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5 毫秒
1.
为了解不同污泥龄(SRT)对同步硝化内源反硝化除磷(SNEDPR)系统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采用4组延时厌氧(180min)/低氧(溶解氧0.5~1.0mg·L-1)运行的SBR反应器,以实际城市污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不同的SRT(5、10、15、25d)条件下系统的脱氮除磷性能及其污泥性状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SRT≥10d时,短SRT有利于提高PAOs的竞争优势;在SRT为15d和10d时,系统除磷性能均较高,尤其是当SRT=10d时,PPAOs,An平均为68.4%,PRA和PUA分别高达31.9mg·L-1和34.3mg·L-1.在SRT为15d和10d时,系统的硝化性能不受SRT变化的影响,且在SRT=15d时,系统具有最高的脱氮性能,TN去除率和SNED率分别平均为89.6%和71.8%.在SRT≥10d时,系统的COD去除性能不受SRT的变化影响,去除率达78%以上;但SRT=5d时,由于系统生物量的流失使得系统的对C、N、P的去除性能均较差,SNED率和PO43--P去除率分别低至5.7%和0.5%.此外,在SRT=15d时,系统污泥沉降性能最好,SV和SVI分别为20%和64m L·g-1,且污泥浓度随着SRT的延长而升高;长SRT(25d)下系统抗冲击负荷能力较强,但污泥的沉降性能变差.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不同污泥龄(SRT)对同步硝化内源反硝化除磷(SNEDPR)系统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采用4组延时厌氧(180min)/低氧(溶解氧0.5~1.0 mg·L~(-1))运行的SBR反应器,以实际城市污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不同的SRT(5、10、15、25 d)条件下系统的脱氮除磷性能及其污泥性状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SRT≥10 d时,短SRT有利于提高PAOs的竞争优势;在SRT为15 d和10 d时,系统除磷性能均较高,尤其是当SRT=10 d时,PPAOs,An平均为68.4%,PRA和PUA分别高达31.9mg·L~(-1)和34.3 mg·L~(-1).在SRT为15 d和10 d时,系统的硝化性能不受SRT变化的影响,且在SRT=15 d时,系统具有最高的脱氮性能,TN去除率和SNED率分别平均为89.6%和71.8%.在SRT≥10 d时,系统的COD去除性能不受SRT的变化影响,去除率达78%以上;但SRT=5 d时,由于系统生物量的流失使得系统对C、N、P的去除性能均较差,SNED率和PO3-4-P去除率分别低至5.7%和0.5%.此外,在SRT=15 d时,系统污泥沉降性能最好,SV和SVI分别为20%和64 mL·g~(-1),且污泥浓度随着SRT的延长而升高;长SRT(25 d)下系统抗冲击负荷能力较强,但污泥的沉降性能变差.  相似文献   

3.
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填料投配比、填料投配方式、SRT对复合式氧化沟脱氮兼顾除磷效果的影响,并对NH+4-N、TN、TP的去除率进行了极差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填料投配方式和投配比是系统NH+4-N去除的显著性影响因素,而填料投配比和SRT是系统TN、TP去除的显著性影响因素。系统最优运行工况为氧化沟厌氧区和缺氧区投加30%的填料,SRT为20 d。最优工况下平均出水水质为:ρ(NH+4-N)=1.83 mg/L,ρ(TN)=10.72 mg/L,ρ(TP)=1.47 mg/L。  相似文献   

