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鱼类细胞培养尽管起步较晚,但截至目前已有近280余株不同的鱼类细胞系相继建立起来,在生理学、病毒学、毒理学、肿瘤及基因工程等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主要对鱼类细胞系在病毒学研究中的最新应用,并结合作者自身的研究,尤其侧重于鱼类病毒分离、重要功能基因鉴定、抗病毒免疫和病毒致病机理研究等方面的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2.
本书着重介绍了如何利用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发酵、病毒学、微生物学及蛋白化学等方面的技术和方法进行大规模的细胞培养和蛋白质药物的生产。 内容包括:1.大规模哺乳动物细胞培养;2.重组DNA技术在哺乳动物细胞工程及  相似文献   

3.
诺如病毒是导致人类急性胃肠炎的主要食源性致病原,由于变异快且缺乏稳健的体外细胞培养体系及小动物感染模型,限制了我们对该病原体的深入研究。近年来,可培养鼠源诺如病毒的发现、人源诺如病毒肠道细胞培养体系的开发,以及诺如病毒反向遗传操作体系的构建为系统研究该病原提供了有力工具,加深了我们对其复制机制、致病机理、病毒-宿主相互作用等的了解。本文主要综述了反向遗传学技术用于诺如病毒研究的工作进展,并讨论了该技术在诺如病毒分子病毒学研究、药物筛选和疫苗制备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以期为诺如病毒防控策略的制定及药物靶点的挖掘提供有益参考,推进我国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4.
三维细胞培养技术是在二维细胞培养和动物实验模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简单、有效的细胞培养方式。利用三维细胞培养技术可以更好的模拟体内微环境,为相关研究领域提供新的手段。目前,三维细胞培养技术在组织工程、肿瘤学、再生医学和干细胞生物学等研究领域均有应用。该文就近年来三维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干细胞和肿瘤细胞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正> 病毒必须依赖宿主细胞的酶和代谢系统才能生存和进行复制。组织培养法由于其本身的许多优点已成为理想的病毒培养系统。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为病毒学提供了很好的工具和方法,它已广泛应用于病毒性疾病的诊断、疫苗生产、抗病毒药物的研究以及病毒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如病毒复制过程、病毒免疫和病毒生物化学等。 从培养类型来看,组织培养可分为组织块培养、原代细胞培养、次代细胞培养、传代细胞系、传代细胞株和器管培养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了近10年来有关利用细胞培养技术所进行的抗性生理领域的研究成果,包括在培养过程中植物细胞对外界胁迫的反应、有关利用细胞培养技术研究植物的抗逆性反应,以及植物抗逆性的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大量的实验证明,细胞培养技术在植物抗逆性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细胞培养技术在植物抗性生理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近10年来有关利用细胞培养技术所进行的抗性生理领域的研究成果,包括在培养过程中植物细胞对外界胁迫的反应、有关利用细胞培养技术研究植物的抗逆性反应,以及植物抗逆性的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大量的实验证明,细胞培养技术在植物抗逆性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细胞培养在细胞生物学和病毒学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细胞培养中把细胞分散成单个的细胞是整个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许多酶都可以用来分散细胞,也有用胰蛋白酶和螯合剂混合使用或单独用螯合剂来分散细胞。用螯合剂分散细胞报道很多,但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作为分散剂来消化细胞报道甚少。  相似文献   

9.
反向遗传学技术是上世纪90年代在分子病毒学研究领域兴起的新技术,通常也被称为“病毒拯救”。综述了应用反向遗传学技术“拯救”狂犬病毒的主要技术体系以及反向遗传学技术在狂犬病毒致病机理、狂犬病毒疫苗及载体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0.
本以乙型肝炎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为例着重论述了转基因小鼠在病毒学研究中的应用,综述了近几年来以转基因小鼠为工具的病毒学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以哺乳动物细胞为宿主生产的重组蛋白药物大大促进了人类的健康,因此迫切需要寻找高效表达高质量蛋白药物的细胞株。基因组学技术的出现促进了该研究的发展,尽管这方面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基因芯片技术作为基因组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在转录水平研究细胞培养。本文就基因芯片技术在细胞培养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动物的早期胚胎,组织或细胞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在一定的培养基上继续分化,发育和分裂,这是现代生物学的一项基本技术,是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病毒学、肿瘤学以及生物工程等许多学科的重要研究手段。由于果蝇具有取材便利,生活史短、细胞培养可以不用Co_2培养箱,加之在细胞原代培养过程中能够观察到多种细胞的分化状况等诸多优点,是细胞培养实验的极好材料。同时,由于果蝇的一个细胞系基本上是一个细胞株,给有关的科学研究带来极大的便利和好处,六十年代以来,国外不少实验室就开始了果蝇细胞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13.
RNA病毒“拯救”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RNA病毒拯救技术体系建立的简要过程、拯救成功与否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优化拯救体系的主要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该技术在分子病毒学研究和疾病防制中的重要应用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活性蛋白质表达谱(activity-based protein profiling, ABPP)分析技术是功能蛋白质组学的一种策略,属于化学蛋白质组学的一部分.它借助化学小分子从功能角度直接切入蛋白质组的研究,能够直接对蛋白质组中感兴趣的靶酶蛋白的活性进行检测,为药物的发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因此,ABPP技术被认为是基于功能的新一代蛋白质组学技术.随着ABPP分析技术和方法的不断成熟,其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展.最近一系列研究表明, 今后ABPP分析技术可能成为病毒学研究的又一重要武器.本文综述了ABPP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病毒学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体外细胞培养是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研究的重要工具。本文回顾了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在分离、纯化环节的改良以及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永生化细胞系改造中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近几年来激素及细胞因子诱导培养、细胞共培养及三维培养技术在该疾病体外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病毒温度敏感突变(ts)株的特征,介绍了该突变株在病毒学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并简要介绍应用于预防病毒性疾病中的状况。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以CRISPR/Cas9为代表的基因编辑技术发展迅速,与这一技术相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已成为全球生命科学各个领域的研究热点。在病毒学研究中,病毒基因组改造技术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病毒基因功能、致病机制以及疫苗研发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主要从传统的病毒基因组改造技术,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的起源、原理、发展以及在病毒基因编辑方面的应用和进展等方面进行阐述,重点介绍该系统在病毒学研究中已取得的最新进展和成果,并就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现存的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8.
草鱼椎骨间质细胞的培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鱼类细胞培养不仅在病毒学及细胞生物学的研究中起重要作用,也是生物进化、发育及遗传研究的极好材料1,2.有报道指出高等脊椎动物的骨髓间质细胞具有分化成多种细胞的功能3.常用于细胞培养的鱼类组织有心、鳍、卵巢、肾及肿瘤等4,5,鱼类没有骨髓6,因此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骨间质细胞的培养,对探讨鱼类免疫细胞分化途径、鱼类造血组织的发育及分化潜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田波,著名病毒学家,中科院院士。山东桓台人。1954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2001年兼任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及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1988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9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曾任美国病毒学会高级会员、印度病毒学会终身会员和国际类病毒工作组成员。田波是中国现代病毒学的先驱和开拓者。他早年致力于植物病毒学研究,在上世纪50–70年代,阐明了病毒与高温在马铃薯花叶型退化中的作  相似文献   

20.
微囊化细胞培养过程的物质传递机理和细胞生长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用于描述微囊化细胞培养过程中物质传递机理和细胞生长特性的数学模型,分析了这些模型在应用于微囊化细胞培养系统时所存在的问题,为建立能精确描述微囊化细胞培养过程中的物质传递机理和细胞生长特性的数学模型提供必要的参考,以有效推动微囊化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