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二尖瓣双孔成形术对婴幼儿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18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儿,随机分成二尖瓣双孔成形术组(A组)和二尖瓣交界环缩成形术组(B组),每组9例。记录两组患儿手术前后心功能NYHA分级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其生存率与返流率。结果 1两组患儿反流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存活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组治疗后心功能NYHA分级情况明显优于B组患儿,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二尖瓣关闭不全患儿行二尖瓣双孔成形术,可有效提升其生存率,改善心功能,避免术后因心功能损害所造成的并发症的发生,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二尖瓣修复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方法 及疗效.方法 对30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二尖瓣修复成形术.其中瓣膜退行性变10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19例,黏液瘤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采用瓣叶切除修复、瓣环成形、腱索缩短以及缘对缘等单一或联合术式.通过术中注水试验、食管超声以及术后心功能改善情况来判断二尖瓣成形手术的效果.结果 30例患者全部存活,术中注水试验良好.术后心功能改善Ⅰ级28例、Ⅱ级2例,随访1~5年无患者再次行二尖瓣置换术.结论 选择合适患者,采用单一或联合二尖瓣成形方法 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MR)手术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3月至2007年6月,冠脉搭桥同期外科治疗MR21例,其中轻-中度MR4例,中度9例,重度8例.行二尖瓣成形术(MVP)10例,其中交界区成形术4例,人工瓣环成形术4例,Carpenter瓣环成形术2例.瓣膜置换术7例,置入进口机械瓣3例,生物瓣4例.结果 全组手术死亡3例,其中低心排2例,多器官衰竭1例.余患者(18例)痊愈出院,术后随访3至36月,远期死亡1例,生存者远期心功能Ⅰ~Ⅱ级16例,Ⅲ~Ⅳ级1例.术后复查超声左心室内径较术前明显缩小,行瓣膜成形术者复查结果显示无反流或轻微反流5例,轻度反流2例,中度反流1例.瓣膜置换者术后瓣膜功能良好.结论 冠脉搭桥时,对于病理性改变的中度或中度以上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应该同期手术处理,手术方式易根据瓣膜病理改变和手术者的经验决定.瓣膜成形与瓣膜置换效果无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34例行二尖瓣修复成形术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6年1月~2007年12月,对34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修复成形术,男14例,女20例,平均年龄(36.9±16.6)岁。手术在体外循环、中低温下施行,采用瓣叶切除缝合、瓣环成形、腱索转移、"双孔"技术,术中以食道超声监测成形效果。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二尖瓣反流消失28例,微量反流或少量反流6例。术后左心房、左心室缩小,与术前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01)。术后6个月心功能均有明显提高。结论对于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术中准确判断二尖瓣的病变,采用相应的成形技术,可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二尖瓣瓣膜成形术(MVP)治疗非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13年11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非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43例,病因包括先天性瓣叶脱垂、缺血性改变、退行性改变、感染性病变.手术方式为单纯瓣叶部分切除、单纯腱索短缩或转移、瓣膜裂修补、瓣叶部分切除+双孔成形、腱索短缩或转移+瓣膜裂修补、术中均放置二尖瓣成形环,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中采用注水试验和食管内超声评价成形效果.结果 术前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均为中大量关闭不全,术中食管内超声发现中量关闭不全2例,改行二尖瓣置换术.43例患者中术后在院死亡1例.出院后随访1 ~83个月,平均(43±17)个月,无再次手术者,无死亡者,超声心动图示40例二尖瓣瓣膜成形术患者中无或少量二尖瓣关闭不全27例,少量到中量关闭不全13例.结论 应用二尖瓣瓣膜成形术治疗非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是可行的,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52例合并房室瓣关闭不全的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全组52例,其中男25例,女27例;年龄8个月至54岁,平均年龄24.4岁;均经心脏超声心动图及术中证实为合并房室瓣关闭不全的先天性心脏病。其中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33例(行二尖瓣成形术25例,二尖瓣置换术8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18例(瓣环折叠术3例,DeVega三尖瓣成形术14例,三尖瓣置换术1例);同时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和三尖瓣关闭不全者1例行二尖瓣成形术和三尖瓣置换术。以上病例均在同期纠治心内畸形及房室瓣关闭不全。结果手术死亡2例;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经治疗后恢复。心脏彩超随访发现二尖瓣及三尖瓣返流,由术前Ⅲ度变为术后0度或I度。行二尖瓣置换术和三尖瓣置换术的瓣膜功能良好。