4.
好氧颗粒污泥同步脱氮除磷的常温启动和低温维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陈冉妮  高景峰  郭建秋  苏凯  张倩 《环境科学》2009,30(10):2995-3001
为了考察好氧颗粒污泥(aerobic granular sludge,AGS)同步脱氮除磷(simultaneous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SNPR)能力,以及在低温条件下的适应情况,采用2个SBR反应器(命名为A、B)以厌氧/好氧方式处理实际生活污水,历时254 d.反应器以沉淀时间为选择压,均在20 d内培养获得AGS,在第42 d加入不同附加碳源(分别为丙酸钠+乙酸钠和葡萄糖),调节COD∶N∶P的比例约为360∶60∶6,2个反应器均获得了夏秋季4个月长期稳定的SNPR效果,A的出水NH4+-N、TIN和PO43--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8.42%、74.25%和94.79%,B的出水NH4+-N、TIN和PO43--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9.45%、75.96%和95.60%;在低温的影响下,2个反应器分别经35 d4、9 d逐渐恢复了稳定的SNPR效果,之后A的出水NH4+-N、TIN和PO43--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6.33%、79.49%和99.68%,B的出水NH4+-N、TIN和PO43--P平均去除率则分别为93.85%、76.44%和98.44%....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效藻类塘与水生植物塘联用工艺对劣Ⅴ类河水进行深度净化,通过对出水中CODCr,NH4+-N,TP和DO等指标的分析测定,研究了其对沈阳某河流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在HRT为4 d,水深0.5 m,进水CODCr为70~100 mg/L,DO,NH4+-N,TN和TP浓度分别为0.89~1.65,1.6~2.9,2.3~4.5和0.6~1.2 mg/L的条件下,联用工艺出水CODCr为35.40 mg/L,DO,NH4+-N,PO43--P,TN和TP浓度分别为5.88,0.66,0.17,1.51和0.16mg/L,水体中各项指标均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的Ⅴ类标准。水生植物塘对藻类塘出水中的藻类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为94.5%。联用工艺对CODCr,NH4+-N和PO43--P的去除效果均表现为一级藻类塘>二级藻类塘>水生植物塘,其中藻类塘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向单一活性污泥池内投加填料,分析了填料填充率对玉米深加工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填料填充率的增加,系统的抗CODCr冲击能力有所增强,当填充率为30%时,进水CODCr平均值为832.7mg/L,相邻2天CODCr变化的平均值为779.6mg/L,即CODCr变化均值超过进水CODCr的94%,CODCr去除率仍稳定在80%以上。填料投加对NH4+-N的去除效果改善较大,当填充率为20%时,NH4+-N去除率较无填料投加提高近50%,达90%;当填充率为30%时,去除率可基本稳定在90%。在试验研究的填料填充率下,填料投加对TN的去除改善不大。另外试验还观察到,污泥膨胀期间填料挂膜速率有加快趋势。  相似文献   

7.
主要研究A/DAT-IAT(前置厌氧/好氧-间歇曝气池)生物膜工艺的启动,并将该工艺处理高含盐废水的结果与活性污泥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总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3.5h、pH=7.5、25℃、含盐量为60g/L(以NaCl计)的条件下,A/DAT-IAT生物膜工艺的启动时间为8d,比活性污泥法缩短了10d左右。待反应器运行稳定后,A/DAT-IAT生物膜工艺对CODCr、NH4+-N、PO43--P的去除率分别为80.3%、79.0%、92.4%,反应器内微生物量为11.3g/L;A/DAT-IAT生物膜工艺与活性污泥法相比,CODCr、NH4+-N、PO43--P去除率分别提高了5.8%、11.2%、16.9%,微生物量增加了3.1g/L。  相似文献   

8.
李军  张宁  杨海燕  李艺  张韵  周婷 《环境工程》2006,24(3):23-25,28
在全程好氧工况或低氧+厌氧+好氧工况下,采用耦合生物反应器处理低CN生活污水和污泥减量的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Cr负荷0.80~1.20kg(m3·d)、NH+4N浓度70~90mgL、TN浓度75~110mgL、HRT=8h、温度约25℃条件下,CODCr和NH4N去除率均可达85%和90%以上;采用低氧+厌氧+好氧工况较全程好氧工况具有更高的TN去除率和更低的污泥产率,其TN去除率高达81.1%,污泥产率为0.065kgkg。  相似文献   

