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MRCP)的临床应用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0.2T低场磁共振对85例胰胆管疾病患者行MRCP检查,分析其影像表现,以评价低场磁共振MRCP检查的价值。结果85例胰胆管疾病均能较好显示胆管扩张,所有病例均经一次扫描成像,基本能够满足诊断要求。结论利用低场磁共振进行MRCP检查具有无创、安全、简单,可显示梗阻部位、准确判断引起梗阻原因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及磁共振常规腹部扫描对梗阻性黄疸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梗阻性黄疸患者36例进行SSFSE序列的2D/3D成像,进行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重建技术获得MRCP三维图像。同时行常规腹部MR扫描检查,观察肝内外胆管扩张的程度、梗阻端的位置及形态特点,进行定位及定性诊断。结果:MRCP对梗阻部位的定位诊断准确率达100%,定性诊断准确率86%,结合常规冠状及横切位扫描提高了诊断准确率。结论:MRCP虽能清楚显示肝内外胆管的梗阻,但需结合原始图像及常规扫描才能提高定位定性诊断的准确性,是目前梗阻性黄疸最理想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在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CCC)诊断与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美国GE公司Signa MR/I Echo plus 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及相关软件和水成像技术,检查了18例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者,确诊后16例Ⅰ型患者施行了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2例Ⅳ型患者施行了囊肿切除肝门部狭窄胆管整形,胆肠Roux-Y吻合术。结果:18例CCC患儿术前行MRCP检查,可充分清晰显示出扩张的肝内外胆管系统及部份胰管的解剖形态,18例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胆总管扩张,直径1.3-20cm,按Todani分型Ⅰ型16例,Ⅳ型2例,术中所见与MRCP影像相符合。结论:MRCP三维图像能清晰显示出CCC患儿扩张的肝内外胆管系统及部份胰管的解剖形态,有利于本病的确诊及分型,并可指导选择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彭如臣  刘玥  王浩 《北京医学》2002,24(2):102-104
目的评价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对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71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均采用岛津公司0.5 T SMT-50X型磁共振成像仪进行扫描,采用自旋回波(SE)重T2加权、三维(3D)数据采集成像技术.结果 MRCP显示肝内胆管扩张的程度、肝内外胆管是否一致性扩张及阻塞段是否突然中断与梗阻性质有一定关系.结合MRCP原始图像及MR常规扫描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特别是对胆管结石的诊断准确率.结论 MRCP检查对肝外胆管梗阻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胆管扩张在临床上很常见,明确胆管扩张的病因,对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有一定意义,一般多采用1.5T及其以上高场磁共振进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检查,但是许多基层医院,只有低场磁共振成像(MRI),所以对于其用于腹部检查的有效性在临床上备受关注。本研究收集131例胆管扩张患者在检查过程中使用低场MRI及MRCP进行诊断的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低场强磁共振(MB)胰胆管水成像技术在梗阻性黄疸诊断的价值。方法:胆道系统阻塞病变15例,使用德国西门子Magnetom-open0.2T常导磁共振仪,先进行腹部常规,轴位T1WI、T2WI成像。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采用屏气、一次激发,四次采集,快速自旋回波(TSE)、脉冲序列。检查前禁食水8小时,并训练患者呼吸度。结果:15例MRCP图像清楚显示了梗阻部位及狭窄形态,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2例经临床治疗确诊。结论:低场MRCP技术能显示胰胆管系统,图像清晰直观,能够多角度、多方位显示肝内外胆管解剖和病变的形态,有助于阻塞性黄疸的定位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场核磁共振常规扫描结合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在胆道梗阻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0.2T低场磁共振对38例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行T1WI、T2WI及MRCP检查,分析影像学表现并结合临床验证,了解其临床应用的意义。结果:38例胆道梗阻性疾病T1WI、T2WI能明显显示梗阻部位、病灶特征及扩张的胆管,而MRCP能显示胆管的扩张、闭塞、狭窄的形状及大致部位,但对定性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结论:利用低场磁共振常规扫描结合MRCP检查具有无创、安全、简单,能显示梗阻部位,明确梗阻原因等优点,但对定性诊断仍有不足。  相似文献   

8.
