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带动了汽车工业在我国的迅速发展,汽车工业在提升各项性能的同时汽车工业也在朝向智能化发展.呼唤电路是联接整个汽车电路的重要结点,而汽车传感器将是发挥汽车仪表信息系统作用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直接影响汽车呼唤电路的改进设计.出于现代汽车对安全性,智能化的要求,本文基于对汽车电路局部改进,重点研究汽车呼唤电路的改进设计中预防和化解汽车电路系统上的软故障的电力传感器的改进,以期增强汽车的自主保护功能,延长汽车使用寿命,提高汽车运行和驾驶安全性,同时也尽可能为汽车技术的发展提供可用资料.  相似文献   

2.
胡舜耕  王志军  张琳  常琳 《电信科学》2016,32(12):26-31
移动互联汽车指具备移动互联网通信能力的汽车,特定汽车装载的传感器采集的数据、V2X交互数据以及汽车属性数据统称为移动互联汽车数据。分析了移动互联汽车数据内容,研究了移动互联汽车数据应用,分析了移动互联汽车数据产业链的构成,提出了一个适用于移动互联汽车数据采集、管理与共享的移动互联汽车数据共享框架。  相似文献   

3.
智能汽车研究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玉红 《电子技术》2010,47(6):66-69
智能汽车是一种高新技术密集型的新型汽车,是现代汽车发展的方向。本文介绍智能汽车的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讨论了智能汽车控制系统的研发路线,针对智能汽车发展的问题,提出了智能汽车发展的策略。智能汽车的研发应从智能结构系统、智能控制系统、信息系统和网络通信系统等方面展开,而研究智能汽车所必需的理论与技术支持条件大部分已经具备,因此,应顺势而上,迅速提高我国汽车工业水平。  相似文献   

4.
面临资源、能源与环境等诸多问题,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日益受到重视。毋庸置疑,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被世界各国所看重,这是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也是时代的产物。目前,在研的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类型有新型燃油汽车、燃气汽车、生物燃料汽车、煤制醇醚燃料汽车和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产后发展主要集中在纯电动汽车和油/电混合动力汽车上。因这两种汽车在节能与环保方面的较高可行性,有望成为下一阶段新能源汽车的主流。届时世界汽车将摆脱依靠石油能源的时代,进入单一的新能源汽车时代。  相似文献   

5.
随着汽车的逐步普及,汽车的安全系数逐渐被人们所重视,从购买汽车前开始,便开始考虑汽车的安全性能,汽车的安全性能关系到生命安全,所以不得不需要在拥有汽车后,就开始考虑汽车的安全性能检测问题。当然也是汽车服务行业所要考虑的问题。文章分析了汽车车轮的定位检测是关系到汽车是否会产生侧滑、是否能安全地行驶的重要性检测。  相似文献   

6.
现如今,我国整体的经济实力有了显著提升,也进一步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了汽车,我国也逐渐成为了汽车社会。近年来,汽车需求量的增长越来越快,我国汽车企业对于汽车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使汽车的产能进一步扩大。因此,现在我国的汽车工业发展十分迅速,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也随之加快。本文主要对汽车电子技术的实用性作一下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7.
半导体电子技术不断向传统汽车产业延伸,汽车电子正从汽车的附属部分逐渐变成汽车技术创新的主导领域。 尽管经历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汽车工业面临诸多困难,但是汽车电子行业依然发展迅猛,数据显示,整车用半导体产品的价值从将30美元逐步增加到150美元左右,这意味着未来会有更多的汽车电子产品被安装到汽车中。全球汽车市场要求未来的汽车更为灵活、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8.
《中国集成电路》2010,(9):11-12
在福田汽车迎来14周年庆典之际,福田汽车与飞思卡尔半导体联合成立的汽车电子实验室也于当日正式宣布落成。据了解,该实验室是福田汽车首个开展正式合作的汽车电子项目,联合实验室的成立,标志着福田汽车在汽车电子方面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和发展力度。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汽车在使用过程中获取汽车保养信息困难的问题,使用SPCE061A单片机为控制芯片,采集汽车内部影响汽车保养的关键因素,即时间和里程,实现对汽车保养的准确、及时提示,并告知汽车使用者对汽车进行怎么样的保养。提示的方式采用语音播报和LCD液晶屏显示相结合的方式,使汽车使用者以一种简单的方式获取和查询汽车保养的信息。系统很好地实现了汽车保养信息的提示。  相似文献   

