠结局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检测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50例,其中重度子痫前期15例、轻度子痫前期21例和妊娠期高血压14例,并抽取同期分娩的健康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浆hs-CRP及D-D、FIB的水平。结果 HDCP组血浆hs-CRP、D-D、FI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浆hsCRP及D-D、FIB水平高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高于轻度子痫前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和D-D、FIB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中表达升高,并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故其测定可以作为快速判断疾病轻重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disordercomplicatingpregnancy,HDCP)患者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内皮素(endothelin,ET)1和一氧化氮(nitrogenmonoxide,NO)水平变化及其与该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将2007年6月至2008年5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确诊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住院治疗后手术分娩的82例孕妇中同意接受试验的62例孕妇纳入研究组(n=62),包括HDCP组(n=20),轻度PE组(n=20),重度PE组(n=19),子痫组(n=3);同期住院手术分娩的正常足月妊娠孕妇纳入对照组(n=20)(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取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法检测定上述各组血清脂联素、内皮素-1水平;用硝酸还原法测定一氧化氮水平。结果研究组中,轻、重度PE组和子痫组孕妇的血清脂联素水平及一氧化氮水平呈下降趋势,内皮素-1水平呈上升趋势。轻、重度PE组及子痫组与HDCP组及对照组脂联素水平、内皮素-1及一氧化氮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O.05,P〈O.01,P〈O.01);重度PE组与轻度PE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子痫组与重度PE组比较,血清脂联素水平呈下降趋势,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内皮素-1及一氧化氮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0.05);HDC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O.05)。PE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与一氧化氮呈正相关(r=0.619,P〈0.01),与内皮素-1呈负相关(r=0.571,P〈0.01);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血压呈显著负相关(r=0.516,P〈0.01;r=0.474,P〈0.01)。结论脂联素水平降低,可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disordercomplicatingpregnancy,HDCP)患者尿瘦素(urinaryleptin)水平变化及其与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临床关系。方法选择2005年5月至2007年12月在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自愿参加本研究的9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将其按有无妊娠高血压疾病分为HDCP组(n=40)和对照组(n=50)。再将HDCP组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n=11),轻度子痫前期组(n=16),重度子痫前期组(n=13)(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取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immunosorhentassay,ELISA)法分别测定两组孕妇尿瘦素水平,并行相关分析。结果HDCP组孕妇尿瘦素水平[(0.93±0.46)ng/mL]较对照组[(0.62±0.39)ng/mL]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HDCP组中,妊娠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患者尿瘦素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比较[(0.76±0.36)ng/mL与(0.81±0.45)ng/mLvs.(0.62±0.39)ng/mL2,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均明显低于重度子痫前期组[(1.21±0.52)ng/mL]。尿瘦素水平与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的尿蛋白量相关,而与患者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收缩压与舒张压等临床参数无关。结论妊娠期尿瘦素水平增高,可能与妊娠高血压疾病对肾功能影响有关。尿瘦素水平的测定,对判断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严重程度具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孕妇晚期妊娠脐动脉S/D测定值与妊娠并发症、合并症、胎儿预后、剖宫产诸率的关联性,并运用于临床诊疗。方法 选择2013年1-12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市中医院分娩的3 610例于妊娠晚期至临产前使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测定脐动脉血流收缩末期峰值与舒张末期峰值(S/D值)的临床资料,按S/D〈2.5、2.5≤S/D〈3.0、S/D≥3.0分组,分析不同S/D值与妊娠晚期并发症、合并症、胎儿预后、剖宫产的关系,应用χ2检验。结果 在S/D〈2.5组中,妊娠并发症与合并症共841例(24.37%)、胎儿宫内窘迫465例(13.47%)、新生儿轻度窒息86例(2.49%)、重度窒息19例(0.55%)、围产儿死亡10例(0.29%)、剖宫产1 073例(31.09%);在2.5≤S/D〈3.0组中,妊娠并发症与合并症共68例(55.28%)、胎儿宫内窘迫32例(26.02%)、新生儿轻度窒息11例(8.94%)、重度窒息3例(2.44%)、围产儿死亡3例(2.44%)、剖宫产57例(46.34%);在S/D≥3.0组中,妊娠并发症与合并症共34例(94.44%)、胎儿宫内窘迫15例(41.67%)、新生儿轻度窒息7例(19.44%)、重度窒息3例(8.33%)、围产儿死亡2例(5.56%)、剖宫产24例(66.67%)。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妊娠临产前特别是高危妊娠应重视脐动脉S/D值的测定,对分娩时改善胎儿预后、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韩悦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0):1565-1567
