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高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血β-淀粉样蛋白(Aβ)和神经元微管相关蛋白(Tau)的影响。方法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高龄患者8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单独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结果术后1 d,对照组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21.39±2.54)低于术前(27.04±1.49),且对照组(21.39±2.54)低于观察组(26.51±1.85)(P0.01)。观察组MMSE评分不同时间段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1 d,对照组Aβ和Tau的含量与治疗前相比显著升高,且明显高于观察组(P0.01)。观察组Aβ和Tau的含量不同时间段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1 d,观察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16.67%)低于对照组(45.24%)(P0.01)。术后6 d,两组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全麻能增加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Aβ和Tau蛋白浓度升高可能是POCD发生的原因之一。腰硬联合麻醉可以通过控制Aβ和Tau蛋白浓度,有效减少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李希明  刘中凯 《山东医药》2012,52(19):13-15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围术期血浆β-淀粉样蛋白(Aβ)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50例择期行七氟醚全麻下胃癌根治术患者,于术前1 d和术后7 d分别进行神经心理测验,统计POCD发生率;术前1 d(T0)及手术开始2 h(T1)、4 h(T2)、24 h(T3)、48 h(T4)、7 d(T5)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Aβ水平。结果 46例患者完成神经心理测试,9例(19.6%)发生POCD(POCD组)、余37例未发生POCD(非POCD组)。POCD组术后T1~T5血浆Aβ水平较T0明显升高,尤以T3、T4更为显著(P<0.05、0.01);非POCD组T1~T5血浆Aβ浓度较T0有所增加(P>0.05),但各时间点无显著差异。结论老年胃癌患者围术期血浆Aβ水平升高并与POCD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认知功能和血浆S100β蛋白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30例,随机分为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组(A组,1 5例)和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组(B组,15例)。2组患者分别于手术前1 d、术后第4天进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在术前、缝皮时、术后第1天采血,测定血浆S100β蛋白浓度。结果 A组患者术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5例(33%),B组3例(20%)。与术前比较,A组和B组患者术后第4天MMSE评分明显降低,且A组术后第4天较B组降低更明显。A组和B组患者缝皮时和术后第1天血浆S100β蛋白浓度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A组患者缝皮时和术后第1天血浆S100β蛋白浓度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和血浆S100β蛋白浓度变化幅度均低于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提示丙泊酚全凭静脉可能更适合老年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麻醉药物的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对老年肺癌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行肺癌根治手术的老年肺癌患者4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1例),分别给予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在进入手术室(T0)、诱导插管后(T1)、进胸时(T2)、拔管时(T3)、拔管后10 min(T4)监测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变化;并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结果术后1 d时,观察组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时,两组POCD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 d和术后3 d时,两组MMSE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时,两组MMSE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时,MMSE评分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和T4时,两组MAP、HR和SpO_2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和T3时,观察组MAP和H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个时间点SpO_2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减退恢复更快,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效果更好,更适用于老年肺癌患者的胸科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后对骨科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及血清β-微管蛋白Ⅲ的变化。方法择期老年骨科手术患者4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年龄65~79岁,采用随机单盲分两组,每组20例。右美托咪定组(D组)全身麻醉诱导前予右美托咪定1.0μg/kg,10 min内泵注,对照组(C组)给予相等量的生理盐水泵注,两组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法相同,术中用Narcotrend监测麻醉深度,术后给予舒芬太尼自控镇痛。