10.
半导体电子技术不断向传统汽车产业延伸,汽车电子正从汽车的附属部分逐渐变成汽车技术创新的主导领域。尽管经历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汽车工业面临诸多困难,但是汽车电子行业依然发展迅猛,数据显示,整车用半导体产品的价值从将30美元逐步增加到150美元左右,这意味着未来会有更多的汽车电子产品被安装到汽车中。全球汽车市场要求未来的汽车更为灵活、更为安全、更为清洁和互联更加方便,这些对汽车电子市场来说不仅是挑战,也是巨  相似文献   

11.
曹友兵 《电子世界》2013,(24):197-197
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升,汽车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增,为了全面了解汽车架构工艺,提高汽车使用的安全性能,本文结合某公司一款轻型载货汽车为例对汽车车架焊接工艺及工装设计进行了探析。之所以对汽车车架焊接工艺及工装设计展开论述,是因为汽车车架焊接工艺及工装设计是汽车制造加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汽车整体制造加工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介绍一种单片机控制的汽车防器技术.可检测汽车运行中后方障碍物与汽车的距离及汽车车速,通过数显装置显示距离,并由报警电路根据距离远近情况发出警告声.从而避免汽车撞上人或物体,增强汽车的安全性,使汽车具有一双智能化的"电子眼".  相似文献   

13.
黄锋 《信息通信》2011,(2):125-126
介绍一种单片机控制的汽车防器技术.可检测汽车运行中后方障碍物与汽车的距离及汽车车速,通过数显装置显示距离,并由报警电路根据距离远近情况发出警告声.从而避免汽车撞上人或物体,增强汽车的安全性,使汽车具有一双智能化的"电子眼".  相似文献   

14.
简析汽车油箱液位测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对于汽车油箱液位的测量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拥有了优秀的汽车油箱液位测量技术,国家汽车工业可以达到一个新的台阶。而目前我国的汽车液位测量技术和国外汽车油箱液位测量技术相比还较为落后。这就需要我们对汽车油箱液位技术进行探讨,从而使得我国的汽车油箱液位技术达到一个新的台阶,让我国的汽车工业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5.
唐锴令 《通讯世界》2016,(17):80-81
现阶段,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多,汽车的检测与维修也越来越频繁,如何提升汽车的检测效率,是急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汽车检测控制系统的应用,从而提高汽车检测控制系统网络通信的质量和效率.本文主要从汽车检测控制系统的含义及结构入手,并对汽车检测控制系统网络通信技术进行全面分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现代电子技术》2019,(19):182-186
针对以往应用于汽车工业设计中的逆向工程方法,模型建模逼真性和精度差,提出一种应用于汽车工业设计中的3DMAX技法。该方法在选取所需设计车型后,依据汽车电子系统实际尺寸和汽车三维模型效果需求,设置汽车电子系统汽车三维模型各部位的建模精度要求。利用面向对象软件工程方法制定汽车内部全景图,在设置的汽车三维建模精度要求下,基于汽车内部全景图通过NURBS建模方法利用3DMAX软件以及NURBS曲线建立汽车三维模型,利用3DMAX软件中的Vary渲染器选取所需材质对所建立汽车三维模型进行渲染,并通过FLASH 8.0动画编辑软件制作渲染后的汽车三维模型动画,并在其中加入声音、图片、文字等内容。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设计的汽车三维模型建模精度均在99%以上,对不同汽车零件进行各项操作用时低于80 ms,设计效果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7.
编者的话     
随着汽车下乡、国家鼓励小型车等政策的实行和本土汽车厂商的崛起,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引来了新的发展机会。本期杂志我们特别为读者带来了汽车电子专题报道。几篇专题文章针对中国目前汽车电子的热点,分别从汽车信息娱乐、汽车功率管理、安全气囊连接器、汽车后视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国家通过经济补贴等形式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应用,使我国汽车市场从以传统汽车为主逐步转变为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共存的态势,汽车维修行业也需要积极学习并应用电子诊断技术、搭建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与时俱进更新行业标准,解决新能源汽车维修维保设备落后、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更好地适应新能源时代下汽车维...  相似文献   

19.
曹君 《电子世界》2014,(14):153-154
汽车稳定性控制系统是在汽车上逐渐普及开来的安全控制技术,它能够根据驾驶员的意图、汽车的运动状态、周围环境等因素控制车辆的运动,从而防止危险状况的发生,提高汽车行驶的安全性以及操作的稳定性。汽车稳定系统在汽车市场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因此,开发具有自出产权的汽车稳定系统对于我国的汽车工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晓青 《电子技术》2005,32(11):14-18
随着汽车工业与电子工业的不断发展,在现代汽车上,电子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汽车电子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汽车电子技术是汽车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可以说,今天的汽车已经进入电子控制的时代,而这一切都依赖于电子技术的发展。汽车将由单纯的机械产品向高级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