目的:对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及探讨。方法:选取85例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有剖宫产史25例,并选择同期正常分娩的产妇120例为对照组,分析比较3组产妇产前产后出血、分娩方式、围产儿出生情况及产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疤痕子宫组产前产后出血、子宫切除、早产儿出生率、胎儿窒息发生率及剖宫产率与非疤痕子宫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产妇妊娠结局不良情况发生高于单纯性高血压产妇,重度子痫前期与轻度子痫前期产妇的妊娠结局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妊娠结局将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需要对产妇做好孕期监护,并及时处理手术过程中的突发情况将有利于母婴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on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HDCP)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及胎儿脐动脉血流变化与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关系。 【方法】 对57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和59例正常妊娠孕产妇的妊娠结局进行观察,测量胎儿脐动脉血流指标并观察两组围产儿结局。 【结果】 HDCP组围产儿的不良结局在新生儿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方面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P<0.05);两组在脐动脉血流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压最大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最大血流速度比值(S/D)等三个指标上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脐动脉血流指标与围产儿出生结局呈负相关关系。 【结论】 HDCP患者更容易发生围产儿不良结局,胎儿脐动脉血流指标更易出现异常。脐动脉血流指标RI和S/D比值可以用来预测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测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尿酸含量,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的发展、肾功能早期变化及妊娠结局。方法对13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测定血尿酸、肌酐、尿素氮含量及尿蛋白半定量检查,并选择同期正常妊娠孕晚期129例作为对照。结果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子痫组尿酸含量逐渐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F=3.706,P<0.05);肌酐和尿素氮在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子痫组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肌酐F=10.368,P>0.05;尿素氮F=4.115,P>0.05)。各尿蛋白组间比较血尿酸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4.192,P>0.05)。不同血尿酸含量围生儿死亡率不同,随着血尿酸含量增高围生儿死亡率增加。结论血尿酸可以估计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的发展,也可作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肾功能损害比较敏感指标,与围生儿结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廖丽君 《现代保健》2014,(32):25-27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并发低蛋白血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江西省妇幼保健院住院、病情危重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63例,依据血清白蛋白结果分为低蛋白血症组(A组)34例、非低蛋白血症组(B组)29例,记录两组发病孕周、终止妊娠时间、孕妇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等情况。结果: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2.2%,显著高于B组(χ^2=4.275,P〈0.05)。A组胎儿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为64.0%、27.5%,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合并低蛋白血症往往预示不良的母婴预后,严重影响妊娠结局,适时补充白蛋白有利于改善母儿预后。  相似文献   

19.
妊娠期糖尿病干预管理对妊娠结局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干预管理对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近年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中的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孕妇为妊娠期未作监测,分娩前确诊为糖尿病,妊娠期间没有进行相关治疗;观察组孕妇为定期体检,并于妊娠28周内确诊为糖尿病,经规范化治疗干预。对比分析两组孕妇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分娩前血糖值低于对照组,妊娠并发症和妊娠结局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干预管理对于妊娠结局有明显的改善,能够减少产妇妊娠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孕32周前发生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孕32周前发生的妊娠期高血压30例,轻度子痫前期30例,重度子痫前期30例,以孕32周以后发生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90例作为相应的对照组。结果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分别有66.7%、76.7%发展成重度子痫前期,三组严重并发症:子痫、心衰、肾功能衰竭、DIC、HELLP综合征、眼底出血、胎盘早剥的总发生率分别是13.3%、40%、60%,均比相应的对照组高(P〈0.05);胸腹水、低蛋白血症、24h尿蛋白定量〉5g、血小板减少、血黏度增高的发生率均比相应的对照组高(P〈0.05)。胎儿生长受限CFGR的发生率分别是13.3%、43.3%、56.7%,FGR总发生率为37.8%,与对照组比较,FGR的总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围产儿死亡率分别是20%、53.3%、86,7%,均比相应的对照组高(P〈0.01)。结论发生在孕32周以前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母儿结局不良,早期诊断和治疗,开展预测和预防是改善母儿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