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介绍生态城市理论对当代科技园规划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生态科技园的特点以及空间结构、用地布局、区域协调这三个方面进一步阐述了如何打造生态科技园。在此基础上结合案例研究,总结归纳了科技园的发展规律和未来生态科技园的发展趋势,为城市科技园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构建人性化的生态科技园环境。  相似文献   

2.
科技园与数码城的兴起与发展在中国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园区的规划与建筑设计也从单一枯躁的简单厂房式设计走向多元化设计,其规划与设计越来越受到规划师、建筑师与景观师的重视。本文结合实际的项目经验,着重从园区的个性化规划、环境设计、设计创新等三个方面,探讨了规划型科技园和数码城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我国大学科技园规划选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科技园是我国科教改革的产物,也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国的大学科技园多处于物质空间的规划与建设阶段,首先面临的便是园区的选址问题。本从分析影响我国大学科技园选址的要素出发,对我国现阶段大学科技园的选址类型进行总结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中州建设》2012,(20):40-40
9月24日,洛阳空港国际现代服务业科技园规划通过市专家、学者的评审。洛阳空港国际现代服务业科技园位于洛阳空港产业集聚区内,规划占地面积1775亩,涉及王村、宋岭两个行政村。  相似文献   

5.
肖松  张元立 《山西建筑》2012,38(13):5-6
对招商局光明科技园科技企业加速器规划方案进行了介绍,分别阐述了该项目的设计理念、设计策略,着重对其链状式布局、开放式组团、整体式造型、科技化立面等设计要素作了具体说明,以指导今后同类科技园项目。  相似文献   

6.
《规划师》2010,(7)
TOD模式与科技园建设的结合,能打造功能多样、充满活力的空间,为科技园的产业升级探索一条新的道路。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托普科技园规划从步行化空间、大运量公共交通、混合功能、活力空间4个关键要素出发,探索了运用TOD模式的技术路线,即利用TOD模式的作用距离布置功能,将地铁站点作为用地核心,无缝整合步行景观轴与地铁站,保持适当的建筑密度,建构完善的公共空间体系,打造地下交通环廊。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内涌现了一股建设科技园的浪潮,在科技园建设方面,各地区的企业与政府都投入大量资源与资金。面对人均耕地面积有限、人口众多的国情,在开发科技园时,政府比较倾向在城市郊区开发软件园,这就不可避免的占用城市周边耕地,有悖于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原则。相关实践研究表明,目前我国还没有实现建设大规模独立的郊区科技园,郊区科技园还没有可借鉴的建设模式。在科技园创新建设中,应激发设计者创造性思维,提升规划设计的工作效率,以促进科技园区实现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邬毅  梅洪元 《城市建筑》2009,(3):134-135
本文在分析目前知识经济背景下科技园必建热潮的基础上,总结了科技园规划与实施的影响因素,进而通过对营口产业基地富士康科技园总体规划实践的总结与梳理,提出科技园规划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注重使用者的心理需求等设计原则,探索了科技园区内在结构重组的途径与手段。  相似文献   

9.
郁枫 《规划师》2010,26(7):61-66
TOD模式与科技园建设的结合,能打造功能多样、充满活力的空间,为科技园的产业升级探索一条新的道路.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托普科技园规划从步行化空间,大运量公共交通、混合功能、活力空间4个关键要素出发,探索了运用TOD模式的技术路线,即利用TOD模式的作用距离布置功能,将地铁站点作为用地核心,无缝整合步行景观轴与地铁站,保持适当的建筑密度,建构完善的公共空间体系,打造地下交通环廊.  相似文献   

10.
作为海淀北部地区重点建设的三大产业功能区之一,中关村翠湖科技园以绿色生态目标为指导,构建了系统完整的规划建设体系;围绕指标体系目标值要求,进行了规划建设实践,并摸索出一套生态建设、管理创新型城区绿色建设的实践经验。对整个规划建设过程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我国绿色生态区域建设提供可借鉴的案例。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8,(4)
国家大学科技园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载体。一流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已成为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国家大学科技园目前还存在盈利模式单一,市场化程度发育不足,国际化开放程度不足,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率较低等问题。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要纳入学校整体建设与发展规划,明确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的提质升级措施。  相似文献   

12.
周扬 《城市建筑》2014,(9):40-40
产业发展是促进城市发展的原动力,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则是实现城市产业发展的基本平台。本文以贵阳科技园规划建设为例,就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规划如何体现“战略性、开放性、整合性、实施性”等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守旭  胡赵征 《规划师》2008,24(5):34-36
根据基地现状条件,中关村航空科技园规划设计以塑造"桃花源"理想空间模式作为中心理念,设置两条视线控制线通过基地中心,并使之与两条规划道路形成曲尺型开敞空间,并采用"欲表先抑"、"大疏大密"等多种手法,塑造具有东方意蕴的空间特色和环境氛围.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探讨了岭南V谷?广州国际智能科技园的建筑规划以及设计构思,并针对主题立意、总体规划布局、立面造型、节能设计、交通组织等规划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世界建筑导报》2006,(8):90-91
任务:规划,模仿自然景色和空间组织金桥科技园的建筑群.   金桥科技园项目继承以往已有的园区规划,所以,我们是从金桥园区已有的空间结构出发来进行这个项目的.……  相似文献   

16.
首先简要叙述了大学科技园的产生原因及发展历程;接着研究了大学科技园对城市的影响及作用;最后侧重从与城市的结合方式、选址、功能构成、布局特征、单体特征等方面探讨了其在城市规划中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张定青  陈洋 《工业建筑》2003,33(3):26-28,7
结合西安交大科技园规划实践 ,探讨如何在物质规划中体现和促进创新环境的形成。提出科技园规划的基本原则 :倡导科技、以人为本、尊重自然、持续发展。并就如何在大学科技园实现完善的整体结构、高效的功能体和多层次的可持续网络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5,(1)
<正>Introduction简介太仓大学科技园地处太仓市科教新城的核心地带,核心启动区约302亩,总建筑面积约23.7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0亿元,是太仓市委、市政府围绕"十二五"规划中的"科技创新"主题全力打造的具有太仓自身发展特色的科技创新载体。  相似文献   

19.
面对全球化趋势下科技园规划设计的趋同,该文以松山湖创新科技园规划设计为例,从地理特征、岭南文化、地域气候三个方面入手,对营造岭南地域条件下的高新科技园特色作出了积极的尝试与探索。该文主要在以上三个方面结合科技园的创新空间需求,找出应对岭南地区科技园区从总体规划—空间组合—节点设计三个层次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7)
创新环境是衡量大学科技园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的重要维度。大学科技园创新环境的主要构成因素包括区域基础环境、区域制度环境、区域文化环境、园区创新环境、园区依托环境。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大学科技园创新环境评价体系进行了初步构建并运用该指标体系对以北京地区的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北京地区大学科技园创新环境的总体情况还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需要通过政府、大学、园区以及园区企业的共同努力,从根本上改善大学科技园的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