结论本病一旦确诊,应进行积极的术前准备并尽快手术,对合并房室瓣疾病的先天性心脏病在治疗心内其他畸形的同时,治疗房室瓣疾病应以房室瓣成形术为首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和分析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反流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6月本院心外科采用二尖瓣成形术治疗的150例二尖瓣反流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发生心功能不全19例,肾功能不全7例,因胸腔引流量增多而再次开胸止血4例,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后,上述患者治愈出院.术后复查心脏超声示,所有患者均未见二尖瓣狭窄,32例无二尖瓣反流(0级),75例微量反流(Ⅰ级),38例轻度反流(Ⅱ级),5例轻至中度反流(Ⅲ级).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随访时间4~18个月.患者术后3个月的心功能和心脏大小较术前改善(P<0.05),术后5、7个月时各有1例因脑血管意外死亡.结论 综合运用多种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中重度反流,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保留全部二尖瓣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完成保留全部二尖瓣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28例,男17例,女11例,均为二尖瓣关闭不全.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 Ⅱ级12例,Ⅲ级16例.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无术后并发症(低心排综合征、严重心律失常、二次开胸止血),随访心功能I~Ⅱ级.结论 保留全部二尖瓣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可减少左心室破裂的危险,改善术后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行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IMR)患者的效果,以探讨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51例术前诊断为IMR的患者行单纯CABG术。分析术前术后以及随访期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程度,左心室功能,左心室内径。结果 30d手术病死率3.9%(2/51),手术后3周内复查超声显示无返流或轻微返流12例,轻度返流21例,中度返流16例。心功能Ⅰ、Ⅱ级者40例,Ⅲ级者9例。左心室内径较术前明显缩小(P〈0.05),左心室功能较术前改善但无明显差异,31例(60.8%)二尖瓣关闭不全程度下降(P〈0.01)。随访46例(93.9%),平均24个月。随访期间死亡1例。结论 CABG术能降低大部分中度IMR患者的二尖瓣关闭不全程度,但对于并发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左心室功能较低(射血分数〈30%)的中度IMR患者,单纯CABG术可能并不是最佳的治疗方案,应积极处理二尖瓣关闭不全。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 1992 - 0 4~ 2 0 0 2 - 0 9,对 112 6例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患者行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成形术 (PBMV ) ,对其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取得一定的经验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112 6例病人中 ,男 337例 ,女 789例 ;年龄 15~ 76岁 ,平均39.4岁 ;伴房颤 4 12例 ,左房血栓 4 9例 ,二尖瓣闭式分离术后再狭窄 4 4例。心功能 (NYHA分级 ) 级 17例 , 级 5 6 6例 , 级 5 0 2例 , 级 4 1例。其中合并轻度二尖瓣关闭不全 15 1例 ,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 6 7例 ,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90例 ,中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5 0例 ,轻度主动脉瓣狭…  相似文献   

11.
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mitral valve replacement, TMVR)是指将人工瓣膜在体外压缩、装载至输送系统,然后沿着血管路径或经心尖途径送达二尖瓣瓣环处以替代病变瓣膜的一种介入手术,目前仅限于在有外科手术禁忌的二尖瓣反流患者中作探索性研究。TMVR包括瓣中瓣、环中瓣、自体环中瓣和自体瓣中瓣手术。在前3种手术中,人工瓣环或钙化的自体瓣环能起到径向支撑作用,使用现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所用人工瓣膜即可完成TMVR,且技术也较成熟。用于自体瓣环无明显钙化的二尖瓣反流患者(占二尖瓣病变患者的绝大多数)的自体瓣中瓣手术是真正意义上的TMVR。不过,目前大多数TMVR所用人工瓣膜的功能还不令人满意,只有Tendyne瓣膜的临床效果较为令人乐观。预期在不久的将来,TMVR可能成为对外科手术有禁忌或高危的二尖瓣反流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但距TMVR广泛用于临床,特别是用于外科手术风险相对较低的二尖瓣反流患者,还面临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研究双孔二尖瓣畸形的特点。方法采用HDI3500超声诊断仪,对三例年龄为35~64岁的男性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左室短轴见二尖瓣口呈"眼镜样"双孔改变,每一孔口的腱索均附着到一组乳头肌上,心尖四腔观见两组瓣叶同时开放和关闭。彩色多普勒显示舒张期两股彩色血流自二尖瓣两个孔分别返流入左房。结论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双孔二尖瓣畸形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3.