术前1 d(T1)、术后第1天(T3)、7天(T4)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分,术前1 d(T1)、术毕(T2)、术后第1天(T3)、7天(T4)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β微管蛋白Ⅲ含量。结果与C组比较,D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5)。与T1比较,C组和D组T2、T3、T4时点β-微管蛋白Ⅲ显著升高;与C组比较,D组T2、T3、T4时点β-微管蛋白Ⅲ显著降低。结论血清β-微管蛋白Ⅲ可以预测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后老年骨科手术患者POCD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七氟烷和丙泊酚对老年肺癌根治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70例择期行肺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七氟烷组与丙泊酚组,依托咪酯等静脉快速麻醉诱导后,七氟烷组给予持续吸入七氟烷麻醉维持,丙泊酚组持续静脉给予丙泊酚麻醉维持。分别于术前、术后6、24、72 h及术后7 d对两组患者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抑郁自我评分量表(SDS)评分及韦氏量表神经精神功能测定,记录评分结果。同时于术前、术后10 min及术后24 h采集静脉血进行血清S100β蛋白水平的测定。结果七氟烷组患者术后24、72 h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率均低于丙泊酚组,MMSE评分均高于丙泊酚组患者,七氟烷组患者术后24 h S100β蛋白水平低于丙泊酚组患者(均P<0.05)。结论七氟烷与丙泊酚均可影响老年肺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的认知功能,与丙泊酚相比,七氟烷麻醉后POCD的发生率较低,恢复较快,MMSE评分及韦氏量表评分结果均优于丙泊酚组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脊柱手术患者脑保护的作用。方法老年脊柱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4组,其中C组25例患者泵注生理盐水,D1、D2、D3组接受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分别以0.1、0.3、0.5μg/(kg·h)的剂量静脉注射。分别于麻醉前(T0)及术后24、48、72 h(T1、T2、T3)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4组患者血清中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并记录手术72 h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情况。结果 C组T1时血清S-100β蛋白水平D2组D3组D1组,C组T2时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D1组D2组D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组T1、T2、T3时间点血清NSE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D1、D2、D3组血清NSE浓度明显降低,其中T2时下降程度最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T1、T2、T3时的血清NSE水平与T0时相比均明显提高(P0.05);D1、D2组POCD的发生率略低于C组(P0.05),D3组POCD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C组、D1、D2、D3组术后的心动过缓及低血压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泵注生理盐水,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可有效减少老年脊柱手术患者的神经损伤,降低POCD的发生率,以达到脑保护的作用,其中以0.5μg/(kg·h)剂量的效果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产物(NOx)和β淀粉样蛋白(Aβ)_(1~40)对老年胃肠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选择浙江省台州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90例进行研究,其中发生POCD者31例为POCD组,未发生POCD者59例为非POCD组。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分测定认知功能。采用化学分光光度仪测定血NOx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Aβ_(1~40)浓度。结果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原发肿瘤、受教育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时间、失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MMSE评分、MoCA评分、NOx浓度、Aβ_(1~40)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MMSE、MoCA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NOx浓度、Aβ_(1~40)浓度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且POCD组MMSE、MoCA评分明显低于非POCD组(P0.05),POCD组NOx、Aβ_(1~40)浓度明显高于非POCD组(P0.05)。POCD组术后血NOx和Aβ_(1~40)浓度与MMSE、MoCA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胃肠手术POCD患者血NOx和Aβ_(1~40)浓度升高,血NOx和Aβ_(1~40)浓度有望成为老年胃肠手术POCD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部手术患者93例,按照麻醉方法不同分为A组48例与B组45例。A组采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B组单纯采用全麻。比较两组入室后麻醉前(T0)、切皮前(T1)、切皮后2 min(T2)及术毕(T3)不同时刻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应激反应指标和术后认知功能变化。结果 A组T1和T3时刻HR和MAP与T0时刻无明显差异(P>0.05),而T2时刻HR和MAP较T0时刻降低(P<0.05);B组T1、T2和T3时刻HR和MAP较T0时刻增加(P<0.05);A组T1、T2和T3时刻HR和MAP低于同期B组(P<0.05);A组T1和T3时刻内皮素(ET)和皮质醇(Cor)水平较T0时刻无明显变化(P>0.05),而T2时刻ET和Cor水平较T0时刻升高(P<0.05);B组T1、T2和T3时刻ET和Cor水平较T0时刻升高(P<0.05);A组T1、T2和T3时刻ET和Cor水平低于同期B组(P<0.05);A组术后1、3、7 d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分较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术后1、3、7 d MMSE评分较术前降低(P<0.05);A组术后1、3、7 d MMSE评分高于同期B组(P<0.05)。