9.
悬浮态污泥的SRT对复合式A2/O工艺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永伟  王琳  王宝贞 《环境科学学报》2005,25(12):1608-1614
采用厌氧/缺氧/好氧复合工艺(复合式A2/O工艺)及其对照工艺(传统A2/O工艺),进行了悬浮态污泥SRT的变化对系统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悬浮态污泥浓度与其SRT的关系仍符合劳伦斯-麦卡蒂方程式的导出公式所反映的变化趋势,但其同时和反应器中填料上的生物膜数量呈相反变化趋势在总HRT为12.76 h、COD容积负荷小于1.5kg·m-3·d-1、TKN容积负荷小于0.13kg·m-3·d-1、悬浮态污泥SRT为25~5 d、水温为12~15 ℃时,悬浮态污泥SRT的变化对COD的去除几乎没有影响,出水COD均小于50 mg·L-1;但SRT的变化对氮和磷的去除有较大的影响,当悬浮态污泥SRT大于10 d时,出水NH4+-N和TN浓度分别低于15 mg·L-2和20mg·L-1,随SRT的增大,TP的去除效率下降;附着态生物膜参与硝化过程,能够提高系统总的NH4+-N去除率20%~30%.悬浮态污泥SRT宜控制为10~15 d,这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或缓解传统A2/O工艺中硝化和除磷过程对污泥龄要求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复合生物反应器低溶解氧同步脱氮除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复合生物反应器(HBR)中同时存在的活性污泥和悬浮生物膜混合生物体系,进行了同步脱氮除磷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溶解氧浓度和进水COD/TN对系统脱氮除磷效果有重要影响.当曝气量(Qair)控制在0.07m3/h时,系统的同步脱氮除磷效果较好,最大释磷率(释磷结束时溶液中PO3-4-P浓度与初始PO3-4-P浓度百分比)为249%,TN平均去除率为80.0%,PO3-4-P去除率为92.2%.曝气量升高或降低,TN、PO3-4-P去除率均降低.随着COD/TN的升高,系统TN、PO3-4-P去除率也逐渐升高,COD/TN从3.2升高至10.5,系统TN平均去除率从70.3%升高至84.9%,PO3-4-P平均去除率从82.2%高至96.0%.整个试验过程中污泥体积指数(SVI)均小于90 mL/g,污泥的沉降性能良好.实验采用复合反应器进水后未经过传统脱氮、除磷理论认为所必须的缺氧、厌氧段而直接曝气,仍然取得较高的TN、PO3-4-P去除率.  相似文献   

11.
理生物滤池-活性污泥法处理生物质煤气废水的工程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生物滤池与活性污泥池串联形成一个生化处理系统,生物质煤气洗涤废水经过预处理后,采用ASBRO和AO1O2两种联合工艺进行处理,着重考察了系统对生物质煤气洗涤废水CODCr、NH+4N的降低效果。采用ASBRO工艺,CODCr的去除率平均达到85.4%,NH+4N平均去除率为33.5%;采用AO1O2工艺,CODCr的去除率平均达到78.2%。NH+4N平均去除率为22.7%。  相似文献   

12.
城市污水分段进水A/O脱氮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分段进水A/O脱氮工艺技术的经济性进行了分析:与单级A/O工艺相比,该工艺在运行中无需混合液内回流、反应器中平均污泥浓度高,具有脱氮效率高、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省等特点.并以西安市北石桥污水净化中心城市污水为处理对象,在有效容积为1.2 m3的四级分段进水A/O反应器中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在各级进水流量分配比例依次为40%,30%,20%和10%,以及污泥回流比为50%的工况下,连续运转了70 d.结果表明:采用分段进水A/O脱氮工艺处理城市污水具有较强的耐冲击负荷能力,出水水质稳定.在水力停留时间为7.5 h,污泥龄为15 d时,其CODCr,NH4++-N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93%,95.8%和68.5%;反应器中的平均污泥浓度比单级A/O工艺提高约30%以上.   相似文献   

13.
市政污水处理厂工艺运行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在于探讨影响市政污水处理厂运行效果的工艺因素,提出可行的调控措施。通过对某市政污水处理厂2年的运行结果分析表明,有机物和悬浮物(SS)受水质和工艺等因素的影响较小,出水一般可以达标;NH3-N、TN去除效率偏低的原因除生物处理池水力停留时间(HRT)过短、有机负荷率偏高、好氧段曝气不均匀外,还与污泥消化上清液直接进入污水处理系统等有关;同样,TP和PO43--P的去除效率受污泥消化上清液和剩余污泥回流的影响也较大。研究认为,污水厂的二沉池富磷剩余污泥不宜直接回到初沉池浓缩处理,污泥消化和脱水上清液应除磷后再回到污水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14.
厌氧-好氧生物滤池处理城市污水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生物滤池处理城市污水的性能特点,结果表明:厌氧-好氧生物滤池去除城市污水中的CODCr、SS和NH4+-N等具有较好的效果,当进水CODCr、SS和NH4+-N分别为23、112mg/L和56mg/L时,水力停留时间8h,曝气强度在0·5~0·6L/(m2·s)时,CODCr、SS和NH4+-N的去除率分别在90%、80%和75%以上。  相似文献   