再次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二尖瓣球囊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2例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后再狭窄的患者施行再次PBMV,并与随机抽取的同期首次接受PBMV的 43例患者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患者PBMV均获成功,术后二尖瓣瓣口面积增加(P<0.01),左房平均压下降(P<0.01),肺动脉平均压、左房舒张末内径明显降低(P<0.05).再次PBMV组二尖瓣瓣口面积增加值及肺动脉平均压下降值均小于首次PBMV组(P<0.05),但左房平均压、左房舒张末内径下降值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提示再次PBMV仍是PBMV术后再狭窄患者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后再狭窄的患者施行再PBMV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改良Inoue 单球囊技术,对53例经皮二尖辩球囊成形术风湿性二尖瓣再狭窄患者行PBMV治疗,并与随机抽取的同期首次接受 PBMV的55例患者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患者PBMV均获成功,术后二尖瓣口面积增加(P<0.01),左房平均压下降(P<0.01),肺动脉平均压、左房舒张末内径明显降低(P<0.05).再次PBMV组二尖瓣口面积增加值及肺动脉平均压下降值均小于首次PBMV组(P<0.05),但左房平均压、左房舒张末内径下降值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再次PBMV仍是PBMV术后再狭窄患者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巨大左心房患者的疗效。方法 在球囊直径选择、房间隙穿刺定位方法及球囊扩张时等方面进行了某些改良,来进行PBMV操作。结果 20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二尖瓣面积由(0.79±0.29)cm~2增至(1.82±0.28)cm~2(P<0.01),左房平均压由(30.7±5.1)mmHg降至(11.4±3.7)mmHg(P<0.01),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PBMV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 窄伴巨大左心房患者成功率高、疗效较好,在PBMV术操作熟练后,对此类患者亦可作为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自行研制的四瓣叶、无支架、带腱索人工二尖瓣(UPMV)进行体外脉动流检测.方法 27#UPMV使用TH-1200型人工心脏瓣膜体外脉动流试验台进行检测,对照组采用27# CL-Ⅲ型人工机械心脏瓣膜.结果 在流量为2、3、4、5和6l/min时,27# UPMV在体外脉动流下的平均跨瓣压差分别为(1.618±0.497)、(3.448±0.440)、(4.825±0.434)、(5.494±0.446)和(7.482±0.455)mmHg;有效瓣口面积分别为(1.773±0.364)、(2.113±0.305)、(2.409±0.295)、(3.326±0.417)和(4.522±0.445)cm2;返流百分比分别为(5.357±0.509)、(5.407±0.110)、(4.999±0.182)、(4.010±0.254)和(2.584±0.114)%.结论 27# UPMV在体外脉动流下的平均跨瓣压差、有效开口面积和返流百分比均符合国家标准,总体表现优于27# CL-Ⅲ型人工机械心脏瓣膜.  相似文献   

17.
二尖瓣病变患者多有活动后呼吸困难,探讨其运动时通气功能特点,方法:23例女性患者采用踏车运动测验,以10例正常女性作为对照。结果MVD组VO2ax/kg、VO2AT/kg、VEmax、VTmax、RRmax、VCO2max与DImax均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Summary The haemodynamic effects of an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diazepam (0.027 mg/kg/min i.v. for fifteen minutes) were studied in seven subjects with mitral valve disease during diagnostic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Diazepam produce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arterial pressure in the pulmonary artery and aorta, and a fall in the heart rate. Cardiac output and the calculated peripheral and pulmonary resistances also changed, but not in a consistent manner,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Oxygen saturation in the aorta and pulmonary artery was not affected.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Grant 373-CDF-1 from the Italian Foundation for Cardiovascular Research, Venice, Italy.Hypertension Research Group.C.V. Division.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术(PBMV)并发症防治对策。方法:对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的PBMV并发症相关中文文献进行meta分析研究。结果:共纳入15432例患者,发生心脏穿孔或心包填塞162例(1.049%),死亡6例;动脉栓塞71例(0.460%),死亡7例;左心衰竭和急性肺水肿32例(0.207%),死亡3例;中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689例(4.465%),死亡2例;严重心律失常76例(0.493%),死亡1例;房间隔左向右分流106例(0.687%),死亡2例;低血压及一过性脑缺血发作372例(2.412%)。结论:心包填塞、动脉栓塞,左心衰竭和急性肺水肿、二尖瓣关闭不全、严重心律失常、房间隔左向右分流是PBMV的最常见并发症及围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