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脑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03例临床完整资料,根据麻醉深度不同,将浅麻醉患者52例纳入A组,将深麻醉患者51例纳入B组.观察两组血流动力学、麻醉趋势指数(NTI)、脑功能、脑功能损伤标志物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麻醉诱导后(T2)、插管结束后(T3)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低于麻醉诱导前(T1)(P<0.05);两组T3心率明显高于T1(P<0.05);两组T1 NTI均明显高于T2、T3、手术1 h(T4)、术毕(T5),且A组明显高于B组(P<0.05);T2、T3、T4、T5组间NT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认知功能障碍率(32.69%)明显高于B组(13.73%,P<0.05);两组T2、T3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T1(P<0.05);B组T3、T4血清S100β 蛋白水平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 与浅度麻醉相比,深度麻醉可明显降低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利于保护老年患者神经功能,预防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七氟醚复合麻醉对老年关节置换病人术后氧代谢及S100β、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β淀粉样蛋白(Aβ)-42/tau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6年5月收入我院的84例全麻下行髋关节置换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病人分为异丙酚复合麻醉组(异丙酚组)和七氟醚复合麻醉组(七氟醚组),每组42例。收集2组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降压前即刻(T1)、降压后20 min(T2)、手术开始后60 min(T3)、手术结束时(T4)不同时间点的认知功能评分、脑氧代谢及S100β、BDNF、Aβ-42/tau水平。结果与术前相比,2组术后1 d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2组术后7 d MMSE评分、Mo CA评分较术后1 d明显升高(P0.05),术后1 d、7 d七氟醚组MMSE评分、Mo CA评分均明显低于异丙酚组(P0.05)。与T1时刻相比,2组T2、T3时刻脑氧耗/脑糖耗比值、脑血流量/脑氧耗比均明显升高,T4时刻异丙酚组脑氧耗/脑糖耗比值、脑血流量/脑氧耗比均明显升高(P0.05);与七氟醚组相比,异丙酚组各时点脑氧耗/脑糖耗比值、脑血流量/脑氧耗比明显升高(P0.05)。2组术后1 d血清S100β水平明显升高,术后3 d开始下降,而血清BDNF及脑脊液Aβ-42/tau水平术后1 d明显下降,术后3 d开始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七氟醚组相比,异丙酚组手术后1 d、3 d的血清S100β水平明显降低,而血清BDNF及脑脊液Aβ-42/tau水平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病人,采用七氟醚复合静脉麻醉术后存在明显的认知功能下降,可能与机体脑氧代谢及S100β水平升高,BDNF、Aβ-42/tau水平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麻醉深度对高龄患者全麻手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随机选取高龄全麻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深度麻醉组[脑电双频指数(BIS)值维持40~49,30例]和浅度麻醉组(BIS值维持50~59,30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清检测结果、芬太尼、丙泊酚用量、麻醉时间、出血量、补液量及低血压发生情况、简易精神状态检测量表(MMSE)评分、POCD发生情况。结果切皮时(T1)、切皮后10 min(T2)、切皮后30 min(T3)、拔管后10 min(T4)时深度麻醉组心率(HR)均显著低于浅度麻醉组(P<0.05)。T3、T4时深度麻醉组血清皮质醇、β-内啡肽水平均显著低于浅度麻醉组(P<0.05)。深度麻醉组丙泊酚用量显著高于浅度麻醉组(P<0.05)。术后1 d、3 d深度麻醉组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浅度麻醉组(P<0.05),POCD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浅度麻醉组(P<0.05)。结论深度麻醉较浅度麻醉更能有效降低高龄患者全麻手术后POCD发生率,作用机制可能和皮质醇、β内啡肽等细胞因子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异氟烷麻醉后老年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模型中海马CA1区谷氨酸浓度的动态变化,探讨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8只老年大鼠(≥18月龄)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6;不接受迷宫训练和麻醉)、空气吸入组(n=7,接受迷宫训练但不接受麻醉)、异氟烷麻醉组(n=25,接受迷宫训练和麻醉)。应用Morris水迷宫对大鼠进行学习/记忆功能测试,根据迷宫测试成绩将异氟烷麻醉组大鼠进一步分为学习/记忆功能明显受损亚组(MIS组)和学习/记忆功能无明显受损亚组(NMIS组)。应用活体脑微透析系统收集不同时间点大鼠脑海马CA1区的脑脊液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脑脊液样本中的谷氨酸浓度。结果接受异氟烷麻醉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明显受损的发生率为12.0%(3/25)。异氟烷麻醉组大鼠麻醉过程中的谷氨酸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空气吸入组(P0.05)。异氟烷麻醉组大鼠麻醉结束后1h时脑脊液谷氨酸浓度明显低于空气吸入组(P0.01),但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和空气吸入组大鼠在各时间点脑脊液谷氨酸浓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异氟烷麻醉过程中,对照组和空气吸入组脑脊液谷氨酸浓度均明显高于NMIS亚组(P0.05)和MIS亚组(P0.05)。