15.
不同基质垂直流人工湿地对猪场污水季节性处理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了3套不同基质垂直流人工湿地小试装置在不同季节处理猪场污水的运行效果.结果表明,垂直流人工湿地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随季节变化差异不明显,对有机物降解情况可用一级降解模型模拟;传统型湿地系统NH4 -N去除率在各季节稳定在52%,而沸石和沸石-煤渣型系统冬季NH4 -N去除效率分别从秋季的89.8%和93.4%下降至冬季的64.2%和73.5%,春、夏季回升至80%左右.冬季湿地系统中生物硝化与反硝化作用的减弱影响了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TN的去除;3套不同基质系统中,沸石-煤渣型系统各高度层硝化强度均为最高,沸石型和沸石-煤渣型系统的反硝化强度明显高于传统型系统,与实际运行过程TN去除率变化相吻合.采用沸石作为基质有利于系统的反硝化进程和TN的去除.垂直流系统对TP去除率随季节性变化波动不显著,但随着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的运行,基质层对TP的吸附逐渐饱和,去除效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6.
HITNP同步除磷脱氮新工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HITNP同步除磷脱氮新工艺采用复合式活性污泥生物膜系统,避免了硝化菌和聚磷菌的污泥龄矛盾.利用反硝化除磷的“一碳两用”缓解原水碳源不足的矛盾.通过独特的硝化液回流方式,使全部污泥经历了释磷和聚磷循环,厌氧池污泥浓度是缺氧池污泥浓度的1.5~2倍,对进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降解效果好,厌氧池COD的去除率高,强化系统的除磷能力.以低碳氮比的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长期的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出水中的总磷、氨氮、总氮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91.1% 、88.7%、58.1%和88.6%.出水水质平均值为磷0.27  mg/L,氨氮1.74  mg/L,总氮17.30  mg/L和COD 24.38  mg/L.HITNP同步除磷脱氮新工艺具有稳定的同步除磷脱氮效果,出水达到国家城市污水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7.
酒精废水消化液生物硝化和脱氮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健  周小波 《环境工程》2006,24(1):27-30
酒精糟液厌氧消化液CODCr浓度为3500~4300mgL,BOD5浓度为1500~2100mgL,TN浓度为400~700mgL,NH3N浓度为300~600mgL。采用SBR反应器对该消化液进行生物脱氮试验,对反应器的有机负荷、氨氮负荷、脱氮效果、脱氮过程中氮形态的变化以及碳源提供等进行了研究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当消化液碳源充足,SBR充水比λ=0.35,缺氧时间3h以及BOD5污泥负荷0.26~0.32kgkg·d条件下,SBR处理出水CODCr598~632mgL,BOD560~100mgL,氨氮6~9mgL,总氮200~216mgL,总氮去除率为60%左右。该处理系统中缺氧段反应时间仅为3h,却承担70%~75%的CODCr总去除负荷,显著提高了该系统的有机负荷和氨氮负荷。在消化液碳源不足的条件下,可投加乙酸钠作为生物脱氮的外碳源,投加量宜为500mgL。  相似文献   

18.
顶部通风在渗滤液循环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比实验,对顶部木屑层通风和添加活性污泥实现渗滤液循环原位脱氮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单纯的渗滤液循环,在垃圾体顶部添加的木屑层中通风可以有效地解决渗滤液循环中NH 4-N的积累问题,NH 4-N的去除率达到77 83%,同时也将CODCr去除率提高了14.46%;在木屑层中加入活性污泥并通风不仅通过提高反应体系内的C/N比改善了微生物的生长环境,还向反应体系内引入了微生物,相比于顶部木屑层通风的渗滤液循环,其NH 4-N的去除率提高了13.73%,CODCr的去除率提高了10.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