磁共振水成像在胰胆道系统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MR水成像在胰胆道系统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重T2加权MR水成像技术对66例患者行MRCP检查,图像经三维最大信号强度投影及三维表面遮蔽显示技术后处理。结果水成像定位率达100%,定性诊断率为86.6%,此技术可清楚显示胰胆管的形态,显示各种胆道疾病的异常改变,诊断符合高。结论MRCP对胆石症、恶性胆管梗阻及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等胆系疾病的诊断价值高于其他影像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胰胆管2种成像方法的优劣.方法 搜集80例胰胆管疾病的患者同时进行3D和2D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采取双盲法独立阅片,并对图像质量进行分级.结果 3D-FRFFSE MRCP 对胆道系统显示:1级45例,2级23例,3级11例,4级1例,5级0例.2D-SSFSE MRCP 对胆道系统显示:1级41例,2级19例,3级12例,4级5例;5级3例.两者的结果进行比较,两者间无显示差异 (X2=0.93 P>0.05认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肝内胆管和肝门区胆管的显示3D MRCP 1级13例,2级5例,3级2例,4级0例,5级0例.2D MRCP 分别为:1级7例,2级4例,3级3例,4级3例,5级5例.两者间有显著差异(X2=5.27 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3D-FRFFSE 和 2D-SSFSE MRCP 均能较好地显示肝内外胆管病变,但在肝内胆管病变显示方面3D MRCP优于2D MRCP得到的图像.  相似文献   

10.
低场磁共振与高场磁共振MRCP的对比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低场强MRCP在胆道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72例临床胆道梗阻患者使用XGY—OPEN—0.35T磁共振型开放式永磁型MR扫描仪和飞利浦超导型GYROSCAN1.5T磁共振采取FASE序列、重T2加权、二和三维多平面成像技术。结果本组MRCP诊断率分别为81.4%和85.7%。结论低场强的开放永磁型MR在提供患者舒适检查环境的同时,其MRCP在胆道梗阻的诊断亦具有很高的定位和定性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二维快速自旋回波序列(2D FASE)对低位胆道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TOSHIBA OPART 0.35T超导型磁共振,对30例低位胆道梗阻的患者行MRCP检查,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MRCP 2D FASE序列对低位胆道梗阻程度的判断和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定性诊断准确率为83.3%,对结石和恶性胆道梗阻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和80%。结论: MRCP检查成功率高,对各种胰胆管病变的临床应用适应证广泛,诊断价值可靠,是一种有效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14.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MRCP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利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的方法对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进行诊断。方法 对23例经手术及临床证实的,应用MRCP方法诊断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5例,女性18例。最大年龄15岁8个月,最小年龄5个月。用T2加权自旋回波序列,并应用MIP重建技术作MRCP检查,分析其扩张胆管的部位及程度,并应用Todani分型法进行分型。结果 23例用MRCP方法诊断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并进行分型的病例,其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一致。其中,Ⅰ型10例,Ⅱ型1例,ⅣA型11例,V型1例。结论 MRCP检查胰胆管影像学诊断技术具有无创伤性、无需造影剂、快速简便的优点,是诊断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目的探讨利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的方法对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进行诊断.方法对23例经手术及临床证实的,应用MRCP方法诊断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5例,女性18例.最大年龄15岁8个月,最小年龄5个月.用T2加权自旋回波序列,并应用MIP重建技术作MRCP检查,分析其扩张胆管的部位及程度,并应用Todani分型法进行分型.结果23例用MRCP方法诊断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并进行分型的病例,其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一致.其中,Ⅰ型10例,Ⅱ型1例,ⅣA型11例,Ⅴ型1例.结论MRCP检查胰胆管影像学诊断技术具有无创伤性、无需造影剂、快速简便的优点,是诊断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