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比较了中压配电网中性点不同接地方式的优缺点;提出了中压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选择的依据;介绍了小电流接地配电网单相接地的几种选线方法。  相似文献   

2.
分析中压开关设备固体绝缘局部放电产生的原因、危害,对中压配电网的中性点接地方式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得出中压开关设备固体绝缘局部放电量与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中压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内外城市中压配电网接地方式的比较,重点对中压配电网中性点不接地、谐振接地和低电阻接地方式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同时.根据变电站不同供电负荷性质及电网特点,提出中压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建议,特别提出了为高耗能供电新建的变电站10~35kV系统若为电缆线路,应选用中性点经低电阻接地的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4.
中压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选择需综合考虑继电保护、故障电流和弧光过电压等因素。目前,中压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问题在理论界和工程界一直存在着分歧,尚未形成可行性高和易操作的中性点选择方法。以故障切除准确率、单相接地故障电流以及弧光过电压倍数作为指标,运用模糊数学原理,通过构造隶属度函数和量化指标评价体系,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向量,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中性点选择方法,该方法能够全面考虑人身安全、设备安全以及系统安全。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中压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历史发展和不同接地方式的技术分析比较,结合太原电网的运行实际,对太原供电分公司中压配电网接地运行方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目前我国中压配电网普遍采用的中性点接地方式的特点进行论述,并简单介绍故障相快速金属性接地法,对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提出了推荐性意见。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天津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发展和现状,并简要介绍丁其他国家和国内城市配电网在中性点接地方式方面的概况和经验。简要分析了中性点不同接地方式与过电压、绝缘配合及供电可靠性的关系,重点分析了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对人身安全、电气设备的绝缘水平和通讯线路的影响及其继电保护配置等问题。综合各方面的分析情况,对天津配电网中各种供电形式给出了接地方式的建议,通过论证认为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运行方式最适合天津市区的35kV和10kv配电系统,并推荐了相应的接地电阻值。  相似文献   

8.
针对10 kV中压配电网,分析了谐振接地补偿的基本原理,通过建立10 kV中压配电网接地模型,利用电磁暂态仿真工具软件对线路单相金属性接地故障下中性点谐振接地的补偿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对文献[3]提出的结合谐振接地和电阻接地的中性点灵活接地的工作过程进行了ATP仿真,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在加以改进后重新进行了仿真,通过仿真结果的相互比较,表明了新的接地方式在故障补偿与故障选线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针对10 kV中压配电网,分析了谐振接地补偿的基本原理,通过建立10 kV中压配电网接地模型,利用电磁暂态仿真工具软件对线路单相金属性接地故障下中性点谐振接地的补偿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对文献[3]提出的结合谐振接地和电阻接地的中性点灵活接地的工作过程进行了ATP仿真,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在加以改进后重新进行了仿真,通过仿真结果的相互比较,表明了新的接地方式在故障补偿与故障选线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盛月桂 《上海电力》2004,17(4):323-327
中压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一个涉及面广、与诸多因素有关的综合性问题。文章介绍了目前配电网采用的中性点接地方式,对各种不同的中性点接地方式作了比较,对近年来发展较快的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作了概要分析,并提出如何选择采用中性点接地方式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35kV系统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提高了配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但不适用传统的接地选线方法。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并联中值电阻运行方式不仅对瞬时性接地和永久性接地有灭弧功能,而且能够准确选出故障线路,是中压配电网一种比较理想的中性点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12.
城市配电网中电缆线路的大范围使用,导致10 k V配电系统的电容电流急剧增加,单相接地故障及其引起的相间短路故障也越来越多。近年来,中性点经小电抗接地方式在500 k V,220 k V及110 k V电压等级电网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为了克服现有中压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问题,研究了电缆出线为主的10 k V配电网在中性点经小电抗接地方式下的故障特性,通过仿真和结果对比,提出了电缆为主的10 k V配电网中性点经小电抗接地的优势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文章探讨了中压配电网人体触电与导线坠地的检测与保护问题,分析了高阻接地故障接地电流与零序电压变化特点,现有配电网接地保护技术与反映接地电阻的能力,以及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对触电保护的影响,提出了提高接地保护反映接地电阻能力的措施,指出配电网采用小电流接地方式比小电阻接地方式,更有利于解决触电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4.
城区配电网中压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分析了凯里城区配电网中压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和运行实际 ,得出电缆线路大量使用的中压配电网采用自动调容或消弧线圈配小电流接地选择保护和电缆故障定位仪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20 kV电压等级配电设备的选择与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密切相关。20 kV中压配电网的不同中性点接地方式各具有其特点及适用范围,在此基础上,通过相关标准和实际运行经验对不同中性点接地方式下相关设备的性能参数进行分析与比对,以设备绝缘水平和经济性能作为综合指标对20 kV电压等级配电设备的选择进行了探讨,在现行的国标和行标等对设备性能参数规定较少的情况下,为20 kV电压等级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对中压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武汉地区中压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现状,包括经消弧线圈接地、小电阻接地及不接地方式。在电力系统中,应根据配电网的绝缘水平,电网电容电流的大小选择不同的接地方式。对于以电缆线路为主的城市栩电网,电容电流超过100A时,中性点应以低电阻接地方式为宜。以架空线为主的配电网,一般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对一些重要枢纽变电站,运行方式变化频繁,中性点与电容电流超过50A时,应采用低电阻接地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中性点接地方式对配电线路故障跳闸率和各项配电网可靠性指标影响很大,通过算例比较了中性点不接地、经消弧线圈、经小电阻、经可变电抗4种接地方式对配电网可靠性指标的影响,并给出了加权多指标区间数灰靶决策算法评价4种中性点接地方式在提高配电网可靠性方面的优劣。  相似文献   

18.
洪滨 《低压电器》2007,(24):1-4
分析了当前大型建筑物和建筑群中压配电网各种接地方式.指出选择中压接地方式的关键问题是目标配电网的电容电流及分布问题.针对不同情况,分析了不同条件下非有效接地方式的选用原则,并给出一种以中性点经消弧线圈及接地变压器接地为基础的自动跟踪补偿消除接地电弧的技术.  相似文献   

19.
对35 kV中压配电网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下的瞬时性单相接地故障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若故障点发生多次燃弧,仍可能产生高幅值弧光过电压。提出了中性点经消弧线圈与限压电阻、选线电阻组合的灵活接地方式。理论分析及ATP-EMTP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这种灵活中性点接地方式在限制单相接地故障暂态过电压及故障选线方面优于谐振接地方式,可以提高中压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线路的设备安全性,可在雷电多发地区应用。  相似文献   

20.
叶军  李超群 《上海电力》2006,19(1):54-57
城市中压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是一个涉及电力系统各个方面的极为重要的综合问题。从相关标准规定出发,分析了上海中压配电网的3种中性点接地方式对设计、运行、继电保护等方面的影响,提出了在市郊采用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接地、市区采用接地电阻方式的建议,并对城市中大量采用电缆布线后,电容电流的核算和供电可靠性等,作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得出了相关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