麻醉1 h后,空气吸入组谷氨酸水平明显高于NMIS和MIS两亚组(P0.01),而MIS亚组谷氨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麻醉后24 h时,MIS亚组谷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NMIS亚组(P0.05和0.01)。麻醉后首次水迷宫训练时,MIS组谷氨酸浓度明显高于NMIS组(P0.05)。麻醉48 h以后各个时间点,MIS亚组谷氨酸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余3组。结论异氟烷麻醉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大鼠模型中海马CA1区谷氨酸水平呈持久性升高,提示麻醉后脑内高谷氨酸水平可能与麻醉药引发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采用不同麻醉方式对认知功能的短期影响。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I~Ⅲ级、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A组行硬膜外麻醉、B组行全身麻醉、C组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通过MMSE评分统计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比较3种麻醉方式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 A组患者在手术后6 h、24 h及3 d时POCD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P<0.05),C组患者在手术后3 d时POCD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但在其他测量时段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7 d时POCD发生率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硬膜外麻醉能降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短期POCD的发生率;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认知功能影响大于单纯全麻,但其恢复到术前水平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全身麻醉方式对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消化道肿瘤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n=30),S组为七氟烷吸入麻醉组,P组为异丙酚全静脉麻醉组,SP组为七氟烷与异丙酚静吸复合组,另随机选择30例同期住院非手术患者为对照组,于术前24 h及术后1、12、24、48、72 h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价,并在各个时间点分别测定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手术结束时记录患者恢复呼吸、苏醒及拔管的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组、P组、SP组术后1、12、24 h MMSE评分降低(P0.05),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升高(P0.05);三组手术患者术后1、12、24 h MMSE评分与术前24 h相比降低(P0.05),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升高(P0.05);三组间认知功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术后48、72 h MMSE评分与术前24 h相比无差异(P0.05);三组手术患者恢复呼吸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12 h三组患者较术前24 h S100β蛋白水平升高(P0.05),术后12、24、72 h与术后1 h相比,三组患者S100β水平均下降(P0.05),但S组S100β水平高于SP组和P组(P0.05),而SP组高于P组(P0.05),并且S组术后48h恢复术前水平比SP组、P组术后24 h恢复术前水平所用时间长(P0.05)。结论三种全麻方式均能引起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消化道肿瘤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S100β水平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有关,且七氟烷比异丙酚对认知功能影响更大、作用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DM)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与围术期炎性反应的关系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在该院择期进行非心脏大手术的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59例,根据术后1 d内是否发生POCD分为POCD组(28例)和非POCD组(31例),检测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和术前、术后1、6 h外周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年龄、DM年限、术中出血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CD组术后1、6 h的IL-1β、IL-6水平明显高于术前,非POCD组术后1、6 h仅IL-6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5);POCD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明显高于非POCD组(均P<0.05);高龄、DM病程、血清IL-6水平、术前胰岛素抵抗是发生POC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非心脏手术老年T2DM患者围术期炎性反应可能与POCD发生有关;应对高龄、DM病程较长、术后炎性因子IL-6水平升高、胰岛素抵抗的患者加以重视,预防POC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三种全麻方式对老年患者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双盲随机原则将114例老年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地佐辛静脉组(P组)、七氟烷与异丙酚、静吸复合组(SP组)和七氟烷吸入麻醉组(S组),比较3组不同时间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不同时间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及手术前后白细胞介素(IL)-1β、IL-6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3组出麻醉恢复室和术后1 d MMSE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1 d(P0.05);3组不同时间MMSE评分差异显著(P0.05);3组均为出麻醉恢复室时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最高,之后逐渐下降,至术后3、7 d明显降低(P0.05);3组不同时间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3组术后1 d IL-1β、IL-6水平与术前1 d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3组术前1 d、术后1 d IL-1β、IL-6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老年患者全麻术后出麻醉恢复室时和术后1 d认知功能均受到明显影响,至术后3~7 d基本恢复,三种全麻方式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基本相同,术后IL-1β和IL-6水平升高可能与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有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吸入地氟烷后老年口腔鳞状细胞癌(鳞癌)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及炎症反应。方法接受手术的老年口腔鳞癌患者70例依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术中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观察组术中采用地氟烷+丙泊酚复合麻醉。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丙泊酚用量)与手术开始前(T0)、手术结束时(T1)、术后24 h(T2)与术后48 h(T3)的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分、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水平、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0]水平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苏醒与拔管时间较短,丙泊酚用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T3的MoCA评分均比对照组高,两组组间、时点、组间·时点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T3的S100β水平均比对照组低,两组组间、时点、组间·时点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T3的IL-6、IL-10水平均比对照组低,两组组间、时点、组间·时点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使用地氟烷吸入麻醉在老年口腔鳞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较高,可减少丙泊酚用量,促进患者术后苏醒,且有利于减轻术后认知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9.
刘秀娟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2):4890-4892
目的 研究不同的麻醉干预方式,术中输注丙泊酚和利多卡因对老年心脏转流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采取分层随机抽样选择我院老年心脏转流手术患者160例,分为四组,各40例.对照组(A组)常规麻醉;干预组(B组)术中输注丙泊酚;利多卡因干预组(C组)术中输注利多卡因;利多卡因+丙泊酚干预组(D组)术中输注利多卡因+丙泊酚.监测并检验患者入室后(T0)、心肺转流时(T1)及术毕1h时(T2)脑动-静脉氧含量差(Ca-jvDO2)、颈内静脉球的血氧饱和度(SjvO2)、脑氧摄取率(ERO2)和颈内静脉-动脉血乳酸浓度差(ADVL)、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浓度;气管导管拔除后10 min以ICU精神错乱评估法(CAM-ICU)行全麻苏醒期谵妄诊断.术前1d、术后1、3、5、7d评定患者MMSE评分并记录患者POCD、苏醒期谵妄发生率等.结果 与T0时比较,四组T1-2时SjvO2及NSE、S100β蛋白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A组T1时S100β蛋白浓度、NSE含量升高具有显著差异(P<0.01);D组T1-2时Ca-jvDO2、ADVL、ERO2显著性降低(P<0.05).与A组相应点比较,D组Ca-jvDO2、ADVL、NSE含量及S100β蛋白浓度显著性降低(P<0.05).与术前1d比较,术后4组患者MMSE评分均较术前有所下降(P<0.05);B、C、D各组术后不同时间点POCD的发生率及苏醒期谵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降低,D组与A组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术中输注丙泊酚及利多卡因实施麻醉干预均有利于降低老年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联合干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对老年患者脊柱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后认知及机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DLSS)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根据患者术中平均动脉压、心率和中心静脉压等行常规液体治疗,B组在Flotrac/Vigileo监护仪监测每搏变异度(SVV)以及心指数(CI)下行GDFT。分别于手术开始前(T0)、手术完毕后(T1)以及术后第24 h(T2)3个不同时段采集乳酸(Lac)、尿素氮(BUN)等数据。通过分析术前1 d、术后6 h、24 h、3 d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分析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回输例数及平均血液回输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输液量少于A组,A组尿量排出高于B组(P<0.05)。A组与B组Lac、BUN水平在T0、T1、T3时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患者在手术后24 h、3 d时POCD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患者在SVV/CI指导下行液体治疗,在减少输液量的同时能维持微循环灌注,不增加肾功能损害的风险,可有效优化术中体液管理,降低患者术后短期POC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